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和粮食、空气一样重要
不断的被迫害、被肢解,犹太民族虽被打散,却未覆灭。若追根溯源,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有言:600多字的“摩西十诫”是民族凝聚的核心和动力。
犹太教是犹太人的民族基石,犹太圣经经典早先并不是《圣经》,而是更为广泛的《托拉》经,它是《十诫》、《摩西五经》、旧约《圣经》、《塔木德》等经典的总称。与其说它是呕哑嘲哳的经文,倒不如说是历史地理百科全书,因为从开天辟地到各时代诗歌、典故、言行录和为人之道均有涉猎。新兵要在哭墙、马萨达犹太历史遗址举行入伍仪式,了解苦难历史;在流离失所的年代,一本希伯来语的《圣经》或者《托拉》成为唯一的教科书,再为生活所困,父母也要抽出时间为孩子讲读经典。
科学测试,犹太人平均智力商数达到115以上,远高于其他民族。犹太人口虽仅有1600万人,占比全球人口不到0.25%,却获得了27%的诺贝尔奖。他们还为世界贡献了众多的伟人:贝多芬、马克思、弗洛伊德、卓别林、毕加索、爱因斯坦……
流散了近2000年后,犹太人带着85种语言,从115个国家移居到以色列,在战火中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他们不觉得自己是最聪明的,他们只知道“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读书和粮食、空气一样重要。
以书为哺的犹太民族
犹太孩子在牙牙学语时,就被长辈带着念《托拉》经句,5岁便开始学习经卷。在重视读书的家教传统中,当孩子稍稍懂事的时候,妈妈会翻开《圣经》,在书页上滴上蜂蜜,让孩子嗅着蜂蜜的香甜诵读。
所以在犹太人的根骨里,读书是甜蜜的。
每个出生在犹太家庭的孩子都会被问及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如果孩子不知道,那长辈将会告诉他:“你什么都带不走,除了你的智慧。因为只要你活着,智慧将永远跟随着你,谁都抢不走。”
因此,他们有着近乎痴狂的读书传统,无论大人孩子,每天至少阅读两个小时。在犹太家庭里,可以没有高档家具,但是不能没有书橱书架。他们有一个世代相承的习俗:书橱一定要放在床头,不能摆在床尾。书是神圣高洁之物,摆错了位置,就是对书的不敬。
书籍在犹太人之间是值得拿出手的礼物:孩子过生日送书,结婚彩礼也可以是书,也正因为如此,犹太人从不焚书,即便是攻击犹太人的书籍也不会遭到焚毁。
《犹太教法典》的时代,学问被视为极其重要的东西。学者们因学识出人头地,成为犹太社会的精英。在公共活动中,学者和教师往往比王子和武士更有权威。上层家庭的年轻女子,大多更愿意嫁给学者,而不是商人或金融家。这时期,也有一个考验孩子的问题:“遇到危险时,父亲和老师先救哪个?”因为当时的崇学意识,多数孩子都会选择先救老师。
犹太人爱书,甚至于在人死后,墓园常常有人放置书本,他们相信,灵魂是可以读书的。
犹太族的后读书时代
特拉维夫商业街街头,和各种缤纷夺目的服装店、工艺品店比肩而立的,是各种韵致情调的书店,有的书店里甚至兼营咖啡生意。人们挑选好图书,点上一杯咖啡,纸香和咖啡香气袅袅交织,便是以色列随处可见的绘景。
世界上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每本书假设15万字,一年要读800余万字,平均每天要读15000字。如此庞大的阅读量,背后势必有一个更加庞大的出版体统。
以色列全国共有出版社166家,每年出版新书约4000种,主要为希伯来语,也有阿拉伯语、俄语和英语出版物,人均出版物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从出版类型看,25%为教科书,10%涉及到犹太教,38%为文学和诗歌。青少年读物占三分之一。全部出版物中的14%,也就是有640种出版物为人文科学,主要为语言学、语言研究和历史。历史类图書中的绝大部分是关于犹太和以色列历史的,而关于大屠杀和以色列建国前的出版物则占全部历史图书的一半以上。
另外,以色列在教育上的投入仍仅次于在军事上的投入。以色列全国设备齐全的图书馆1050个,学校图书馆2500个,还有一些其它性质的图书馆。按照其671.6万的人口来算,平均每4000人拥有一所图书馆,如此相比,济南户籍人口614.3万,图书馆数量却远不及1050这个数字。
不断的被迫害、被肢解,犹太民族虽被打散,却未覆灭。若追根溯源,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有言:600多字的“摩西十诫”是民族凝聚的核心和动力。
犹太教是犹太人的民族基石,犹太圣经经典早先并不是《圣经》,而是更为广泛的《托拉》经,它是《十诫》、《摩西五经》、旧约《圣经》、《塔木德》等经典的总称。与其说它是呕哑嘲哳的经文,倒不如说是历史地理百科全书,因为从开天辟地到各时代诗歌、典故、言行录和为人之道均有涉猎。新兵要在哭墙、马萨达犹太历史遗址举行入伍仪式,了解苦难历史;在流离失所的年代,一本希伯来语的《圣经》或者《托拉》成为唯一的教科书,再为生活所困,父母也要抽出时间为孩子讲读经典。
科学测试,犹太人平均智力商数达到115以上,远高于其他民族。犹太人口虽仅有1600万人,占比全球人口不到0.25%,却获得了27%的诺贝尔奖。他们还为世界贡献了众多的伟人:贝多芬、马克思、弗洛伊德、卓别林、毕加索、爱因斯坦……
流散了近2000年后,犹太人带着85种语言,从115个国家移居到以色列,在战火中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他们不觉得自己是最聪明的,他们只知道“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读书和粮食、空气一样重要。
以书为哺的犹太民族
犹太孩子在牙牙学语时,就被长辈带着念《托拉》经句,5岁便开始学习经卷。在重视读书的家教传统中,当孩子稍稍懂事的时候,妈妈会翻开《圣经》,在书页上滴上蜂蜜,让孩子嗅着蜂蜜的香甜诵读。
所以在犹太人的根骨里,读书是甜蜜的。
每个出生在犹太家庭的孩子都会被问及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如果孩子不知道,那长辈将会告诉他:“你什么都带不走,除了你的智慧。因为只要你活着,智慧将永远跟随着你,谁都抢不走。”
因此,他们有着近乎痴狂的读书传统,无论大人孩子,每天至少阅读两个小时。在犹太家庭里,可以没有高档家具,但是不能没有书橱书架。他们有一个世代相承的习俗:书橱一定要放在床头,不能摆在床尾。书是神圣高洁之物,摆错了位置,就是对书的不敬。
书籍在犹太人之间是值得拿出手的礼物:孩子过生日送书,结婚彩礼也可以是书,也正因为如此,犹太人从不焚书,即便是攻击犹太人的书籍也不会遭到焚毁。
《犹太教法典》的时代,学问被视为极其重要的东西。学者们因学识出人头地,成为犹太社会的精英。在公共活动中,学者和教师往往比王子和武士更有权威。上层家庭的年轻女子,大多更愿意嫁给学者,而不是商人或金融家。这时期,也有一个考验孩子的问题:“遇到危险时,父亲和老师先救哪个?”因为当时的崇学意识,多数孩子都会选择先救老师。
犹太人爱书,甚至于在人死后,墓园常常有人放置书本,他们相信,灵魂是可以读书的。
犹太族的后读书时代
特拉维夫商业街街头,和各种缤纷夺目的服装店、工艺品店比肩而立的,是各种韵致情调的书店,有的书店里甚至兼营咖啡生意。人们挑选好图书,点上一杯咖啡,纸香和咖啡香气袅袅交织,便是以色列随处可见的绘景。
世界上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每本书假设15万字,一年要读800余万字,平均每天要读15000字。如此庞大的阅读量,背后势必有一个更加庞大的出版体统。
以色列全国共有出版社166家,每年出版新书约4000种,主要为希伯来语,也有阿拉伯语、俄语和英语出版物,人均出版物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从出版类型看,25%为教科书,10%涉及到犹太教,38%为文学和诗歌。青少年读物占三分之一。全部出版物中的14%,也就是有640种出版物为人文科学,主要为语言学、语言研究和历史。历史类图書中的绝大部分是关于犹太和以色列历史的,而关于大屠杀和以色列建国前的出版物则占全部历史图书的一半以上。
另外,以色列在教育上的投入仍仅次于在军事上的投入。以色列全国设备齐全的图书馆1050个,学校图书馆2500个,还有一些其它性质的图书馆。按照其671.6万的人口来算,平均每4000人拥有一所图书馆,如此相比,济南户籍人口614.3万,图书馆数量却远不及1050这个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