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多态性与生殖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h_ki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染色体结构多态性与生殖异常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4289例遗传咨询者进行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胰酶G显带及染色体核型分析。

结果

检出染色体多态性471例,检出率为10.98%。其中D/G组染色体多态性140例、1、9、16号染色体次缢痕延长168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102例,Y染色体多态性61例,分别占染色体多态性的29.72%,35.67%,21.66%,12.95%。染色体正常组和多态性组流产,死胎,畸胎,不孕不育组相比,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染色体多态性与流产、不孕不育、死胎、畸胎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对1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家系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变异筛查。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对家系先证者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包含139个已知致病基因,包括核基因、相关线粒体区域及miRNA),并对可疑位点行Sanger测序验证和家系验证。结果高通量测序提示先证者存在GJB2(gap junction protein,beta-2)基因c.23
目的探讨将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应用于早期流产遗传学病因分析的可行性。方法对于确诊为稽留流产的88例患者,在刮宫术后留取绒毛组织,同时进行SNP-array检测和常规绒毛细胞培养核型分析,比较二者的结果。结果88例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成功率为85.2%(75/88),SNP-array检测成功率100%,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周期中染色体易位对胚胎染色体组成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52例染色体易位携带夫妇的61个PGD周期活检的胚胎按易位类型、携带者性别、女方年龄等进行分组,比较易位对染色体组成情况的影响。结果相互易位组胚胎的染色体异常率和新发异常率(63.3%和1.1%)明显高于罗氏易位组(27.5%和0.3%
目的建立一种用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技术检测母体血浆游离DNA中父源CD41-42突变基因的排除性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的无创产前诊断方法。方法以β-actin基因为参照序列,β-地贫CD41-42突变基因为目标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基于Bio-Rad ddPCR技术的检测体系。通过对目标基因的浓度梯度样本进行检测,评估
期刊
目的明确1例具有高氨血症疑似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缺乏症患儿的分子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患儿基因组进行外显子捕获测序,对突变位点进行患儿及其父母的Sanger测序验证;用SIFT、PolyPhen-2和MutationTaste软件对新突变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患儿携带CPS1基因c.1631C>T(p.T544M)和c.1981G>T(p.G661C)复合杂合突变,经S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