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乃至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世纪70年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成为引导美国黑人文学的新潮流。她的代表作《紫色》是一部以刻画黑人女性形象为主题的小说,通过女主人公由麻木顺从到寻求自我的转变,变现了作者对于对于反种族主义斗争与反性别主义斗争的呼吁。本文主要从两性关系、种族矛盾、人与自然三个方面来深刻剖析《紫色》的主题内涵。
关键词:艾丽丝·沃克 ; 《紫色》 ;妇女主义
一、《紫色》的研究现状
上世纪后半期,女权主义运动在美国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在这场运动中美国作家对于女权主义刻画和推崇,将其推向了时代高潮。其中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无疑是一位令人瞩目的人物。1983年她一人独揽了美国文学界三项大奖——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和国家书评家协会奖。艾丽丝·沃克的文学作品多以刻画描写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见长,在她的大部分作品中几乎都可以看到其对于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极度厌恶。她的长篇小说《紫色》成为当时乃至当代文学界倡导女权主义的代表作。这部以描写美国黑人妇女成长和转变的历程为主的作品已经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在世界各国广为传播,并得到广泛的好评。可以说,在美国黑人文学作品中,像《紫色》这样能带来如此巨大影响的文学作品并不多见。不仅如此,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对于《紫色》的推崇和研究一直热衷有加,肯尼亚的内罗毕大学甚至将其规定为文学系的硕士课程之一。在欧洲许多国家,《紫色》被当成研究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重要文献。在我国,《紫色》也得到了很多外国文学研究者、高校外文系、中文系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研究。所以说从《紫色》的研究现状来看,《紫色》现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美国当代黑人女性文学经典作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紫色主题探析
(一)《紫色》中的两性关系
艾丽丝·沃克是一位坚定的女权主义者,她非常关注当代女性的生存状况,尤其是美国黑人妇女的生存状况。20世纪的美国,黑人女性倍受压迫和歧视,人格尊严遭受践踏。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们虽然感到压抑和苦闷,但是却表现的逆来顺受,虽然在内心深处想尽快解脱苦难,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们感到孤立无援,只能从对上帝的祈求中得到慰藉。艾丽丝·沃克的沃克的《紫色》恰恰是以调和两性矛盾为的重点,反映了美国黑人妇女的政治诉求,并为她们找到出路。艾丽丝·沃克认为,帮助黑人妇女接触奴役压迫的不是上帝,而是黑人妇女自己。黑人妇女只有团结起来,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进行斗争才能获得解放,争取到自由和尊严。只有在寻找自我和个体自主性的斗争中,推翻社会对黑人妇女的精神压力和肉体奴役,才能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的两性关系,创造出一个相互宽容、相互理解、和睦共处的美好社会。
《紫色》中的主人公茜丽命运多舛,14岁时遭到继父的强奸并生下一男一女,但下落不明。20岁时,被继父卖给了一个她连名字也不愿意叫的某某先生。但是茜丽的悲惨生活并没有些许的改变,她要承担其家里所有的家务和地里所有的劳作,要照顾某某先生的四个孩子,要照顾某某先生生病的情人,还要作为某某先生泄欲的工具经常遭到凌辱和殴打,对于所有的遭遇,茜丽只是逆来顺受,甚至没有反抗的意识。直到在某某先生的情人莎格的启发下,她的自我意识才慢慢觉醒。后来她跟随莎格一同逃离了某某先生,去开创自己的事业。茜丽的离开给了某某先生沉重的心理冲击,他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言行,开始认识到自己给茜丽造成的伤害。后来,某某先生居然学会了收集贝壳和也学会了针线活。茜丽看到某某先生是真心悔过,便原谅了他的曾经的错误。两个人终于可以平等对话,谈论人生。所以说在作者艾丽丝·沃克看来,两性关系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黑人女性要想摆脱掉弱势群体的悲惨命运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首先必须要独立自主,并相互关心扶持,建立姐妹情谊。女性自身强大了,才会使男性放弃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从心理上转变自我对女性的意识构建与界定,重新认识自己身边的女性,理解她们,尊重她们。由此两性矛盾才能调和,建立平等、和谐、健康的交往关系。
(二)《紫色》中的种族矛盾
《紫色》中的主人公茜丽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命运不仅仅是因为家庭的不幸,还因为她的黑人血统。茜丽的父亲聪明能干,遭白人嫉妒并被迫害致死。茜丽的母亲受强烈刺激而精神瘫痪,这些都直接导致了茜丽后来的遭遇。《紫色》中另外一个主要人物索菲亚也是种族暴力的受害者,虽然她在与丈夫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但是她却无法逃脱无处不在的种族迫害,她因性格坚毅而遭受酷刑,最终沦为白人的奴隶。《紫色》通过对种族问题的想象刻画,说明作者并没有刻意回避种族矛盾的话题,在她看来,暴力冲突和以暴制暴并不是解决种族矛盾的最好选择。但是如何才能找到一条能够合理解决种族矛盾的途径呢,艾丽丝·沃克首先肯定了长期被忽视、被贬低的黑人文化和语言。《紫色》这部作品运用了大量的黑人语言来展现黑人语言其实是一种简洁生动,清晰流畅,朴实幽默的语言。同时《紫色》中通过耐蒂的述说,艾丽丝·沃克充分肯定了黑人文化和他们的民族历史。同时沃克对黑人的民间艺术也给与了极高的评价。通过这些艾丽丝·沃克意在说明在语言、文化、艺术上,黑人和白人是没有高下之分,二者是可以平等共存并相互融合的。《紫色》中索菲亚在白人市长家工作了十多年,用真诚和善良换来了白人市长女儿的尊重和认可。茜丽在自己店铺中也雇佣了一个白人帮手。这些都充分表达了沃克黑人与白人可以渐渐走向融合的观点。只要消除偏见和不公,黑自两地的花就会争奇斗艳而互不伤害。
(三)《紫色》中的人与自然
受西方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长期主导,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随着人类认识能力和改造能力的提升而日益严重。人类征服自然的野心在不断膨胀,自然界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紫色》中隐含着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耐蒂的来信是这样描述的,在非洲,白人为了开发橡胶园谋取暴利,强行霸占了奥林卡部落的村庄和田地,他们拆毁了所有的房屋,砍光了许多树,彻底毁灭了奥林卡人的宁静生活和文化传统。通过这些描述,沃克意在说明,所谓的现代文明其实正在吞噬我们原有的生态环境。黑人妇女被虐待同非洲的自然环境遭践踏的原因是相同的,沃克通过艺术方式将二者融合在了一起,表达了她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在沃克看来,所有自然存在之物都有生命,都是精灵的栖息之所。她在小说中这样写到:“这样的宇宙生生不息,生死轮回,这是我们周围的—切,包括各色人种、动物、植物,都成了兄弟姐妹,都有灵性”。沃克认为上帝和大自然是互相渗透的。《紫色》中的茜丽在苦难中祈求上帝的帮助,却一直无望,于是她不再相信上帝,直到莎格对她说:“上帝在你心里,也在大家心里”。茜丽才慢慢认识到上帝时无处不在,神灵只有在强大自我,与万事万物的和谐相处中才能找到。
参考文献
1、高辉;西丽成长的心路历程——《紫色》的成长主题解析;大众文艺;2009年22期
2、张红敏;《紫色》中的上帝;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 第03期
3、孙菱菱;《紫色》中西丽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中南大学; 2010—11—01
作者简介:米晓媛(1977— ),硕士,讲师,通化师范学院外语系,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艾丽丝·沃克 ; 《紫色》 ;妇女主义
一、《紫色》的研究现状
上世纪后半期,女权主义运动在美国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在这场运动中美国作家对于女权主义刻画和推崇,将其推向了时代高潮。其中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无疑是一位令人瞩目的人物。1983年她一人独揽了美国文学界三项大奖——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和国家书评家协会奖。艾丽丝·沃克的文学作品多以刻画描写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见长,在她的大部分作品中几乎都可以看到其对于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极度厌恶。她的长篇小说《紫色》成为当时乃至当代文学界倡导女权主义的代表作。这部以描写美国黑人妇女成长和转变的历程为主的作品已经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在世界各国广为传播,并得到广泛的好评。可以说,在美国黑人文学作品中,像《紫色》这样能带来如此巨大影响的文学作品并不多见。不仅如此,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对于《紫色》的推崇和研究一直热衷有加,肯尼亚的内罗毕大学甚至将其规定为文学系的硕士课程之一。在欧洲许多国家,《紫色》被当成研究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重要文献。在我国,《紫色》也得到了很多外国文学研究者、高校外文系、中文系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研究。所以说从《紫色》的研究现状来看,《紫色》现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美国当代黑人女性文学经典作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紫色主题探析
(一)《紫色》中的两性关系
艾丽丝·沃克是一位坚定的女权主义者,她非常关注当代女性的生存状况,尤其是美国黑人妇女的生存状况。20世纪的美国,黑人女性倍受压迫和歧视,人格尊严遭受践踏。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们虽然感到压抑和苦闷,但是却表现的逆来顺受,虽然在内心深处想尽快解脱苦难,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们感到孤立无援,只能从对上帝的祈求中得到慰藉。艾丽丝·沃克的沃克的《紫色》恰恰是以调和两性矛盾为的重点,反映了美国黑人妇女的政治诉求,并为她们找到出路。艾丽丝·沃克认为,帮助黑人妇女接触奴役压迫的不是上帝,而是黑人妇女自己。黑人妇女只有团结起来,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进行斗争才能获得解放,争取到自由和尊严。只有在寻找自我和个体自主性的斗争中,推翻社会对黑人妇女的精神压力和肉体奴役,才能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的两性关系,创造出一个相互宽容、相互理解、和睦共处的美好社会。
《紫色》中的主人公茜丽命运多舛,14岁时遭到继父的强奸并生下一男一女,但下落不明。20岁时,被继父卖给了一个她连名字也不愿意叫的某某先生。但是茜丽的悲惨生活并没有些许的改变,她要承担其家里所有的家务和地里所有的劳作,要照顾某某先生的四个孩子,要照顾某某先生生病的情人,还要作为某某先生泄欲的工具经常遭到凌辱和殴打,对于所有的遭遇,茜丽只是逆来顺受,甚至没有反抗的意识。直到在某某先生的情人莎格的启发下,她的自我意识才慢慢觉醒。后来她跟随莎格一同逃离了某某先生,去开创自己的事业。茜丽的离开给了某某先生沉重的心理冲击,他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言行,开始认识到自己给茜丽造成的伤害。后来,某某先生居然学会了收集贝壳和也学会了针线活。茜丽看到某某先生是真心悔过,便原谅了他的曾经的错误。两个人终于可以平等对话,谈论人生。所以说在作者艾丽丝·沃克看来,两性关系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黑人女性要想摆脱掉弱势群体的悲惨命运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首先必须要独立自主,并相互关心扶持,建立姐妹情谊。女性自身强大了,才会使男性放弃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从心理上转变自我对女性的意识构建与界定,重新认识自己身边的女性,理解她们,尊重她们。由此两性矛盾才能调和,建立平等、和谐、健康的交往关系。
(二)《紫色》中的种族矛盾
《紫色》中的主人公茜丽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命运不仅仅是因为家庭的不幸,还因为她的黑人血统。茜丽的父亲聪明能干,遭白人嫉妒并被迫害致死。茜丽的母亲受强烈刺激而精神瘫痪,这些都直接导致了茜丽后来的遭遇。《紫色》中另外一个主要人物索菲亚也是种族暴力的受害者,虽然她在与丈夫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但是她却无法逃脱无处不在的种族迫害,她因性格坚毅而遭受酷刑,最终沦为白人的奴隶。《紫色》通过对种族问题的想象刻画,说明作者并没有刻意回避种族矛盾的话题,在她看来,暴力冲突和以暴制暴并不是解决种族矛盾的最好选择。但是如何才能找到一条能够合理解决种族矛盾的途径呢,艾丽丝·沃克首先肯定了长期被忽视、被贬低的黑人文化和语言。《紫色》这部作品运用了大量的黑人语言来展现黑人语言其实是一种简洁生动,清晰流畅,朴实幽默的语言。同时《紫色》中通过耐蒂的述说,艾丽丝·沃克充分肯定了黑人文化和他们的民族历史。同时沃克对黑人的民间艺术也给与了极高的评价。通过这些艾丽丝·沃克意在说明在语言、文化、艺术上,黑人和白人是没有高下之分,二者是可以平等共存并相互融合的。《紫色》中索菲亚在白人市长家工作了十多年,用真诚和善良换来了白人市长女儿的尊重和认可。茜丽在自己店铺中也雇佣了一个白人帮手。这些都充分表达了沃克黑人与白人可以渐渐走向融合的观点。只要消除偏见和不公,黑自两地的花就会争奇斗艳而互不伤害。
(三)《紫色》中的人与自然
受西方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长期主导,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随着人类认识能力和改造能力的提升而日益严重。人类征服自然的野心在不断膨胀,自然界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紫色》中隐含着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耐蒂的来信是这样描述的,在非洲,白人为了开发橡胶园谋取暴利,强行霸占了奥林卡部落的村庄和田地,他们拆毁了所有的房屋,砍光了许多树,彻底毁灭了奥林卡人的宁静生活和文化传统。通过这些描述,沃克意在说明,所谓的现代文明其实正在吞噬我们原有的生态环境。黑人妇女被虐待同非洲的自然环境遭践踏的原因是相同的,沃克通过艺术方式将二者融合在了一起,表达了她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在沃克看来,所有自然存在之物都有生命,都是精灵的栖息之所。她在小说中这样写到:“这样的宇宙生生不息,生死轮回,这是我们周围的—切,包括各色人种、动物、植物,都成了兄弟姐妹,都有灵性”。沃克认为上帝和大自然是互相渗透的。《紫色》中的茜丽在苦难中祈求上帝的帮助,却一直无望,于是她不再相信上帝,直到莎格对她说:“上帝在你心里,也在大家心里”。茜丽才慢慢认识到上帝时无处不在,神灵只有在强大自我,与万事万物的和谐相处中才能找到。
参考文献
1、高辉;西丽成长的心路历程——《紫色》的成长主题解析;大众文艺;2009年22期
2、张红敏;《紫色》中的上帝;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 第03期
3、孙菱菱;《紫色》中西丽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中南大学; 2010—11—01
作者简介:米晓媛(1977— ),硕士,讲师,通化师范学院外语系,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