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结核渗出性胸膜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胸腔穿刺,积液抽取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经皮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的间断引流治疗。结果: 98例患者经过治疗体温均呈阶梯状下降,各种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短程化疗配合经皮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的间断引流对结核渗出性胸膜炎效果明显,可作为结核渗出性胸膜炎的首选治疗方案。
【关键词】 胸膜炎 短程化疗 间断引流
【中图分类号】 R52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9-0010-01
结核病属于当前比较常见的一类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对其治疗,我们多采用药物化疗配合抽液的治疗方式,一般都能获得良好治疗效果。本文以本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接诊收治的98例结核渗出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治疗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4月—2014年4月本院共接诊收治98例结核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其中男62例,女36例;患者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38.6±2.4)岁;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48例表现为右侧的胸腔积液,45例表现为左侧的胸腔积液,5例表现为双侧的胸腔积液。对患者胸腔积液情况进行统计:大量积液52例,中量积液29例,小量积液17例。28例合并肺结核,12例合并结核性的脑膜炎。
1.2 治疗方法
将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9例。具体治疗如下:
对所有患者均给予2HRZE/4HR 短程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服药剂量为:异烟肼0.3 g,乙胺丁醇0.75 g ,吡嗪酰胺0.5 g,利福平0.6 g,所有药物均为口服,每天三次。每次化疗治疗后,所有患者给予泼尼松10 mg口服,连服4周之后剂量改为每周2.5—5 mg。经皮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的间断引流治疗:对于存有中量及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利用B超定位后采用经皮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间断引流治疗,每次引流200—400 毫升,每天3—4次;对引流量在50毫升/天的患者进行B超探查。常规的胸腔穿刺治疗:对于存有小量胸腔积液患者需在B超定位后进行常规胸腔的穿刺抽液治疗,按照患者耐受力情况进行积液抽取,第一次抽液时积液量应在1000毫升一下。对于抽液次数应控制在:小量积液为一周一次,中量積液为一周两次,大量积液为一周三次。
1.3 判定标准
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X线胸片及B超检查,观察胸腔积液的变化情况。X线胸片如呈现高密度条索状阴影,证实患者存在胸膜粘连,如果胸膜大于3毫米则认定患者存在胸膜的增厚,患者如肋膈角变钝则属于恢复正常。
1.4 统计方法
将统计到的所有数据输入到专门软件SPSS17.0,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分析(x±s)
98例患者经过治疗体温均呈阶梯状下降,直至恢复正常,患者咳嗽、胸闷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患者在积液消失平均天数、穿刺平均次数、住院平均天数及胸膜增厚出现人数等几个方面同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1所示。
3 讨论
对于结核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我们应按照如下原则进行:
(1)早期足量抗痨治疗:规律性的全程早期足量抗痨治疗是结核渗出性胸膜炎治疗的基础,减少胸膜粘连增厚,保持患者肺功能。
(2)应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研究中我们发现,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白细胞在血管外的移行,可以有效减少浸润性炎性反应发生,达到抑制免疫效果。炎性反应减少,肉芽形成缓慢,能够大大降低患者胸膜粘连发生几率,使其结核中毒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3)经皮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的间断引流治疗:对结核渗出性胸膜炎及时进行积液抽液治疗可以有效患者心肺压力,改善呼吸状况,防止纤维蛋白在胸膜上沉着。此次研究中经皮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的间断引流治疗同传统胸腔穿刺治疗相比在积液消失平均天数、穿刺平均次数、住院平均天数及胸膜增厚出现人数等几个方面均有明显治疗优势。
【关键词】 胸膜炎 短程化疗 间断引流
【中图分类号】 R52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9-0010-01
结核病属于当前比较常见的一类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对其治疗,我们多采用药物化疗配合抽液的治疗方式,一般都能获得良好治疗效果。本文以本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接诊收治的98例结核渗出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治疗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4月—2014年4月本院共接诊收治98例结核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其中男62例,女36例;患者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38.6±2.4)岁;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48例表现为右侧的胸腔积液,45例表现为左侧的胸腔积液,5例表现为双侧的胸腔积液。对患者胸腔积液情况进行统计:大量积液52例,中量积液29例,小量积液17例。28例合并肺结核,12例合并结核性的脑膜炎。
1.2 治疗方法
将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9例。具体治疗如下:
对所有患者均给予2HRZE/4HR 短程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服药剂量为:异烟肼0.3 g,乙胺丁醇0.75 g ,吡嗪酰胺0.5 g,利福平0.6 g,所有药物均为口服,每天三次。每次化疗治疗后,所有患者给予泼尼松10 mg口服,连服4周之后剂量改为每周2.5—5 mg。经皮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的间断引流治疗:对于存有中量及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利用B超定位后采用经皮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间断引流治疗,每次引流200—400 毫升,每天3—4次;对引流量在50毫升/天的患者进行B超探查。常规的胸腔穿刺治疗:对于存有小量胸腔积液患者需在B超定位后进行常规胸腔的穿刺抽液治疗,按照患者耐受力情况进行积液抽取,第一次抽液时积液量应在1000毫升一下。对于抽液次数应控制在:小量积液为一周一次,中量積液为一周两次,大量积液为一周三次。
1.3 判定标准
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X线胸片及B超检查,观察胸腔积液的变化情况。X线胸片如呈现高密度条索状阴影,证实患者存在胸膜粘连,如果胸膜大于3毫米则认定患者存在胸膜的增厚,患者如肋膈角变钝则属于恢复正常。
1.4 统计方法
将统计到的所有数据输入到专门软件SPSS17.0,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分析(x±s)
98例患者经过治疗体温均呈阶梯状下降,直至恢复正常,患者咳嗽、胸闷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患者在积液消失平均天数、穿刺平均次数、住院平均天数及胸膜增厚出现人数等几个方面同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1所示。
3 讨论
对于结核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我们应按照如下原则进行:
(1)早期足量抗痨治疗:规律性的全程早期足量抗痨治疗是结核渗出性胸膜炎治疗的基础,减少胸膜粘连增厚,保持患者肺功能。
(2)应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研究中我们发现,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白细胞在血管外的移行,可以有效减少浸润性炎性反应发生,达到抑制免疫效果。炎性反应减少,肉芽形成缓慢,能够大大降低患者胸膜粘连发生几率,使其结核中毒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3)经皮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的间断引流治疗:对结核渗出性胸膜炎及时进行积液抽液治疗可以有效患者心肺压力,改善呼吸状况,防止纤维蛋白在胸膜上沉着。此次研究中经皮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的间断引流治疗同传统胸腔穿刺治疗相比在积液消失平均天数、穿刺平均次数、住院平均天数及胸膜增厚出现人数等几个方面均有明显治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