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翌日前参加了一场美丽的茶会。茶会设置在美术馆内,陈设既现代又古朴,茶人来往不绝。几十桌茶席的陈设也是各有千秋,美不可方物。形式上有单人席,联席等多种形式。内容上有一组韩国茶席,一组日本煎茶道,一组日本抹茶道,再加若干组中国茶席。还有香道等等。在这些非常美的席上,我看到更多的是拿来主义的体现。一个茶席中,既有紫砂壶,又有陶瓷杯。有日本回流的杯子,也有韩国带来的拼布。更有较多的老器,非古物不能压阵。
我突然就想到了,中国茶文化当下发展的万种风采,貌似热闹的表面,是否正是对自身茶文化的迷茫和不自信?正因为不知道该以何种文化进行呈现,所以以拿来主义作为选择标准。无论是老器还是新器,日本器皿还是韩国物件,只要是美的,通通拿来。只要是贵的,通通展现。这些东西,其实都与茶没有太大关联性。
那么,话又说回来了,到底什么是荼文化?如何构建茶文化的自信心呢7我联想到去年在韩国参加学术研讨会时,由蔡荣章老师提出的“纯茶道”理念。其将荼文化与茶道、茶道艺术进行了区分,对茶文化中的基本元素和外来元素进行了明确界定。基本元素就是用水,茶器,茶叶,泡茶席,制茶知识,泡茶技法。外来元素就是花艺,挂画,焚香。音乐,舞蹈,以及修身养性,做人道理。
茶文化应以基本元素为核心,以泡好茶为根本。这里可以挖掘的内涵其实非常丰富,水量水质、茶水比例、水温控制、出汤时间、茶具材质、对茶性理解等等,都是构成一杯好茶的各种客观变量因素。这就是泡茶技法,这样的泡茶技法无需玄虚,是不停冲泡反复实验的结果。
但有甚者会在其上加入诸如茶师心情、气温湿度、茶人体质等主观变量,于是如何泡好一杯茶就变得不那么具有确定性,这就是当下流传的文化。把泡茶这样一件事,变得很不可琢磨,难以猜测。我想,这其实是弱化了泡茶的技术门槛。所以,茶艺培训三两日便可以速成,以致于让人觉得太过简单。
因为缺乏技术门槛,或者说,我们的茶艺发展没有往技术方向发展,所以泡荼技艺的独立性非常缺失。无论在茶席设计上、茶会活动上,泡茶技艺更多的沦为配角。衡量一个茶师的方法,也就失去了技术原则。一味过度夸大茶的外来元素,壮大了茶文化的延伸产业,但是削弱了泡茶本身。
泡茶不应是一个没有技术门槛的行当,应当重提泡茶技艺的独立性,构建泡茶的技术体系,用扎实的功底来夯实我们的茶文化自信心。手中有艺,心中有茶,即使席上无老器无贵茶,也一样可以泡好茶。
这就是纯茶道,回到茶的本初。
我突然就想到了,中国茶文化当下发展的万种风采,貌似热闹的表面,是否正是对自身茶文化的迷茫和不自信?正因为不知道该以何种文化进行呈现,所以以拿来主义作为选择标准。无论是老器还是新器,日本器皿还是韩国物件,只要是美的,通通拿来。只要是贵的,通通展现。这些东西,其实都与茶没有太大关联性。
那么,话又说回来了,到底什么是荼文化?如何构建茶文化的自信心呢7我联想到去年在韩国参加学术研讨会时,由蔡荣章老师提出的“纯茶道”理念。其将荼文化与茶道、茶道艺术进行了区分,对茶文化中的基本元素和外来元素进行了明确界定。基本元素就是用水,茶器,茶叶,泡茶席,制茶知识,泡茶技法。外来元素就是花艺,挂画,焚香。音乐,舞蹈,以及修身养性,做人道理。
茶文化应以基本元素为核心,以泡好茶为根本。这里可以挖掘的内涵其实非常丰富,水量水质、茶水比例、水温控制、出汤时间、茶具材质、对茶性理解等等,都是构成一杯好茶的各种客观变量因素。这就是泡茶技法,这样的泡茶技法无需玄虚,是不停冲泡反复实验的结果。
但有甚者会在其上加入诸如茶师心情、气温湿度、茶人体质等主观变量,于是如何泡好一杯茶就变得不那么具有确定性,这就是当下流传的文化。把泡茶这样一件事,变得很不可琢磨,难以猜测。我想,这其实是弱化了泡茶的技术门槛。所以,茶艺培训三两日便可以速成,以致于让人觉得太过简单。
因为缺乏技术门槛,或者说,我们的茶艺发展没有往技术方向发展,所以泡荼技艺的独立性非常缺失。无论在茶席设计上、茶会活动上,泡茶技艺更多的沦为配角。衡量一个茶师的方法,也就失去了技术原则。一味过度夸大茶的外来元素,壮大了茶文化的延伸产业,但是削弱了泡茶本身。
泡茶不应是一个没有技术门槛的行当,应当重提泡茶技艺的独立性,构建泡茶的技术体系,用扎实的功底来夯实我们的茶文化自信心。手中有艺,心中有茶,即使席上无老器无贵茶,也一样可以泡好茶。
这就是纯茶道,回到茶的本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