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陷阱”教学的方法研究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35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陷阱”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是锻炼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本文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陷阱”教学进行了例说,并介绍了“移花接木”、“惯性刹车”、“引蛇出洞”、“咬文嚼字”、“盲从栽倒”、“偷梁换柱”等几种常用的“陷阱”教学策略,同时简单阐述了“陷阱”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陷阱”教学;策略;思维
  叶圣陶先生的“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之深。”一句话道破了在教学中巧设“陷阱”的意义。“陷阱”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按照固有的思维习惯与知识水平判断得出错误或不完全的结论,再通过探究反思等活动来推翻原有的判断结果,并概括得出正确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和手段,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数学发现,掌握数学知识,领会数学思想,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一、在运算法则上设“陷”,含而不露使得触类旁通
  自从学了一些定律并进行简便计算后,学生在四则混合运算时,往往急于求成或跟着“感觉走”。此外,学生在初学某知识点后,也常常会概念模糊、张冠李戴。针对此种现象,可设置含而不露的“陷阱”,让学生在“落陷”之后产生认知冲突,在后悔之余增强对算理的理解,从而达到对法则、定理的透彻理解、牢固掌握以致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的目的。
  1.“移花接木”法
  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针对学生对运算法则的“目不明”、“法不清”可设置“隐阱”。
  计算:(1) ÷ ×
  (2) ÷3
  第(1)题中 与第(2)中的 ,它们的和刚好等于“1”,这样就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因此,学生容易把 和 “移植”到“简便运算”中,先算加法。误解成:
  (1) ÷ ×
   =1÷ ×
   =
  (2) ÷3
   =1÷3
   =
  学生在经历“落入”与“走出”以上陷阱的过程中,不仅强化了运算法则的规范性,而且也激活了对定理、定律的思维灵活性。
  二、在概念本质上设“陷”,欲擒故纵使得豁然开朗
  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和思维活动的基础。小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常会形成一种不准确的概念,对此,教师可以在概念的易混淆处或疏忽处设“陷”,再来个“欲擒故纵”,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概念,而且还能加深对概念的本质理解。
  2.“惯性刹车”法
  在教学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为了有效落实“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这个知识点,故设如下陷阱:“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为5cm,另一边为6cm,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学生随口给出正确答案:若腰长为5cm时,则周长为16cm;若腰长为6cm时,则周长为17cm;紧接着老师把5cm、6cm分别改成3cm、5cm,追问周长又是多少?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若腰长为3cm时,则周长为11cm;若腰长为5cm时,则周长为13cm;老师继续把两个已知数分别改为4cm和9cm,追问结果如何?学生轻而易举地答出“17cm或22cm”。这时老师马上“刹车”,要求学生画出这两个三角形,结果他们“栽倒”,画不出来,因为周长是17cm的那个三角形根本不存在。学生顿时恍然大悟,反思后发现题目中有个隐含条件:“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这样的“陷阱”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引蛇出洞”法
  在刚教学六下“负数的认识”时,会碰到学生经常把正数与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当成“不同意义的量”。为此,在学生这种思维薄弱处设下“蛇洞”,并让其在“洞穴”里徘徊,再“引蛇出洞”,从而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问题1:零上12℃记作 12℃,那么零下5℃记作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根据课标精神,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有效的、充分的体验,努力把学习过程科学而有质量地展现为一个可供学生经历的时空,让他们的心智得以运动,并且伴随着这种心智运动过程领略数学知识的动态生成,在体验中学会数学。  【关键词】体验;积极;有效;充分  数学
【摘 要】以思维导图为技术支持,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为载体,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践探讨。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作文教学,通过对作文思维过程的精细剖析与层层展示,帮助学生打破思维枷锁、拓宽思路、挖掘素材、确定立意,从而确立结构、厘清思路,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博赞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思维导图,中国运用思维导图大约有20多年时间。思维导图,
【摘 要】中国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象形文字更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文字学习的基奠。运用“字理识字法”对象形文字进行教学探究,通过“观形”“明理”“记忆”“运用”,可把点画组成的方块字变成形象生动的图画,使学生从机械重复的读写中解放出来,减轻负担,提高识字质量。  【关键词】象形文字;字理识字;观形;明理;记忆;运用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它远不如阅读教
【摘 要】自主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是人的一生中获取知识信息、发展智力、与社会交往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阅读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和适宜的物质环境,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幼儿受益终生。  【关键词】幼儿;环境;自主阅读;兴趣  何谓自主阅读?它是指幼儿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阅读各种图文并茂的图书,可以与文本进行初步的对话与互动,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称为《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能让“做”的过程落到实处的载体莫过于数学实验.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可行的数学实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面临着更多不确定性的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面对这种种不确定因素时,能用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更科学的教育机智来进行处理。本文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育机智内涵,并举例分析了影响其发挥的因素,探讨了相应教育机智的运用策略,希望能给语文课堂教学界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育机智;语文课堂  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情境不断
自20世纪90年代素质教育一词在我国提出以来,素质教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言必称素质”当然是一种进步。然而,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在“知道”与“做到”之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犹如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其中不少因素及其作用方式尚难确知,一方面增加了探索的困扰,另一方面也蕴含着突破的契机。展读徐建军、汪强教授著的《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论》,别具匠心、别开生
【摘 要】广州市海珠区以“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培养机制研究”教育科研课题为依托,构建辅导员专业成长的培养模式,探索出促进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策略及途径,为促进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化;培养机制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少先队辅导员队伍,是当前我国少先队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2011年,广州市海珠区少年宫专项开展了“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摘 要】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热潮,使得数学的教学正经历着一场变革。新教材注重发展性、开放性;倡导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但也存在重难点的跨度较大等不足,师生应善于利用新教材,取长补短,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教材;传统教材;特点;思考  新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密切数学与生
【摘 要】每节课的作业反馈上,都会有学生出现各种错误,其实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宝藏”,它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在实践中,笔者尝试基于错题,有效利用错题,让课前三分钟得到有效利用。有效利用课前三分钟,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错题展示;课堂  一、基于错题向课前三分钟要质量  错误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启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