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2011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才能让课堂教学变成一个互相合作、多向交往、不断生成的活动过程呢?笔者在练习剑术的过程中偶有所悟,积累了一些心得。
  一、课堂教学要做利剑——剑剑是招式
  剑术有招有式,在交锋时以繁复多变的招式来取胜。利剑的招式就好比课堂教学中的环节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才能不断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根據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
  课堂教学环节不是一个统一的、现成的套路,而是因人而异、别具一格的。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首先,必须符合自身特点、能驾驭的,而不是胡乱搬别人的教学设计;其次,为了更好促进教学,让教学设计更自然、更贴近学生,教师必须进行不断深入思考,仔细分析,精心修改与调整,尽力使教学的深度、思维的广度和学生发展的力度得到完美统一,让学生能在自然、宽松的环境中感受来自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进行教学环节设计
  理论的东西再好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测出它的可行性。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完美,只有在与学生的课堂交流中才能真正得出答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地位、观念上的差异,任何一节课的教学,哪怕教师准备得再充分,课堂上与学生磨合时都会产生一些“意外”。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本课的内容,教师就应及时进行教学设计的变动,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能真正听懂、掌握本课的内容,体会到音乐的内涵,而不是抱怨学生的无知。如在教《杨柳青》时,第一次上课把民歌的产生放在前面告诉学生,以为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后面的教学内容。谁知学生的反应不佳。于是第二课调整思路:由劳动律动——感受劳动内容——演唱劳动歌曲,然后让学生总结民歌的产生,学生正确懂得了民歌产生于劳动,在下面的劳动创编环节中灵感不断,既体会到民歌的魅力,又充分挖掘了他们的想象力。
  二、课堂教学要做软剑——剑剑是变化
  软剑虽没有利剑的锋利,但软剑出手即使姿势一样,力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好比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引导,同样的教学环节和问题设计,不同语言的引导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要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流畅地交流,感悟音乐,就需要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去点拨、引导学生,让学生能一直沐浴在音乐的氛围中。
  (一)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引导语言的变化
  巧妙的点拨是激活智慧的“魔法石”。课堂中点拨就是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运用画龙点睛的办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如在教歌曲《杨柳青》时,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理解歌曲内容而倾听时,学生都被民歌中特有的衬词难倒而不知所措、看不明白。此时点拨学生说:“去掉衬词看看。”学生恍然大悟,兴趣马上就被调动起来,课堂也更活跃、更轻松。
  (二)在学生情感受阻时引导语言的变化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才能有效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很多歌曲是学生陌生的、没有身临其境感受过,所以在演唱时不能快速深入地与学生的情感达成共鸣。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用更富有形象、贴近学生心灵、富有意境的话引导学生,叩响学生的心灵之窗。如在歌曲《愉快的梦》的演唱情绪处理环节中,引导学生说:“当我们乘着梦之船在天空中轻轻摇曳的时候,我们的歌声要‘轻’。”但演唱时还是有学生会大声歌唱,及时调整思路引导说:“我们的歌声可不能惊醒睡梦中的小星星、小月亮哦。”以符合歌曲意境,话语来引导学生,在提示下领悟歌曲的意境和演唱要求。
  三、课堂教学要做木剑——不滞于物
  木剑追求的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境界,这是剑客不断追求的目标,也应是一名教师不断追求的境界。在达到自己教学目标情况下利用自己的情景智慧去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资源,并及时、机智地捕捉—利用—开发学生的这种生成资源,使学生在兴趣中感受到课堂的愉悦,让学生的灵感不断生成,让课堂的效果更加完美。
  如在教《龙咚呛》时,里面的X.X附点节奏孩子容易唱错。单独教这个节奏时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循声望去:原来一个学生在用钥匙敲这节奏。灵机一动,请他再表演一次,结果所有的学生都全神贯注低头倾听。他敲完,其他学生的想象之门也被打开,利用课堂里所能利用的一切声响,正确敲出了这个节奏,歌曲也唱正确了。原本没打算用打击乐的环节也被临时加入,学生兴趣盎然地用自己发明的声响和很多符合的节奏为歌曲伴奏,在热闹的打击乐合奏中学生意犹未尽,带着深深的眷恋离开了教室。
  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努力,用智慧去塑造一个个鲜活的生灵,让音乐真正融入学生心灵,让学生体会到音乐课中的“乐”,使学生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蕴含着珍贵文化信息资源的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既有必要性,也具可行性。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本文提出了四点建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职德育 教学资源开发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德育课是学校德育主渠道的功能,加强中职德育课程建设,仅仅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开发
期刊
摘 要:透过中国古代诗歌形象语言的外衣,解读诗句的言外之意,品味诗歌意境之美,是学生高考应试的必备技能。全方位多角度理解中国古诗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及创作背景;二是掌握诗歌从形象语言传达的表象意义升华到哲理意象表达的创作规律;三是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切身情感体验;四是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储备,通过关联类比,举一反三。  关键词:深入品读 言外之意 意境之美  2017年教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课文基本都是以文选的方式编排,用一篇篇单独的文本架构其整套教材的教学内容。但由于所有文本在创作之初,并不是纯粹为教学服务的,他们所蕴含的教学内容相对零散,加之课文与课文之间相互割裂,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了课文之后难以真正运用到自主学习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本文提出教师要认知板块,在相近之处统领整合;链接板块,在开掘罗列中提煉线索;紧扣主线,在串联之中激活内容;联
期刊
摘 要:关于江西省五所高校大学生学习和传承井冈山精神的调查报告显示,部分大学生对井冈山精神认知较为表层化,缺乏实践,“形式大于内容”是影响学习与传承效果的主要因素。要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需从兴趣引导和时代价值方面凸显时效性;从整合开发具有时代气息的资源形式方面凸显针对性;从强化社会实践方面力促“知行合一”凸显实效性。  关键词:井冈山精神 传承 问题 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春
期刊
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个人的阅读能力都是从启蒙到认识,再到熟悉,最后达到一个高度。因此,阅读要从娃娃抓起,尤其是在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式,将会受用终生。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创新探索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创设教学情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经
期刊
在全国各地各校都呼唤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候,应该说,多媒体应用教学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发展最先进,也是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和竞争的重点,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中受到广泛使用和师生好评。由于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在享受多媒体为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深深忧虑多媒体为教学留下的各种隐忧。笔者认
期刊
儿童的双手是一种最自然、最简便的学具。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大脑中储备的知识不够丰富,根据这一心理接入点,充分发挥儿童双手的作用很有必要,它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数的概念,培养儿童的计算能力,促进儿童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利用拍手巩固数的概念  儿童的双手也是学具,它可以表达一种无声的语言——手势。教师借用手势,可以向学生表达各种各样的感情,而
期刊
游戏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元素,也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催化剂,通过将数学教学和游戏活动整合起来的方式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游戏化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发现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一、游戏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要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最大化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小学数学游戏教学同样要体
期刊
一、兴趣使然,锻炼口语  兴趣就像是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也像是中药中的药引子,起着催化和辅助作用,兴趣是一股隐形的力量。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学生生活实际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抓住兴趣苗头,培养学生的口语。  在Unit 6 Colours Story Time中学习颜色:white,black, brown, red, yellow, blue, orange, yellow。
期刊
教育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珍惜健康,积极阳光地面对生命。  一、在激烈竞争中磨练意志  现在的教育好像從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过多注重赏识,注重鼓励,注重学生自信的培养,这种教育导致学生只喜欢成功,只接受成功,自尊心强大,敏感脆弱,稍有挫折和失败就逃避责任,怨气冲天,更有甚者放弃生命。教育不是只告诉学生天空中有阳光,还要告诉学生有云雾,关键是遇到云雾如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