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下,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普及,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也使得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要意识到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看到它所带来的消极和负面的影响。本文着重讨论网络环境对“四史”教育的开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如何进行实践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四史;网络环境;信息化;思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网络环境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一)网络环境下“四史”教育面临的契机
“四史”教育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意义,是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重要举措。如何在网络环境之下更好的将“四史”教育融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这正是我们所探索的。
第一,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可以使得高校学生通过更多的渠道来了解和学习“四史”相关知识。学生的交流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这样有益于提高“四史”的学习效率。
第二,“四史”教育的学习有利于我们思想体系的架构和价值观的形成。我们的学校和各位教师都在想办法如何更好的把“四史”教育落实到课堂上,但是如果只是单纯的填鸭式的教学,只会使学生丧失兴趣,并不能深刻的理解“四史”的内涵,教育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第三,在网络环境之下,信息的广泛性以及普及性都使得人人都可以更加便捷的去获得知识,这就使得师生更加平等。同时,广泛的学习资源也有利于教师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创新出新的教学方式,丰富原有的课程内容,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进步。
所以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盛行的当下,通过网络开展“四史”教育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學习积极性和兴趣。因为在各种调查中都显示,我国青少年使用网络的频率和人数都在逐年上升。比起枯燥的课堂讲授,学生们更容易接收网络上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网络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传授“四史”的相关内容,通过有趣的方式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网络环境下“四史”教育面临的挑战
第一,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四史”教育对于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同时要能够娴熟的运用互联网和多种教学媒体。只有这样教师们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就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第二,我们应该研究出一个更加全面、科学、完善的“四史”教学系统,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对学生来进行教学。利用线下思政课堂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对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形成一个整体性和全局性的认识。
第三,在网络环境之下开展“四史”教育,其规范性有待于考量。“四史”教育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把握历史发展脉络的前提之下对于现实和未来的发展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而网络上常常充斥着一些虚假信息和伪造的知识,这些信息将会对于我们“四史”教育产生阻碍。因此,如何保证网络“四史”教育规范性,是我们所要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在网络环境下理论应该回应什么问题
(一)传播是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我们要结合传播理论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四史”教育的问题,探索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教育传播就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对象的一种活动。
布雷多克提出了传播理论在教学传播过程中所涉及的七个基本的要素,即“7W”模式。这也正是我们要在网络环境之下开展“四史”教育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① Who:谁,首先我们要考虑在“四史”知识传播的过程当中谁担当着信息源的角色。在网络环境之下,担当信息源角色的不再仅仅局限于老师,可以是任何一个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的人,他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来自由分享自己的观点。
② Say What:说了什么,即我们要弄清楚教学的内容是什么,我们要传递的教学信息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的要求,专家和老师要精心的编排教学内容。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呼吁,加强对于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我们各级教育机构和学校应该找到更好的方式来把“四史”教育和思政课程结合起来,同时也要结合时代特征,利用好信息化所带来的便利。
③ 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四史”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习者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为了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选择合适的渠道和传播媒介。
④ To Whom:对谁,在这个部分我们就要明确教学对象及学习者的身份和特征。在互联网时代,知识的学习已经冲破了学校的束缚,人人都可以进行学习,无论时间和地点。所以这里的教育对象不再仅仅是校园内的学生,只要你对于“四史”的内容感兴趣,你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去进行搜索,查找到适合你自己的知识,并且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⑤ With What Effect:产生了什么效果,这就要求老师们要考虑在传播的过程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检验我们开展的“四史”课程是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我们可以在网络上设计一些小问题,或者在开设的论坛里发布一些可讨论的问题,让大家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一些思想有所偏颇的人也可以及时的进行干预。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观察到我们的课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和效果。
⑥ Why:为什么,这就要求我们要明确为什么要在网络环境之下开展“四史”教育。
⑦ Where:在什么情况下,这就要求教育者要考虑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之下为学习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四史”学习氛围,如何让学生们不被一些负面信息所侵蚀。 因此在网络环境之下要开展“四史”教育,传播理论所涉及的这七个要素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个理论的观点,学习的过程可以被看做是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爱好、态度,并且结合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于当下的外界刺激(例如教学内容)做出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学习者不再只是对于外界刺激被动的做出反应,他们更多的是对于接收到的信息进行选择性的加工。
在我们信息化的背景之下,想要结合认知主义来开展“四史”教学,首先我们要考虑如何通过网络内容的设计,以及网络课程和线下课程如何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自己对于这个知识的兴趣。想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依照认知主义的观点出发,想办法通过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联系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或者联系我们身边的事件,让学生能够对于“四史”的内容有一个自己的认知,可以从纷繁复杂的知识中提取自己感兴趣的点,然后进行学习加工。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够把教学内容真正的变成学生自己的兴趣,才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
(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应当既是多元的又是一元的,建构主义理论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并且要求将这种自主学习与基于情景的合作式学习、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更加有利于学习者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其他的教育理论也有很多宝贵的特点,但大多侧重于如何对系统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所以为了更好的贯彻和体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目标,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正以很大力度在推动的新课程改革,在鼓励运用多种先进教育理论来指导的同时,特别强调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从而体现了多元与一元的结合。
21世纪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每个国家要结合自己国家的国情和文化差异,如美国长期以来倾向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而中国长期以来倾向或主张“以教师为中心”。因此,在新时代之下,将互联网技术和建构主义理论相结合在我国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如何利用网络环境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四史”的知识不应该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得到的,而应该是学生自己借助网络平台或者各种课程等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三、怎么实践
为了让我们的各个公民,尤其是在校学生能够全面学习“四史”教育,首先我们要结合我国当下的国情和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特征,站在新的战略高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第一,要想有针对性的开展“四史”教育,就要在教育教学之前对于学生群体来进行分析。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学生其知识背景、家庭环境和理解能力都有所差异。所以首先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明确“四史”教育的受众群体,通过对于他们思想、行动等各方面的系统研究之后,编撰出符合该受众群体的“四史”教学内容。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特征和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所收集到的反馈更加具有代表性,一个学生的反馈可能会具有个人的主观性,但是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所收集到的数据,可以更加全面的反映出大多数学生的問题。
其次,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很好的观察到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及时的把握他们对于某一问题的思考和表达出来的观点,合理的引导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使他们可以更好更全面的看待事件。
第二,并不是所有的老师对于“四史”的内容都有很好的掌握,因此在开展教育教学之前,要对老师进行排查。首先要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进行评估,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采集教师的个人信息和学术能力。然后对于知识储备不足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四史”教学的培训,对于信息技术不足的教师也给予相对应的培训。
最后,我们的各个学校还可以通过好的人才机制来吸引更多更优秀的教师加入到我们的“四史”教学的队伍中来,以此来弥补“四史”教育在开展过程中的师资短缺的问题。
第三,为了能够更好的在网络环境中开展“四史”教育,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是我们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行动:
(1) 学校应该要加强网络监管。网络环境非常复杂,上面的充斥着各种信息,信息的质量参差不齐。既有一些积极向上、充满教育意义、引人深思的内容,同时不乏也有一些不良信息。所以为了能够给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要加大对于校园网的监管,扫黑除恶,净化网络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监管小组,并且进行责任分配。每个人监管不同的部分,对于网络上出现的不良、反动信息进行及时扫除,不让有害信息在校园网络内传播。对于发表不当言论的师生要给予处分,同时对于监管不当的负责人也要追究其责任。
(3) 加强“四史”教育网站的趣味性。学校可以加大“四史”教育的网络宣传力度,让学生可以意识到“四史”教育的重要性。为了达到这个宣传的效果,老师和技术人员们可以想办法把网页设计的更加有趣味性,更加的生动具体,一改过去的枯燥无味的灌输书本知识。只要把课程的内容设计的非常有趣,学生们就会更加主动的去浏览这些网页,也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掌握一些“四史”的知识,提高了他们对于“四史”学习的兴趣。
(4) 不断更新网页的内容。学校可以专门设置“四史”专题学习的版块,并且及时的更新相关学习内容。同时也可以结合当下的一些时事,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挑战的时候,也要学会用辩证的思维来考虑。这样密切的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我们的“四史”教育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我们要充分的发挥信息化带来的优势,也要尽力的避免舆论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在“四史”教育的展开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理论和实践的教育的统一,处理好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的联系,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5 参考文献
[1]任艳妮. 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
[2]宋俭,廖玉洁.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0(07):24-29.
[3]赵宇华.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北大学,2011.
[4]杨晓宏,郑新,梁丽.“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12):71-78.
作者简介:鲁倩(1996—),女,汉族,甘肃省天水市人,教育学硕士,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
关键词:四史;网络环境;信息化;思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网络环境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一)网络环境下“四史”教育面临的契机
“四史”教育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意义,是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重要举措。如何在网络环境之下更好的将“四史”教育融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这正是我们所探索的。
第一,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可以使得高校学生通过更多的渠道来了解和学习“四史”相关知识。学生的交流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这样有益于提高“四史”的学习效率。
第二,“四史”教育的学习有利于我们思想体系的架构和价值观的形成。我们的学校和各位教师都在想办法如何更好的把“四史”教育落实到课堂上,但是如果只是单纯的填鸭式的教学,只会使学生丧失兴趣,并不能深刻的理解“四史”的内涵,教育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第三,在网络环境之下,信息的广泛性以及普及性都使得人人都可以更加便捷的去获得知识,这就使得师生更加平等。同时,广泛的学习资源也有利于教师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创新出新的教学方式,丰富原有的课程内容,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进步。
所以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盛行的当下,通过网络开展“四史”教育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學习积极性和兴趣。因为在各种调查中都显示,我国青少年使用网络的频率和人数都在逐年上升。比起枯燥的课堂讲授,学生们更容易接收网络上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网络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传授“四史”的相关内容,通过有趣的方式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网络环境下“四史”教育面临的挑战
第一,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四史”教育对于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同时要能够娴熟的运用互联网和多种教学媒体。只有这样教师们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就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第二,我们应该研究出一个更加全面、科学、完善的“四史”教学系统,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对学生来进行教学。利用线下思政课堂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对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形成一个整体性和全局性的认识。
第三,在网络环境之下开展“四史”教育,其规范性有待于考量。“四史”教育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把握历史发展脉络的前提之下对于现实和未来的发展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而网络上常常充斥着一些虚假信息和伪造的知识,这些信息将会对于我们“四史”教育产生阻碍。因此,如何保证网络“四史”教育规范性,是我们所要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在网络环境下理论应该回应什么问题
(一)传播是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我们要结合传播理论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四史”教育的问题,探索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教育传播就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对象的一种活动。
布雷多克提出了传播理论在教学传播过程中所涉及的七个基本的要素,即“7W”模式。这也正是我们要在网络环境之下开展“四史”教育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① Who:谁,首先我们要考虑在“四史”知识传播的过程当中谁担当着信息源的角色。在网络环境之下,担当信息源角色的不再仅仅局限于老师,可以是任何一个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的人,他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来自由分享自己的观点。
② Say What:说了什么,即我们要弄清楚教学的内容是什么,我们要传递的教学信息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的要求,专家和老师要精心的编排教学内容。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呼吁,加强对于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我们各级教育机构和学校应该找到更好的方式来把“四史”教育和思政课程结合起来,同时也要结合时代特征,利用好信息化所带来的便利。
③ 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四史”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习者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为了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选择合适的渠道和传播媒介。
④ To Whom:对谁,在这个部分我们就要明确教学对象及学习者的身份和特征。在互联网时代,知识的学习已经冲破了学校的束缚,人人都可以进行学习,无论时间和地点。所以这里的教育对象不再仅仅是校园内的学生,只要你对于“四史”的内容感兴趣,你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去进行搜索,查找到适合你自己的知识,并且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⑤ With What Effect:产生了什么效果,这就要求老师们要考虑在传播的过程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检验我们开展的“四史”课程是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我们可以在网络上设计一些小问题,或者在开设的论坛里发布一些可讨论的问题,让大家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一些思想有所偏颇的人也可以及时的进行干预。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观察到我们的课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和效果。
⑥ Why:为什么,这就要求我们要明确为什么要在网络环境之下开展“四史”教育。
⑦ Where:在什么情况下,这就要求教育者要考虑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之下为学习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四史”学习氛围,如何让学生们不被一些负面信息所侵蚀。 因此在网络环境之下要开展“四史”教育,传播理论所涉及的这七个要素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个理论的观点,学习的过程可以被看做是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爱好、态度,并且结合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于当下的外界刺激(例如教学内容)做出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学习者不再只是对于外界刺激被动的做出反应,他们更多的是对于接收到的信息进行选择性的加工。
在我们信息化的背景之下,想要结合认知主义来开展“四史”教学,首先我们要考虑如何通过网络内容的设计,以及网络课程和线下课程如何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自己对于这个知识的兴趣。想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依照认知主义的观点出发,想办法通过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联系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或者联系我们身边的事件,让学生能够对于“四史”的内容有一个自己的认知,可以从纷繁复杂的知识中提取自己感兴趣的点,然后进行学习加工。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够把教学内容真正的变成学生自己的兴趣,才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
(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应当既是多元的又是一元的,建构主义理论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并且要求将这种自主学习与基于情景的合作式学习、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更加有利于学习者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其他的教育理论也有很多宝贵的特点,但大多侧重于如何对系统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所以为了更好的贯彻和体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目标,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正以很大力度在推动的新课程改革,在鼓励运用多种先进教育理论来指导的同时,特别强调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从而体现了多元与一元的结合。
21世纪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每个国家要结合自己国家的国情和文化差异,如美国长期以来倾向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而中国长期以来倾向或主张“以教师为中心”。因此,在新时代之下,将互联网技术和建构主义理论相结合在我国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如何利用网络环境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四史”的知识不应该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得到的,而应该是学生自己借助网络平台或者各种课程等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三、怎么实践
为了让我们的各个公民,尤其是在校学生能够全面学习“四史”教育,首先我们要结合我国当下的国情和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特征,站在新的战略高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第一,要想有针对性的开展“四史”教育,就要在教育教学之前对于学生群体来进行分析。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学生其知识背景、家庭环境和理解能力都有所差异。所以首先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明确“四史”教育的受众群体,通过对于他们思想、行动等各方面的系统研究之后,编撰出符合该受众群体的“四史”教学内容。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特征和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所收集到的反馈更加具有代表性,一个学生的反馈可能会具有个人的主观性,但是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所收集到的数据,可以更加全面的反映出大多数学生的問题。
其次,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很好的观察到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及时的把握他们对于某一问题的思考和表达出来的观点,合理的引导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使他们可以更好更全面的看待事件。
第二,并不是所有的老师对于“四史”的内容都有很好的掌握,因此在开展教育教学之前,要对老师进行排查。首先要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进行评估,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采集教师的个人信息和学术能力。然后对于知识储备不足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四史”教学的培训,对于信息技术不足的教师也给予相对应的培训。
最后,我们的各个学校还可以通过好的人才机制来吸引更多更优秀的教师加入到我们的“四史”教学的队伍中来,以此来弥补“四史”教育在开展过程中的师资短缺的问题。
第三,为了能够更好的在网络环境中开展“四史”教育,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是我们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行动:
(1) 学校应该要加强网络监管。网络环境非常复杂,上面的充斥着各种信息,信息的质量参差不齐。既有一些积极向上、充满教育意义、引人深思的内容,同时不乏也有一些不良信息。所以为了能够给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要加大对于校园网的监管,扫黑除恶,净化网络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监管小组,并且进行责任分配。每个人监管不同的部分,对于网络上出现的不良、反动信息进行及时扫除,不让有害信息在校园网络内传播。对于发表不当言论的师生要给予处分,同时对于监管不当的负责人也要追究其责任。
(3) 加强“四史”教育网站的趣味性。学校可以加大“四史”教育的网络宣传力度,让学生可以意识到“四史”教育的重要性。为了达到这个宣传的效果,老师和技术人员们可以想办法把网页设计的更加有趣味性,更加的生动具体,一改过去的枯燥无味的灌输书本知识。只要把课程的内容设计的非常有趣,学生们就会更加主动的去浏览这些网页,也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掌握一些“四史”的知识,提高了他们对于“四史”学习的兴趣。
(4) 不断更新网页的内容。学校可以专门设置“四史”专题学习的版块,并且及时的更新相关学习内容。同时也可以结合当下的一些时事,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挑战的时候,也要学会用辩证的思维来考虑。这样密切的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我们的“四史”教育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我们要充分的发挥信息化带来的优势,也要尽力的避免舆论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在“四史”教育的展开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理论和实践的教育的统一,处理好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的联系,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5 参考文献
[1]任艳妮. 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
[2]宋俭,廖玉洁.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0(07):24-29.
[3]赵宇华.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北大学,2011.
[4]杨晓宏,郑新,梁丽.“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12):71-78.
作者简介:鲁倩(1996—),女,汉族,甘肃省天水市人,教育学硕士,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