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课堂教学评价往往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弊病:课堂评价的形式单调,令人生厌;评价主体的单一化,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评价的内容单一,范围狭窄;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忽视对课堂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率的评价,等等。因此,新课程教学评价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注重发挥评价激励学生的功能;不断发挥和提高评价激励的实效性;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评价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评价;存在问题;改进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课程评价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因而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中最常规的工作。在教学中把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力求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正确有效的课堂评价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发动机”,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源地”。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能忽视课堂评价蕴藏的巨大潜力,正视目前我们课堂教学评价的种种弊端,积极改进课堂评价手段,挖掘课堂评价丰富的宝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目前,课堂教学评价往往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弊病
1.1课堂评价的形式单调,令人生厌:课堂评价的常用手段是语言,这一点是无疑的。如我们在听课的时候常常听到老师满口是:“你真棒!”、“你很聪明!”等评价语言,听得真是令人生厌,所以,我们在评价语言上不能太单一,不能仅限于语言评价、鼓掌表扬,忽视其他手段的运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开放力度越来越大,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频率更快,这些方法和手段远不能适应新型课堂教学的要求,如:对获得成功的孩子握握手,或一声隆重的祝贺,或摸摸头,或一个小小的“奖品”、或一段亲切的寄语等方法,这种无声的“语言”所带来的动力和发挥的作用往往超过用过了千遍万遍的语言评价。
1.2评价主体的单一化,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不管是课堂教学评价还是学生学业评价,评价的主体基本上都是单一的。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虽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评价应该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但在实际的评价中,依然多是教师评价学生,学生是被动接受评价的客体,而不是参与评价的主体。评价主体由上而下依次是政府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被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成为被评价对象。这种单方面的、直线式的、孤立的评价,使教学评价少了全面性而多了片面性,少了民主性而多了独断性。评价往往成为权力人士单方面的活动。这既不利于评价质量的改善,也不利于评价的民主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应该改革弊端,拓宽评价的渠道,提倡学生自我评价,生与生互相评价,生与师互相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渠道的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自主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
1.3课堂评价的内容单一,范围狭窄:目前,我们的课堂评价的内容往往注重学生的个体,忽视学生集体。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能抓住单个学生在学习中的情况进行评价,而对小组或全班同学的学习表现则关注不够。偏重对学生口头表达方面的评价,而忽视学生在其他方面(如书写、观察等)的评价。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作所为的评价。课堂评价中常常注重表现得较优秀或成功的学生的褒奖,而忽略经努力而仍表现拙劣或失败学生的鼓励。较注重学生获得的知识情况的评价,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习惯等方面的评价。评价内容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冲击和旧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课堂教学评价中 “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主导轻主体”等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偏离了全面素质教育要求。
1.4忽视对课堂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率的评价:重结果轻过程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又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只看教学结果,而不看教师的教学准备及施教中创造教学价值的过程;只重视学生领域变化,而忽视情感领域、学习技能的变化;对改革实验课的评价,乱下结论,不管有没有科学性、价值性,不考察教者的改革精神和实验过程,不考察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控制无关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能不能准确反映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见,一些目前在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结合方面,应作一番研究与实践。
2新课程教学评价的改进策略
课堂是演绎师生智慧的舞台。“新课标”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的多元评价,提倡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
课堂教学评价,应把评价“学生的学”放在首位,通过评价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审视一堂课的优劣,应建立“以学论教,以教促学”的评价标准,即从教与学、师和生两个方面入手,实行“双向评价”。
2.1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课堂评价要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要充分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多方面的体会和感受,使评价成为学生和教师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
2.1.1开展自我评价,促进自主发展。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开展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用手段。比如,在课中,让学生说说这节课自己表现怎么样?有什么收获?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就体现自我评价这个理念。
2.1.2通过生生互评,增强学习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评价互相促进。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提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1.3提倡师生互评,保持学习张力。平等,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的润滑剂。小学生渴望同学之间的平等,更希望师生之间的平等。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教师处在学生的地位上听学生评价,学生在受宠若惊之余,更多的是快乐,他们一定会抓住机会,好好地表现一番。比如,在课尾,让学生评价老师这节课上得怎么样?表现得怎么样?有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老师也有针对性的评价了一部分学生,并提出以后的要求,这样就体现了师生互评这个理念。
2.2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课堂评价必须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肯定学生的优势智能,鼓励和带动学生开发弱势智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要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自主的、合作的和反思的过程,逐步掌握学习和认识社会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2.1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因为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涨的学习热情是学生健康学习的根基,是学生后继学习的动力。
2.2.2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发展情况的评价。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一定要结合知识的传授过程去进行;必须结合知识体系,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列、有层次地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地全面地培养。
2.3注重发挥评价激励学生的功能: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采用即时的口头评价、谈心式的评语激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更注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评价语言的措辞上非常谨慎,让学生更多的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我们应该设立多种激励学生的评价项目,如体育之星、劳动之星和纪律之星等,争取通过评价让没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和学习的乐趣。
2.4不断发挥和提高评价激励的实效性:激励要建立在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其背景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没有目标的、片断的和随意的激励,无法引起到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反而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听不足,对自己盲目乐观。所以,建议教师首先要确定明确的目标,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和资料积累,在此基础上强调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纵向比较,既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进步,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激励不在于对学生一味表扬或“藏拙”,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并用发展的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对自己形成客观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自我反省能力,不因为自身存在的某些不足而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这样,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学生所感到的将是教师的殷殷期望,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
2.5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评价的改革首先是评价功能的改变,以往的评价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成就,关注学生的表现,忽视学生的整体发展,忽视对教学过程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是不全面的,也不利于教师发展的。新课程提出多元化的评价目标,通过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状况的考查,不只是看学生的表现,还能促进教师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式,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
总之,我们应把课堂教学视作师生成长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要充分发挥多元评价功能,使课堂中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获得新的成长,让他们在课堂中乐学、爱学。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张春莉,王丽杰主编. 小学数学教育评价.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7
[2]万伟,秦德林,吴永军主编. 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6
[3]唐晓杰主编. 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0.6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评价;存在问题;改进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课程评价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因而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中最常规的工作。在教学中把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力求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正确有效的课堂评价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发动机”,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源地”。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能忽视课堂评价蕴藏的巨大潜力,正视目前我们课堂教学评价的种种弊端,积极改进课堂评价手段,挖掘课堂评价丰富的宝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目前,课堂教学评价往往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弊病
1.1课堂评价的形式单调,令人生厌:课堂评价的常用手段是语言,这一点是无疑的。如我们在听课的时候常常听到老师满口是:“你真棒!”、“你很聪明!”等评价语言,听得真是令人生厌,所以,我们在评价语言上不能太单一,不能仅限于语言评价、鼓掌表扬,忽视其他手段的运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开放力度越来越大,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频率更快,这些方法和手段远不能适应新型课堂教学的要求,如:对获得成功的孩子握握手,或一声隆重的祝贺,或摸摸头,或一个小小的“奖品”、或一段亲切的寄语等方法,这种无声的“语言”所带来的动力和发挥的作用往往超过用过了千遍万遍的语言评价。
1.2评价主体的单一化,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不管是课堂教学评价还是学生学业评价,评价的主体基本上都是单一的。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虽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评价应该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但在实际的评价中,依然多是教师评价学生,学生是被动接受评价的客体,而不是参与评价的主体。评价主体由上而下依次是政府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被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成为被评价对象。这种单方面的、直线式的、孤立的评价,使教学评价少了全面性而多了片面性,少了民主性而多了独断性。评价往往成为权力人士单方面的活动。这既不利于评价质量的改善,也不利于评价的民主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应该改革弊端,拓宽评价的渠道,提倡学生自我评价,生与生互相评价,生与师互相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渠道的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自主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
1.3课堂评价的内容单一,范围狭窄:目前,我们的课堂评价的内容往往注重学生的个体,忽视学生集体。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能抓住单个学生在学习中的情况进行评价,而对小组或全班同学的学习表现则关注不够。偏重对学生口头表达方面的评价,而忽视学生在其他方面(如书写、观察等)的评价。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作所为的评价。课堂评价中常常注重表现得较优秀或成功的学生的褒奖,而忽略经努力而仍表现拙劣或失败学生的鼓励。较注重学生获得的知识情况的评价,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习惯等方面的评价。评价内容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冲击和旧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课堂教学评价中 “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主导轻主体”等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偏离了全面素质教育要求。
1.4忽视对课堂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率的评价:重结果轻过程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又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只看教学结果,而不看教师的教学准备及施教中创造教学价值的过程;只重视学生领域变化,而忽视情感领域、学习技能的变化;对改革实验课的评价,乱下结论,不管有没有科学性、价值性,不考察教者的改革精神和实验过程,不考察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控制无关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能不能准确反映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见,一些目前在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结合方面,应作一番研究与实践。
2新课程教学评价的改进策略
课堂是演绎师生智慧的舞台。“新课标”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的多元评价,提倡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
课堂教学评价,应把评价“学生的学”放在首位,通过评价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审视一堂课的优劣,应建立“以学论教,以教促学”的评价标准,即从教与学、师和生两个方面入手,实行“双向评价”。
2.1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课堂评价要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要充分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多方面的体会和感受,使评价成为学生和教师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
2.1.1开展自我评价,促进自主发展。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开展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用手段。比如,在课中,让学生说说这节课自己表现怎么样?有什么收获?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就体现自我评价这个理念。
2.1.2通过生生互评,增强学习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评价互相促进。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提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1.3提倡师生互评,保持学习张力。平等,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的润滑剂。小学生渴望同学之间的平等,更希望师生之间的平等。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教师处在学生的地位上听学生评价,学生在受宠若惊之余,更多的是快乐,他们一定会抓住机会,好好地表现一番。比如,在课尾,让学生评价老师这节课上得怎么样?表现得怎么样?有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老师也有针对性的评价了一部分学生,并提出以后的要求,这样就体现了师生互评这个理念。
2.2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课堂评价必须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肯定学生的优势智能,鼓励和带动学生开发弱势智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要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自主的、合作的和反思的过程,逐步掌握学习和认识社会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2.1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因为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涨的学习热情是学生健康学习的根基,是学生后继学习的动力。
2.2.2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发展情况的评价。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一定要结合知识的传授过程去进行;必须结合知识体系,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列、有层次地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地全面地培养。
2.3注重发挥评价激励学生的功能: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采用即时的口头评价、谈心式的评语激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更注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评价语言的措辞上非常谨慎,让学生更多的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我们应该设立多种激励学生的评价项目,如体育之星、劳动之星和纪律之星等,争取通过评价让没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和学习的乐趣。
2.4不断发挥和提高评价激励的实效性:激励要建立在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其背景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没有目标的、片断的和随意的激励,无法引起到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反而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听不足,对自己盲目乐观。所以,建议教师首先要确定明确的目标,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和资料积累,在此基础上强调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纵向比较,既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进步,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激励不在于对学生一味表扬或“藏拙”,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并用发展的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对自己形成客观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自我反省能力,不因为自身存在的某些不足而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这样,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学生所感到的将是教师的殷殷期望,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
2.5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评价的改革首先是评价功能的改变,以往的评价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成就,关注学生的表现,忽视学生的整体发展,忽视对教学过程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是不全面的,也不利于教师发展的。新课程提出多元化的评价目标,通过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状况的考查,不只是看学生的表现,还能促进教师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式,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
总之,我们应把课堂教学视作师生成长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要充分发挥多元评价功能,使课堂中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获得新的成长,让他们在课堂中乐学、爱学。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张春莉,王丽杰主编. 小学数学教育评价.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7
[2]万伟,秦德林,吴永军主编. 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6
[3]唐晓杰主编. 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