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已经有部分独立学院脱离了母体院校,转设为民办高校。但独立学院自身存在的某些问题,如师资力量并不雄厚,生源素质并不很高,专业设置缺乏特点,课程体系并不完善等,使得独立学院转设后将面临更多挑战,其需要考量的问题也不断增多。
【关键词】独立学院 转设 挑战
自2008年11月全国第一家独立学院成功转设为民办高校以来,目前全国已有几十所独立院校转设为民办高校,虽然这些独立院校已经在法律意义上独立于母体院校,但脱离了母体院校的光环,独立院校面临的挑战远大于机遇,应该如何确定自身发展方向,走上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之路?对于独立院校来说是一个更大的难题。
一、明确自身定位
(一)发展目标方面
独立学院这群“娃娃兵”既不能使自己摇身一变成为“研究型大学”,也不能鼓吹自己一定要成为“教学研究型大学”誓与老牌的“教育型大学”分一杯羹。莫不如在全国高校这个大的市场当中,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缝隙产业”,将自身发展目标定义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所谓“应用型”,不同于传统的“学科型”和高职高专的“职业技术型”,不但要注重对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以市场需求作为实际标准。
(二)专业设置方面
国内大多数独立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都有“从众”心态,这就导致全国范围内高校专业设置逐渐走向“大一统”的局面,分不清差异,找不出特色。独立院校既然要走崭新的发展之路,可以在自身专业设置上大刀阔斧地进行创新,在考虑市场需求走势、自身教师队伍等相关因素的基础上,砍掉一些“大众”专业,如英语、日语、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增设一些“冷门”专业如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等,让专业设置达到合理“瘦身”的目的。
二、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为了应对转设后师资缺乏的尴尬局面,独立学院也在逐步培养自己的专职教师,但仍然存在年轻教师比重较大、教学水平不高、缺乏教学经验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独立学院转设后应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高薪聘请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担任学科带头人。同时,应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各系部开展公开课的活动,学院亦可以每学期举办一次青年教师讲课技能培训,旨在增加年轻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并且,学院应重新建立考评体系,将讲课水平作为一项重要的考评因素,评价人员可以考虑由学生(评教)、同行、领导小组、教研室主任四方面组成,其中学生(评教)占60%、领导小组占20%、同行占10%、教研室主任占10%。根据得分进行全院排名,处在后10%的教师,应该予以停课、参加讲课学习班的处理。
三、创新内部管理
首先,从垂直式的管理结构,转向扁平式的管理结构。
独立学院内部大都由70后和80后的年轻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组成,充满了活力和干劲,如果仍然沿用垂直式管理,不论是传达指示还是汇报情况都必须层层传达,浪费了大量时间,并且会磨灭年轻教职员工创新的动力。采取扁平式的管理结构,将管理重心下移,在完善系(部)主任负责制的基础之上,学院可将部分权力下放,比如外聘教师的聘任、培养方案的修改等工作。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教职员工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减少因行政管理部门和教学部分脱节而产生的工作延误的情况发生。
其次,大胆启用用人制度,真正做到奖惩并用。
对于自有教职工,学院应实行全员聘任制,上到院长下到普通教师,都要签订合同规定聘期。在聘期内,每学年进行全员考核,将全体教师综合排名公布于众,不论学历和职称的高低,排名在后5%的教师,给予其3个月的考察期,逾期仍不合格者,予以解聘。
学院可以定期举办“青年教师优秀一堂课”比赛活动,在全院范围内发起提高讲课水平的号召,并对获奖人员予以一定额度的现金奖励(如一等奖1人,奖1000元;二等奖2人,奖800元;三等奖4人,奖500元;优秀奖若干,奖200元等)。同时,改进薪酬体系,将科研成果与工资和奖金挂钩,实现真正的按劳付酬。
四、扩大招生渠道
独立学院转设后,不能继续沿用母体院校的名称,新的校名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很陌生,相较其他二本院校的高昂学费,可能会令部分生源转移到高职高专院校。此外,一些家长和考生选择独立院校的初衷是想借助母体院校的品牌效应,在之后的择业和就业环节会有比较大的含金量,但是转设之后,光环退去,也会令部分生源转移到其他院校。
诚然,转设之后的第一年招生,对于独立学院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为了尽快走出这种生源上“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独立学院应该借助媒体扩大对自身的宣传。一方面,可以在灯箱、公交车身、广播电台、电视台张贴宣传画和播放宣传视频;另一方面,可以举办“优秀学子母校行”的活动。在每年高考举行前的一至两个月,由学校出资让一部分在校学生返回高中母校,做一次宣讲,旨在让应届考生和家长加深对转设后独立学院的了解;最后,招生就业办的工作人员,必须积极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高考报考现场宣传。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转设成为民办普通院校已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转设过程中及转设成功后所面临的困难不可避免,但是,应该明确的一点,转设给独立学院带来的机遇远大于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转设后的独立学院必将显示出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明确定位,完善制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的一股真正“独立”的力量。
【关键词】独立学院 转设 挑战
自2008年11月全国第一家独立学院成功转设为民办高校以来,目前全国已有几十所独立院校转设为民办高校,虽然这些独立院校已经在法律意义上独立于母体院校,但脱离了母体院校的光环,独立院校面临的挑战远大于机遇,应该如何确定自身发展方向,走上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之路?对于独立院校来说是一个更大的难题。
一、明确自身定位
(一)发展目标方面
独立学院这群“娃娃兵”既不能使自己摇身一变成为“研究型大学”,也不能鼓吹自己一定要成为“教学研究型大学”誓与老牌的“教育型大学”分一杯羹。莫不如在全国高校这个大的市场当中,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缝隙产业”,将自身发展目标定义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所谓“应用型”,不同于传统的“学科型”和高职高专的“职业技术型”,不但要注重对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以市场需求作为实际标准。
(二)专业设置方面
国内大多数独立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都有“从众”心态,这就导致全国范围内高校专业设置逐渐走向“大一统”的局面,分不清差异,找不出特色。独立院校既然要走崭新的发展之路,可以在自身专业设置上大刀阔斧地进行创新,在考虑市场需求走势、自身教师队伍等相关因素的基础上,砍掉一些“大众”专业,如英语、日语、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增设一些“冷门”专业如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等,让专业设置达到合理“瘦身”的目的。
二、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为了应对转设后师资缺乏的尴尬局面,独立学院也在逐步培养自己的专职教师,但仍然存在年轻教师比重较大、教学水平不高、缺乏教学经验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独立学院转设后应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高薪聘请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担任学科带头人。同时,应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各系部开展公开课的活动,学院亦可以每学期举办一次青年教师讲课技能培训,旨在增加年轻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并且,学院应重新建立考评体系,将讲课水平作为一项重要的考评因素,评价人员可以考虑由学生(评教)、同行、领导小组、教研室主任四方面组成,其中学生(评教)占60%、领导小组占20%、同行占10%、教研室主任占10%。根据得分进行全院排名,处在后10%的教师,应该予以停课、参加讲课学习班的处理。
三、创新内部管理
首先,从垂直式的管理结构,转向扁平式的管理结构。
独立学院内部大都由70后和80后的年轻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组成,充满了活力和干劲,如果仍然沿用垂直式管理,不论是传达指示还是汇报情况都必须层层传达,浪费了大量时间,并且会磨灭年轻教职员工创新的动力。采取扁平式的管理结构,将管理重心下移,在完善系(部)主任负责制的基础之上,学院可将部分权力下放,比如外聘教师的聘任、培养方案的修改等工作。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教职员工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减少因行政管理部门和教学部分脱节而产生的工作延误的情况发生。
其次,大胆启用用人制度,真正做到奖惩并用。
对于自有教职工,学院应实行全员聘任制,上到院长下到普通教师,都要签订合同规定聘期。在聘期内,每学年进行全员考核,将全体教师综合排名公布于众,不论学历和职称的高低,排名在后5%的教师,给予其3个月的考察期,逾期仍不合格者,予以解聘。
学院可以定期举办“青年教师优秀一堂课”比赛活动,在全院范围内发起提高讲课水平的号召,并对获奖人员予以一定额度的现金奖励(如一等奖1人,奖1000元;二等奖2人,奖800元;三等奖4人,奖500元;优秀奖若干,奖200元等)。同时,改进薪酬体系,将科研成果与工资和奖金挂钩,实现真正的按劳付酬。
四、扩大招生渠道
独立学院转设后,不能继续沿用母体院校的名称,新的校名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很陌生,相较其他二本院校的高昂学费,可能会令部分生源转移到高职高专院校。此外,一些家长和考生选择独立院校的初衷是想借助母体院校的品牌效应,在之后的择业和就业环节会有比较大的含金量,但是转设之后,光环退去,也会令部分生源转移到其他院校。
诚然,转设之后的第一年招生,对于独立学院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为了尽快走出这种生源上“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独立学院应该借助媒体扩大对自身的宣传。一方面,可以在灯箱、公交车身、广播电台、电视台张贴宣传画和播放宣传视频;另一方面,可以举办“优秀学子母校行”的活动。在每年高考举行前的一至两个月,由学校出资让一部分在校学生返回高中母校,做一次宣讲,旨在让应届考生和家长加深对转设后独立学院的了解;最后,招生就业办的工作人员,必须积极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高考报考现场宣传。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转设成为民办普通院校已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转设过程中及转设成功后所面临的困难不可避免,但是,应该明确的一点,转设给独立学院带来的机遇远大于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转设后的独立学院必将显示出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明确定位,完善制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的一股真正“独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