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培养创新能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iwe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这一代青年教师,处于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多元化人才,是摆在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的问题。在这里我结合自己十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来浅谈一下在新课改下如何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语文课程发挥它主阵地的作用,为推进创新教育的实施进一些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激发创新意识,使学生想于创造。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从而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热情。我认为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教学中我经常有意识的创设情景,激疑引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这句话中为什么用这个词?换成另一词好不好?为什么?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教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我在看似无疑处设法激起学生的疑问,从而引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我对学生的好奇心和特别加以关注和爱护并给以巧妙的引导或解答。有时以疑释疑,向学生提出诱导性的反问,使学生通过思考解开疑团;有时点拨要点,让学生独立思考;有时将疑问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辨析。例如《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文时,学生看到课题就会问:“徐霞客是如何阅读大地的?他为什么要去阅读大地?他在阅读大地的过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难等等。 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使学生萌发出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探求的开始正是创造意识唤起之时,创新正是从这里起步。
  我国的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已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充分发展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一大主题。也有人认为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主动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总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是让学生通过参与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于创造。
  要想发展就得创新,创新是教改的焦点和核心所在,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基石。语文课的基础性、工具性,决定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现在的学生可以说他们思维活跃,接受事物快,针对这些特点,教师适时的加以点拨引导,让他们以丰富多彩的思维去创造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比如在教学《桃花心木》一文,我引导学生思考新型的家庭教育方法。学习《蚂蚁爬墙》的短文后,我又引发学生思考:蚂蚁爬墙,爬了一段掉了下来,接着再爬,然后又掉下来,这样反复,仍然爬墙不止,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这些问题紧密联系着他们的生活实际,还有对传统观念的反思,具有思维创新性和创造性。另外,在语文课堂上,还有经常给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让他们穿越时空,飞到主人公的身边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享受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壮丽雄伟。同时还要多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想象人物命运与内心世界,使之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敢于创新。
  三、体会创新乐趣,使学生乐于创造
  语文教材是美的載体,每一篇课文都能体现各自不同的美,如何去把每篇文章以不同的方式把各自最美的一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美,进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感受、审美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呢?首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以境动人,以景感人、以情感人,情境交融,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在教学《绿色千岛湖》这课时,我打破语文一段一段讲读法,从课文最后一句话讲起:“这不自然与人类创造的又一绿色奇迹吗?”这是一个什么句式?意思是什么?绿色奇迹什么意思?这指什么?引发学生去从课文中找答案。然后我根据课文特点,采用制作连环画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抓住千岛湖山青、水绿、岛翠的特点画成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图画,再把相应的文字介绍端端正正地写在画的下方,最后装订成一本连环画,再分小组读读、讲讲、评评、比比。新颖的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强调了实践活动,强调了学生间的互动,学生乐学乐做,兴趣浓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了从语言到画面再到语言的过程同,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全班几十本各不相同的连环画不仅是学生自己理解、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成果,更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学习冰心的《忆读书》时,我抓住冰心对小时候读书的回忆去感受读书对小冰心的影响,从“我从读书中还得到了做人处事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使学生感受冰心从小就对读书情有独钟的同时,也使他们对冰心奶奶所说的“读书好、读好书、多读书”的感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时我适时地向他们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并在班级里开设“图书角”和“阅读沙龙”等活动,把课堂教学与课后延伸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总之,语文的性质就决定了它的双重性,即它的交际工具性和文化载体性,文化是底蕴、是基础,只有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语文才能走上一条康庄大道,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多元化创新意识的人才,适应新世纪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教育改革主旋律的今天,我们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乐于奉献、勤于学习,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一定能使自己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花更红,果更硕。
  【作者单位:商丘市梁园区建设办事处青年路小学 河南】
其他文献
新课程教学观认为,教学不只是课程的执行和传递,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教学不是实施计划、教案、照本宣科的过程,而是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火花竞相碰撞而引发的一系列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其实课堂中的每一个错误都是我们很好的教学亮点,错误往往会成就精彩的课堂,成就一节好课。如何面对学生的“错误”、如何引领学生从错误中走出来并最终走向正确的道路,这才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都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中小学生弃学离家出走的较多,综合各方面因素,本文将从社会、家庭等方面因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学生;离家出走;原因对策    近几年,农村中小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离家出走的现象屡屡发生,他们有的—人出走,有的结伙出走。孩子的出走给家庭带来不幸,给老师带来压力,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这是摆在家长、教师、学校面前的亟待解决的严峻课题。本文拟对此课题做浅显的探讨,或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曾多次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相比的最大差异:“中国学生虽然能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但比美国学生缺乏创造力、动手能力,中国的学生创新能力明显较差。”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着力改变这种现状,特别是信息技术,我国还是一个开端,很多教法、学法没有一定的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的保存期限很短。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始终以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是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实验则是学生科学探究的重要活动。科学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验事实,形成科学结论,同时培养情感态度、探索兴趣与能力。因此,必须重视实验过程的分析与指导,让孩子逐渐从自发的行为到采取有条理的态度,从无规则的观察、实验到更为合理、有序的研究,以追求真正从科学实验中有所收获。    一、灵活选材、精心准备    精心选择有结构的材料,把影响实验结果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要将“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作为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通过开展艺术教育来提高幼儿综合素质,同时使下一代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培养幼儿的民族精神。而良好的幼儿教育应是充分利用幼儿生活的价值,和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让幼儿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扩散,迁移和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儿童文学家冰心以欢快的笔调在文中记叙了自己在春游颐和园时的所见所闻所思,赞美了春天,更赞美了像春天一样充满朝气
在从教数学近20年的教育实践中,我常常发现大多数小学生没有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更不会主动通过阅读教材来自主构建新知;遇到问题,往往不假思索地直接向同学、老师或家长询问与请教,不会想到通过阅读教材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新课程改革为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相应的思想方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一个新理念是“注重培养学生包括数学阅读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等诸种能力”
儿童诗在丰富儿童心灵和情感、发展儿童审美能力和语言能力等方面,有优越于其他体裁文学作品的功能和作用。在儿童诗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根据其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将儿童诗教学延伸到课外, 推进到学生的自主阅读中, 以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的成果。    一、儿童诗的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叶圣陶先生说: “要养成一种习惯, 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 一年级学生学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