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起于思,思起于源,“让学引思”主要是以“学”为先,以“学”定“教”,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目的,从而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生本课堂教学。本文,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借鉴其他学校先进的教学思想,谈谈如何在初中数学中实施真正的“让学”和“引思”,为数学课堂增彩。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让学引思
一、 引言
德国思想家海德格尔在《人,诗意地安居》一书中指出:“教,所要求的是‘让学’。”所谓“让学”,顾名思义即是让学生自己学,让学生会学,让学生懂学,从而善思,继而再深入学习。
二、 “让学质疑”“引”思维探究
波普尔曾说:“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验,去观察,去发现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本身就有很多内容是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探究的,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尽可能地为学生“铺路”,这里所说的“铺路”是指铺一条因学生质疑和探究的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设置质疑的障碍,引导学生跨越障碍进行深度探索。
案例一: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4,0)、B(-6,0),点C时y轴上的一个点,且∠BCA=45°,求点C的坐标为多少?
思路一:如图2,作AE⊥BC于E,交y轴与D,可以证AE=CE,△CDE相似于且等于△ABE,则AB=CD=10。设OD=x,利用△AOD相似于△COB,得到AOCO=DOBO,即4x 10=x6,解出x=2,则C(0,12)。
思路二:如图3,构造△ABC的外接圆P,易证明得∠BPA=2,∠BCA=90°,作PE⊥AB于E,则PE=AE=BE=5,OE=1,圆P的半径r=52,作PF⊥y轴于E,则OF=5,PF=OE=1,连接CP,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得出CF=7,故OC=12,C(0,12)。
同一道数学题,本身就有很多种解题思路,关键看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数学思维和要领,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这样的例题中,教师应该旁敲侧击,从不同角度去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提高解题技巧。同时,通过一题多解的形式,还可以引导学生更加全方位的思考问题,质疑问题,分析问题,更加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变通性、创造性。通过一题多解,训练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有利于启迪思维,要特别强调的是,案例教学后,我们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同一类型一题多解的共同点和区别点,从而学会总结归纳知识,为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网络奠定基础。
三、 “让学开放”“引”思维变通
数学除了要求学生有一题多解的能力,还要学生会变通,会发散思维,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巧设开放型案例教学。使数学内容新颖、开放;让数学题材广泛,贴近生活。
通常我们所说的开放型题型包括: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简历开放型。
比如下图1,要得到AD∥BC,只需要满足什么条件(一个答案即可)?
在如图2,AB=DB,∠1=∠2,请添加一个适当条件,使△ABC相似且等于△DBE?
这两类皆属于条件开放型。
再如图3,圆O的直径AB=6,P为AB上的点,过点P做圆O的弦CD,连接AC/BC,设∠BCD=m∠ACD,问:是否存在正实数m,使弦CD最短?如果存在,请求解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缘由。
分析,假设存在正实数m使得弦CD最短,则有CDD⊥AB于P,从cos∠POD=OP∶OD,因为AB=6,所以cos∠POD=30°,∠ACD=15°,∠BCD=75°,故m=5。
相比于一些单一化题型,这类题目显然灵活了许多,无须教师多言,学生们的思维已经随之得到了拓展。当然,与基础性知识相比,带有开放性特征的内容往往难度也会更大一些,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挑战也比较明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尽量避免学生的畏惧感,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真正融入开放的思维环境当中,这就离不开教师的巧妙引导和教學设计了。
四、 “让学体验”,“引”数学回归生活
在“让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们除了要引导学生们将数学理论研究清楚,还要注意将理论知识向生活实践迁移,实现初中数学学习的全面、到位。比如教材中的统计和概率本就是以生活为题材的教学内容,我们不妨考虑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自己身边发生的案例。又比如教材中的几何问题,生活中的建筑、测量、航海等都离不开几何图形,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正确的几何图像,或是亲自动手操作一些立体的几何图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构建几何的模型,运用几何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总结
“让学引思”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该从数学的思辨性、开放性、生活化等角度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让”和“引”,“让”要有度,把握好课堂的度、学生的度、时间的度、难度的度;“引”要巧妙,巧妙构思、巧妙设计、巧妙应用,在这样的思路引导下,相信初中数学教学必然会有新的视野。
参考文献:
[1]张克玉.一次优秀课展示中的问题分析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6(1-2).
作者简介:廖洪旺,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市永定区高陂第二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让学引思
一、 引言
德国思想家海德格尔在《人,诗意地安居》一书中指出:“教,所要求的是‘让学’。”所谓“让学”,顾名思义即是让学生自己学,让学生会学,让学生懂学,从而善思,继而再深入学习。
二、 “让学质疑”“引”思维探究
波普尔曾说:“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验,去观察,去发现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本身就有很多内容是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探究的,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尽可能地为学生“铺路”,这里所说的“铺路”是指铺一条因学生质疑和探究的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设置质疑的障碍,引导学生跨越障碍进行深度探索。
案例一: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4,0)、B(-6,0),点C时y轴上的一个点,且∠BCA=45°,求点C的坐标为多少?
思路一:如图2,作AE⊥BC于E,交y轴与D,可以证AE=CE,△CDE相似于且等于△ABE,则AB=CD=10。设OD=x,利用△AOD相似于△COB,得到AOCO=DOBO,即4x 10=x6,解出x=2,则C(0,12)。
思路二:如图3,构造△ABC的外接圆P,易证明得∠BPA=2,∠BCA=90°,作PE⊥AB于E,则PE=AE=BE=5,OE=1,圆P的半径r=52,作PF⊥y轴于E,则OF=5,PF=OE=1,连接CP,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得出CF=7,故OC=12,C(0,12)。
同一道数学题,本身就有很多种解题思路,关键看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数学思维和要领,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这样的例题中,教师应该旁敲侧击,从不同角度去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提高解题技巧。同时,通过一题多解的形式,还可以引导学生更加全方位的思考问题,质疑问题,分析问题,更加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变通性、创造性。通过一题多解,训练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有利于启迪思维,要特别强调的是,案例教学后,我们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同一类型一题多解的共同点和区别点,从而学会总结归纳知识,为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网络奠定基础。
三、 “让学开放”“引”思维变通
数学除了要求学生有一题多解的能力,还要学生会变通,会发散思维,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巧设开放型案例教学。使数学内容新颖、开放;让数学题材广泛,贴近生活。
通常我们所说的开放型题型包括: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简历开放型。
比如下图1,要得到AD∥BC,只需要满足什么条件(一个答案即可)?
在如图2,AB=DB,∠1=∠2,请添加一个适当条件,使△ABC相似且等于△DBE?
这两类皆属于条件开放型。
再如图3,圆O的直径AB=6,P为AB上的点,过点P做圆O的弦CD,连接AC/BC,设∠BCD=m∠ACD,问:是否存在正实数m,使弦CD最短?如果存在,请求解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缘由。
分析,假设存在正实数m使得弦CD最短,则有CDD⊥AB于P,从cos∠POD=OP∶OD,因为AB=6,所以cos∠POD=30°,∠ACD=15°,∠BCD=75°,故m=5。
相比于一些单一化题型,这类题目显然灵活了许多,无须教师多言,学生们的思维已经随之得到了拓展。当然,与基础性知识相比,带有开放性特征的内容往往难度也会更大一些,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挑战也比较明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尽量避免学生的畏惧感,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真正融入开放的思维环境当中,这就离不开教师的巧妙引导和教學设计了。
四、 “让学体验”,“引”数学回归生活
在“让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们除了要引导学生们将数学理论研究清楚,还要注意将理论知识向生活实践迁移,实现初中数学学习的全面、到位。比如教材中的统计和概率本就是以生活为题材的教学内容,我们不妨考虑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自己身边发生的案例。又比如教材中的几何问题,生活中的建筑、测量、航海等都离不开几何图形,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正确的几何图像,或是亲自动手操作一些立体的几何图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构建几何的模型,运用几何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总结
“让学引思”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该从数学的思辨性、开放性、生活化等角度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让”和“引”,“让”要有度,把握好课堂的度、学生的度、时间的度、难度的度;“引”要巧妙,巧妙构思、巧妙设计、巧妙应用,在这样的思路引导下,相信初中数学教学必然会有新的视野。
参考文献:
[1]张克玉.一次优秀课展示中的问题分析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6(1-2).
作者简介:廖洪旺,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市永定区高陂第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