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预设的声音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du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李杰策划的“2013 A4青年艺术家实验季第一回展”,邀请了来自北京、成都、重庆等地的5位艺术家/小组参加。石玩玩的绘画与语言描述,马占东的独立DV纪录片,音乐人毛竹收集加工的声音,跨媒体D-D小组的声音影像游戏,在形式上以绘画、影像、声音的重叠交叉组合,将单一的视点立体化,从二维平面的地基上建立多维的空间图景。作品指向生长在明确、不明,暧昧的地带,需要通过观众的参与得以现实。艺术家们无一不在试探艺术可能的边界,以独立的个人化视点寻找世界的陌生之途。展览稀释了传统艺术家身份和艺术范畴的界定,强调人人都可以艺术。
  这就是A4当代艺术中心持续三年推导“青年艺术家实验季”项目一以贯之的态度:没有预设的目标和方向,注重多维度的、具有可能性的、固执的、省视的、持续的、合作的、交互的、未来的、乐观的声音。
  本次实验季值得聚焦的视点在于:影像的介入和作品需通过观众的参与完成。石玩玩的《望京少年》计划,人物肖像画与耳麦的语言描述,将人与人的疏离和偏见以聆听和绘画表现出来。面对同一事实,同一个体的视觉与听觉的反应,不同个体的视觉与听觉的反应,形成了有趣的反差,是否证明了人的感官与经验恰恰可能是误导的起源。“现实主义”重量级作品当属马占冬的《海石湾》《一天》等数部纪录片,引领我们进入小人物真实残忍的生活现场,揭示被蒙蔽被忽略的非主流社会领域,无论是题材,还是镜头和剪辑,讲故事的能力,都让人有坐下来慢慢看,慢慢回味和思考的力量。辛云鹏通过《我还不知道将你带到何方》将展场变换为可以替换背景的虚拟空间“绿棚”,让观者进入并表演,并通过后期制作来完成作品,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现实生活与虚拟空间的转换是否成为人类新的心理需要和生活方式。毛竹则以声音的收集与发酵,在《说者· 出口》这种行为和装置中,直面模糊和随机的声音的无解和困顿。而D-D跨媒体艺术小组的《对· 应》运用声音和影像“延时”手段,与观众完成有趣的互动游戏,讨论信息传递中错位而产生的扭曲。(易鸿)
其他文献
艺术市场的非理智性,  尤其是在2008年达到鼎盛的印度新兴当代艺术市场,  正被“高价格代表高质量艺术家”的假设所驱动。  “我不需要作品信息,我甚至不需要去看那件作品,  我只要知道大小和价格就可以了,谢谢!”  “我想买艺术品,但我没时间,我有钱,我要最好的,市场就最了解情况。”艺术市场的非理智性,尤其是在2008年达到鼎盛的印度新兴当代艺术市场,正被“高价格代表高质量艺术家”的假设所驱动。
期刊
《东方艺术·大家》:作为一位活跃的策展人,您近几年推出了一系列展览,经过这些展览,您对策展是怎么理解的?  王萌:其实每个展览对策展人来说都是一次挑战,无论面对什么,策展人必须理性、果断决策。有时候需要一点敏锐,提前预判,甚至需要一点谋略,以确保各条船驶向同一方向,这并不容易。策展最重要的问题还不仅仅是过程中对局态的把控,而是理论的思考以及展览对这种思考的呈现。  《东方艺术·大家》:能结合展览谈
期刊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记忆更像是一场梦幻,不可触摸。所以画面中常常出现消褪和隐去的空间,不需要任何逻辑的关联,也不需要任何情感的牵挂。人们都希望美梦永远持续下去,但也无法避免噩梦不可避免的降临。  假如当我们大多数人都感到得益于梦幻和记忆的恩赐,那么,塞鲁斯·卡里米波尔(Cyrus Karimipour)则可以控制着一切成为梦幻和记忆的主人。他的影像带有一种梦幻般的特质,通过自身的意愿将有意识的选择去
期刊
沃克艺术中心(Walker Art Center)于1879年由伐木业大亨托马斯·巴洛·沃克(Thomas Barlow Walker)发起,1927年正式成立。坐落于美国北部明尼苏达州(Minnesota)的明尼阿波利斯市,致力于当代艺术品的收藏以及举办具有学术开拓性、创新性的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现在已然被公认为美国“五大”现代艺术博物馆之一。  沃克艺术中心(Walker Art Center
期刊
不得不说艺术家对于自己创作意图的控制和  考虑并没有被镜头下的所有“物”误导,  语言的简练在《景·物》系列中完整的体现出来。  第一眼看计洲的作品《景·物》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当走进风格迥异的展厅,都似乎有一个声音在提醒自己这早已不是那个“高级灰”的年代,古典美学、黑白照片所谓“唯美时期”的享受早已被时代精神的车轮无情碾压过去,只留下一片难以归类的零件。  在《景·
期刊
武汉是一个很纠结的城市,虽然它身在江湖,却远离“江湖”。武汉素来民风彪悍,早年由于湖泊众多,经常闹水灾,唰喇的老百姓只要饿了肚子,说造反就造反,这造反的霸气发展到近代,就成了码头精神。这种码头精神就像近代给武汉打下深深烙印的张之洞一样,极端而又中庸,也正是这种性格,既造就了“东方芝加哥”,也使它成为了明日黄花。在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武汉似乎从未缺场,从抢码头立天下,到张公掀开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
期刊
他按自己的步伐节奏有序地行走,  变化是走到需要的节点而为,  是一种养成,一种厚积薄发,  而画画本身是件长期的工作。  关于青春的话题,往往充满着缅怀与回望岁月的怅然若失。《零碎的青春》是新加坡STUDIO67艺术空间首次关注国内新生代艺术家而举办的个展。这次他们选择了80后画家曾朴和他那些飘浮在白墙上的小幅人物肖像。这些精致的青年人,他们或者一个人睁大了眼,眼神却不知落在何处;或者一组男男女
期刊
城市“圣歌”  2010年前后,去\离“北上广”,成为一个醒目的社会现象。城市阶级的划分,资源配置的评比,对区位因素与各行业前景的分析及至个人人生版图的规划—这类话题仿佛一时间涌入人们的日常“思—行空间”。作为城市梯队中的翘楚,“北上广深”已然成为了一种朝圣的符号化表征。然而这仅仅是因为它们比“二、三线”城市具备更齐全的资源配备,提供给各个行业的人们更多的机会吗?或许我们该这样问,人们对“北上广深
期刊
在艺术上可以再疯狂,  放纵点!而从“陶醉”展览结构看,  也存在类似的商榷:选择的作品大部分还是比较high的,  但其中也不合时宜地掺合着学术化的讨论,  如果能单独抽离出来会更合适。  用有策划人、编辑和艺术家多元身份的美国人马修的话说,6年以来他一直希望策划上海艺术家的群展,并与moca(上海当代美术馆)合作,而在后者八周年之际,便有了这三方的合作:陶醉——上海当代艺术馆8周年特别展的诞生
期刊
一把木吉他配上一只军鼓即构成了整张专辑的乐音底色,  没有效果器失真喧嚣的铺垫,  却依然能够从简单中生发出种种不同寻常的变化。  虽然展览标题很冗长——“任何事物都是极其重要的,没有什么是不会再回来的”——但与很多用简短的词汇作为标题的展览相比,这句结构完整的话似乎能为观众提供一种更加完整的意义导向:“什么都重要,没准儿那天你又会碰到你曾经失去的东西和人”。在见到展出的作品之前,这句话或许可以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