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H1(2013)26-01-02
摘要: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表明,一般三岁至八岁期间是儿童的智力和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小学一二年级正是最佳期的最后两个年龄段。如果从这个时候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将会为学生以后的习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环境 课堂 游戏 生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要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在小学低段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说写的兴趣和基本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了。
在低段语文教学中,不少老师往往注重字词教学,虽有练笔,但多是词不达意。怎样做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一、快乐环境中激发观察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在实践中发展思维,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在快乐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充分利用班级的时空优势。
教室是学生心灵宣泄的天空,我为了让教室更具人文信息。经常时不时的更换教室的布置,哪怕是一小点。然后通过让学生观察找出异同点,用自己的语言把他表达出来,来培养学生的说话和写话兴趣。如:某一天我会不经意间在黑板的边上画上一棵心情树。然后让学生观察我们教室里有了什么变化。这时候,学生肯定会说,教室里多了一棵美丽的心情树,好漂亮哦!还有能用另外的表达方式吗?通过这些手段来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好问的学生肯定还会问:“老师心情树有什么用啊?”这时候老师再告诉他:你可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画成画儿,写成话儿贴在墙上与大家分享。从这以后我就时常可以在心情树上看到“我今天又进步了,老师表扬了我!”“今天我跟同学吵架被老师批评了,我好难过。”等等这些学生的喜怒哀乐的话语,还有一幅幅生动的画儿都是孩子们心情的真实写照。写作这个时候不是作为一种语文的基本技能在训练,而更是一种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地作为一种沟通手段在被孩子们运用。这种习惯也就逐渐堆积成为孩子们自觉写话的兴趣,为更深一层的学习打好基石。
2.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低段教材往往每课都配有插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要让学生学会有序观察:先看图上有谁?在哪里?干什么?这些也是我们写话教学的重点。然后再引导观察周围的景物,告诉学生可以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边观察边思考。如看到鸡妈妈看着自家大大的窗户发呆,引导想象:它可能在想什么?说什么?努力达到眼到、心到。这样逐步由易到繁的教学,很快就让学生由原来的拿到图画无从下手到得心应手。到以后的写景状物的文章也是游刃有余。
二、课堂教学中培养写作兴趣
叶圣陶说:“阅读得其方,写作文能力也随之增长。”怎样读得好,得其方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把握“以写促读”法。作文训练本身就是提倡“由仿到创”。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仿。
读是思考的凭借,是感悟的前提,是说话的准备,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是需要我们老师的长期有目的的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在仿写教学的过程中,关键是要找到合适他们口味,又易于他们吸收的短小文章,让孩子学得有榜有眼,又能立竿见影,这样才有兴趣。小学语文课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人教版教材更是文质兼美,都值得学生仿写。我们要很好的发挥他的作用,适时让学生去仿写课文。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提高学生从课文中获取多方面知识,从而达到“以写促读”的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兰溪市张坑小学321100)
摘要: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表明,一般三岁至八岁期间是儿童的智力和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小学一二年级正是最佳期的最后两个年龄段。如果从这个时候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将会为学生以后的习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环境 课堂 游戏 生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要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在小学低段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说写的兴趣和基本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了。
在低段语文教学中,不少老师往往注重字词教学,虽有练笔,但多是词不达意。怎样做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一、快乐环境中激发观察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在实践中发展思维,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在快乐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充分利用班级的时空优势。
教室是学生心灵宣泄的天空,我为了让教室更具人文信息。经常时不时的更换教室的布置,哪怕是一小点。然后通过让学生观察找出异同点,用自己的语言把他表达出来,来培养学生的说话和写话兴趣。如:某一天我会不经意间在黑板的边上画上一棵心情树。然后让学生观察我们教室里有了什么变化。这时候,学生肯定会说,教室里多了一棵美丽的心情树,好漂亮哦!还有能用另外的表达方式吗?通过这些手段来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好问的学生肯定还会问:“老师心情树有什么用啊?”这时候老师再告诉他:你可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画成画儿,写成话儿贴在墙上与大家分享。从这以后我就时常可以在心情树上看到“我今天又进步了,老师表扬了我!”“今天我跟同学吵架被老师批评了,我好难过。”等等这些学生的喜怒哀乐的话语,还有一幅幅生动的画儿都是孩子们心情的真实写照。写作这个时候不是作为一种语文的基本技能在训练,而更是一种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地作为一种沟通手段在被孩子们运用。这种习惯也就逐渐堆积成为孩子们自觉写话的兴趣,为更深一层的学习打好基石。
2.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低段教材往往每课都配有插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要让学生学会有序观察:先看图上有谁?在哪里?干什么?这些也是我们写话教学的重点。然后再引导观察周围的景物,告诉学生可以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边观察边思考。如看到鸡妈妈看着自家大大的窗户发呆,引导想象:它可能在想什么?说什么?努力达到眼到、心到。这样逐步由易到繁的教学,很快就让学生由原来的拿到图画无从下手到得心应手。到以后的写景状物的文章也是游刃有余。
二、课堂教学中培养写作兴趣
叶圣陶说:“阅读得其方,写作文能力也随之增长。”怎样读得好,得其方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把握“以写促读”法。作文训练本身就是提倡“由仿到创”。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仿。
读是思考的凭借,是感悟的前提,是说话的准备,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是需要我们老师的长期有目的的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在仿写教学的过程中,关键是要找到合适他们口味,又易于他们吸收的短小文章,让孩子学得有榜有眼,又能立竿见影,这样才有兴趣。小学语文课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人教版教材更是文质兼美,都值得学生仿写。我们要很好的发挥他的作用,适时让学生去仿写课文。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提高学生从课文中获取多方面知识,从而达到“以写促读”的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兰溪市张坑小学32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