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显衬隐,话霸王“不忍”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xia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古霸王,至今依然昂首屹立于乌江之畔;千秋霸业,早已几度江山。但霸王在“鸿门宴”上的“沉默”却依然让人费解,难道真是范增“项王为人不忍”的谶语道破了天机?
  在节选《鸿门宴》中,司马迁浓墨重彩凸显的人物有两位——刘邦和樊哙。刘邦谋、言、屈、逃,全身而退,委实令人叹服;那樊哙呢?面对霸王,却敢瞋目而视、发尽上指,确实让项王心生一丝敬意——英雄相惜呀!可这就足以让项王将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江山拱手让人吗?恐怕不会。可樊哙力陈秦王之暴、怀王之约和沛公之功后,项羽又沉默了。有人说项羽太年轻了,太容易轻信这些冠冕堂皇的说辞了;也有人说,三人成虎,刘邦、项伯和樊哙的轮番游说,让他丧失了辨别的能力:可这些评说也未免太看轻了项羽,他很明白自己的处境,稍有不慎,将会满盘皆输。那一定是樊哙的话刺中了他的隐忧。回想项羽杀会稽太守响应陈胜,何其迅捷;剿杀宋义,下首级如割野菜;巨鹿之战,以少胜多,成为诸侯上将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书写了太多的神话,他的骁勇与狂飙,让人人胆寒。此时他自己已隐约感到“高处不胜寒”了!至于入关前因秦军俘虏心生浮动而坑杀二十万之众,恐怕项羽坐在鸿门宴上听了樊哙的“此亡秦之续耳”定然会心弦一颤,霸王和暴君还远吗?一步之遥而已。项羽犹豫了。
  再说怀王“先破秦入关者王之”。众所周知,楚怀王为项氏家族辅助登基,为诸侯之共主,怀王之约,不可不践。刘邦先破秦入关,称王关中,名正言顺。项羽心中明白,当初立怀王是大事所需,可在当下,已然成为掣肘之锏。虽然自己在推翻暴秦中攻城拔寨,立下赫赫战功,但如因不能称王关中就不守约定,自己将成为众矢之的,人人得以诛之。更何况在刚入关的敏感时期,怀王之约还是要守的。这一点从鸿门宴的座次上就可看出,因为项羽是坐西面东的方位,而不是坐北面南,丝毫没有僭越之意。由此看来,对樊哙的“不忍”由“赏勇”到“畏言”,委实为不得不“忍”,未必真是沽名钓誉。
  其实,在樊哙之前,项羽有多次改变命运的机会。面对范增的举玦,项羽默然不应。你是打定主意了吗?还是优柔寡断?也许,你被刘邦的如簧巧舌蒙蔽了;也许,你还惦记着并肩作战的兄弟情义;也许,你被多年的战果冲昏了头脑,觉得刘邦压根都不能和你分庭抗礼,自高自大,刚愎自用了。也许,项庄的舞剑是一次绝好的机会,可却偏偏跳出一个项伯来捣乱。可没有了项伯的捣乱,刘邦倒在了项庄的剑下,项羽,你就能一统天下了吗?你为什么要屠咸阳、掳妇女、火烧秦宫呢?你真的是沐猴而冠呀!也许,上天赋予你的历史使命早已圆满完成,只等着你自毁长城了。你在四面楚歌声中,在“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啸中突然发现战场已经消失了。真的,长达7年的抗战,任是谁都累了,倦了。难怪王安石会感慨“百战疲劳壮士哀”!你,一只在疆场纵横驰骋的猛狮,在东城为后人留下了你辉煌的谢幕,让你的子孙永远去揣摩你……
  不,你又确实是“不忍”的,你“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你对虞姬的千般疼爱,万般呵护,无微不至,心细如发;你对项伯,该罚吗?在那个时候,项伯该去传信吗?也许,你认为,季父应该也不会错,可谁知道呢?只好静观其变了吧!
其他文献
回顾语文课标卷的发展历程,截至目前,走过了九年的历程,在这九年中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萌芽诞生期。语文课标卷萌芽于琼宁卷,早在2007年,宁夏和海南开始了语文自主命题,采用了不同以往的全新命题思维,创建了新课程高考语文试题的结构模式。二是发展成熟期。伴随着这一考查模式的定型,2010年吉林、黑龙江和陕西开始使用这套试卷,让试卷的使用省份增多,驱使试题命制进一步走向了稳定。三是成熟变革期。作为成熟
鲁迅先生不愧为文章高手,同样是写纪念文章,《记念刘和珍君》硬是鹤立鸡群,与众不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他纪念文,情感单一,悲贯始终;而《记念刘和珍君》,则情感复杂,多味杂陈——有悲,有愤,有省,有恨。   一、悲   千古纪文(祭文)皆写悲,《记念刘和珍君》当然也写了悲,这是二者相同的地方。让我们先看看历史上的一些纪文(祭文)名篇吧。   中国古代有三大祭文: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宋代欧
近几年来,我们越来越重视写作学习的功能性问题。不少学者极力倡导学生所学习的写作应该成为具有特定目的、针对具体对象的“真实”写作。因此,人们在讨论写作教学问题时,其视角已在“写什么”与“怎么写”两个方面的基础上,增加了“为什么写”这一新的视角。纵观2012年的研究论著,荣维东《我国写作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路径》一文具有代表性,下面试评析之。  【评析文章】荣维东《我国写作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在一堂市级公开课上我执教了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因为是一篇抒情散文,我把“通過朗读品味语言体察作者渗透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作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整堂课我抓住“泛滥”一词,以“体味作者精准的语言”为核心,从“为何泛滥:切入土地”、“如何泛滥:细读情感”、“泛滥之极:发出誓言”几个板块展开教学,几个板块都是围绕着“走进课文,感受情思”来进行的,也就是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  “端木蕻良在文学创
雨果曾说过:“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极思考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这几年,我们在课外阅读的推进方面,形成了一套有序、有效且日渐成熟的模式。在此基础之上,我积极探索,坚持举办读书会。  一、选书  八年级的学生具有叛逆性、成绩两极分化普遍、违纪违规频繁等特征。深圳的孩子,家境相对优越,没有生活压力。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呈现出不出严谨、条理化的知识体系。受此影响,阶段性测试多以中考试卷为标准,以教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为蓝本,与“阶段性”的语文教学并无多大关联,导致阶段性测试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甚至于还会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下面,笔者就从文言文教学内容于阶段性测试中的具体体现入手,谈一下对这个问题的实践与探索。   一、文言文选文在阶段性测试有效性研究中的意义   (一)文言文选文在阶段性测试中的地位 
上善若水,随物赋形, 或方或圆,尽得其妙。  2013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延续了新材料作文命题模式,但又将过去的材料加命题形式变成了材料加话题的形式。“牛奶”“矿泉水”“酒”,皆为水性物质。“方盒子”“圆瓶子”,因物而变。作文材料用了一个常见的生活现象为人生的“方圆”做铺垫,立足于考生生活经历,却又超尘脱俗,将立意定位至奇奥精深的处事之道——方圆哲学。此命题既“贴着地面飞行”,让考生人人有话说;又“
《礼拜二午睡时刻》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其文本短短四千余字,没有繁杂的情节,没有过多的人物内心刻画,却感人至深。学术界对于这部作品的解读已然十分详尽,但经典作品总是有着令人常读常新的神奇魔力。笔者试图从文本着手,对这篇小说的人物形象特征再做梳理,以便探究文章主题。  一、母亲形象的特点  首先谈谈母亲形象的特点,马尔克斯的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母亲形象。母亲这一形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有言: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师之师。这句话用于烛之武身上最为妥帖。每次读《烛之武退秦师》,总会生出许多感慨,查阅相关资料,总感觉赏析过于寥寥。笔者不揣浅陋,对其说辞艺术作些赏析。   对于烛之武的出场,《左传》运用的是先虚后实式——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是谁?他何来的自信,将国家的命运交付于烛之武身上?如果不成功,他还要押上烛之武与自
在普通学校里,“作文”这个词一般指的是写短文,只在学校教育和社会考试中使用,所写的通常是文字比较简单,篇幅比较短小,意思比较单纯的文章。懂得这一点,如何要求学生作文,我们心里就有了底。这样,可使我们排除“恨竹不能高千尺”的急躁情绪,有益于脚踏实地,因材施教。  我指导七年级新生作文的四个步骤是:  一、摸清底子,就材取法  新生入学后,我不急于布置作文,而是用二至三周时间,指导学生读范文。  我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