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多媒体使用的误区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ver_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国各地各校都呼唤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候,应该说,多媒体应用教学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发展最先进,也是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和竞争的重点,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中受到广泛使用和师生好评。由于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在享受多媒体为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深深忧虑多媒体为教学留下的各种隐忧。笔者认为,小学数学对多媒体使用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辩证认识多媒体
  历史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对待问题,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因此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就必须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任何事物不能同等看待,不分主次或者主次颠倒。我们在正确认识事物时,对矛盾的次要方面也不能放任自流,不加控制,防止它影响和改变事物的性质。
  在小学数学新课标中,多次强调了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的整合,的确,多媒体课件可以更直观地展现数学概念等比较抽象的知识,特别是几何中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方面也起到了显著的效果。但是,一线教师一定要明白,多媒体始终是教学中的一个有力辅助,只可以把多媒体当作课堂教学的一个助推器,不能全部依靠多媒体教学,更不能依靠几個课件就可以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因此,在有些教师的课堂意识中,要纠正把多媒体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意识,而忽视了中国特有的课堂标准。
  二、正确对待传统教学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积累了很多优秀实战经验。一方面,它有利于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因为教师的一个眼神或手势,在讲台上的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启发诱导的功效。另一方面,它有利于教师控制教学进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接受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变化,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情况的把握,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传统教学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要更加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传统教学法一般是“黑板+粉笔”,但如果仅借助这些简单的教具,有时会让学生感到抽象,难以理解。如教师对于某些数学概念的讲解,往往只是简单地讲述其概念,而对于其演变过程,由于缺乏演示工具,通过口述、板书等又难以充分表达其变化的细微过程。因此,如果没有直观背景,仅以一种静态的语言直接抛给学生一连串的概念和法则,这种做法常常使学生对概念难以理解,一头雾水。二是传统教学模式单一,表现在数学课堂上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不能适应知识接受者的思维方式。传统教学中板书费时、效率低,课堂上教师书写板书总是占用了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尤其在习题课中更为突出,复杂题图绘制困难且费时,板书常写常擦造成教师劳累,影响课堂效率和授课容量。
  三、找准最佳结合点
  多媒体技术在日常的教学中只是一个辅助的作用,但是它并不能完全替代粉笔与黑板。现在有些教师上数学课基本丢掉了粉笔与黑板,把一节课的内容非常仔细认真地准备到课件中去,播放课件替代了讲解,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学生看得眼花缭乱,看似很高级很新颖,但教师却忽视了和学生的互动。一节课上完,黑板上没有板书,学生感觉并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在日常教学中,有些知识还是用粉笔写在黑板上更恰当。例如,在讲计算题目时,教师应该一步一步解释,在黑板上一步一步书写过程,同时说明每一步都用到了哪些方法和公式。如果这些过程用PPT等课件代替,学生没有看到每一步计算的生成过程,那么学生自己在计算时将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在讲小学数学简单的几何时,有些图形教师应该在黑板上亲手画出,演示给学生。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多,学生逐渐模仿,他们的动手画图能力才能提高,才能逐步形成空间与图形的数学思想意识。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在考试时,几何图形画得不规范,影响做题。还有,教师教学生画函数图像时,列表、描点、连线这三步教师必须在黑板上完成全部过程,让学生看到函数图像是如何一步步勾画出来的,这一过程不能由课件代替,否则学生不会有亲身的体验。
  我们在研究多媒体与新课程整合的同时,不能抛弃传统教学中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学生动手画图最初都是靠模仿,教师用粉笔画出的图形学生更易接受,更易模仿。学生在做题和考试时,仍然要通过手写、手画、手算,而不是利用多媒体,所以多媒体应该恰当地运用到教学中,发挥多媒体直观、动态的优势。对于有些“格式性、过程性”很强的知识还是应当用粉笔在黑板上演示,否则多媒体会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反而让学生体会不到应有的感知过程。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数学教学富有情趣意境,使学生在图文并茂、影音动画的情境中探究知识,满足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但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各有利弊,教学中要合理取舍,恰当运用,不可以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九小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识字教学中,我们万变不离字义。通过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巧妙地将汉字的造字原理和字形字义的关系,通过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故事等直观手段传授给学生,使一个个抽象的汉字在学生脑海中变成一幅幅图画,一段段故事,一首首歌谣,一条条谜语,一个个动作,一张张知识网等。“汉字魔術师”玩转快乐识字、高效识字,成为“低段”识字教学的一道风景。  关键词:识字教学 汉字字义 高效识字 低段教学  汉字是音、形
期刊
一、建构和谐课堂文化,开启奇妙大门  无痕教学,应该是学生自我品味和自我升华的过程,让学生在感受到和谐的良好氛围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和谐的课堂文化,能让学生产生新鲜和好奇,能使他们在深有感触的过程中释放学习潜能。  越是和谐的文化课堂,越能激活学生的潜能,如在《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阅读引导后,可围绕“必读”,要求学生主动构思:这本书有怎样的神奇功效?为什么说是男孩?女生不能读吗?带着这样的
期刊
汉字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可谓独一无二,备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但是,汉字的结构相对而言比较复杂,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其热爱汉字,喜欢写汉字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通过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汉字的课堂中努力学习。  一、营造良好氛围,以氛围带动书写汉字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自控力相对薄弱的年龄阶段,对于稍有难度的东西,在思想上会产生逃避的心理,尤其是我们的汉字有不少在结构上比较复杂。这就要求
期刊
“让学”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回归,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了欣欣向荣的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让学”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的学习一定程度上是教师设计问题下自主学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缺少发言权;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依然有较大的支配性,很多时候,学生的学习依然呈现出被动状态;教师就文本教文本,学生就文本学文本的现象并没有较大的改观。那么如何打破课堂教学中这
期刊
摘 要: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适宜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实践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成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展开多重体验实践,赢得课堂教学主动权。多元激发,从不同视觉展开教学设计优化活动,不仅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也有重要帮助。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主体意识  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情感和动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期刊
摘 要:蕴含着珍贵文化信息资源的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既有必要性,也具可行性。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本文提出了四点建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职德育 教学资源开发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德育课是学校德育主渠道的功能,加强中职德育课程建设,仅仅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开发
期刊
摘 要:透过中国古代诗歌形象语言的外衣,解读诗句的言外之意,品味诗歌意境之美,是学生高考应试的必备技能。全方位多角度理解中国古诗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及创作背景;二是掌握诗歌从形象语言传达的表象意义升华到哲理意象表达的创作规律;三是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切身情感体验;四是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储备,通过关联类比,举一反三。  关键词:深入品读 言外之意 意境之美  2017年教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课文基本都是以文选的方式编排,用一篇篇单独的文本架构其整套教材的教学内容。但由于所有文本在创作之初,并不是纯粹为教学服务的,他们所蕴含的教学内容相对零散,加之课文与课文之间相互割裂,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了课文之后难以真正运用到自主学习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本文提出教师要认知板块,在相近之处统领整合;链接板块,在开掘罗列中提煉线索;紧扣主线,在串联之中激活内容;联
期刊
摘 要:关于江西省五所高校大学生学习和传承井冈山精神的调查报告显示,部分大学生对井冈山精神认知较为表层化,缺乏实践,“形式大于内容”是影响学习与传承效果的主要因素。要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需从兴趣引导和时代价值方面凸显时效性;从整合开发具有时代气息的资源形式方面凸显针对性;从强化社会实践方面力促“知行合一”凸显实效性。  关键词:井冈山精神 传承 问题 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春
期刊
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个人的阅读能力都是从启蒙到认识,再到熟悉,最后达到一个高度。因此,阅读要从娃娃抓起,尤其是在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式,将会受用终生。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创新探索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创设教学情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