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报道:美国主流媒体为何避而不谈?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pa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情可以从10余年前发生的一件事说起。
  2002年11月26日,北美防空指挥中心收到许多报告:在加勒比地区的特克斯和凯科斯岛屿有不明物体在空中留下的凝结尾流现象。几个空军机场出动了战机对不明物体进行拦截,但却没有发现任何物体。随后,一些民航驾驶员在佛罗里达和印第安纳也发现了空中的凝结尾流现象。
  此次令人激动的报告并没有在美国媒体界引起些许关注。对刚刚经历过“9·11”苦难、将国防安全时时挂在嘴边的美国人来说,这的确显得有些不同寻常。一个不明物体居然可以在美国领空四处乱窜,而主流媒体却视而不见、报道寥寥,这使得很多人感到疑惑。那么,该如何来解释这种媒体缺失好奇心现象的根源呢?
  事实上,主流媒体对UFO报道的缺失由来已久,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主流媒体早就秉承了一个传统理念:有关UFO的报道只能当做花边新闻。这一观点是如此根深蒂固而又广泛流行,以至于当有些编辑和记者想要严肃对待、精心研究UFO现象时,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自己被同行孤立了。
  在外界,对UFO现象有一个普遍流行的误解,那便是看到UFO的人要么缺少文化素养,要么是精神方面有问题的人,要么就是为了个人私利而胡编乱造的混混。因此,许多人认为,那些对UFO感兴趣,想报道UFO的记者也可列为同类。即使是那些曾经遭遇过UFO的记者和编辑,也会被众人质疑其作为媒体人的诚信度。
  2005年2月24日,当ABC电台播出彼得·詹宁斯的节目《UFO:眼见为实》时,UFO界曾看到一些希望,以为UFO报道将会与其他报道一样被同等看待。但事与愿违,此节目不是对UFO现象进行客观报道和分析,而是喋喋不休地充斥着对UFO的臆想和猜测,似乎这就是对UFO的唯一解释。而对于那些一直活跃在UFO研究领域的人,ABC维持了媒体对待UFO现象的一贯固定思维模式,观点也大同小异。
  目前,媒体对待UFO现象的态度依然是颇不以为然,在媒体看来UFO一点也不神秘。即便遭到质疑,媒体往往认为只需发个措词油滑、确不知情的掩盖声明即可。然而,事情并非总是如此。在20世纪40年代,主流媒体会定期发布UFO报告。当时,UFO现象还不为大众所了解,也没有像五六十年代那样被狂热分子所玷污。后来,由于在研究UFO的问题上没有取得什么实际进展,或者说有力证据稀少,所以,大多数媒体显得有些灰心丧气。
  到了70年代,有关UFO的报道一般都被放在靠近后面紧邻着星座的页面位置。除了一些地方性小报,报纸很少报道UFO目击事件了。即使是小报登了,也会被认为是个故事,没人当真。在大都市的报端,偶然见到的有关UFO报道的豆腐块文章,也是被放在娱乐板块的。
  但有时也会有例外。2006年11月7日,在芝加哥的奥黑尔国际机场发生了UFO目击事件,数千人目睹到一个巨大的UFO飞越机场。但直到2007年1月1日,《芝加哥论坛报》才决定刊登一篇有关奥黑尔机场事件的文章。当文章发表后,人们惊奇地发现,文章写得非常客观,即没有哗众取宠,也没有像往常的UFO报告那样发表任何编辑观点。
  勇敢的心
  但还是有一些记者勇敢地迎接挑战,严肃认真地研究起有关UFO的问题。遗憾的是,许多人为此在事业上遭遇挫折,剩下的人不是被冷落了就是被排挤了。有位记者偏不信邪,她就是50年来一直敲打白宫的资深记者萨拉·麦克林顿。作为一名自由记者,萨拉以尖锐和煽动性的提问而闻名,在业界树立起了独断自信、坚强不屈的形象。
  1998年,萨拉在她的报刊专栏和电台评论节目里代表UFO学者和热心人士向政府呼吁,希望能解禁UFO并召开一个全球性的UFO科研大会。她说:“uFO的盖子正在被逐渐打开。有个倡议在全国发起百万人联名签字的活动,请求召开针对政府公务员证人的公开的国会听证会。”1998年3月30日,萨拉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指出:“UFO——这个多年来在每个州都出现过的无法解释的空中不明飞行器的术语,实际上是外世界来的访客。它们相信一个由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社会……对美国甚至整个地球而言,真正的危险在于政府隐瞒了如此多的秘密。那些知晓这个秘密的人虽然明知事情千真万确,却苦于此话题属于禁忌,无法倾诉。还有的人尽管相信UFO是外星人操控的智能飞行器,但是非常担心会因他们所持的观点而被嘲笑和误解。此情况在媒体从业人员中更为突出。因此,美国实际上是在舍弃弄懂UFO的更多机会,或者说并不鼓励对此进行研究。而事实上,对UFO进行讨论本身于美国也是有益的。”
  也有一些记者甘愿冒险去报道UFO,但却发现他们的努力遭到意想不到的挫折。
  最近,记者格雷戈·波恩写了一篇题为《媒体掩盖UFO:更多的证据》的文章,谈到了他当年在纽约的《波基普西》杂志工作期间,由于报道UFO现象而发生的一段经历。1985年8月25日,波恩和其他几位记者从一位摄影师口中得知,一个巨大的回旋飞镖状UFO正缓慢地飞越他们上空。摄影师说飞船在向南飞,也许可以从三楼以上的窗户中看见。波恩和其他人蜂拥至窗口,惊奇地看到离地面约30米处有一个黑色形状的物体正向他们缓缓飞来,同时发出黄色和红色的光。这个乌黑发亮的物体很大,宽度至少有60米,从他们头上12米处飞过。波恩及其同事兴奋异常,认为他们遇到了世纪话题。他们联系了美联社、《今日美国》、《甘尼特》等经常来往的报社,得到的回答是不予报道。从高层传下来的话是:一个字也不许提。有数以千计的人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物体在空中盘旋,而且还有摄影师拍到的照片,但却找不到关于这件事的任何报道。
  媒体封锁
  尽管政府和军方不承认,但其在很多时间里确实对封杀UFO报道负有责任。在美国,并没有严格的政府法令禁止报道UFO,但一些禁忌仍然存在。1996年,某位BBC的高层说漏了嘴,透露说在媒体报道黑色三角形UFO方面上头有道“D令”(指国防机密通知:封锁)。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曾是BBC深受欢迎的科学节目的制片人。他告诉一位调查者说,黑色三角形UFO是英国当局“很看中的D令”,因此,即使有很多证人提交了报告,BBC也不会报道这个奇怪的UFO。   这位前制片人认为,政府对报道UFO紧闭大门的原因是:政府事先已告知BBC此飞行器是军方新秘密武器实验计划的一部分,按照保密法应予以保护。
  而在美国,媒体对有关UFO现象的调查报道已经有了“自律”的行规习惯。主流市场上的大型媒体登出来的都是些愚蠢到底的UFO故事,正当的、合乎情理的与UFO有关的事件非常罕见。即使登了头条,记者也十有八九会加上一些个人观点,以引发一种“玩笑因素”。
  不过是个大笑话?
  这方面最好的一个例子是科学作家李·戴1998年7月1日在ABC新闻网上发表的专栏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到了劳伦斯·洛克菲勒资助的一项呼吁重审UFO有关证据的研究。这份50页的报告是由国际知名的九位科学家联合研究的成果,领头的是斯坦福大学的天文物理学家彼得·斯特罗克教授。他们主要研究了UFO事件中的各种物理现象,比如照片、雷达、生物效应等等。
  戴写道:“无论报告的措词如何谨慎,最终获益的是那些相信我们被外星人访问过的人。这当然并不是报告的主题,但通过呼吁对这种观点进行更为科学、周密的细察,斯特罗克和其他科学家将自身暴露于‘玩笑综合征’之下。下一次当他参加科学座谈会走进屋子时,他肯定会听到几声傻笑。
  “在研究结果发表后与记者交流时,斯特罗克说也许整个宇宙充满着生命,但大多数物理学家并不相信能从一个星球飞到另一个星球。大多数物理学家?那他呢?他情愿说让我们再换一个角度看待UFO证据吧。OK,但千万别笑。”
  很显然,在此问题上戴加入了他的个人观点,他并没有客观地阐述事实,而这正是在公正报道UFO时所要碰到的潜在问题。许多记者感觉到事情太过荒谬离奇,因而无法保证其会有所得,不值得去调查。更有甚者,大多数记者会偏离轨道,将事件转而描绘成幽默故事,尽管每个事件的相关者都诚信十足,却仍然肆意对他们冷嘲热讽。
  担当责任
  汤姆·伯奇在一篇题为《假冒的新闻》的文章里写道:“UFO现象具备新闻价值,理应得到专业报纸的青睐。在UFO学科中,还有许多方面的东西是媒体并未认知的,这一事实本身也有力地证明了媒体从根源上就忽略了有关UFO的事件。比如,媒体没有认识到在UFO问题上矛盾之处很多,比仅是回答外星人是否真的造访过地球还要复杂得多。而倘若答案是肯定的话,那这个答案对我们所有的人都意义深远。这并非UFO调查人员所问的唯一问题。”接着,伯奇写道,“UFO持续的矛盾性也是富有新闻价值的。有关UFO的论战有利于新闻报道,因为争论双方都是善辩诚实的科学、工业和学术界之人。在辩论中,各方都有观点需要阐述,各方都有强项和弱项。UFO矛盾的双方应该有个大众论坛,给予相等的发言时间和机会。美国人民应当提供渠道,而公众的确有权知道这一切。”
  坦率地说,对媒体而言有关UFO报告的研究充满了困难。为了提供公正而准确的故事,记者必须有具体可靠、经得起检验的证据。正如任何富有责任感的UFO研究人员会跟你说,要获得坚实的物理证据是很难的。尽管几十年来收集到了千千万万个目击报告,但能够解释得通的证据则寥寥无几,更多的像是奇闻异事。有时即便是有确凿的证据,例如从坠毁的飞碟上获取的神奇金属部件,而且已经被送到著名的电台谈话节目主持人阿特·贝尔手上了,但仍然有许多无法解释的问题令大多数记者对这种矛盾的题材敬而远之。
  也许这一天终将会到来:勇敢的报纸记者、编辑、国家电视台的导演以及其他媒体人员团结起来,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UFO进行研究,并提交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客观的UFO调查报告。而在此之前,主流媒体用来轰炸大众眼球的仍将是那些不痛不痒、插科打诨的有关从外星球上来的小绿人的故事。在适当的时候,小绿人总会碰上对它们感兴趣的人。
其他文献
说起UFO,估计人们都耳熟能详。自1947年美国一位飞行员在空中发现不明飞行物体见报以来,有关这类报道就不断见诸世界各国的媒体。  有关UFO的传闻如今越来越多,然而,你听说过USO的传闻吗?USO被称为不明海上潜水物体,因它是在海上出现的,也叫海上飞碟。笔者当海员时曾在海上工作过20余年,但USO的发现不是我的功劳,而是海员的功劳。  1902年10月28日凌晨3时过后,英国货轮“福特·索尔贝利
期刊
为了使宇航员能够顺利地围绕轨道飞行,实验人员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甚至吃尽了苦头。他们没有享受到丰厚的物质待遇,也从来没有获得过“苏联英雄”的光荣称号,并且一直没有邀游过太空,尽管他们曾经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和身心健康献给了神秘的太空。这些人便是在幕后为苏联宇航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宇航实验员。  苏联时代并没有公开的“宇航实验员”这种职业,他们的工作和活动极其保密,因为在当时,利用人体进行实验被认为是不道德
期刊
恐龙是在约6500万年前突然消失的,其原因专家众说纷纭,小行星撞击说支持者最众。然而,中国学者研究得出恐龙蛋壳由厚变薄至消失有万余年的过程,这样撞击说就不合逻辑了。研究现存冷热血动物的习性,特别是与恐龙同期生存又唯一存活至今的“初龙”(即鳄鱼)等动物的习性,以推测恐龙生存时期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生活习性,是揭开恐龙消失之谜的钥匙。  地球气温变化是影响生命发生变化的基本因素  地球是从火球逐步冷却的,
期刊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布利兹湾等地,很多人声称目击过一种黑色、三角形、巨大、无声的飞行器,来无踪,去无影,非常神秘。据目击者称,黑色三角飞行物的外形让人过目不忘,因为它太奇特了,与平时所见的飞行器完全不一样。有人说它是不明飞行物,有人说它是美国政府正在秘密研制的新型航空器。“黑三角”究竟是一场骗局还是美国秘密研制的新型航空器?这一现象引起美国许多科研机构及科学迷的兴趣。  美国
期刊
据研究飞碟问题的专家说,至少有下列四种外星人经常访问地球:  1 矮小的大头怪物:平均高度1.15米。头部特大,眼睛圆形,但没有瞳孔,有耳朵及鼻梁,在鼻的部位有两个小孔。它们的嘴巴只有一条缝,没有嘴唇、头发或牙齿,指缝间长蹼而没有拇指。  2 实验用的动物:这种来自外星球的长毛动物外貌像猩猩,全身有毛,手臂特长,牙齿锐利,最高达2米,体重约200千克。科学家认为这是外星人用来做太空飞行实验的动物,
期刊
曾有一篇题为《银河探险记》的科幻小说,说地球人发现银河中有一颗可能存在智慧生物的星球,于是派了一艘飞船前去考察。可是,那个星球上的文明虽然比地球文明发达,但却被一些头脑发达、四肢不勤的超智慧人统治着,他们奴役着当地的普通人。在那里,地球人还接触到来自科技水平更高的超星球的“总星系人”,在他们的帮助下,地球人历尽艰险,终于与当地普通人一起推翻了超智慧人的统治。这个星球离地球有几万光年之遥,也就是说,
期刊
近百年前,在浙江龙泉的一个小山沟里,几乎每天都有数百人在这里拼命挖掘。他们挖开遗址,撬开坟墓,搜寻的却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种传说中的古代瓷器,疯狂的盗掘者甚至连破碎的瓷片都装箱运走。  他们要挖掘的,是一种奇特的瓷器——哥窑瓷。  哥窑虽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但奇怪的是,在宋代的历史文献中却没有关于哥窑的任何记载,而元、明、清三代关于哥窑的记述又极为混乱,甚至相互矛盾。有人说哥窑的窑址在浙江龙泉,也
期刊
图坦卡门法老之死  1922年11月26日下午,在埃及帝王谷的一座金字塔脚下陡峭的地下通道里,站着两位神色严肃的人。面对他们的是一座封闭了3000余年的古代埃及法老的墓门。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为寻找这个墓穴付出了几十年的心血,他身旁站着的是8年来为支持他而耗费了巨资的卡纳冯勋爵。  卡特小心翼翼地凿开墓门的一角,卡纳冯在他身后睁大眼睛往里瞧。随着一块块泥土往下掉,气氛紧张起来。洞口越来越大,卡特用
期刊
天文学家认为几乎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个约数十亿倍太阳质量的超大质量黑洞,其强大的重力,让胆敢接近它的物质都被拉扯撕碎。人们通常认为这些超大质量黑洞会阻碍恒星诞生,但一组由澳大利亚塔司马尼亚大学斯坦尼斯拉夫领军的跨国研究团队最新研究指出:通过观察邻近的半人马座A星系,他们发现其实黑洞也不是那么不近人情,它对恒星形成还是有所帮助的。  半人马座A星系编号为NGC 5128,位于南天的半人马座方向,距离地球
期刊
A.怪事连连  1994年年末,戈尔曼一家(丈夫汤姆·戈尔曼和妻子伊莲·戈尔曼及孩子们)购买了偏远的犹他州尤因塔盆地的一个牧场放牧。他们搬进去时发现,这个牧场已被荒废了多年,屋子门口铁锁紧扣,门窗紧闭,灰尘遍地。搬进去的几个月内,他们开始看到许多光球,这些光球颜色各异,有白色、黄色、蓝色,在牲口棚和家门口移动。他们还经常可以看到垒球大小的深蓝色球体在飞,里面好像充满了旋转的液体,跟充电似的,飞过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