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完善散叶烘烤的工艺条件,对不同温湿度组合对烤烟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经济性状和评吸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中温中湿条件,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最好,叶片厚度和叶质重最大,挂灰烟比例、杂色烟比例最低,上中等烟比例、均价最高,感官评吸总分最高。
关键词:散叶烘烤;烘烤工艺;烟叶质量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2-111-03
烘烤是决定烟叶最终质量和可用性的重要环节,然而烘烤过程中的温湿度条件是烘烤成败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我国烟叶生产水平的提高,烟叶生产适度规模化种植成为我国烤烟生产的新形势、新动向,密集烤房随之快速发展。但用密集烤房烘烤的烟叶也存在颜色偏淡、油分减少等质量问题[1],为进一步提高烤后烟叶质量及密集烘烤的效益,国内已相继开展密集烤房的配套设备[1]及装烟方式[3]、装烟密度[4]、工艺参数[5]等配套工艺方面的研究。其中装烟方式主要有普通挂竿、烟夹、烟筐、散叶烘烤等,目前我国密集散叶烘烤正在快速发展,而针对散叶烘烤的不同烘烤工艺对烟叶质量的影响研究较少[6-7]。笔者在散叶烘烤的条件下,以密集烤房为载体,探讨低温低湿、低温高湿、中温中湿和中温高湿4种烘烤工艺对烟叶质量的影响,为散叶烘烤工艺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1-2012年在浙江中烟烟叶基地山东蒙阴实验田进行,供试品种为中烟100,按照山东省优质烤烟的生产要求进行栽培管理,待烟叶成熟后进行适时采收。采用规格为2.7m×8.0m×3.3m的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进行,装烟量约为3 800kg/炕,循环风机功率为2.2kW。
1.2 试验方法 设4种处理分别为B1、B2、B3和B4。B1为低温低湿烘烤工艺,B2为低温高湿烘烤工艺,B3为中温中湿烘烤工艺,B4为中温高湿烘烤工艺。
B1(低温低湿变黄):变黄期干球36℃,湿球30℃。稳温至烟叶全部变黄、片软;定色期干球42℃,湿球36℃,稳温至烟筋变黄;定色干片期干球52℃,湿球39℃,稳温至烟叶大卷筒;干筋期干球68℃,湿球42℃,稳温至烟筋全干。
B2(低温高湿变黄):变黄期干球36℃,湿球35℃。稳温至烟叶全部变黄、片软。定色期干球51℃,湿球38℃,稳温至烟筋变黄;定色干片期干球54℃,湿球39℃,稳温至烟叶大卷筒;71℃,湿球42℃,稳温至烟筋全干。
B3(中温中湿变黄):变黄期干球38℃,湿球36℃。稳温至烟叶全部变黄、片软。定色期干球45℃,湿球39℃,稳温至烟筋变黄;定色干片期干球54℃,湿球40℃,稳温至烟叶大卷筒;68℃,湿球42℃,稳温至烟筋全干。
B4(中温高湿变黄):变黄期干球38℃,湿球40℃。稳温至烟叶全部变黄、片软。定色期干球45℃,湿球42℃,稳温至烟筋变黄;定色干片期干球54℃,湿球43℃,稳温至烟叶大卷筒;68℃,湿球45℃,稳温至烟筋全干。
4种烤烟工艺下均烘烤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一共4炉烟叶。
烘烤结束后,每炉取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各300 kg,共计3 600kg烟叶放入醇化室,控制同样的温湿度,使其自然醇化。在醇化第14个月后进行取样,按国标《GB2635-92》进行外观质量判定,分别计算出上中等烟、杂色烟、挂灰烟和光滑烟比例,按照山东省2012年烟叶收购价格计算出均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烘烤工艺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 详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就下部叶而言,B3处理烟叶颜色、色度和身份要明显优于其他处理;就中部叶而言,B3处理和B2处理外观质量相差不大,但明显优于B1和B4处理;就上部叶而言,以B2和B3处理,烟叶外观表现最好。
2.2 不同烘烤工艺对烤后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不同烘烤工艺对烤后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详见表2。一般而言,叶片厚度下部叶为0.08~0.1mm,中部叶0.1~0.12mm,上部叶0.12~0.14mm为宜[8]。不同部位不同实验处理的叶片厚度均以B3处理最大,各处理均在适宜范围内。优质烟叶下、中、上部位的叶质重[9]分别为60~70g/m2、70~80g/m2、80~90g/m2,就中下部叶而言,均以B3处理的叶质重最大,下部叶超出适宜区间上限,中部叶较为适宜。上部叶中以B1处理的叶质重最大,但均低于适宜区间下限。
平衡含水率在下部叶、上部叶中,均以B4处理最大,中部叶均大于13.5%的适宜值[10],其中以B1处理最大。拉力在中、上部叶中均以B4处理最大,下部叶中以B1处理最大,中部叶各处理的拉力低于1.8N的适宜区间下限[10]。填充值趋势与拉力一致,中部叶各处理填充值低于3.90cm3/g的适宜值区间下限[11]。单叶重一般以下部叶6~8g,中部叶7~9g,上部叶9~12g。以下部叶的单叶重较为适宜[8],中上部单叶重均低于适宜区间下限。3个部位烟叶均以B4处理单叶重最大。
2.3 不同烘烤工艺对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除光滑烟比例、中部烟的挂灰比例外,不同部位不同处理均以B3处理的挂灰烟比例、杂色烟比例最低,上中等烟比例、均价最高(见表3)。
B3处理对上部叶经济性状的影响最大,4个处理比较而言,挂灰烟比例比其他处理低1.1~1.7个百分点,上中等烟比例比其他处理高1.3~2.3个百分点,均价比其他处理高1.2~2.7元/kg。
2.4 不同烘烤工艺对烤后烟叶评吸质量的影响 不同部位不同处理以B3处理的评吸总分最高,B3处理对上部叶的评吸质量影响最大,与上述B3处理对外观质量总分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相吻合(见表4)。
3 结果与讨论
不同温湿度变黄工艺与烟叶外观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综合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烤后外观质量得出,中温中湿效果最好,其次是低温高湿和低温低湿,中温高湿外观质量效果最差。变黄期温湿度是烟叶外观质量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外观质量是化学成分协调性的外在体现,适宜的温湿度能够使变黄期烟叶内含物质得到充分降解,使化学成分的协调性较好,进而提高上等烟所占的比例。中温中湿变黄烤后烟叶成熟度好、颜色橘黄、色度浓、组织结构疏松、有明显的成熟斑,燃烧性强,吸食香气量足,吃味醇和,香味芬芳,浓度高,无青杂怪味。低温高湿变黄,烤后结构疏松、颜色橘黄、油分较多等,外观质量也较好。低温低湿、中温高湿变黄处理烟叶内含物质转化不充分,颜色较淡,身份较薄,油分较少,外观质量较差,评吸时杂气大,刺激性强,燃烧性差。 同一部位不同烘烤工艺烤后中温中湿变黄工艺处理烟叶上中等比例最高,低温低湿变黄、中温高湿变黄处理上中等烟比例最低,这是由于中温中湿烘烤工艺温湿度适宜,利于烟叶内部化学反应的充分进行,反应产物之间相互协调。而低温高湿和中温高湿变黄烘烤工艺烟叶变黄后含水分多,易挂灰,变褐、枯焦,有时候不易排湿,形成黑糟烟。低温低湿变黄烘烤工艺温度低、湿度低内部化学反应和酶的活性不能充分进行,时间长,变黄慢。中温低湿变黄、低温高湿变黄处理杂色烟比例较大,可能是由于变黄初期温度温湿度不合理引起的。总体来说,中温中湿变黄烘烤工艺均价最高,然后依次是低温高湿、低温低湿、中温高湿,烘烤过程中的温湿度对烟叶杂色、挂灰等影响较大,只有合理的环境条件才会更有利于上中等烟叶的生成。
参考文献
[1]徐秀红,孙福山,王永,等.我国密集烤房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探讨[J].中国烟草科学,2008,29(4):54-56.
[2]李仁政,杜传印,孟庆宏,等.密集烤房温湿度自控设备应用对比分析[J].中国烟草科学,2009,30(2):66-70.
[3]刘闯,陈振国,李进平,等.不同装烟方式对烟叶挥发性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1):70-74.
[4]王松峰,王爱华,宋朝鹏,等.装烟密度对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5,5:21-25.
[5]高远,宋朝鹏,杨义方,等.不同烘烤工艺烤烟香气质量的主成分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012): 36-39.
[6]徐秀红,王林立,王传义,等.密集烤房不同装烟方式对烟叶质量及效益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10,31(6):72-74.
[7]武圣江,谢已书,潘文杰,等.不同湿度条件下不同成熟度烤烟散叶密集烘烤生理变化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7(5):733-739.
[8]杨虹琦,周冀衡,李永平,等.云南不同产区主栽烤烟品种烟叶物理特性的分析[J].中国烟草学报,2008,14(6):30-36.
[9]刘丽,许自成.烟草叶质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87-11489.
[10]王彦亭,谢剑平,李志宏.中国烟草种植区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1]董高峰.四川会理烟区烤烟质量综合评价[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9.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散叶烘烤;烘烤工艺;烟叶质量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2-111-03
烘烤是决定烟叶最终质量和可用性的重要环节,然而烘烤过程中的温湿度条件是烘烤成败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我国烟叶生产水平的提高,烟叶生产适度规模化种植成为我国烤烟生产的新形势、新动向,密集烤房随之快速发展。但用密集烤房烘烤的烟叶也存在颜色偏淡、油分减少等质量问题[1],为进一步提高烤后烟叶质量及密集烘烤的效益,国内已相继开展密集烤房的配套设备[1]及装烟方式[3]、装烟密度[4]、工艺参数[5]等配套工艺方面的研究。其中装烟方式主要有普通挂竿、烟夹、烟筐、散叶烘烤等,目前我国密集散叶烘烤正在快速发展,而针对散叶烘烤的不同烘烤工艺对烟叶质量的影响研究较少[6-7]。笔者在散叶烘烤的条件下,以密集烤房为载体,探讨低温低湿、低温高湿、中温中湿和中温高湿4种烘烤工艺对烟叶质量的影响,为散叶烘烤工艺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1-2012年在浙江中烟烟叶基地山东蒙阴实验田进行,供试品种为中烟100,按照山东省优质烤烟的生产要求进行栽培管理,待烟叶成熟后进行适时采收。采用规格为2.7m×8.0m×3.3m的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进行,装烟量约为3 800kg/炕,循环风机功率为2.2kW。
1.2 试验方法 设4种处理分别为B1、B2、B3和B4。B1为低温低湿烘烤工艺,B2为低温高湿烘烤工艺,B3为中温中湿烘烤工艺,B4为中温高湿烘烤工艺。
B1(低温低湿变黄):变黄期干球36℃,湿球30℃。稳温至烟叶全部变黄、片软;定色期干球42℃,湿球36℃,稳温至烟筋变黄;定色干片期干球52℃,湿球39℃,稳温至烟叶大卷筒;干筋期干球68℃,湿球42℃,稳温至烟筋全干。
B2(低温高湿变黄):变黄期干球36℃,湿球35℃。稳温至烟叶全部变黄、片软。定色期干球51℃,湿球38℃,稳温至烟筋变黄;定色干片期干球54℃,湿球39℃,稳温至烟叶大卷筒;71℃,湿球42℃,稳温至烟筋全干。
B3(中温中湿变黄):变黄期干球38℃,湿球36℃。稳温至烟叶全部变黄、片软。定色期干球45℃,湿球39℃,稳温至烟筋变黄;定色干片期干球54℃,湿球40℃,稳温至烟叶大卷筒;68℃,湿球42℃,稳温至烟筋全干。
B4(中温高湿变黄):变黄期干球38℃,湿球40℃。稳温至烟叶全部变黄、片软。定色期干球45℃,湿球42℃,稳温至烟筋变黄;定色干片期干球54℃,湿球43℃,稳温至烟叶大卷筒;68℃,湿球45℃,稳温至烟筋全干。
4种烤烟工艺下均烘烤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一共4炉烟叶。
烘烤结束后,每炉取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各300 kg,共计3 600kg烟叶放入醇化室,控制同样的温湿度,使其自然醇化。在醇化第14个月后进行取样,按国标《GB2635-92》进行外观质量判定,分别计算出上中等烟、杂色烟、挂灰烟和光滑烟比例,按照山东省2012年烟叶收购价格计算出均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烘烤工艺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 详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就下部叶而言,B3处理烟叶颜色、色度和身份要明显优于其他处理;就中部叶而言,B3处理和B2处理外观质量相差不大,但明显优于B1和B4处理;就上部叶而言,以B2和B3处理,烟叶外观表现最好。
2.2 不同烘烤工艺对烤后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不同烘烤工艺对烤后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详见表2。一般而言,叶片厚度下部叶为0.08~0.1mm,中部叶0.1~0.12mm,上部叶0.12~0.14mm为宜[8]。不同部位不同实验处理的叶片厚度均以B3处理最大,各处理均在适宜范围内。优质烟叶下、中、上部位的叶质重[9]分别为60~70g/m2、70~80g/m2、80~90g/m2,就中下部叶而言,均以B3处理的叶质重最大,下部叶超出适宜区间上限,中部叶较为适宜。上部叶中以B1处理的叶质重最大,但均低于适宜区间下限。
平衡含水率在下部叶、上部叶中,均以B4处理最大,中部叶均大于13.5%的适宜值[10],其中以B1处理最大。拉力在中、上部叶中均以B4处理最大,下部叶中以B1处理最大,中部叶各处理的拉力低于1.8N的适宜区间下限[10]。填充值趋势与拉力一致,中部叶各处理填充值低于3.90cm3/g的适宜值区间下限[11]。单叶重一般以下部叶6~8g,中部叶7~9g,上部叶9~12g。以下部叶的单叶重较为适宜[8],中上部单叶重均低于适宜区间下限。3个部位烟叶均以B4处理单叶重最大。
2.3 不同烘烤工艺对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除光滑烟比例、中部烟的挂灰比例外,不同部位不同处理均以B3处理的挂灰烟比例、杂色烟比例最低,上中等烟比例、均价最高(见表3)。
B3处理对上部叶经济性状的影响最大,4个处理比较而言,挂灰烟比例比其他处理低1.1~1.7个百分点,上中等烟比例比其他处理高1.3~2.3个百分点,均价比其他处理高1.2~2.7元/kg。
2.4 不同烘烤工艺对烤后烟叶评吸质量的影响 不同部位不同处理以B3处理的评吸总分最高,B3处理对上部叶的评吸质量影响最大,与上述B3处理对外观质量总分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相吻合(见表4)。
3 结果与讨论
不同温湿度变黄工艺与烟叶外观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综合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烤后外观质量得出,中温中湿效果最好,其次是低温高湿和低温低湿,中温高湿外观质量效果最差。变黄期温湿度是烟叶外观质量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外观质量是化学成分协调性的外在体现,适宜的温湿度能够使变黄期烟叶内含物质得到充分降解,使化学成分的协调性较好,进而提高上等烟所占的比例。中温中湿变黄烤后烟叶成熟度好、颜色橘黄、色度浓、组织结构疏松、有明显的成熟斑,燃烧性强,吸食香气量足,吃味醇和,香味芬芳,浓度高,无青杂怪味。低温高湿变黄,烤后结构疏松、颜色橘黄、油分较多等,外观质量也较好。低温低湿、中温高湿变黄处理烟叶内含物质转化不充分,颜色较淡,身份较薄,油分较少,外观质量较差,评吸时杂气大,刺激性强,燃烧性差。 同一部位不同烘烤工艺烤后中温中湿变黄工艺处理烟叶上中等比例最高,低温低湿变黄、中温高湿变黄处理上中等烟比例最低,这是由于中温中湿烘烤工艺温湿度适宜,利于烟叶内部化学反应的充分进行,反应产物之间相互协调。而低温高湿和中温高湿变黄烘烤工艺烟叶变黄后含水分多,易挂灰,变褐、枯焦,有时候不易排湿,形成黑糟烟。低温低湿变黄烘烤工艺温度低、湿度低内部化学反应和酶的活性不能充分进行,时间长,变黄慢。中温低湿变黄、低温高湿变黄处理杂色烟比例较大,可能是由于变黄初期温度温湿度不合理引起的。总体来说,中温中湿变黄烘烤工艺均价最高,然后依次是低温高湿、低温低湿、中温高湿,烘烤过程中的温湿度对烟叶杂色、挂灰等影响较大,只有合理的环境条件才会更有利于上中等烟叶的生成。
参考文献
[1]徐秀红,孙福山,王永,等.我国密集烤房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探讨[J].中国烟草科学,2008,29(4):54-56.
[2]李仁政,杜传印,孟庆宏,等.密集烤房温湿度自控设备应用对比分析[J].中国烟草科学,2009,30(2):66-70.
[3]刘闯,陈振国,李进平,等.不同装烟方式对烟叶挥发性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1):70-74.
[4]王松峰,王爱华,宋朝鹏,等.装烟密度对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5,5:21-25.
[5]高远,宋朝鹏,杨义方,等.不同烘烤工艺烤烟香气质量的主成分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012): 36-39.
[6]徐秀红,王林立,王传义,等.密集烤房不同装烟方式对烟叶质量及效益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10,31(6):72-74.
[7]武圣江,谢已书,潘文杰,等.不同湿度条件下不同成熟度烤烟散叶密集烘烤生理变化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7(5):733-739.
[8]杨虹琦,周冀衡,李永平,等.云南不同产区主栽烤烟品种烟叶物理特性的分析[J].中国烟草学报,2008,14(6):30-36.
[9]刘丽,许自成.烟草叶质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87-11489.
[10]王彦亭,谢剑平,李志宏.中国烟草种植区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1]董高峰.四川会理烟区烤烟质量综合评价[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9.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