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学年佛山的中考体育进行了调整,必考项目由200米短跑改为中长跑,难度有所下降,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拿零分的几率降低了,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而选项方面保持不变。尽管考试的标准总体不高,但学生间的竞争越来越大,必考项目中长跑的提高空间较大,学生冲劲足。但是选项方面的选择趋于多样化,丰富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过如何在考完X选项后,既可以争取满分,又不会对必考的中长跑产生过多体能消耗?面对考试项目的调整,我校也制定新的应对方法,结合校园现有的校本资源,来帮助学生们作选择。
本学年我校的初三学生在体育选项中,主要是以男生(篮球:半场来回运球上篮)、女生(足球25米绕杆运球)为主。选择的依据是本届学生在初一、二的时候,积极开展篮球和足球的第二课堂,同时,我们也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克服各种困难,在教学上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个体差异和能力需求等,从实际出发,实施因材施教,对局部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以更好提高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考核成绩。所以,本文的教学案例主要是对X选项中的:篮球(半场来回运球上篮)进行分层教学的探讨。
一、篮球训练的特点与学生个体差异的矛盾
矛盾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全部学生接受一样的训练,要区分对待。本学年的选项训练重点是篮球的半场来回运球上篮,其主要分析分层教学前后的数据对比,便于完善和改进学生的技术动作,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学生在正式的中考体育中发挥最佳状态,提高考试成绩,也为以后的教学方法做出总结,对案例的可行性作参考。
1.研究对象:初三级3、4、5班中选择篮球选项的男生共40人、女生共5人;
2.研究时间:2014年11月—2015年4月。
下表1的数据是学生在第一次模拟测试中的篮球成绩,从表中结果看出,篮球选项的及格率较高,但是在优秀率(男生28秒、女生32秒)、特优率(男生23秒、女生27秒)还有待提高,对于学生的自我目标,所取得的成绩还是不太理想。因为每年的体育考试,在X选项方面,平均分都可以达到97分以上,对比现在的成绩还是有差距。所以,在后阶段我们要找出自身的不足,不断积累经验,做好反思和总结。同时,我也向学生做了一下调查,在考试中出现的情况,例如心理素质不稳定,技术动作失误、场地环境不适应等因素进行分类研究,有利于为后续教学做准备和调整。
二、分层教学在篮球训练中的应用
通过模拟测试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在篮球选项中所取得的成绩还是不够理想,如何才能巩固技术动作,提高成绩的稳定性是我们共同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也主动在课堂或课余训练上积极改变练习模式。实施分层教学,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要求,根据自身的差异特点,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依据平时考核、练习积极性和提升空间等能力,做到水平相近的为一组,科学地实施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可以逐步提高其自信心和团体合作的意识。此外,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也进行系统制定,丰富练习形式,提高课堂效率。下表是分层的组织结构:
分析:笔者在初三的教学班级为3、4、5班,在教学辅导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练习时间、模式和地点,才能有针对性的展开技术动作的教学。所以,在分层的标准划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以课堂教授,班为单位,对三个层次进行分组练习;另一方面以课间操活动教授,充分利用学校的篮球场馆,划分好指定的地方,分层自主练习,锻炼团体合作意识,教师(多名)巡视、辅导、监督,重点关注后进层。
由于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有水平差异,接受新技术的适宜度也有不同。另外,分层可以使在练习内容的分类、强度高低、密度的适中做出对学生有利的选择,有助于更加关注,避免同伴间实力过大,影响其练习自信心。当然,在分组练习前,也要向学生说明各层次的作用和目的,让学生清楚老师的教学方法,不轻易放弃任何练习要求,多给予帮忙和鼓励,试着在练习中循序渐进,尝试由小到大的运动量,逐步适应不同考核形式,为中考做准备。
此外,考虑到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存在差异,防止出现懒惰或扰乱练习顺序,提高分层的練习效果。所以,在每个组别都选择一至两名篮球技术较好的小组长,负责对本小组的监督,使得练习更有秩序而提高效率。同时,鼓励各层次相互竞争,树立学生顽强的斗志,敢于挑战自我,说明:在往后的考核,表现好的可以上升到优秀层等。
三、分层教学的效果
下表2是学生在初三第一学期期末的测试成绩,表3是中考体育的考试成绩,从数据看出,学生在经过刻苦训练后,在考核成绩上有明显的进步,也是对自身努力后的一种回报,
从结果看出:篮球选项中的特优率和优秀率有明显的提高,大部分学生在考试成绩上有较大的进步,为综合成绩的平均值增加了筹码。实施分层教学,让我们更多关注中下层的学生,使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展开教学,布置、分配,主抓其基本功不放,多鼓励后进层,激发斗志,为正式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我们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学生的现场应试能力还不够稳定,个别优生层的学生出现了考试紧张而导致去的成绩不太理想,需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分析和总结。
四、教学结语
面对新变化、新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以坚持学生为主体,激发其兴趣爱好,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同时也要养成终身锻炼习惯为出发点。根据教学所需,制定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实施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营造课堂氛围,避免过多的单一训练,加强应试的心理素质培训,积极开展对课堂探索和研究,转变教学模式,进而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2]运动心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2版
本学年我校的初三学生在体育选项中,主要是以男生(篮球:半场来回运球上篮)、女生(足球25米绕杆运球)为主。选择的依据是本届学生在初一、二的时候,积极开展篮球和足球的第二课堂,同时,我们也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克服各种困难,在教学上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个体差异和能力需求等,从实际出发,实施因材施教,对局部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以更好提高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考核成绩。所以,本文的教学案例主要是对X选项中的:篮球(半场来回运球上篮)进行分层教学的探讨。
一、篮球训练的特点与学生个体差异的矛盾
矛盾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全部学生接受一样的训练,要区分对待。本学年的选项训练重点是篮球的半场来回运球上篮,其主要分析分层教学前后的数据对比,便于完善和改进学生的技术动作,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学生在正式的中考体育中发挥最佳状态,提高考试成绩,也为以后的教学方法做出总结,对案例的可行性作参考。
1.研究对象:初三级3、4、5班中选择篮球选项的男生共40人、女生共5人;
2.研究时间:2014年11月—2015年4月。
下表1的数据是学生在第一次模拟测试中的篮球成绩,从表中结果看出,篮球选项的及格率较高,但是在优秀率(男生28秒、女生32秒)、特优率(男生23秒、女生27秒)还有待提高,对于学生的自我目标,所取得的成绩还是不太理想。因为每年的体育考试,在X选项方面,平均分都可以达到97分以上,对比现在的成绩还是有差距。所以,在后阶段我们要找出自身的不足,不断积累经验,做好反思和总结。同时,我也向学生做了一下调查,在考试中出现的情况,例如心理素质不稳定,技术动作失误、场地环境不适应等因素进行分类研究,有利于为后续教学做准备和调整。
二、分层教学在篮球训练中的应用
通过模拟测试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在篮球选项中所取得的成绩还是不够理想,如何才能巩固技术动作,提高成绩的稳定性是我们共同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也主动在课堂或课余训练上积极改变练习模式。实施分层教学,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要求,根据自身的差异特点,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依据平时考核、练习积极性和提升空间等能力,做到水平相近的为一组,科学地实施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可以逐步提高其自信心和团体合作的意识。此外,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也进行系统制定,丰富练习形式,提高课堂效率。下表是分层的组织结构:
分析:笔者在初三的教学班级为3、4、5班,在教学辅导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练习时间、模式和地点,才能有针对性的展开技术动作的教学。所以,在分层的标准划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以课堂教授,班为单位,对三个层次进行分组练习;另一方面以课间操活动教授,充分利用学校的篮球场馆,划分好指定的地方,分层自主练习,锻炼团体合作意识,教师(多名)巡视、辅导、监督,重点关注后进层。
由于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有水平差异,接受新技术的适宜度也有不同。另外,分层可以使在练习内容的分类、强度高低、密度的适中做出对学生有利的选择,有助于更加关注,避免同伴间实力过大,影响其练习自信心。当然,在分组练习前,也要向学生说明各层次的作用和目的,让学生清楚老师的教学方法,不轻易放弃任何练习要求,多给予帮忙和鼓励,试着在练习中循序渐进,尝试由小到大的运动量,逐步适应不同考核形式,为中考做准备。
此外,考虑到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存在差异,防止出现懒惰或扰乱练习顺序,提高分层的練习效果。所以,在每个组别都选择一至两名篮球技术较好的小组长,负责对本小组的监督,使得练习更有秩序而提高效率。同时,鼓励各层次相互竞争,树立学生顽强的斗志,敢于挑战自我,说明:在往后的考核,表现好的可以上升到优秀层等。
三、分层教学的效果
下表2是学生在初三第一学期期末的测试成绩,表3是中考体育的考试成绩,从数据看出,学生在经过刻苦训练后,在考核成绩上有明显的进步,也是对自身努力后的一种回报,
从结果看出:篮球选项中的特优率和优秀率有明显的提高,大部分学生在考试成绩上有较大的进步,为综合成绩的平均值增加了筹码。实施分层教学,让我们更多关注中下层的学生,使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展开教学,布置、分配,主抓其基本功不放,多鼓励后进层,激发斗志,为正式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我们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学生的现场应试能力还不够稳定,个别优生层的学生出现了考试紧张而导致去的成绩不太理想,需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分析和总结。
四、教学结语
面对新变化、新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以坚持学生为主体,激发其兴趣爱好,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同时也要养成终身锻炼习惯为出发点。根据教学所需,制定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实施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营造课堂氛围,避免过多的单一训练,加强应试的心理素质培训,积极开展对课堂探索和研究,转变教学模式,进而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2]运动心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