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业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模块。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缓解。近年来高校本科生的创业教育工作取得了成效,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要积极探寻高校本科生创业教育的新思路和新路径,尤其是理工类高校,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 理工类;高校本科生;创业教育;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 G6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4634(2015)04-0056-04
0 引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1]创业教育是时代的产物,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对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创业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开展创业教育工作是当今时代对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和希望,也是社会整体前进的必然趋势。就目前来看,创业教育在一些高校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为高校毕业生开辟了一条新颖的路径,同时也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结合理工类高校本科生创业教育的实际和实践工作总结,重点分析创业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高校创业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努力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1 当前理工类高校本科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整体水平相对比较低下,对创业教育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理论研究和实践还远远不够,在国内高校尤其是理工类的高校,针对创业教育的内容、形式、价值意义、社会关键等还没有完全重视起来,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支持还远远不够,实践的效果也远不如预料的理想。
1.1 认知观念滞后
就全国而言,对创业教育的认知尤其是对创业教育概念、创业教育内容的认知相对滞后。只有少数重点高校比较重视发展创业教育,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一般的理工类高校并不重视学校学生的创业教育,对创业教育研究的热情也不高,再加上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解不够全面、创业意识淡薄,简单地认为创业就是开公司,忽视了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忽略了知识、新技术在大学生创业中的重要作用,更加没有认识到创业教育在未来高校发展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政府部门对创业教育高度重视,并加大了投入力度,但还是有许多高校没有真正从行动上重视起来,导致大学生对创业和创业教育的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误区。学生对创业教育的一些错误的片面认识,扼杀和挫伤了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思想认识不到位、创业教育意识淡漠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严重受阻的原因之一。
1.2 重视程度不够
尤其是理工类高校,就高校来讲,开展创业教育关系着教学计划和教学课程的调整,增加大量的创业课程并不现实。而创业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开设简单的几门课程就可以解决的。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校创业教育也不例外,其缺乏良好的社会创业环境,而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提高创业教育时效性的基本途径,创业实践是重中之重。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教育,以教师讲授为主,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长此以往,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会逐渐丧失,无法提高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本应通过创业实践活动搭建起大学生和社会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事件中形成正确的创业目标和价值取向,增强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创业的综合素质,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并不乐观,也不理想。
1.3 教材和课程资源匮乏
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课程,而课程的载体——教材,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工具,也是很匮乏的。现如今,只有在极少数的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的课程,绝大多数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高校,对创业教育课程重视不够。有的高校即使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也仅仅停留在就业指导层面,就整个创业教育气候来说,难以在校园内形成创新、创业的氛围。以理工类高校为例,课程设置知识覆盖面狭窄、结构相对单一,大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无法把创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资源没有特色,在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上有所欠缺。归根结底,理工类高校没能把创业教育真正纳入到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当中,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基础知识学习的脱节。课程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理论和实践脱节,高校创业教育不能融入到学校整体的育人体系之中,不利于高校创业教育教学的开展。
1.4 校园创业氛围缺乏
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是大学生创业的坚实基石。在高校创业教育过程中,校园的创业氛围尤为重要,现已被各高校重视起来,没有浓厚的创业氛围,在校园里尤其在理工类高校的校园里,就不会形成高涨的创业热情。校园作为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应加强自身的建设,把创业教育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并有效的培养受教育者的某些创业意识和心理品质。良好的教育气氛是开展创业教育和培养创业人才的土壤。然而,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高校,未能形成一个完善的、健全的、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创业氛围、培养目标、激励导向、评价体系都未能向创业素质培养倾斜,在创业教育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调动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斗志,往往使得大学生置身于一种静态、封闭、循规蹈矩的创业氛围中,营造出一种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使得创业教育过程出现了思想障碍。
2 理工类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对策研究
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决定了其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针对现实实践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理应找出高校创业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培养出具有创业意识、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开创型人才,进而在就业问题上变被动为主动,在创业过程中,既能够实现自身的就业,还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培养出一批适应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1 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人们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基本主张,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是高校在培养创业型人才的过程中对创业教育信念、价值及活动准则所持有的一种认识[2]。创业教育不仅重视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更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功能的定位。在这一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大学生的兴趣点,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得大学生自主完成自身价值得以最大地发挥;坚持以质量为本的理念,在重视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调整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知识结构,优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知识体系,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质量,进而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坚持以创新为本的理念,创业教育过程中重视创新教育,积极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理工类高校创业教育中,更应该以本科教育为基础,重视实践教育,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面向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2.2 组织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创业实践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训练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技能,使学生的专业能力特长及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得到增强和巩固[3]。创业实践活动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业实践能力、风险评估和预防能力,通过“走出学校、面向社会”的方式将所学的创业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思想品质。大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体验创业的整个过程,在创业实践中磨练创业意志,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可体验获得对创业的感性认识。积极搭建实践平台,通过拓宽培养渠道,开展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营造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拓宽创业视野。
在大学课堂上,缺乏贴近社会的实际锻炼经验。有人认为大学生在学校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课本知识,社会经验可在毕业后积累——这样的说法已不适合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企业越来越缺乏耐心去从零培养白纸一般的大学毕业生。试想一下,如果一名大学生在毕业时已经有了独立运作一个项目的经验,无论这个项目是做App、开淘宝网店还是开家教公司,他在求职时就有了更多的经验值,更有可能争取到优质的工作机会。
在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定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在全校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在创业作品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锻炼。通过邀请身边的创业者来校讲座,分享自己在创业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给学生提供借鉴。
2.3 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形成是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共同作用的结果[4]。教学内容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与教学目标是紧密相连的,要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教材,把握知识间的联系,抓住规律,突破重点,解决问题。确保高校创业教育功能的最大发挥是非常必要的,而合理、科学的创业课程的设置是创业教育功能实现的重要保证。理工类高校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创业课程的设置,创业课程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手段和工具。要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真正纳入到高校课程体系中,并且在专业教育中贯穿创业教育,做到相互渗透、功能互补。高校在重视大学生基本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要制定出适合学校大学生实际的课程计划,开设核心创业课程,在本科生的课程中设创业教育公共课和选修课。理工类高校在传授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更加重视操作性强的技能训练,更多的倾向于创业实践教育,通过案例教学、创业实践和企业运营培养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2015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清华大学的学生“创客”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青年节礼物——李克强总理的回信。总理在回信中充分肯定了大学生“创客”们所具有的勇于打破常规创新创业的开拓精神。创业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那么加入创业大军的大学毕业生,其创新能力是否能满足创业的需要呢?麦可思参考美国SCANS标准,把基本工作能力分为35项。在35项基本工作能力中,与创新能力相关的能力包括科学分析、批判性思维、积极学习、新产品构思4种。
2014届自主创业本科生毕业时掌握的以上4种能力水平普遍略高于受雇全职工作的毕业生,这或许说明相比于其他职业,创业活动本身有着更高的创新能力门槛。所以当毕业生自认为已经具备一定能力时才会选择创业。
但同时,由于创业对部分能力要求更高,造成自主创业毕业生某些方面的能力尽管掌握程度较高,但满足度相对较低。例如2014届本科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中,科学分析、积极学习能力的满足度分别为79%、82%,比受雇全职工作的毕业生分别低3个、1个百分点。高校或可由此入手,提升毕业生创新能力以促进创业。
鼓励学生迎接挑战,积极参加校内外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的一项全国竞赛活动。2013年的第十三届“挑战杯”中,燕山大学以总分290分、分值排名全国高校第八的好成绩首次捧得“优胜杯”。燕山大学参赛的6件作品全部获奖,分别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燕山大学也成为省内第一所同时荣获国家特等奖,并捧得“优胜杯”的高校。通过本次比赛,使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在全校掀起了创新创业的高潮。
“自强社”是燕山大学学生自己的创业实体——“自强图文设计工作室”,完全由学生社团自主创建、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这种全新的创业实体化模式,不但让学生们得到了很好的创业体验和就业实践,还在7年的时间里累计发放勤工助学工资近30余万元,每年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100多个固定的校内兼职及助学岗位,“自强社”同学利用自己的盈利,开辟了“自强图书角”,购买图书400余册,为学生提供免费阅读服务,开始了由“他助自助助人”的转变。这也是创业教育工作者结合学校特点、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指导学生进行创业的成功案例。
3 结束语
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需要,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需要[5]。理工类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更新教育理念、组织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等途径来实现创业教育的创新,进而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还要重视教师队伍,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针,加强和改善专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组建一支属于自己高校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确保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全面深入推进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工程。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高校,应该重视创业教育,探寻创业教育运行机制,培育出创新性人才,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WORLDCONFERENCEONHIGHEREDUCATION.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EB/OL].(1998-10-31)[2015-04-29].http://www.unesco.org/education/educprog/wche/declaration_eng.htm.
[2]顾明远.高等学校要向学生进行创业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15-16.
[3]李娅姐.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以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创业教育实践为例[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4]姚建东.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J].高教高职研究,2007,(9):145-147.
[5]李莉丽.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 理工类;高校本科生;创业教育;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 G6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4634(2015)04-0056-04
0 引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1]创业教育是时代的产物,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对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创业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开展创业教育工作是当今时代对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和希望,也是社会整体前进的必然趋势。就目前来看,创业教育在一些高校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为高校毕业生开辟了一条新颖的路径,同时也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结合理工类高校本科生创业教育的实际和实践工作总结,重点分析创业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高校创业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努力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1 当前理工类高校本科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整体水平相对比较低下,对创业教育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理论研究和实践还远远不够,在国内高校尤其是理工类的高校,针对创业教育的内容、形式、价值意义、社会关键等还没有完全重视起来,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支持还远远不够,实践的效果也远不如预料的理想。
1.1 认知观念滞后
就全国而言,对创业教育的认知尤其是对创业教育概念、创业教育内容的认知相对滞后。只有少数重点高校比较重视发展创业教育,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一般的理工类高校并不重视学校学生的创业教育,对创业教育研究的热情也不高,再加上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解不够全面、创业意识淡薄,简单地认为创业就是开公司,忽视了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忽略了知识、新技术在大学生创业中的重要作用,更加没有认识到创业教育在未来高校发展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政府部门对创业教育高度重视,并加大了投入力度,但还是有许多高校没有真正从行动上重视起来,导致大学生对创业和创业教育的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误区。学生对创业教育的一些错误的片面认识,扼杀和挫伤了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思想认识不到位、创业教育意识淡漠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严重受阻的原因之一。
1.2 重视程度不够
尤其是理工类高校,就高校来讲,开展创业教育关系着教学计划和教学课程的调整,增加大量的创业课程并不现实。而创业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开设简单的几门课程就可以解决的。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校创业教育也不例外,其缺乏良好的社会创业环境,而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提高创业教育时效性的基本途径,创业实践是重中之重。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教育,以教师讲授为主,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长此以往,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会逐渐丧失,无法提高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本应通过创业实践活动搭建起大学生和社会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事件中形成正确的创业目标和价值取向,增强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创业的综合素质,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并不乐观,也不理想。
1.3 教材和课程资源匮乏
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课程,而课程的载体——教材,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工具,也是很匮乏的。现如今,只有在极少数的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的课程,绝大多数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高校,对创业教育课程重视不够。有的高校即使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也仅仅停留在就业指导层面,就整个创业教育气候来说,难以在校园内形成创新、创业的氛围。以理工类高校为例,课程设置知识覆盖面狭窄、结构相对单一,大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无法把创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资源没有特色,在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上有所欠缺。归根结底,理工类高校没能把创业教育真正纳入到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当中,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基础知识学习的脱节。课程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理论和实践脱节,高校创业教育不能融入到学校整体的育人体系之中,不利于高校创业教育教学的开展。
1.4 校园创业氛围缺乏
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是大学生创业的坚实基石。在高校创业教育过程中,校园的创业氛围尤为重要,现已被各高校重视起来,没有浓厚的创业氛围,在校园里尤其在理工类高校的校园里,就不会形成高涨的创业热情。校园作为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应加强自身的建设,把创业教育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并有效的培养受教育者的某些创业意识和心理品质。良好的教育气氛是开展创业教育和培养创业人才的土壤。然而,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高校,未能形成一个完善的、健全的、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创业氛围、培养目标、激励导向、评价体系都未能向创业素质培养倾斜,在创业教育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调动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斗志,往往使得大学生置身于一种静态、封闭、循规蹈矩的创业氛围中,营造出一种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使得创业教育过程出现了思想障碍。
2 理工类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对策研究
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决定了其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针对现实实践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理应找出高校创业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培养出具有创业意识、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开创型人才,进而在就业问题上变被动为主动,在创业过程中,既能够实现自身的就业,还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培养出一批适应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1 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人们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基本主张,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是高校在培养创业型人才的过程中对创业教育信念、价值及活动准则所持有的一种认识[2]。创业教育不仅重视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更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功能的定位。在这一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大学生的兴趣点,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得大学生自主完成自身价值得以最大地发挥;坚持以质量为本的理念,在重视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调整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知识结构,优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知识体系,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质量,进而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坚持以创新为本的理念,创业教育过程中重视创新教育,积极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理工类高校创业教育中,更应该以本科教育为基础,重视实践教育,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面向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2.2 组织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创业实践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训练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技能,使学生的专业能力特长及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得到增强和巩固[3]。创业实践活动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业实践能力、风险评估和预防能力,通过“走出学校、面向社会”的方式将所学的创业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思想品质。大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体验创业的整个过程,在创业实践中磨练创业意志,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可体验获得对创业的感性认识。积极搭建实践平台,通过拓宽培养渠道,开展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营造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拓宽创业视野。
在大学课堂上,缺乏贴近社会的实际锻炼经验。有人认为大学生在学校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课本知识,社会经验可在毕业后积累——这样的说法已不适合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企业越来越缺乏耐心去从零培养白纸一般的大学毕业生。试想一下,如果一名大学生在毕业时已经有了独立运作一个项目的经验,无论这个项目是做App、开淘宝网店还是开家教公司,他在求职时就有了更多的经验值,更有可能争取到优质的工作机会。
在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定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在全校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在创业作品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锻炼。通过邀请身边的创业者来校讲座,分享自己在创业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给学生提供借鉴。
2.3 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形成是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共同作用的结果[4]。教学内容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与教学目标是紧密相连的,要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教材,把握知识间的联系,抓住规律,突破重点,解决问题。确保高校创业教育功能的最大发挥是非常必要的,而合理、科学的创业课程的设置是创业教育功能实现的重要保证。理工类高校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创业课程的设置,创业课程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手段和工具。要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真正纳入到高校课程体系中,并且在专业教育中贯穿创业教育,做到相互渗透、功能互补。高校在重视大学生基本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要制定出适合学校大学生实际的课程计划,开设核心创业课程,在本科生的课程中设创业教育公共课和选修课。理工类高校在传授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更加重视操作性强的技能训练,更多的倾向于创业实践教育,通过案例教学、创业实践和企业运营培养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2015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清华大学的学生“创客”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青年节礼物——李克强总理的回信。总理在回信中充分肯定了大学生“创客”们所具有的勇于打破常规创新创业的开拓精神。创业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那么加入创业大军的大学毕业生,其创新能力是否能满足创业的需要呢?麦可思参考美国SCANS标准,把基本工作能力分为35项。在35项基本工作能力中,与创新能力相关的能力包括科学分析、批判性思维、积极学习、新产品构思4种。
2014届自主创业本科生毕业时掌握的以上4种能力水平普遍略高于受雇全职工作的毕业生,这或许说明相比于其他职业,创业活动本身有着更高的创新能力门槛。所以当毕业生自认为已经具备一定能力时才会选择创业。
但同时,由于创业对部分能力要求更高,造成自主创业毕业生某些方面的能力尽管掌握程度较高,但满足度相对较低。例如2014届本科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中,科学分析、积极学习能力的满足度分别为79%、82%,比受雇全职工作的毕业生分别低3个、1个百分点。高校或可由此入手,提升毕业生创新能力以促进创业。
鼓励学生迎接挑战,积极参加校内外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的一项全国竞赛活动。2013年的第十三届“挑战杯”中,燕山大学以总分290分、分值排名全国高校第八的好成绩首次捧得“优胜杯”。燕山大学参赛的6件作品全部获奖,分别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燕山大学也成为省内第一所同时荣获国家特等奖,并捧得“优胜杯”的高校。通过本次比赛,使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在全校掀起了创新创业的高潮。
“自强社”是燕山大学学生自己的创业实体——“自强图文设计工作室”,完全由学生社团自主创建、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这种全新的创业实体化模式,不但让学生们得到了很好的创业体验和就业实践,还在7年的时间里累计发放勤工助学工资近30余万元,每年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100多个固定的校内兼职及助学岗位,“自强社”同学利用自己的盈利,开辟了“自强图书角”,购买图书400余册,为学生提供免费阅读服务,开始了由“他助自助助人”的转变。这也是创业教育工作者结合学校特点、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指导学生进行创业的成功案例。
3 结束语
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需要,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需要[5]。理工类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更新教育理念、组织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等途径来实现创业教育的创新,进而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还要重视教师队伍,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针,加强和改善专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组建一支属于自己高校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确保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全面深入推进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工程。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高校,应该重视创业教育,探寻创业教育运行机制,培育出创新性人才,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WORLDCONFERENCEONHIGHEREDUCATION.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EB/OL].(1998-10-31)[2015-04-29].http://www.unesco.org/education/educprog/wche/declaration_eng.htm.
[2]顾明远.高等学校要向学生进行创业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15-16.
[3]李娅姐.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以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创业教育实践为例[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4]姚建东.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J].高教高职研究,2007,(9):145-147.
[5]李莉丽.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