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要追求其独有的价值取向,就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合作的欲望。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喜欢合作。做好学习评价工作,让学生感知学习成果。
[关键词]思想品德;合作学习;操作策略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界的有识之士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固然重要,但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学能力,具备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更不容忽视,当前课改的核心正是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思想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指导学生探索知识,通过因材施教使学生掌握知识,并使其具有自我学习、探究的能力。思想品德课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记忆理解的要求较高,要使学生提高上述能力,作为教师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的学习能力。
真正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控索,自主建构。我觉得在提升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合作学习的价值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合作的欲望。
合作学习的假定前提是:“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只有满足学生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会学得好。《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与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这就告诉我们,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可以引领我们走向自主学习。
1、学习任务的设置。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需要合作,“好钢用在刀刃上”,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好契机,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和呈现的方式。我们在很多课堂上和公开课上都能看到合作学习,不管什么学科,不管有没有意义。比如有以下的一个问题:有个男人带着一家人——他的母亲,温柔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去划船游玩。不料船翻了,全家落入水中。这家人中只有这个男人会游泳,而他的能力只能救一个人。请问:他该救谁?为什么?
实际上,象这个问题,学生马上就可以作出选择,没有必要进行小组讨论以后再进行全班的交流。合作学习要选择最佳时机,遵循必要原则。而有些时候,比如需要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但时间又不允许时,可以采用先小组交流,然后推荐优秀或者有特色的再全班交流。比如《思想品德》(八下)“感受小康生活”一课中,要求学生回顾家庭中前些年的生活情况和现在的生活状况,并说说心目中的小康生活这个环节,就可以采用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何时为佳?我认为,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二是遇到个人能力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三是在学生意见一致,且有争论时。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对教材的加工主要表现为对教材现有知识的“改造”。这种改造也就是把教材中的结论性知识改造成具有“可学习”特征的材料,这种“可学习”特征的材料如果能引发学生好奇、贴近学生经验、落在学生最近发展区,那么学生学习的意识就能被唤醒,合作的需求就会被激发,合作行为的产生也就有了可能。
比如《思想品德》(八下)“树立宪法意识”这一课中,要让学生明白宪法与我们息息相关,光靠老师说教,是不能很好让学生明白宪法就在我们身边的。设计了《我当法官》这个环节,让四个组分别就四个问题查找宪法的有关依据。
2、活动过程的舒展。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要充分展开,既充满温情和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
3、合作学习的竞争。可以通过组际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增强内合作的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在竞争中,各小组为了“夺第一”而奋斗拼搏着,虽然有点乱,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合作热情。
二、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喜欢合作。
我们常常发现,在合作学习小组刚组建时,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合作愿望,而经过一段时间后,则变得兴趣全无,应付了事。当然,其中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恐怕在于学生没有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没有看到合作是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的基本的途径。这时,教师就必须成为一名有心人,留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与鼓励,引导学生用心感悟、思索,在与同伴的倾诉交流中享受那份独特的愉悦。一个班曾经组织过一次设计公益广告的实践活动。活动结束以后,班主任组织学生交流活动收获。其中一位学生说:“我们一组把设计好的图文广告摆放在校门口时遇到一个难题——如果放学时摆放,同学们挤在门口,我们根本出不去;如果选择其他时间摆放,又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就在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有几个学生想出了办法,解决了难题。我感悟到: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团结合和力量大。”另一学生则掠喜地报告:“我学会上网啦!活动时,我和同伴王琦立分在一个小组,他耐心地教我搜索网站、下载资料,真是受益匪浅。下次我还要和他合作,向他学习如何制作网页、动画。”你瞧,一旦学生亲眼目睹合作的优越性,亲身感受其中的乐趣,哪还有不喜欢之理呢?
三、做好学习评价工作
合作学习一定要注意少用于助于形成学生的团体信赖感和个人责任心的总结和评价方式。譬如: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小结: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学习成果,教师给以评价,等等。它们极易产生负面的学习行为,如果非用不可,则一定要设法消除或降低因此而导致的负面作用。如当要求小组集体提交时,教师对学习小组的认可不能单纯凭借这一份材料,还应该考虑附加分或参考分,即随机抽取小组中的一名同学对本组所提交的成果做出说说或解释;我们还可以把集体提交的方式改为随机抽取方式,也就是要求每一个组员都形成成果,然后教师随机抽取一份,借以评价全组。
当然,在提升合作学习的价值不是一朝~夕就能形成,需要教师不断指导、长期熏陶。除了重视课堂的训练之外,我们还应树立多元发展的理念。学校学习需要合作,家庭生活、社会活动同样需要合作。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建立“如果没有其他人的协助与合作,任何人都无法取得持久性的成就”的坚定信念,从而养成不自觉地运用合作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习惯,是我们始终不渝的追求,以便获得我们合作学习的长久价值。
[关键词]思想品德;合作学习;操作策略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界的有识之士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固然重要,但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学能力,具备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更不容忽视,当前课改的核心正是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思想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指导学生探索知识,通过因材施教使学生掌握知识,并使其具有自我学习、探究的能力。思想品德课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记忆理解的要求较高,要使学生提高上述能力,作为教师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的学习能力。
真正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控索,自主建构。我觉得在提升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合作学习的价值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合作的欲望。
合作学习的假定前提是:“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只有满足学生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会学得好。《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与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这就告诉我们,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可以引领我们走向自主学习。
1、学习任务的设置。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需要合作,“好钢用在刀刃上”,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好契机,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和呈现的方式。我们在很多课堂上和公开课上都能看到合作学习,不管什么学科,不管有没有意义。比如有以下的一个问题:有个男人带着一家人——他的母亲,温柔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去划船游玩。不料船翻了,全家落入水中。这家人中只有这个男人会游泳,而他的能力只能救一个人。请问:他该救谁?为什么?
实际上,象这个问题,学生马上就可以作出选择,没有必要进行小组讨论以后再进行全班的交流。合作学习要选择最佳时机,遵循必要原则。而有些时候,比如需要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但时间又不允许时,可以采用先小组交流,然后推荐优秀或者有特色的再全班交流。比如《思想品德》(八下)“感受小康生活”一课中,要求学生回顾家庭中前些年的生活情况和现在的生活状况,并说说心目中的小康生活这个环节,就可以采用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何时为佳?我认为,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二是遇到个人能力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三是在学生意见一致,且有争论时。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对教材的加工主要表现为对教材现有知识的“改造”。这种改造也就是把教材中的结论性知识改造成具有“可学习”特征的材料,这种“可学习”特征的材料如果能引发学生好奇、贴近学生经验、落在学生最近发展区,那么学生学习的意识就能被唤醒,合作的需求就会被激发,合作行为的产生也就有了可能。
比如《思想品德》(八下)“树立宪法意识”这一课中,要让学生明白宪法与我们息息相关,光靠老师说教,是不能很好让学生明白宪法就在我们身边的。设计了《我当法官》这个环节,让四个组分别就四个问题查找宪法的有关依据。
2、活动过程的舒展。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要充分展开,既充满温情和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
3、合作学习的竞争。可以通过组际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增强内合作的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在竞争中,各小组为了“夺第一”而奋斗拼搏着,虽然有点乱,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合作热情。
二、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喜欢合作。
我们常常发现,在合作学习小组刚组建时,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合作愿望,而经过一段时间后,则变得兴趣全无,应付了事。当然,其中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恐怕在于学生没有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没有看到合作是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的基本的途径。这时,教师就必须成为一名有心人,留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与鼓励,引导学生用心感悟、思索,在与同伴的倾诉交流中享受那份独特的愉悦。一个班曾经组织过一次设计公益广告的实践活动。活动结束以后,班主任组织学生交流活动收获。其中一位学生说:“我们一组把设计好的图文广告摆放在校门口时遇到一个难题——如果放学时摆放,同学们挤在门口,我们根本出不去;如果选择其他时间摆放,又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就在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有几个学生想出了办法,解决了难题。我感悟到: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团结合和力量大。”另一学生则掠喜地报告:“我学会上网啦!活动时,我和同伴王琦立分在一个小组,他耐心地教我搜索网站、下载资料,真是受益匪浅。下次我还要和他合作,向他学习如何制作网页、动画。”你瞧,一旦学生亲眼目睹合作的优越性,亲身感受其中的乐趣,哪还有不喜欢之理呢?
三、做好学习评价工作
合作学习一定要注意少用于助于形成学生的团体信赖感和个人责任心的总结和评价方式。譬如: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小结: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学习成果,教师给以评价,等等。它们极易产生负面的学习行为,如果非用不可,则一定要设法消除或降低因此而导致的负面作用。如当要求小组集体提交时,教师对学习小组的认可不能单纯凭借这一份材料,还应该考虑附加分或参考分,即随机抽取小组中的一名同学对本组所提交的成果做出说说或解释;我们还可以把集体提交的方式改为随机抽取方式,也就是要求每一个组员都形成成果,然后教师随机抽取一份,借以评价全组。
当然,在提升合作学习的价值不是一朝~夕就能形成,需要教师不断指导、长期熏陶。除了重视课堂的训练之外,我们还应树立多元发展的理念。学校学习需要合作,家庭生活、社会活动同样需要合作。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建立“如果没有其他人的协助与合作,任何人都无法取得持久性的成就”的坚定信念,从而养成不自觉地运用合作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习惯,是我们始终不渝的追求,以便获得我们合作学习的长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