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那么,什么是语感?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力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一种顿悟,一种心理体验。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認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的感觉。”
关键词:读讲结合;《要下雨了》;语感
新教材第二册中《要下雨了》是一篇童话故事。让学生了解下雨前的三种自然现象,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是本课的教学目的之一。教学中,我以朗读法为主,读讲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来训练学生的语感。
一、 初读激趣,感知语言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在课始,我从课题入手,创设问题意境,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的学习。
揭题时,我让学生比较“要下雨了”和“下雨了”的自然现象有什么不同?在学生的思维感官被调起来后,我说:“下雨前有很多有趣的自然现象,你们想知道吗?(生:想)那就请跟小白兔一起去看看吧!”接着用录音朗读把学生带入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里。至此,学生的阅读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大家跃跃欲试,我才放手让他们自由读课文,要求他们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再用不同的符号画出生字和要求会认的字,接着我采用指名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代表比赛等形式引导他们读,帮助他们扫清阅读障碍,把课文读熟,再让学生简要回答问题:下雨前有哪些自然现象?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课文。
二、 精读启思,领悟语言
训练语感不能止于对语言文字的认读和一般理解,必须进一步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咀嚼语言文字,体味其中的深层含义和思想感情。文中描写下雨前三种自然现象的段落是课文中的重点,也是语感训练的重点。教师可运用多种电化手段,指导学生通过对这些重点段落、词句进行研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运用直觉思维去感受、领会,通过读读、思思、议议等多种形式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捕捉语言文字中闪现的语感火花。
1. 如教学第三段时,我先引导学生齐读燕子说的三句话。然后让学生质疑,学生普遍对“燕子低飞”和“要下雨”之间的关系不理解。我放课件演示帮助理解:“潮湿”两个字的“氵”化作一点点水珠,分散在空气中。草丛上的许多小飞虫,它们薄薄的小翅膀沾上了空气中的小水珠,怎么也飞不高。一只燕子来回低飞着,忙着捉虫子吃。看完课件,我让学生用上“因为……所以……”说说“要下雨了”与“虫子飞不高”“燕子低飞”之间的联系。
这样,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既让学生了解了“燕子低飞”是下雨前的一种自然现象,又落实了词句训练,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弄清“鱼都游到水面”与“要下雨”的关系,我让学生小声读四、五、六段,思考:①“都”能换上哪些词而句子的意思不变?②小鱼为什么都游到水面上来了?
通过第一个问题的作答,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词汇,而且让学生明白了“鱼都游到水面”是下雨前的另一种自然现象。在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我抓住“闷”进行点拨:看,一颗心被关在屋里,出不了门,让人透不过气来,多难受啊!这里的“闷”指的是下雨前水里怎么样呢?通过点拨,学生很自然能模仿第三段再次运“因为……所以……”回答问题,进一步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让学生感情朗读小鱼说的话,重点读出小鱼在水里憋闷的难受劲儿和对小白兔的关切,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小鱼游到水面上的原因。
3. 指导学生了解“蚂蚁搬家”与“要下雨”之间的关系时,我让学生边看插图边轻声读课文,然后提问题。有的学生提出“蚂蚁为什么要从低处往高处搬高?”有的学生提出“消息”是什么意思?有的……针对第二个问题我进行了这样的引导:小白兔把什么消息告诉了蚂蚁?小白兔的这个消息是怎么得来的?这样,不仅让学生较好地理解“消息”一词,还让学生联系了前面小白兔看到的、听到的内容,比较完整地读懂了课文。
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知道下雨前还有哪些自然现象?”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三、 赏读延趣,品味语言
朗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也是增强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特别是低年级更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绘声绘色地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把课始激起的兴趣延续下去。在分段精读的基础上,还应通过辅导欣赏性的朗读来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整体性感受。
首先,我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我主要运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
1. 让学生根据提示语、标点符号和一些语气词读好小白兔和其他小动物对话中的语气、语调和重音等。
2. 结合词句理解来指导朗读,如第七段开头“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让学生在理解了“连忙”意思的基础上,读出急促的语气。
3. 引导学生进行句子比较:“是要下雨了吗?”和“是要下雨了。”从句末标点符号的比较,到句子意思的比较,让学生理解第一个句子反映了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后半信半疑,正在思索,要轻轻地读出疑问的语气。而第二个句子则说明在小白兔告诉蚂蚁要下雨的消息前,蚂蚁就已经知道了,要读出肯定的语气。其次,进行师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读作者的话,四小组同学分别读小白兔、燕子、小鱼、蚂蚁的话,最后,指定朗读能力强的学生戴头饰进行绘声绘色地表演朗读。
总之,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融入童话所描绘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了下雨前的三种自然现象,也给学生的情感以真、善、美的熏陶。
作者简介:郑艺惠,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石码中心小学。
关键词:读讲结合;《要下雨了》;语感
新教材第二册中《要下雨了》是一篇童话故事。让学生了解下雨前的三种自然现象,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是本课的教学目的之一。教学中,我以朗读法为主,读讲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来训练学生的语感。
一、 初读激趣,感知语言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在课始,我从课题入手,创设问题意境,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的学习。
揭题时,我让学生比较“要下雨了”和“下雨了”的自然现象有什么不同?在学生的思维感官被调起来后,我说:“下雨前有很多有趣的自然现象,你们想知道吗?(生:想)那就请跟小白兔一起去看看吧!”接着用录音朗读把学生带入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里。至此,学生的阅读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大家跃跃欲试,我才放手让他们自由读课文,要求他们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再用不同的符号画出生字和要求会认的字,接着我采用指名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代表比赛等形式引导他们读,帮助他们扫清阅读障碍,把课文读熟,再让学生简要回答问题:下雨前有哪些自然现象?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课文。
二、 精读启思,领悟语言
训练语感不能止于对语言文字的认读和一般理解,必须进一步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咀嚼语言文字,体味其中的深层含义和思想感情。文中描写下雨前三种自然现象的段落是课文中的重点,也是语感训练的重点。教师可运用多种电化手段,指导学生通过对这些重点段落、词句进行研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运用直觉思维去感受、领会,通过读读、思思、议议等多种形式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捕捉语言文字中闪现的语感火花。
1. 如教学第三段时,我先引导学生齐读燕子说的三句话。然后让学生质疑,学生普遍对“燕子低飞”和“要下雨”之间的关系不理解。我放课件演示帮助理解:“潮湿”两个字的“氵”化作一点点水珠,分散在空气中。草丛上的许多小飞虫,它们薄薄的小翅膀沾上了空气中的小水珠,怎么也飞不高。一只燕子来回低飞着,忙着捉虫子吃。看完课件,我让学生用上“因为……所以……”说说“要下雨了”与“虫子飞不高”“燕子低飞”之间的联系。
这样,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既让学生了解了“燕子低飞”是下雨前的一种自然现象,又落实了词句训练,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弄清“鱼都游到水面”与“要下雨”的关系,我让学生小声读四、五、六段,思考:①“都”能换上哪些词而句子的意思不变?②小鱼为什么都游到水面上来了?
通过第一个问题的作答,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词汇,而且让学生明白了“鱼都游到水面”是下雨前的另一种自然现象。在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我抓住“闷”进行点拨:看,一颗心被关在屋里,出不了门,让人透不过气来,多难受啊!这里的“闷”指的是下雨前水里怎么样呢?通过点拨,学生很自然能模仿第三段再次运“因为……所以……”回答问题,进一步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让学生感情朗读小鱼说的话,重点读出小鱼在水里憋闷的难受劲儿和对小白兔的关切,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小鱼游到水面上的原因。
3. 指导学生了解“蚂蚁搬家”与“要下雨”之间的关系时,我让学生边看插图边轻声读课文,然后提问题。有的学生提出“蚂蚁为什么要从低处往高处搬高?”有的学生提出“消息”是什么意思?有的……针对第二个问题我进行了这样的引导:小白兔把什么消息告诉了蚂蚁?小白兔的这个消息是怎么得来的?这样,不仅让学生较好地理解“消息”一词,还让学生联系了前面小白兔看到的、听到的内容,比较完整地读懂了课文。
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知道下雨前还有哪些自然现象?”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三、 赏读延趣,品味语言
朗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也是增强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特别是低年级更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绘声绘色地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把课始激起的兴趣延续下去。在分段精读的基础上,还应通过辅导欣赏性的朗读来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整体性感受。
首先,我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我主要运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
1. 让学生根据提示语、标点符号和一些语气词读好小白兔和其他小动物对话中的语气、语调和重音等。
2. 结合词句理解来指导朗读,如第七段开头“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让学生在理解了“连忙”意思的基础上,读出急促的语气。
3. 引导学生进行句子比较:“是要下雨了吗?”和“是要下雨了。”从句末标点符号的比较,到句子意思的比较,让学生理解第一个句子反映了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后半信半疑,正在思索,要轻轻地读出疑问的语气。而第二个句子则说明在小白兔告诉蚂蚁要下雨的消息前,蚂蚁就已经知道了,要读出肯定的语气。其次,进行师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读作者的话,四小组同学分别读小白兔、燕子、小鱼、蚂蚁的话,最后,指定朗读能力强的学生戴头饰进行绘声绘色地表演朗读。
总之,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融入童话所描绘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了下雨前的三种自然现象,也给学生的情感以真、善、美的熏陶。
作者简介:郑艺惠,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石码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