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说书读的遍数越多,对书中意思的理解就越透彻。中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其中大部分篇目要求精读、熟读,有不少语段或整篇课文要求背诵,特别是文言文,要求背诵的篇目在所选篇目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很显然,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就是要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达到开阔知识视野、丰富文学积淀、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目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诵读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明确诵读任务
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阶段性很强,每一阶段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单就诵读这一方面来说,教师首先应从整体出发,通盘考虑,明确初中三年诵读训练应达到一个什么目标,然后再紧扣每册教材的内容确定每个学期的诵读目标。每学期一开始,教师就应对本册的熟读、背诵任务作具体交待,让学生明确全册书中哪些篇目应熟读、精读,哪些篇目应全文背诵,还有哪些篇目中的精彩语段须熟读成诵。这样,学生对全学期的诵读任务了然于胸,早有心理准备,平时也可合理安排一些时间预先熟悉内容,以便到时能从容应对。
语言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它的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通过诵读,学生可以正音正字,整体识字,大量识字,有效识字;可以训练句读,体察语气,梳理层次,感悟语言,感悟艺术形象,领会思想感情,品味语言特色,体会意境意蕴。诵读可以出声显韵、表情传神、唤起联想想象、感受领悟、增强语感、积累语言,更利于渗透吸收,培养语感能力,提高鉴赏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诵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强了,他们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强了。作用于说话上,必然会说得趋于简明、流畅、连贯、得体、有条理。
二、激发诵读兴趣
不少学生认为熟读、背诵课文是一件苦差事,枯燥无味,毫无乐趣可言。每当需要完成背诵任务时,许多同学叫苦连天,讨价还价,平时能拖则拖,临到检查,抱着书本背得昏天黑地,真可谓“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虽然短时间内也能收到一些效果,但时间一长便忘得一干二净,久而久之,学生厌恶背诵的情绪越来越浓,有时甚至会导致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主动去读、乐意去背。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诵读的重要性,知道诵读是帮助理解课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所以必须要有正确的心态。还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上一些名人背书的故事来激发他们诵读的欲望。如:伏胜背《尚书》,使《尚书》得以流传至今;蔡文姬背古籍,使四百多篇古籍得以保存到现在;韩愈幼时家境贫寒,却“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终于“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三、掌握诵读技巧
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可能会有这种体会:同样一篇文章,有的学生只用三四十分钟就会背了,而有的学生花了三五天时间仍背不熟,这其中固然有智力、态度等因素,但关键还是在于学生采用的方法是否得当。如果掌握了背诵的方法、技巧,既节约了背诵时间,又能让背过的内容铭记于心;反之,如果死记硬背,不但耗时多,而且易遗忘。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
1、理解内容是前提。要熟背一篇课文,首先必须扫清字词障碍,熟悉文章的大致内容,特别是文言文,必须弄清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意思。如果一篇文章讲述的内容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又怎么能谈得上会背呢?
2、把握结构是基础。诵读前,必须理清作者的思路,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安排,特别是弄清文中各个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及作者行文中的一些特点。文章的整体框架清楚了,背诵时就能提纲挈领地进行了。
3、巧用支撑点是关键。具体落实背诵时,我们最好能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一篇较长的文章分段进行,一段较长的文字分层进行,这时我们就要记准关键字、词、名言佳句,以及段落的起结和过渡照应语句等,用它们作支撑点,将全段或全篇贯穿起来。
4、及时巩固是保障。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学生遗忘的进程是先快而后慢的,刚刚背熟的课文,如果不及时巩固,过几天可能就忘记了,如果等到一个阶段学完后再回过头来复习,也许一切又将从零开始,所以我们要提醒学生不时巩固背诵的内容,化临时记忆为永久记忆。
5、适时总结促升华。随着背诵“量”的不断增加,我们要适时引导学生从平时的诵读中摸索、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从而达到“质”的飞跃,让学生从此以后不再为背诵而烦恼。
四、注重课内引导
中学生学习科目较多,课业负担很重,课外有许多事情要做,所以我们不能把诵读的任务全部留给学生课下完成,而应抓紧课内时间精讲解多诵读,做好对学生的诵读指导。如通过范读来正音、断句,把握语速、语调,通过讨论辨别句子的意思,找出关键词句,然后给学生充足的诵读时间,让课堂充满琅琅书声。尽量让多数学生当堂就能完成背诵任务,即使完不成的,课后也不需花费太多时间。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又提高了他们诵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受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影响,多数初中学生的自觉性不是很强。如果背诵任务布置下去而不检查或检查仅流于形式,那么就可能收效甚微。所以加强检查力度,做好落实工作非常重要。但课内时间毕竟有限,我们只能作整体检查,如齐背、分组背、接力背、默写等,而个别检查则很难落实到每个人,这就需要在课下让一些语文成绩较好而又有较强责任心的同学来协助检查,教师再作适当抽查,力争做到人人过关,篇篇过关,杜绝学生的侥幸、观望心理。
一、明确诵读任务
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阶段性很强,每一阶段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单就诵读这一方面来说,教师首先应从整体出发,通盘考虑,明确初中三年诵读训练应达到一个什么目标,然后再紧扣每册教材的内容确定每个学期的诵读目标。每学期一开始,教师就应对本册的熟读、背诵任务作具体交待,让学生明确全册书中哪些篇目应熟读、精读,哪些篇目应全文背诵,还有哪些篇目中的精彩语段须熟读成诵。这样,学生对全学期的诵读任务了然于胸,早有心理准备,平时也可合理安排一些时间预先熟悉内容,以便到时能从容应对。
语言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它的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通过诵读,学生可以正音正字,整体识字,大量识字,有效识字;可以训练句读,体察语气,梳理层次,感悟语言,感悟艺术形象,领会思想感情,品味语言特色,体会意境意蕴。诵读可以出声显韵、表情传神、唤起联想想象、感受领悟、增强语感、积累语言,更利于渗透吸收,培养语感能力,提高鉴赏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诵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强了,他们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强了。作用于说话上,必然会说得趋于简明、流畅、连贯、得体、有条理。
二、激发诵读兴趣
不少学生认为熟读、背诵课文是一件苦差事,枯燥无味,毫无乐趣可言。每当需要完成背诵任务时,许多同学叫苦连天,讨价还价,平时能拖则拖,临到检查,抱着书本背得昏天黑地,真可谓“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虽然短时间内也能收到一些效果,但时间一长便忘得一干二净,久而久之,学生厌恶背诵的情绪越来越浓,有时甚至会导致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主动去读、乐意去背。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诵读的重要性,知道诵读是帮助理解课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所以必须要有正确的心态。还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上一些名人背书的故事来激发他们诵读的欲望。如:伏胜背《尚书》,使《尚书》得以流传至今;蔡文姬背古籍,使四百多篇古籍得以保存到现在;韩愈幼时家境贫寒,却“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终于“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三、掌握诵读技巧
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可能会有这种体会:同样一篇文章,有的学生只用三四十分钟就会背了,而有的学生花了三五天时间仍背不熟,这其中固然有智力、态度等因素,但关键还是在于学生采用的方法是否得当。如果掌握了背诵的方法、技巧,既节约了背诵时间,又能让背过的内容铭记于心;反之,如果死记硬背,不但耗时多,而且易遗忘。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
1、理解内容是前提。要熟背一篇课文,首先必须扫清字词障碍,熟悉文章的大致内容,特别是文言文,必须弄清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意思。如果一篇文章讲述的内容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又怎么能谈得上会背呢?
2、把握结构是基础。诵读前,必须理清作者的思路,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安排,特别是弄清文中各个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及作者行文中的一些特点。文章的整体框架清楚了,背诵时就能提纲挈领地进行了。
3、巧用支撑点是关键。具体落实背诵时,我们最好能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一篇较长的文章分段进行,一段较长的文字分层进行,这时我们就要记准关键字、词、名言佳句,以及段落的起结和过渡照应语句等,用它们作支撑点,将全段或全篇贯穿起来。
4、及时巩固是保障。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学生遗忘的进程是先快而后慢的,刚刚背熟的课文,如果不及时巩固,过几天可能就忘记了,如果等到一个阶段学完后再回过头来复习,也许一切又将从零开始,所以我们要提醒学生不时巩固背诵的内容,化临时记忆为永久记忆。
5、适时总结促升华。随着背诵“量”的不断增加,我们要适时引导学生从平时的诵读中摸索、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从而达到“质”的飞跃,让学生从此以后不再为背诵而烦恼。
四、注重课内引导
中学生学习科目较多,课业负担很重,课外有许多事情要做,所以我们不能把诵读的任务全部留给学生课下完成,而应抓紧课内时间精讲解多诵读,做好对学生的诵读指导。如通过范读来正音、断句,把握语速、语调,通过讨论辨别句子的意思,找出关键词句,然后给学生充足的诵读时间,让课堂充满琅琅书声。尽量让多数学生当堂就能完成背诵任务,即使完不成的,课后也不需花费太多时间。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又提高了他们诵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受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影响,多数初中学生的自觉性不是很强。如果背诵任务布置下去而不检查或检查仅流于形式,那么就可能收效甚微。所以加强检查力度,做好落实工作非常重要。但课内时间毕竟有限,我们只能作整体检查,如齐背、分组背、接力背、默写等,而个别检查则很难落实到每个人,这就需要在课下让一些语文成绩较好而又有较强责任心的同学来协助检查,教师再作适当抽查,力争做到人人过关,篇篇过关,杜绝学生的侥幸、观望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