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省井研县人。井研县青少年校外文体活动中心(井研县青少年宫)美术教师。
2010年参加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中国画农民画精品展”获优秀奖;2012年参加“第三届中国农民书画展”获入围奖;2012年参加乐山市“庆祝建军85周年双拥书画摄影展”获优秀奖。作品多次在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国农民画精品展”上展出。2015年作品《洒下汗水收获果实》被中宣部采用,在《人民日报》漫画增刊中刊登,并在CCTV官网公益频道进行展示。
井研农民画是一个以农村生活为创作题材的新兴画种,是一种现代新兴的民间艺术形式。它源自当地丰富的民间生活,“画天、画地、画自己,画山、画水、画风情”,生动地表现了农时、农事、农俗、农风、农景、农情,饱含着农民画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审美情趣,真实地反映了当代农民的生活形态和朴素感情。农民画作品散发着清新质朴的泥土芳香和浓郁多情的生活气息,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井研农民画在材质上使用传统国画的宣纸和颜料,作品易保存、质感强,画面构图饱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农民画在构图上追求饱满,这与创作者对完美生活的期待有关,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向来追求圆满、注重完整。井研农民画往往通过多视角的手法达到对形象的完整呈现,画面几乎没有空白,作者创作时常常将画面视为自己的田地,倍加珍惜,绝不浪费一分。这样的情感决定了农民画的创作十分注重画面结构的安排,既表现作者情感,同時尽可能地将画面布满。
农民画造型上的夸张完全是作者的由衷之画,是从作者心中直接涌现出来的画面。画里的田园、瓜果、人物……无不包含着作者深切真挚的情感和美好期盼,这些经由作者内心情感和梦想浸润的事物,一经诉诸画布,自然而然便就会幻化为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浪漫意象。
农民画在色彩上大量使用对比色,这是几千年来中国农耕文明形成的一种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浓厚鲜艳的色彩体现了农民朋友在生产、生活中的喜悦心情,他们把各种喜庆的气氛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记录下来,从而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有人认为农民画是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只要围绕农村题材来画即可,不用讲究画面的结构比例,只要通过大胆的变形和夸张手法,再涂上鲜艳浓烈的色彩便大功告成。其实不然,绘画和其他艺术一样,都需要有一个主题,否则就会杂乱无章。有了主题,然后其他一切构成画面的元素都紧紧围绕主题进行表现,烘托主题思想,这样才能形成一幅有内涵,有大渲染效果,又有精彩局部的画面,作品才会完整丰满又有立体感。
真实可信是农民画创作的基本元素,但这里的真实不等于生吞活剥地照搬自然。对自然的描绘可以依据画家所掌握的技法去实现,通过写实的、具象的、抽象的、变形的、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但无论怎样地浮想连翩和天马行空都应该与“现实”相对应。这就是说,画家所表达的东西或意图要让人看得明白,要符合一定的事实依据和审美规律,而这二者间的取舍取决于画家对艺术的理解以及独到的表现力。
创作农民画,专业基础同样重要。专业基础过硬与否直接与创作成败挂钩,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就难以捕捉到转瞬即逝的瞬间,更把握不准美的脉动。此时,就算你有多么烂漫的想象力也无法将这一刻的美丽记录下来,并公诸于世。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虽是一句自然而朴实的话,但其蕴含的道理却是相当真实的。体验生活是汇集创作灵感和源泉的途径,在这一点上,井研农民画就是很好的典范。
2010年参加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中国画农民画精品展”获优秀奖;2012年参加“第三届中国农民书画展”获入围奖;2012年参加乐山市“庆祝建军85周年双拥书画摄影展”获优秀奖。作品多次在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国农民画精品展”上展出。2015年作品《洒下汗水收获果实》被中宣部采用,在《人民日报》漫画增刊中刊登,并在CCTV官网公益频道进行展示。
井研农民画是一个以农村生活为创作题材的新兴画种,是一种现代新兴的民间艺术形式。它源自当地丰富的民间生活,“画天、画地、画自己,画山、画水、画风情”,生动地表现了农时、农事、农俗、农风、农景、农情,饱含着农民画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审美情趣,真实地反映了当代农民的生活形态和朴素感情。农民画作品散发着清新质朴的泥土芳香和浓郁多情的生活气息,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井研农民画在材质上使用传统国画的宣纸和颜料,作品易保存、质感强,画面构图饱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农民画在构图上追求饱满,这与创作者对完美生活的期待有关,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向来追求圆满、注重完整。井研农民画往往通过多视角的手法达到对形象的完整呈现,画面几乎没有空白,作者创作时常常将画面视为自己的田地,倍加珍惜,绝不浪费一分。这样的情感决定了农民画的创作十分注重画面结构的安排,既表现作者情感,同時尽可能地将画面布满。
农民画造型上的夸张完全是作者的由衷之画,是从作者心中直接涌现出来的画面。画里的田园、瓜果、人物……无不包含着作者深切真挚的情感和美好期盼,这些经由作者内心情感和梦想浸润的事物,一经诉诸画布,自然而然便就会幻化为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浪漫意象。
农民画在色彩上大量使用对比色,这是几千年来中国农耕文明形成的一种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浓厚鲜艳的色彩体现了农民朋友在生产、生活中的喜悦心情,他们把各种喜庆的气氛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记录下来,从而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有人认为农民画是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只要围绕农村题材来画即可,不用讲究画面的结构比例,只要通过大胆的变形和夸张手法,再涂上鲜艳浓烈的色彩便大功告成。其实不然,绘画和其他艺术一样,都需要有一个主题,否则就会杂乱无章。有了主题,然后其他一切构成画面的元素都紧紧围绕主题进行表现,烘托主题思想,这样才能形成一幅有内涵,有大渲染效果,又有精彩局部的画面,作品才会完整丰满又有立体感。
真实可信是农民画创作的基本元素,但这里的真实不等于生吞活剥地照搬自然。对自然的描绘可以依据画家所掌握的技法去实现,通过写实的、具象的、抽象的、变形的、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但无论怎样地浮想连翩和天马行空都应该与“现实”相对应。这就是说,画家所表达的东西或意图要让人看得明白,要符合一定的事实依据和审美规律,而这二者间的取舍取决于画家对艺术的理解以及独到的表现力。
创作农民画,专业基础同样重要。专业基础过硬与否直接与创作成败挂钩,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就难以捕捉到转瞬即逝的瞬间,更把握不准美的脉动。此时,就算你有多么烂漫的想象力也无法将这一刻的美丽记录下来,并公诸于世。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虽是一句自然而朴实的话,但其蕴含的道理却是相当真实的。体验生活是汇集创作灵感和源泉的途径,在这一点上,井研农民画就是很好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