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位心理学家曾说,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呼唤、是用心灵来浇灌心灵。教师不仅需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去影响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与道德力量,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通过自身良好的情绪和健康、成熟的性格去感染学生。因此,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分析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产生的各种影响,对于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维護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师 学生 心理健康 影响
Ⅰ 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疾病
(1)自卑心理 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改正这种心理呢?首先,要教育学生采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自卑心理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社交中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积极与人交往,增强自信。 (2)孤独心理 改变这种心理首先要把自己融与集体中,要克服自负、自尊和自傲的心态,积极参加交往。当一个人真正的感到与他人心理相融、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时,就容易摆脱这种孤独误区了。 (3)嫉妒心理 这种心理疾病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交际能力,应多从提高自身修养方面上下工夫,多转移注意力,积极升华自己的劣势为优势,采取正当、合法和理智的手段来消除这一心理。 (4)报复心理 这种心理给报复者的人际交往带来了莫大的阻力和压力。想改变这种心理,需要提高报复者自身的自制力,学会宽容。
Ⅱ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分析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产生的各种影响,对于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运用语言,剖析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创设课堂气氛。教师的这种对教学投入的积极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在试图传播和接受某种价值观念。对学生来讲,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会被教师在人际关系、工作态度、教学风格等方面的榜样作用所有意无意地影响着。
3.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学校所处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其中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对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生关系和谐最突出的表现是:师生之间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互相尊重,愿意沟通。心理健康的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能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不以貌取人,不以偏概全;与学生相处时,信任、赞美、欣赏等正面态度多于厌恶、憎恨、歧视等反面态度;对学生以诚相待、关爱有加。
4.影响学生乐观情绪的建立
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核心作用。健康的情绪能引导人积极向上,不良的情绪则会阻碍人的健康成长。学生拥有乐观、稳定的情绪是与教师分不开的。情绪有着极强的感染性,教师情绪的好坏会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反映出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心理健康的教师总是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能克制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决不迁怒于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对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能冷静处理。教师的这种乐观的情绪感染了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学生胸襟宽广、热爱生活、遇事不惊、处世豁达,并能提高学习效率。
5.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能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作为一名教师应懂得,独立、健全的人格是人一生各阶段均应有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必须要尊重的。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和蔼、真诚的语言解决师生之间出现的矛盾,时时处处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这对培养学生的无私、互助、诚挚、谦虚、大度、顽强等优良品质起着重要作用。
Ⅲ 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探索出奇的问题,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 为师者单以次为凭,不尊重学生,挖苦讽刺或惩罚。这样,就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社会情况出现障碍,学生中胆大的,逆反心理支配他们,无论教育着用心如何,学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对待,胆小的虽不言语或直接反抗,但消极的反抗是明显不过的了。学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倾诉,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如果不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则会使学生觉得非常寂寞,逐渐产生孤僻心理。 教育者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出现顺从教育者为“优”,反之则认为“差”的现象,这实际上是把教育和权力以及力量结缘。
Ⅳ.结论
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分析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产生的各种影响,对于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才能担当教书育人之重任。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等。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2)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 2002年版
(3)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关键词:教师 学生 心理健康 影响
Ⅰ 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疾病
(1)自卑心理 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改正这种心理呢?首先,要教育学生采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自卑心理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社交中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积极与人交往,增强自信。 (2)孤独心理 改变这种心理首先要把自己融与集体中,要克服自负、自尊和自傲的心态,积极参加交往。当一个人真正的感到与他人心理相融、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时,就容易摆脱这种孤独误区了。 (3)嫉妒心理 这种心理疾病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交际能力,应多从提高自身修养方面上下工夫,多转移注意力,积极升华自己的劣势为优势,采取正当、合法和理智的手段来消除这一心理。 (4)报复心理 这种心理给报复者的人际交往带来了莫大的阻力和压力。想改变这种心理,需要提高报复者自身的自制力,学会宽容。
Ⅱ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分析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产生的各种影响,对于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运用语言,剖析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创设课堂气氛。教师的这种对教学投入的积极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在试图传播和接受某种价值观念。对学生来讲,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会被教师在人际关系、工作态度、教学风格等方面的榜样作用所有意无意地影响着。
3.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学校所处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其中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对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生关系和谐最突出的表现是:师生之间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互相尊重,愿意沟通。心理健康的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能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不以貌取人,不以偏概全;与学生相处时,信任、赞美、欣赏等正面态度多于厌恶、憎恨、歧视等反面态度;对学生以诚相待、关爱有加。
4.影响学生乐观情绪的建立
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核心作用。健康的情绪能引导人积极向上,不良的情绪则会阻碍人的健康成长。学生拥有乐观、稳定的情绪是与教师分不开的。情绪有着极强的感染性,教师情绪的好坏会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反映出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心理健康的教师总是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能克制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决不迁怒于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对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能冷静处理。教师的这种乐观的情绪感染了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学生胸襟宽广、热爱生活、遇事不惊、处世豁达,并能提高学习效率。
5.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能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作为一名教师应懂得,独立、健全的人格是人一生各阶段均应有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必须要尊重的。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和蔼、真诚的语言解决师生之间出现的矛盾,时时处处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这对培养学生的无私、互助、诚挚、谦虚、大度、顽强等优良品质起着重要作用。
Ⅲ 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探索出奇的问题,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 为师者单以次为凭,不尊重学生,挖苦讽刺或惩罚。这样,就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社会情况出现障碍,学生中胆大的,逆反心理支配他们,无论教育着用心如何,学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对待,胆小的虽不言语或直接反抗,但消极的反抗是明显不过的了。学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倾诉,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如果不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则会使学生觉得非常寂寞,逐渐产生孤僻心理。 教育者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出现顺从教育者为“优”,反之则认为“差”的现象,这实际上是把教育和权力以及力量结缘。
Ⅳ.结论
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分析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产生的各种影响,对于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才能担当教书育人之重任。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等。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2)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 2002年版
(3)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