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阅读。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授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检查学生阅读效果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如何让课外阅读成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
(一)情意感召法
即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比如,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组织参观新华书店,让学生感受到书诲之浩瀚和读书之乐趣,从而激起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二)巧借课文激趣
教学,不是教一篇课文,也不是教一册教科书,我们要有意识、有系统地课内外结合,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三)交流展示法
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方法,并且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们可采用交流展示的方法,比如“一人一条新闻”“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篇演讲”等。
(四)评比激励法
我们的评比激励的一个层面是评“作品”,即开展读书笔记、“采蜜集”等书面作品征集评比和“新闻发布会一故事演讲”等口头作品比赛活动,选出优秀的“作品”,分别颁发不同等次的证书和奖品。
二、教授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一)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主要有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二)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容易放任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课外阅读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想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必须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如让学生以阅读中获得的内容为素材进行演讲,形式不限,或检查学生的摘抄笔记,并让学生互相传阅,还可以介绍他们各自的阅读经验,也可以互相出题竞赛等。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作家肖复兴也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人真是最大的财富。”是的,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达远方。老师和家长带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如果我们想把学生教育好,让他们能学到真正的学问,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帮助他们从学习热爱读书和怎样读书开始,让每一位学生藉读书拓宽视野、完善观念、涵养性情、成长人性、增长能力。
四、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做一些文摘卡片,把所阅读的精彩段落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也可以给学生们创造一些阅读交流的机会,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获得阅读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课外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学会积累,处理信息的主渠道,是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这条教学道路上,我们将不断探索、改进,让课外阅读成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授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检查学生阅读效果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如何让课外阅读成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
(一)情意感召法
即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比如,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组织参观新华书店,让学生感受到书诲之浩瀚和读书之乐趣,从而激起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二)巧借课文激趣
教学,不是教一篇课文,也不是教一册教科书,我们要有意识、有系统地课内外结合,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三)交流展示法
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方法,并且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们可采用交流展示的方法,比如“一人一条新闻”“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篇演讲”等。
(四)评比激励法
我们的评比激励的一个层面是评“作品”,即开展读书笔记、“采蜜集”等书面作品征集评比和“新闻发布会一故事演讲”等口头作品比赛活动,选出优秀的“作品”,分别颁发不同等次的证书和奖品。
二、教授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一)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主要有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二)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容易放任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课外阅读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想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必须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如让学生以阅读中获得的内容为素材进行演讲,形式不限,或检查学生的摘抄笔记,并让学生互相传阅,还可以介绍他们各自的阅读经验,也可以互相出题竞赛等。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作家肖复兴也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人真是最大的财富。”是的,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达远方。老师和家长带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如果我们想把学生教育好,让他们能学到真正的学问,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帮助他们从学习热爱读书和怎样读书开始,让每一位学生藉读书拓宽视野、完善观念、涵养性情、成长人性、增长能力。
四、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做一些文摘卡片,把所阅读的精彩段落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也可以给学生们创造一些阅读交流的机会,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获得阅读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课外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学会积累,处理信息的主渠道,是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这条教学道路上,我们将不断探索、改进,让课外阅读成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