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日新月异,确实变化很大。但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大,直接影响人类生存的地球。农村小学生在环保方面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环保意识薄弱。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所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与良好环保行为习惯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环保意识;培养途径;训练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善和市场规模的扩大,目前开在农村的大公司、大企业不断增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从而引发了各种自然灾害。所以,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工程。现在农村小学生环保意识和良好习惯,离要求还远,故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良好习惯,任重而道远。
一、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现在我国农村信息传播相对较差,大部分小学生在环保问题上缺乏直接的认识和了解,他们只是熟悉身边的生活环境,但并没有认真地观察生活环境的变化,对于环境污染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不在意,对生态环境为什么会恶化等问题缺乏根本认识。针对这个问题就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改变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农村小学生在环保问题上的宣传教育。
大部分农村小学生对环保方面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且受负面影响较大。如,看见别人乱丢垃圾,心里便会产生一种模仿效应,即别人都可以乱扔,为什么我不可以,或者认为自己的行为对环境不会造成实质性的破坏,就不会对环境问题重视,或者他们明知那样的行为不可取,但在潜意识里没有形成关键的作用。最后,意识支配了他们的行为,于是乱扔乱吐屡见不鲜,使环境受到了污染。
农村小学生对于“白色污染”、“大气污染”等类似的专有名词及其意义不易理解,也很难体会,甚至有不少农民习惯把废弃的塑料垃圾当作燃料使用,而把燃烧释放出的浓浓黑烟看作是正常现象,却不了解会给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导致河水污浊、变臭,进而引发一连串的反映,如:河中鱼虾等水生生物和植物濒临死亡和灭绝,生态食物也受损等现象,可对于这类现象的原因他们却不得而知,殊不知是因为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因此对农村小学生环保知识的教育尤为重要。
生态化环保意识就是以美化、绿色、优化环境为宗旨,真正养成自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会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去思考问题,会自觉保护环境,优化地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环境责任感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现在由于人类过度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而小学阶段是奠定、形成个人意识、观念的关键时期,社会发展的趋势迫切要求我们把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列为学校德育新目标,让农村学生环保由意识变为规范,引导学生去感悟环境与环保。
培养农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目的就是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包括空气污染、水土流失、农田锐减、河水变黑等,从而树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能力。如何引导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树立科学的生态环保意识,开展“绿色、自然、环保、生态”等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态环保习惯,正确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二、环保意识缺乏的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南沙区的经济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成千上万的打工族为了得到更好的生活从贫穷落后的乡村迁到了这里,伴随着他们的就是一群群背井离乡外地的学子。这些孩子普遍卫生习惯较差,学校附近的村子随处可见的白色垃圾,以及孩子们不整洁的个人卫生状况,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些学生的家庭普遍缺乏环保意识。
大多数农村学生对生态环保知识了解少,缺乏基本的环保常识。比如:白色垃圾、废弃电池等电子产品、清澈的河水变黑的危害等知之甚少。许多农村学生认为保护环境就只是不要随地扔垃圾,不要随地吐痰,看见废纸废物主动捡起。环保目的不明。对于为什么要进行环境保护?其实大多数的农村学生都是认为不保护环境,地球就变成了垃圾场,大树、小草、花都会死,河水会变得不干净。学生们觉得我们环保就是让周围变干净,看不到垃圾,让大自然更美丽,人类生活更美好。
还有的农村学生都意识到水电资源的宝贵,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玩自来水、浪费水资源严重,也没有节约电的意识,教室里常常无人了灯还亮着,完全没有意识到缺水缺电的严重性。这就需要学校进一步进行节约教育。其次,环保行为习惯差。农村学生普遍环保意识缺乏,明知不能随地吐痰,不能乱扔垃圾,不能进草坪踩踏,但是在校园里、教室里,却经常看到原来打扫干净的地面上遗留着废纸杂物。草坪、花丛中也常发现踩踏的脚印。
三、环保意识的培养
对农村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我校是乡镇小学,大部分学生是当地农民的孩子和外地民工的孩子。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环保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学校、少先队、以及班级,都有详细计划要求进行教育并定期检查。其次,各学科教学相结合,把环境教育渗透到语文、品德和班会等学科的教学中。在课堂上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保题材,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教《美丽的小兴安岭》、《鸟的天堂》、《清澈的湖水》、《浅水洼里的小鱼》、《父亲和鸟》、《我是什么》、《四季的脚步》、《植物妈妈有办法》等课文,让学生认识到人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向学生介绍动植物知识、自然常识,了解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使学生知道只有合理利用水,水之源就能造福于人的道理。通过多媒体课件,录像、故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热爱大自然,更让学生受到环保教育。
我校少先大队还把环保教育寓活动中进行,让学生从既愉快又有意义的活动中受到教育。例如,结合环保行动,让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废纸等进行加工改造,成为可欣赏的艺术作品。在每年的中秋节,学校少先大队都会进行“变废为宝”活动,要求学生利用月饼盒制作小手工进行比赛并评奖。还要求每个队员最少带一个月饼盒回校,参加少先大队的废品回收活动。同时,每学期都进行垃圾分类活动暨雏鹰争章活动和环保绘画、手抄报比赛。
平时,我校很注重对学生绿色环保和垃圾分类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常在校会、国旗下讲话、少先队大队活动和班队课进行教育活动。校园、班级文化宣传有专项宣传园地。全校每个班都设有可回收垃圾桶和有害垃圾桶。教育学生爱惜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保护自然环境,与绿色交朋友。还在植树节、环保日等重要节日里,开展植绿护绿活动等。学校少先大队每隔四周就举行一次垃圾回收活动,全校队员参加,活动效果极好,提高了队员们的环保意识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现在是科技发达,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所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与良好环保行为习惯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文生.提高环保意识之我见[J].科技传播,2010(07).
[2]赵雁波.论中小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3]许江映.小学环境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实践[J].环境教育,2003(06).
[4]田菁.中小学环境教育概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关键词】环保意识;培养途径;训练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善和市场规模的扩大,目前开在农村的大公司、大企业不断增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从而引发了各种自然灾害。所以,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工程。现在农村小学生环保意识和良好习惯,离要求还远,故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良好习惯,任重而道远。
一、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现在我国农村信息传播相对较差,大部分小学生在环保问题上缺乏直接的认识和了解,他们只是熟悉身边的生活环境,但并没有认真地观察生活环境的变化,对于环境污染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不在意,对生态环境为什么会恶化等问题缺乏根本认识。针对这个问题就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改变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农村小学生在环保问题上的宣传教育。
大部分农村小学生对环保方面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且受负面影响较大。如,看见别人乱丢垃圾,心里便会产生一种模仿效应,即别人都可以乱扔,为什么我不可以,或者认为自己的行为对环境不会造成实质性的破坏,就不会对环境问题重视,或者他们明知那样的行为不可取,但在潜意识里没有形成关键的作用。最后,意识支配了他们的行为,于是乱扔乱吐屡见不鲜,使环境受到了污染。
农村小学生对于“白色污染”、“大气污染”等类似的专有名词及其意义不易理解,也很难体会,甚至有不少农民习惯把废弃的塑料垃圾当作燃料使用,而把燃烧释放出的浓浓黑烟看作是正常现象,却不了解会给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导致河水污浊、变臭,进而引发一连串的反映,如:河中鱼虾等水生生物和植物濒临死亡和灭绝,生态食物也受损等现象,可对于这类现象的原因他们却不得而知,殊不知是因为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因此对农村小学生环保知识的教育尤为重要。
生态化环保意识就是以美化、绿色、优化环境为宗旨,真正养成自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会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去思考问题,会自觉保护环境,优化地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环境责任感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现在由于人类过度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而小学阶段是奠定、形成个人意识、观念的关键时期,社会发展的趋势迫切要求我们把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列为学校德育新目标,让农村学生环保由意识变为规范,引导学生去感悟环境与环保。
培养农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目的就是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包括空气污染、水土流失、农田锐减、河水变黑等,从而树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能力。如何引导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树立科学的生态环保意识,开展“绿色、自然、环保、生态”等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态环保习惯,正确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二、环保意识缺乏的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南沙区的经济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成千上万的打工族为了得到更好的生活从贫穷落后的乡村迁到了这里,伴随着他们的就是一群群背井离乡外地的学子。这些孩子普遍卫生习惯较差,学校附近的村子随处可见的白色垃圾,以及孩子们不整洁的个人卫生状况,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些学生的家庭普遍缺乏环保意识。
大多数农村学生对生态环保知识了解少,缺乏基本的环保常识。比如:白色垃圾、废弃电池等电子产品、清澈的河水变黑的危害等知之甚少。许多农村学生认为保护环境就只是不要随地扔垃圾,不要随地吐痰,看见废纸废物主动捡起。环保目的不明。对于为什么要进行环境保护?其实大多数的农村学生都是认为不保护环境,地球就变成了垃圾场,大树、小草、花都会死,河水会变得不干净。学生们觉得我们环保就是让周围变干净,看不到垃圾,让大自然更美丽,人类生活更美好。
还有的农村学生都意识到水电资源的宝贵,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玩自来水、浪费水资源严重,也没有节约电的意识,教室里常常无人了灯还亮着,完全没有意识到缺水缺电的严重性。这就需要学校进一步进行节约教育。其次,环保行为习惯差。农村学生普遍环保意识缺乏,明知不能随地吐痰,不能乱扔垃圾,不能进草坪踩踏,但是在校园里、教室里,却经常看到原来打扫干净的地面上遗留着废纸杂物。草坪、花丛中也常发现踩踏的脚印。
三、环保意识的培养
对农村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我校是乡镇小学,大部分学生是当地农民的孩子和外地民工的孩子。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环保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学校、少先队、以及班级,都有详细计划要求进行教育并定期检查。其次,各学科教学相结合,把环境教育渗透到语文、品德和班会等学科的教学中。在课堂上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保题材,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教《美丽的小兴安岭》、《鸟的天堂》、《清澈的湖水》、《浅水洼里的小鱼》、《父亲和鸟》、《我是什么》、《四季的脚步》、《植物妈妈有办法》等课文,让学生认识到人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向学生介绍动植物知识、自然常识,了解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使学生知道只有合理利用水,水之源就能造福于人的道理。通过多媒体课件,录像、故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热爱大自然,更让学生受到环保教育。
我校少先大队还把环保教育寓活动中进行,让学生从既愉快又有意义的活动中受到教育。例如,结合环保行动,让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废纸等进行加工改造,成为可欣赏的艺术作品。在每年的中秋节,学校少先大队都会进行“变废为宝”活动,要求学生利用月饼盒制作小手工进行比赛并评奖。还要求每个队员最少带一个月饼盒回校,参加少先大队的废品回收活动。同时,每学期都进行垃圾分类活动暨雏鹰争章活动和环保绘画、手抄报比赛。
平时,我校很注重对学生绿色环保和垃圾分类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常在校会、国旗下讲话、少先队大队活动和班队课进行教育活动。校园、班级文化宣传有专项宣传园地。全校每个班都设有可回收垃圾桶和有害垃圾桶。教育学生爱惜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保护自然环境,与绿色交朋友。还在植树节、环保日等重要节日里,开展植绿护绿活动等。学校少先大队每隔四周就举行一次垃圾回收活动,全校队员参加,活动效果极好,提高了队员们的环保意识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现在是科技发达,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所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与良好环保行为习惯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文生.提高环保意识之我见[J].科技传播,2010(07).
[2]赵雁波.论中小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3]许江映.小学环境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实践[J].环境教育,2003(06).
[4]田菁.中小学环境教育概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