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以阳光体育为着眼点,探讨与研究体育特色学校创建的主体要求,认为阳光体育在发挥体育的身心功能;丰富学校体育素材资源,打造校本课程建设,奠定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指导体育特色教育学校建设。
[关键词]阳光体育;健康第一;体育特色;建设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与否是事关一个国民素质的大事,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自1985年起至2005年先后5次进行的全国学生体质测试,通过统计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增加了,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但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是耐力素质、力量持续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正在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热点,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和“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2006年召开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由教育部、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同时决定在全国开展“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计划。2009年6月2日上午,呼和浩特市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课启动仪式在呼市第十四中学的操场上举行。由此开始,阳光体育活动课将正式列入我市各级各类中小学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中,作为一项常规工作予以实施。我校对于阳光体育活动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走在了其他学校的前面,从体育课程着手打造特色,形成独特的校本体育课程。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的设定的基础基于“健康第一”背景下设定内容,建设具有体育特色学校应该统一于“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工作指导思想,统一于学生知识、能力、人格的和谐发展。在阳光体育开展下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可以有以下几条路径:
一、从阳光体育项目的选择到学校文化的形成
现代教育和现代体育来源于西方,其中心思想和价值观念就是对抗和竞争。强调身体的力与美,用身体的强大,以力量、速度、灵敏、技巧去战胜并超越对手。鼓励冒险、刺激和创新精神。推崇个人的张扬和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其核心是一种“和”文化。这一点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向世界人民做了很好的展示,“和”的思想渗透到人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传统体育方面,中国人追求的修身养性、祛病、防病延年益寿等是精神的修炼,注重内在气质和人格的培养,并不提倡身体的对抗和竞争。对于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体育文化的发展建设,必须立足在“众”字上,必须让每个学生感染其中,有所收益。完全的竞技体育并不能发挥其全部的功能,因而,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必须要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以及传统体育项目,结合当前“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和谐社会”的形势,给学生提供适应自己身体和性格特点的,能够从中受益的体育项目和相应的文化熏陶。在继承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借鉴西方的体育文化,大胆创新,不断的开拓、发展,丰富校园体育文化。首先根据学校的历史与现实,挖掘适合于自己学校开展与推广的体育项目,利用各种资源把此类体育项目做强、做精,做成高于其它学校的优势项目;然后把这种体育项目普及化,使它的受众不仅仅是少数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学校自行开发校本课程,在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加以提高。以显性或隐性课程载体的形式进行传播,这样就形成了以此体育项目为标志的学校特色;最后,要把这种学校特色进行总结、提炼,使其上升到文化层面,形成一种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的群体价值观念,这种学校文化感染着学校中的每一位个体,包括校长、教师和学生。只有从阳光体育特色项目上升到学校文化层面,才会把阳光体育项目背后的体育精神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才会形成具有独特的整体风格的体育特色学校,才会通过体育特色促进学校群体精神的成长,从而形成出众的办学成果,才会自然发展为具有体育特色的学校。我校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特色学校的建设中,学校确立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具有代表性的太极拳和健美操,并且在课程安排上加以普及,形成广泛的学生基础。
二、开发体育特色课程
课程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体育特色课程的开发是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重要载体与工具。体育特色课程立足于学校,服务于学校,学校可以把符合自己办学特色的理念,开发成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育特色教育学校的创建要突出体育特色, 要在“特”字上下功夫, 形成不同于一般学校, 具有独特性、趣味性、科学性、稳定性等内在特征和风格的体育活动模式, 而且要突出体育课、课外活动、体育训练与竞赛的校本特色。学校体育特色课程的开发以特色项目为内容, 坚持新课标, 健康第一的理念, 把握运动、健康、德育、学科融合四条课程主线, 倡导:学习—创新—研习—创造的创新性学习方式, 以开放式的教学和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新热情, 以学校体育特色教材的形式呈现。课程涵盖面是开放的, 可选择、可增补、可修改课程的学习方式是开放的,可自主、可合作、可探究;课程的评价体系是开放的,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学生可以对内容进行创新并推广。学校体育特色教材既是一本教材,又是一本作业和设计书,还是学生的学习成长记录册。它是一本开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课程和教材。基于对特色教学的不同和认知,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创造使自己的教材变成与众不同的个人著作。而这些个人著作在课程理念的约束下,经过教师和学生共同评选,最终收录在教材中,这样就保证了体育特色教材的发展性和独特性。我校开展了一门校本课程是攀岩,让每一名学生在高一,高二两年中都开设攀岩课,定期安排教师培训,使学生能够学到正规的攀岩技术和知识,走在了本地区其他学校的前面。另外长期以来,由于受西方竞技体育模式的严重影响,本应是丰富多彩的中小学体育教育一度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所替代,学校的体质达标也被单调的几项,如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短跑、中长跑所限定。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中华各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特色课程的建设中可以有选择的采用。
三、传承中华传统文明, 体验人文关怀
当今,现代体育席卷中华大地。人们不仅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欣赏现代体育,还可以参与部分现代体育运动。当下的“现代体育”现象可谓渗透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小学体育也同样饱受现代体育的影响,校园里几乎是青一色的现代体育样式。现代体育满足着学生对运动的渴求,但在现代体育的领域中,学校体育形成了只重视传授技术和单纯强调增强体质的“生物体育观”,严重缺失体育对人的精神层面的关照。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的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一部分——武术,是在我国各族人民漫长的生活中渐进形成的,浸染着华夏文明的烙印。因此让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必不可少。学校教育是通过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而进行的活动。学校既要开展科学技术的教育,同时更要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用以导向和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以推动民族的进步和繁荣。学生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感知的不仅仅是生物学层面。更可以感受人的运动技能的展现所带来的愉悦,而且同时还能够体味到社会学层面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体验民族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人们的行为模式等等,可谓一举两得。这对于促进青少年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扩大人文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体育需求, 奠定终身体育基石
人的素质、能力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显现出极为明显的差别。从身体运动的角度,就学校的学生而言,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体育兴趣和体育需求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就体育需求来讲,初中以下的学生,往往以满足心理要求为主,多倾向于能够引起兴趣的游戏类运动;高中学生多对体育活动的结果发生兴趣, 更多地偏重于能够比试高下的竞技类运动。因此,要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甚至是最基本、最核心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都要将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考虑其中,注意在运动项目以及组织形式的选择上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的水平,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育需求,使学生能够在运动中从不同的角度体验体育的乐趣,主动培养、提高从事运动的能力,渐进促成运动习惯的养成。
要从学生特点出发,低年龄段要强调趣味性、集体性和安全性,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高年龄段学生,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的发展要求,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强调活动的多样性,增强学生自觉参与锻炼的意识。学生对体育的需求提供了众多的可选素材,完全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欢快、愉悦的运动氛围中既锻炼了身体,又满足精神层面对体育的要求。
五、结束语
体育特色教育学校的建设是全面推进我市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先锋,应该被各级教育部门所重视。阳光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十分重要,应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发挥体育的身心并育功能;丰富体育素材资源,打造校本体育特色;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育需求,奠定终身体育基石以及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宏观指导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方面都可起到行之有效的作用。为了切实推进体育特色教育学校的创建工作,建议对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给予应相应的科学指导,加以重视。参考文献:
[1]朱振岳.浙江建设高校体育特色项目[N].中国教育报,2009-11-21(1).
[2] 傅国亮.每一所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J].人民教育,2009(3-4):20-22.
[3] 龚春燕,胡方,程艳霞.创特色学校育创新人才——全国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高峰论坛综述[J].现代学校领导与管理,2008(2):10-12.
[ 4] 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 EB/OL] .教体艺(2006)6 号, 2006 —12 —20.[ 5] 郭福昌.教育改革发展论[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关键词]阳光体育;健康第一;体育特色;建设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与否是事关一个国民素质的大事,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自1985年起至2005年先后5次进行的全国学生体质测试,通过统计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增加了,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但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是耐力素质、力量持续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正在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热点,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和“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2006年召开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由教育部、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同时决定在全国开展“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计划。2009年6月2日上午,呼和浩特市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课启动仪式在呼市第十四中学的操场上举行。由此开始,阳光体育活动课将正式列入我市各级各类中小学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中,作为一项常规工作予以实施。我校对于阳光体育活动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走在了其他学校的前面,从体育课程着手打造特色,形成独特的校本体育课程。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的设定的基础基于“健康第一”背景下设定内容,建设具有体育特色学校应该统一于“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工作指导思想,统一于学生知识、能力、人格的和谐发展。在阳光体育开展下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可以有以下几条路径:
一、从阳光体育项目的选择到学校文化的形成
现代教育和现代体育来源于西方,其中心思想和价值观念就是对抗和竞争。强调身体的力与美,用身体的强大,以力量、速度、灵敏、技巧去战胜并超越对手。鼓励冒险、刺激和创新精神。推崇个人的张扬和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其核心是一种“和”文化。这一点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向世界人民做了很好的展示,“和”的思想渗透到人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传统体育方面,中国人追求的修身养性、祛病、防病延年益寿等是精神的修炼,注重内在气质和人格的培养,并不提倡身体的对抗和竞争。对于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体育文化的发展建设,必须立足在“众”字上,必须让每个学生感染其中,有所收益。完全的竞技体育并不能发挥其全部的功能,因而,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必须要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以及传统体育项目,结合当前“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和谐社会”的形势,给学生提供适应自己身体和性格特点的,能够从中受益的体育项目和相应的文化熏陶。在继承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借鉴西方的体育文化,大胆创新,不断的开拓、发展,丰富校园体育文化。首先根据学校的历史与现实,挖掘适合于自己学校开展与推广的体育项目,利用各种资源把此类体育项目做强、做精,做成高于其它学校的优势项目;然后把这种体育项目普及化,使它的受众不仅仅是少数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学校自行开发校本课程,在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加以提高。以显性或隐性课程载体的形式进行传播,这样就形成了以此体育项目为标志的学校特色;最后,要把这种学校特色进行总结、提炼,使其上升到文化层面,形成一种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的群体价值观念,这种学校文化感染着学校中的每一位个体,包括校长、教师和学生。只有从阳光体育特色项目上升到学校文化层面,才会把阳光体育项目背后的体育精神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才会形成具有独特的整体风格的体育特色学校,才会通过体育特色促进学校群体精神的成长,从而形成出众的办学成果,才会自然发展为具有体育特色的学校。我校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特色学校的建设中,学校确立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具有代表性的太极拳和健美操,并且在课程安排上加以普及,形成广泛的学生基础。
二、开发体育特色课程
课程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体育特色课程的开发是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重要载体与工具。体育特色课程立足于学校,服务于学校,学校可以把符合自己办学特色的理念,开发成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育特色教育学校的创建要突出体育特色, 要在“特”字上下功夫, 形成不同于一般学校, 具有独特性、趣味性、科学性、稳定性等内在特征和风格的体育活动模式, 而且要突出体育课、课外活动、体育训练与竞赛的校本特色。学校体育特色课程的开发以特色项目为内容, 坚持新课标, 健康第一的理念, 把握运动、健康、德育、学科融合四条课程主线, 倡导:学习—创新—研习—创造的创新性学习方式, 以开放式的教学和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新热情, 以学校体育特色教材的形式呈现。课程涵盖面是开放的, 可选择、可增补、可修改课程的学习方式是开放的,可自主、可合作、可探究;课程的评价体系是开放的,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学生可以对内容进行创新并推广。学校体育特色教材既是一本教材,又是一本作业和设计书,还是学生的学习成长记录册。它是一本开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课程和教材。基于对特色教学的不同和认知,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创造使自己的教材变成与众不同的个人著作。而这些个人著作在课程理念的约束下,经过教师和学生共同评选,最终收录在教材中,这样就保证了体育特色教材的发展性和独特性。我校开展了一门校本课程是攀岩,让每一名学生在高一,高二两年中都开设攀岩课,定期安排教师培训,使学生能够学到正规的攀岩技术和知识,走在了本地区其他学校的前面。另外长期以来,由于受西方竞技体育模式的严重影响,本应是丰富多彩的中小学体育教育一度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所替代,学校的体质达标也被单调的几项,如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短跑、中长跑所限定。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中华各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特色课程的建设中可以有选择的采用。
三、传承中华传统文明, 体验人文关怀
当今,现代体育席卷中华大地。人们不仅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欣赏现代体育,还可以参与部分现代体育运动。当下的“现代体育”现象可谓渗透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小学体育也同样饱受现代体育的影响,校园里几乎是青一色的现代体育样式。现代体育满足着学生对运动的渴求,但在现代体育的领域中,学校体育形成了只重视传授技术和单纯强调增强体质的“生物体育观”,严重缺失体育对人的精神层面的关照。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的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一部分——武术,是在我国各族人民漫长的生活中渐进形成的,浸染着华夏文明的烙印。因此让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必不可少。学校教育是通过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而进行的活动。学校既要开展科学技术的教育,同时更要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用以导向和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以推动民族的进步和繁荣。学生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感知的不仅仅是生物学层面。更可以感受人的运动技能的展现所带来的愉悦,而且同时还能够体味到社会学层面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体验民族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人们的行为模式等等,可谓一举两得。这对于促进青少年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扩大人文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体育需求, 奠定终身体育基石
人的素质、能力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显现出极为明显的差别。从身体运动的角度,就学校的学生而言,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体育兴趣和体育需求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就体育需求来讲,初中以下的学生,往往以满足心理要求为主,多倾向于能够引起兴趣的游戏类运动;高中学生多对体育活动的结果发生兴趣, 更多地偏重于能够比试高下的竞技类运动。因此,要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甚至是最基本、最核心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都要将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考虑其中,注意在运动项目以及组织形式的选择上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的水平,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育需求,使学生能够在运动中从不同的角度体验体育的乐趣,主动培养、提高从事运动的能力,渐进促成运动习惯的养成。
要从学生特点出发,低年龄段要强调趣味性、集体性和安全性,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高年龄段学生,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的发展要求,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强调活动的多样性,增强学生自觉参与锻炼的意识。学生对体育的需求提供了众多的可选素材,完全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欢快、愉悦的运动氛围中既锻炼了身体,又满足精神层面对体育的要求。
五、结束语
体育特色教育学校的建设是全面推进我市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先锋,应该被各级教育部门所重视。阳光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十分重要,应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发挥体育的身心并育功能;丰富体育素材资源,打造校本体育特色;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育需求,奠定终身体育基石以及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宏观指导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方面都可起到行之有效的作用。为了切实推进体育特色教育学校的创建工作,建议对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给予应相应的科学指导,加以重视。参考文献:
[1]朱振岳.浙江建设高校体育特色项目[N].中国教育报,2009-11-21(1).
[2] 傅国亮.每一所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J].人民教育,2009(3-4):20-22.
[3] 龚春燕,胡方,程艳霞.创特色学校育创新人才——全国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高峰论坛综述[J].现代学校领导与管理,2008(2):10-12.
[ 4] 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 EB/OL] .教体艺(2006)6 号, 2006 —12 —20.[ 5] 郭福昌.教育改革发展论[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