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士眼中的上海籍老板

来源 :现代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ar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事者昏,旁观者清。这些话用在上海籍老板和外省籍老板的比较这个话题上还是颇为合适的。日前,在一次外省籍老板的座谈会上,他们既“不客气”,但又力求客观并很善意地谈了对上海籍老板的种种认识。
  
  “温室”里长不出“大树”
  
  一位浙江老板讲了他13年前刚到上海闯荡时的感受。他说,那时夏天的晚上,上海的马路上有成群的人包括年轻人,在路灯下纳凉、打牌、无所事事,而那时在温州已很少有人纳凉,倒是每到半夜时常有很多年轻人到街上来吃“夜宵”,都是加班干活的人。而上海的“夜排挡”那么晚就没有什么生意了。温州人吃苦精神普遍比上海人强,只要能赚钱不管什么苦活,温州人都是干起来再说。
  上海的大学毕业生往往希望找一个最省力的、稳赚钱的、没什么风险的职业或行业。有些下岗人员宁可领社会救济金、搓麻将,也不愿冒点风险,做点生意,至于吃苦的生意就更不愿做了。比如上海的“四大金刚(大饼、油条、豆腐浆、糍饭团)”都被上海以外的打工者包了,以致过春节时这些外来者回家探亲,店铺就打烊,上海人想吃大饼、油条都成了问题。即使有人想做点什么,家长也会说,省省吧,这点钱赚不好了。这位老板还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他公司有一位上海员工26岁,派他去北京出差,他母亲一晚上竟两次打电话到公司,询问为什么只派他儿子一个人出差,言下之意儿子会有危险。现在上海的孩子许多都是温室里的花朵。
  目前在上海,想创业的人虽比过去多了,但大部分人想的还是进机关、当白领、多考几张证书进一个有档次的企业,真正想白手起家干的人很少。眼高手低、怕吃苦、虚荣性,使得一部分上海人不想创业、不敢创业。
  
  【本刊点评】:
  知道吃苦能改变许多,但就是怕吃苦;知道某个行业能赚钱,但就是丢不下虚荣性。外省籍老板的榜样看得见、摸得着,不学习,可惜了。要不,就只能长期保持不富不贫的现状,你愿意?你心甘?
  
  少了互相信任
  
  一位温州老板认为,在外经商最不可少的是老板之间的信任,当然,这种信任是建立在利益一致和商业道德基础之上的。他说,来上海16年了,家里人、亲戚朋友很多人也到上海来发展了。在浙江,至少在黄岩,如果一个人富了不帮别人,尤其是不帮兄弟姐妹是不可想象的。一个人富了,而家里人依然很穷的现象在浙江几乎是没有的。温州的炒房资金并不是几个大老板出资的,而大多是由几个人牵头,由几十个、上百个人集资组成起来的。福建人到上海来筹建一个贷款担保公司,需要1.5亿元现金,10个、20个人不够凑就再邀人,直到62个人。他们相信组织者,有团队精神。据说在上海,借给别人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借钱给别人,若要组织几十个人共同投资一个项目,会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要战胜对手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联合,所以,这种情况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上海人的创业和企业的规模发展,白白把很多机会拱手相让。
  
  【本刊点评】:
  人心齐、泰山移,话是老了点,但道理很实在。上海人道理也许懂,做起来实在是难得很。
  
  保守会消磨创业激情
  
  一位浙江老板说,不知怎么搞的,到上海多年后不回去,创业激情似乎越来越少了,但一旦回去一次,就有一种坐不住的热血沸腾的感觉。家乡的变化,家乡人的冲劲和想做大敢于做大的精神就会激励我、感染我。在家乡那个地方,人们普遍的心理是你做大了我要做的比你还大,你走向全国我还想走向世界。做大了没有人来说你,反而有人来保护你,因为你对财政的贡献大了。当然,这中间也有互相攀比的情绪在起作用。你买奔驰我争取买宝马,你获得了区一级的职务或什么名誉称号我就要争取市一级的。还有不好的地方,比如一些企业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但即使这样,他们也会认为了不起就是再去种地,或者从头再来。
  上海这个地方太大,很多企业家之间相互不了解,你做大了别人也不一定知道,所以不少老板缺少激情。尽管失败的少,但也少了激情,容易保守,发展慢。有些上海人还有这种想法,你去搞大好了,我就这样了,上海那么大你比得过人家吗?况且做大了未必就好,树大招风。
  
  【本刊点评】:
  我们提倡理性的、具备必要条件基础上的饱满的创业激情。“激情”是企业生长、发展的维生素,但愿我们所有的企业都不缺“激情”。
  
  如何稳中突破是一大课题
  
  与会的外地籍老板普遍认为,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政府很强势,管理水平也很高,市场平稳、规范,国企在城市的经济成分中占有极高的比例,同时制度较严、较细,曾经是全国学习的榜样。但由此也带来了创新差,突破难的状况,以致在发展非公经济的时候也用这套方法来看待和管理,使得上海的私营企业主感到上海的环境并不宽松,管得严,所以步子也显得慢了点。
  在上海,各行各业几乎都有较突出的企业,所以,要想在哪一方面打开点局面或有些什么新的创举,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象外省市有些地方,行业的空白点较多,随便搞一个什么都能弄出点名堂来,如什么皮革市场、布料市场、小商品市场等,甚至一鸣惊人,一炮打响,这在上海就难了。在上海除了改制企业,完全的私营企业要做大确实很难,当然,这样的企业家也就比较少了。
  上海人的文化知识水平较高,视野广,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考虑各种风险较多,容易顾前思后,举棋不定,给人以谨慎有余胆子不大的感觉,要创业、想做大当然也就难了。因此,上海民营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稳中突破,是所有企业家共同面临的课题。
  
  【本刊点评】:
  这样的观点有一定的深度。私营企业在夹缝中生长的现象在上海较为典型。我们的看法是,上海民营企业一是要尊重事实,二是要敏锐观察,善于利用上海的优势,扬长避短,在竞争中探索新的成长之路,这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居室画品装饰,西洋画与中国画同步受青睐,已经成趋势。这个趋势的形成是与西洋画拍卖的崛起相关联的。反过来说,西洋画的拍卖正符合日益兴盛的居室画品装饰的需求。  从最近的几场拍卖可看出,上海许多拍卖行打破了单一拍卖中国画的局面,西画渐渐进入了画品拍卖的行列,两者联袂登场,各自叫板,相互竞争。如上海东方国际拍卖行、保利拍卖行、上海拍卖行、上海嘉泰拍卖行等,特别是上海东方国际拍卖行、保利拍卖行开出的书画专
期刊
本期我们把上海舜业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席劲松作为封面人物推荐给广大读者。席劲松从事的是钢铁生产的终端行业——销售及物流,人们习惯称之为“商人”。他在外人看似多少带有些神秘色彩的钢贸业内,以智慧和拼劲做了上海钢铁贸易“大王”。从他身上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企业家精神,也看到了“商人”与“企业家”两者的和谐统一。  有人把商人与企业家作了区分,认为商人是“唯利是图”(不含贬义),考虑问题、买卖什么往往以能
期刊
分析影响上海民营企业成长的因素,不是否定上海民企老板的长处和它的主流面。对于自己存在的不足,在上海籍老板的座谈会上,他们坦率直言,自我解剖,颇有一针见血的味道。    总想安稳点    有些老板说,上海很多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多数是循规蹈矩的,从小就告诫他们这样不许做,那样不好做。做完作业好不容易可出去玩了,大人还在背后叫一句:“不许闯祸,别弄出一身汗回来”,以致我们现在做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往往
期刊
最近,在一场大型的鉴定活动中,有郑姓读者带了一件粉彩瓷器,长颈瓶,瓶腹上画满了缠枝莲纹饰,底款为大清乾隆年制,花了一万买来的。我鉴定下来,判定是仿品。理由是画意差,线条不够流畅、色彩太刺激,瓶子表面很糙,手摸上去有拉手的感觉,这是新仿瓷器加工粗糙的缘故。通常好的古董瓷器手感十分糯滑。郑姓读者说不会吧,这个瓶子是民国仿。我说如果是民国仿,现在也可以算是古董了,若质量高的话,现在也能卖到几万,若是现在
期刊
数字是对现实、现状的一种反映。如果数字没有水分,那么它是我们分析研究、评判事物、谋划决策的重要依据,有时,我们还可以从数据中透析出某种现象,并把它还原成社会的真实,给人深思、给人启迪。我们最近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它让我们想得很多很多。  据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私企研究会2004年对民营企业的一次调查称,私营企业有三项支出即收缴费、摊派费、公关费十分惊人,分别是税收额的48.8%、9.2%和
期刊
蒋佳学及其企业概况蒋佳学出生于商业世家,今年42岁,属兔,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市轻工业学校建筑装潢专业,分配进入公安部门工作。1988年下海经商,1990年正式注册成立上海千思装饰实业有限公司。公司是上海最早从事装潢的私营企业。公司发展至今,已经成为集设计培训、材料供应及装潢施工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并在西安、南京、南通等城市设有多个分公司。  公司以“千思百虑造福万家”的企业精神和优良的服务赢得
期刊
这里讲的“上海民企”指的是上海籍“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以其中国大陆经济龙头地位的魅力和率先实行“拆篱笆”打破地区封锁的政策,吸引着各地大批投资者到上海创业。据上海市浙江商会人士说,目前仅浙江在沪上规模企业就有2.7万家,注册资金达860亿元,实际运行资金在3000亿元以上。这些企业中有部分已是具有相当实力的“小巨人”。众多外地在沪企业在给上海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他们不
期刊
社会的和谐发展,不仅需要在改革开放中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的“给人以鱼”,也需要他们“授之以渔”。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需要他们关爱员工,才能真正实现共赢。春节前夕市工商联领导和民营企业家走访企业困难职工,在这个寒冬里就带给了我们一丝别样的感动。  春节来临前的寒冬,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副主任、市工商联会长任文燕和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季晓东以及闸北、浦东、黄浦、虹口等区工商联领导同部分民营企业家给
期刊
近期,在上海电视台连续播放着这样一则广告,一位打扮时髦的少女在费尽全力地奔跑着,一辆列车从她身边呼啸而过,显然,这位少女想跑在列车的前头。最终,她如愿以偿。随之,电视里传来这样一句话,青春,我抓得住。这就是台湾著名化妆品公司自然美为他们新近研制出来的化妆品NB-1所做的宣传广告。  本来,广告创意把少女同列车赛跑比做少女想抓住青春,拼命想超越时光列车的想法倒也恰当。但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无意
期刊
中国总理温家宝最近表示,要让中国的股市公开、公平而且透明,尤其是要保护那些非政府投资人。中国可怜的股民以为看到了曙光,但是残酷的现实是股票继续暴跌。分析人士指出,中国股市丑闻不断,连年疲软,要想振兴中国股市,就必须进行全面的结构性改革。    投资人对股市无信心    多年来,中国经济虽然蓬勃发展,中国的股票市场却疲弱不振。司达盛全球咨询责任有限公司总裁、前美林证券首席经济师唐纳德·斯特拉兹海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