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应试教育框架下的学生向来被人误解为“高分低能”的人才,这一观点带有一定的误解,但是也说明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缺失了部分生活化教学,进而导致知识与生活脱轨,无法让知识为生活服务,其也无法从生活中不断学习和创新。小学数学课程就需要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以实际生活为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高效地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把数学知识带进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养成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科学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更好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激发共鸣;强化实践;方便记忆
针对生活化教学的探索广大教师总结出了很多有效方法,但是生活和知识都是无限的,在进行生活化教学之前将二者能够带来的影响进行明确分析,则更能够充分利用其中规律有效地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素养。小学数学课堂如果忽视了生活化教学的巨大作用,就会使学生在实际学习的时候失去一个十分有效的学习模式。在本篇文章中,笔者通过分析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能够带来的多重效果,论证了其在实际操作过程的有效性,希望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
一、激发学生学习共鸣
产生学习共鸣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保持高度学习热情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已经开始接触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如果无法使这些概念具象化,学生便很容易产生疲倦心态,进而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而生活化教学正是把抽象概念具体化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初次接触到了比较大的面积单位,认识了“公顷”这一普通生活中看似不太常见的概念。由于初次接触“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陌生概念,学生并不能真切理解到底多大的面积才能用这两个单位来度量,在这样没有共鸣的学习模式中,学生就不能牢牢掌握这两个知识点。解决这一问题就可以用到生活化教学的方法,比如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在生活中找到一块一公顷大小和一块一平方千米大小的土地。这样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按照一百米乘以一百米等于一公顷的等式在操场上找到答案,也能通过手机地图软件量出来一平方千米的面积里能包含多少幢建筑物。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把枯燥的加减乘除映射在了有趣的生活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便能够在共鸣中牢牢掌握数学知识。
二、强化知识实践应用
实践是把理论知识和具体实际联系起来的桥梁,生活化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之外把学会的数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这样能够使其大大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来源于生活的应用题型,这对学生提高应试成绩也有积极作用。
例如,在对《位置与方向》这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接触到了生活中常见的辨认方向、表述方向的知识,也能慢慢记牢“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句口诀,综合来看这一节课的知识难度较小,学生足以解决平常的考试题目。但是仅仅让学生完成题目是不够的,像辨识方向这样贴近生活的知识只有当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应用起来,才算学会了这些知识点,不然学生很可能题目能做对,但是生活中却分不清东西南北。而生活化教学正是书本与生活的桥,教师在教会学生应对试题之外,还要引导其在生活中进行知识实践,比如让学生分辨“上北下南”在实际生活中是否指的是上面的天空是北方,下面的地面是南方;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手机定位软件进行互相寻找的游戏。通过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知识便能够与生活紧密结合,让知识与实践相辅相成。
三、方便学生理解记忆
小学学生处在对多学科的基础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量的基础概念、抽象关系,一般来说这些知识许需要反复记忆,但是根据遗忘曲线来分析,与其死记硬背,不如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知识在生活中反复出现,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方便学生理解。
例如,在《四则运算》这一节课的实际教学中,学生对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会比较熟练,但是在对加减法和乘除法连续运算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分不清计算顺序,在分辨“0”作为除数和被除数的时候学生也容易分混淆。这种问题的原因就在于学生自己很难凭空创造一种牢固记忆知识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对此,教师就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在“四则运算”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发问,用生活中生动的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索答案的欲望,比如可以模拟让一个学生拿一百块给五个人买来单价五元一支的铅笔,再让学生求解每个人能分得几支铅笔,使其熟悉连续运算;还可以让学生把手中的“0”支铅笔分给两个人、把两支铅笔分给“0”个人,让学生体会“0”作被除数和除数。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能够迅速地把抽象变具象,能够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更加牢固地记忆知识点。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对于小学数学课堂具有独具特色的作用,其一来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數学学习的共鸣,保持学习热情;二来有助于学生强化生活实践,让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再来还可以让学生调动多重感官体验,不断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
参考文献:
[1]刘秀明.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
[2]马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2).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激发共鸣;强化实践;方便记忆
针对生活化教学的探索广大教师总结出了很多有效方法,但是生活和知识都是无限的,在进行生活化教学之前将二者能够带来的影响进行明确分析,则更能够充分利用其中规律有效地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素养。小学数学课堂如果忽视了生活化教学的巨大作用,就会使学生在实际学习的时候失去一个十分有效的学习模式。在本篇文章中,笔者通过分析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能够带来的多重效果,论证了其在实际操作过程的有效性,希望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
一、激发学生学习共鸣
产生学习共鸣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保持高度学习热情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已经开始接触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如果无法使这些概念具象化,学生便很容易产生疲倦心态,进而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而生活化教学正是把抽象概念具体化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初次接触到了比较大的面积单位,认识了“公顷”这一普通生活中看似不太常见的概念。由于初次接触“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陌生概念,学生并不能真切理解到底多大的面积才能用这两个单位来度量,在这样没有共鸣的学习模式中,学生就不能牢牢掌握这两个知识点。解决这一问题就可以用到生活化教学的方法,比如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在生活中找到一块一公顷大小和一块一平方千米大小的土地。这样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按照一百米乘以一百米等于一公顷的等式在操场上找到答案,也能通过手机地图软件量出来一平方千米的面积里能包含多少幢建筑物。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把枯燥的加减乘除映射在了有趣的生活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便能够在共鸣中牢牢掌握数学知识。
二、强化知识实践应用
实践是把理论知识和具体实际联系起来的桥梁,生活化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之外把学会的数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这样能够使其大大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来源于生活的应用题型,这对学生提高应试成绩也有积极作用。
例如,在对《位置与方向》这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接触到了生活中常见的辨认方向、表述方向的知识,也能慢慢记牢“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句口诀,综合来看这一节课的知识难度较小,学生足以解决平常的考试题目。但是仅仅让学生完成题目是不够的,像辨识方向这样贴近生活的知识只有当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应用起来,才算学会了这些知识点,不然学生很可能题目能做对,但是生活中却分不清东西南北。而生活化教学正是书本与生活的桥,教师在教会学生应对试题之外,还要引导其在生活中进行知识实践,比如让学生分辨“上北下南”在实际生活中是否指的是上面的天空是北方,下面的地面是南方;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手机定位软件进行互相寻找的游戏。通过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知识便能够与生活紧密结合,让知识与实践相辅相成。
三、方便学生理解记忆
小学学生处在对多学科的基础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量的基础概念、抽象关系,一般来说这些知识许需要反复记忆,但是根据遗忘曲线来分析,与其死记硬背,不如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知识在生活中反复出现,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方便学生理解。
例如,在《四则运算》这一节课的实际教学中,学生对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会比较熟练,但是在对加减法和乘除法连续运算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分不清计算顺序,在分辨“0”作为除数和被除数的时候学生也容易分混淆。这种问题的原因就在于学生自己很难凭空创造一种牢固记忆知识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对此,教师就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在“四则运算”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发问,用生活中生动的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索答案的欲望,比如可以模拟让一个学生拿一百块给五个人买来单价五元一支的铅笔,再让学生求解每个人能分得几支铅笔,使其熟悉连续运算;还可以让学生把手中的“0”支铅笔分给两个人、把两支铅笔分给“0”个人,让学生体会“0”作被除数和除数。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能够迅速地把抽象变具象,能够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更加牢固地记忆知识点。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对于小学数学课堂具有独具特色的作用,其一来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數学学习的共鸣,保持学习热情;二来有助于学生强化生活实践,让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再来还可以让学生调动多重感官体验,不断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
参考文献:
[1]刘秀明.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
[2]马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