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任务的有效设计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xingt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驱动法是目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任务能驱动学生的关键是任务的设计是否有效。那么,怎样设计才算有效呢?以下是笔者结合实际课堂教学总结的几点看法。
  
  一、任务设计有效度
  
  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学科,任务设计应体现信息技术的技术价值。任务设计的效度就是要显示这种技术具有的实用意义,效度设计意味着教师要摈弃“直白”的技术——想当然地怎么操作就怎么设计,而是从该知识具有的特殊作用考虑,设计与之相符合的任务。通俗地说,任务的效度体现了该知识、该操作是有用的。笔者把效度按用处划分为三类:1 专用效度:问题必须用新知识解决,旧知识无法完成;2 对比效度:问题可以用新、旧知识解决,对比旧知识,新知识实现更简便;3 创新效度:问题可以用新、旧知识解决,但新知识一反传统解决思路,出其不意,具有新颖性和启发性。有效的任务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内容的实用性。
  例1怎样修饰看得更清晰——《Excel单元格修饰》
  教师出示一份“初中毕业生体能测试项目成绩评定标准”(如图1),提问:你有什么方法让这些密密麻麻的数据看起来更加清晰,并且在查成绩时更方便、不易出错?
  点评:教师一开始询问学生平时自己查阅体能测试成绩的方法,学生的回答有尺子校对法、书本遮罩法……教师点评这些方法都不错,在Excel里,怎样把这些功能“变”出来呢?有位学生认为,尺子的作用就是一条固定的直线,因此他建议可以在数据下方添加一条粗线。其他学生表示赞同,接下来就是设置这条直线了。很快学生找到“单元格——边框设置”。“线条”有了,由于不能设置边框宽度,很多学生只好设置了默认的黑色边框。不过,这个不如人意的结果倒启发了学生,一些学生转而设置了其他颜色的边框,效果明显好一些。还有学生提出,虽然边框和数据颜色有差别,但分隔效果还不是最佳,他们给出了一种更佳的设置:边框用两种颜色交替设置,果然间隔效果更好(如图2)。经过实践操作,学生还得出了其他几种方法:逐行设置底纹或者逐行设置字体颜色,分隔效果也不错。通过这个任务,学生明确了修饰的目的已不再是给单元格“穿上漂亮的花衣裳”了,而是通过合理修饰单元格格式(边框、底纹、字体颜色等),帮助人们更清晰、更方便地查看数据。这才是真正用在“刀刃”上的单元格修饰。
  
  二、任务设计有梯度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掌握信息技术的程度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如小学是否正常开设信息技术课、家庭是否拥有电脑、学生自身是否喜爱信息技术课程等。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学习起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差异就不能“一刀切”,而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设置多级阶梯任务。一般任务以多数学生能完成操作为宜,提高任务则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例2 计算平均日照——《Excel公式》
  日照数是太阳能利用的主要参考数据,试计算以下几个城市的月平均日照时数(如图3)。
  一般要求:用公式计算完成。提高要求:在公式操作过程中,你觉得麻烦吗?请尝试函数。
  点评:学生根据数学知识,不难得到平均值=总和÷数据个数,其中教师需向学生说明计算机中的除法符号用“/”表示,因此对于“用公式求平均值”的一般任务,学生可以轻松完成。由于教师在设置该任务时故意给学生制造麻烦——数据有12个,在公式使用过程中,选定12个数据的操作也变得有些麻烦。操作过程中学生怨声四起。于是,教师又设置了提高任务:既然使用公式比较麻烦,能不能尝试函数?这个提高任务满足了一部分学有余力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后续函数的学习作了铺垫。有梯度的任务设置,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当然,任务的梯度设置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要处理好一般任务和提高任务的衔接,达到螺旋式上升的目的。
  
  三、任务设计有深度
  
  国外利-学课流传着“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说法,这种说法可以移植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容量总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的信息内涵、操作策略呢?这就需要“一英里深”。“信息技术教学要展开、要深化,不仅仅教会学生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还要朝问题解决方向深化,教会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巾问题的方法与步骤,以及从这些方法、步骤中总结出来的法则与策略”。让学生“不仅仅懂得知识技能、操作技巧,更加懂得这种操作方法有什么用、为什么要用、什么时候用,即技术选择的出发点及技术运用的时机”。这样的“深度”教学才能启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归纳理解、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以不变应万变。设计有深度的任务,可以带领学生思考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策略。当然,这里的深度,并不等同于难度,是在学生现有认知的范围内,反思信息技术使用的场合、时机、方法和策略。
  
  
  
  例3 猜想欧姆定律——《Excel图表创建》
  教师出示在电阻不变情况下的欧姆定律实验数据(如图4),要求学生合理设置图表类型,观察图表,大胆猜想欧姆定律。
  点评:欧姆定律是初二的教学内容,Excel创建图表为初一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可能有部分教师会觉得初一学生没有相关物理知识,不利于创建合适图表,也不利于得出猜想结论。事实上,正是需要这种“不熟悉”和“没学过”,抛弃学生已经熟知的结论,借力信息技术手段(合理创建图表),猜想初二物理欧姆定律。图表的教学目标就是认识图表类型,设置合理的图表,修改、修饰图表选项。本例中,部分学生选择了柱型图,随之他们猜想的欧姆定律是: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压增大,电流也随着增大:反之也成立。按柱型图来观察和分析,这样的猜想完全正确,但对于欧姆定律的高度似乎还差那么一点。这就要求学生强化分析图表,在分析图表(猜想规律)的过程中反思柱形图是否最佳选择。当然,选择不同的图表类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图表分析结果。这样的深度分析比图表创建“简洁、直观”的视觉目的又推进了一层,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其意识到解读图表、创建图表的真正意义所在——图表中存在着某些隐性的规律,依靠图表将会使人们对规律的发现更快、更直接。这就是基于图表的数据挖掘。
  
  四、任务设计有广度
  
  一个好的任务肯定会带给学生一些新的启示,或操作方法,或操作规律,或解决方式。这就要求任务带有一定的发散性和辐射性,即广度。广度可以体现为针对同一个任务,学生会思考用不同的操作步骤、不同的操作技巧来完成,或者同类操作中的知识迁 移,由一个操作辐射到一类操作。此外,还可以体现在对操作范畴之外又关联知识的信息技术文化的引领,融合技术与文化,脱离简单机械、僵硬固化的操作模式。
  例4 找出低于平均水质的水系——《Excel筛选排序》
  水质较差的水系,可能受污染较严重,请找出低于平均水质(I、Ⅱ类水质)的几条水系(如图5)。为了使这些水系能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将符合要求的水系数据的字体颜色设置为红色,并根据结果谈谈怎样保护水资源。
  点评:大部分学生在完成该任务时使用了“筛选”的办法,即“数据-筛选-自动筛选”,筛选后的数据字体设置为红色,接着再取消“自动筛选”。筛选操作完成之后,数据的排列顺序不会发生变化。但是有部分学生坚持用了排序的方法,将数据按水质优劣排列,低于平均水质的“一边倒”数据就是所求了。结果,部分“筛选”的学生批判后者把次序打乱了。“排序”的学生反问:“为什么不能打乱次序?我们同样完成任务了呀。”因为操作的发散性,导致操作步骤不同,或者解决方法不同,必然不可能出现一模一样的操作结果。这可能会成为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理由,因为他们太习惯于唯一标准答案的固定思路了。在应对实际问题时,绝对没有唯一答案,只要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好方法。通过这个任务和冲突,学生自然能够建立起一种意识: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可以多样化。当然,学生谈起保护水资源,话题将更加丰富和发散。
  
  五、任务设计有温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不用教师多动员,学生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这样的任务往往将操作知识或技能穿插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情境中,很合学生口味,很有人情味儿。温度设计的关键是任务贴近学生的生活,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其本质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人性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维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这也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例5你出生的那天是星期几——《Excel单元格设置》
  在A1单元格中输入你的出生日期,利用Excel单元格设置,查一查你出生的那天是星期几。
  点评:当教师呈现该任务时,学生兴趣十足,他们也想了解自己出生那天究竟是星期几。任务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理,加之每个学生独特的出生日期,使得操作任务带上了一定的神秘感,并构成了多样化的操作结果。这些因素把学生胃口“吊”了起来,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查找自己生日的答案任务中。很快,学生就从“设置单元格格式——数值选项卡——日期”中得到了答案(如图6)。
其他文献
Flash 8 UI组件是基于 Macromedia Component Architecture 第 2 版设计的,设计这些组件的目的是为了让开发人员重复使用和共享代码,封装复杂功能,使设计人员无需编写 ActionScript 就能够使用和自定义这些功能。使用Flash 8中的UI组件建构交互性数学积件,能加快积件的开发速度,统一积件的风格和样式。本文以“近似值”为例,探讨UI组件的应用。  
王继华、吴向东两位老师在《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的背景、观念、设计和案例》一文中提到:“《美国教育技术标准·学生》第二版弱化了技术工具学习的直接目标,而将重点放在信息社会所要求的各种技能上……因为当今的技术,已经简单到谁都可以拿起来就直接使用的地步。技术的高度发达和普及,使得技术的操作越来越简单化——消融到社会生活之中,成为社会生活的一般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重点不是系统学习这些技术,而是创造环境和
Moodle是进入21世纪后一种行之有效的网络学习平台。一方面教师可以实现对网站课程的管理以及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处于一个友好互助的状态。Moodle设计的教育理念先进,其开放的理念使得全世界的教师和爱好者都可以参与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中,它的功能愈来愈强大,成为国际上首选的适合中小学基础教育选用的学习环境。  学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园网软件建设远远落后于硬件建设。有些学校校园网的基础应用都没能得到实现,如最常见的文件传输服务。教师在校园网内依旧频繁地使用U盘设备进行文件传输,或者通过传统的“网上邻居”文件夹共享的方式来传输文件。这些做法不但效率低,而且往往是危害网络安全的罪魁祸首。本文介绍了我校的FTP服务应用,即“完全开放FTP服务”的搭建与管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完全开放FTP服务”是指匿
当时间的车轮驶入21世纪,中国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契机,从此,中国迈步跨入一个崭新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时代。然而,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底子薄和时间短,难免存在各种不尽人心的地方;尤其是互联网“地球村”的当下,当我们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生活、工作的便捷福利的同时,负面的弊端也随之而来,表现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则是众声喧哗之中不乏各种杂音,甚至是沉渣泛起,
2008年7月16日,由西北师范大学承办的“教育部支持西部边远地区教师培训计划——2008年甘肃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正式启动,在为期10天的培训中,来自全省各地的459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整个培训活动强调培训主体的参与合作意识,提倡“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其中多达25%的培训由参与式研讨活动组成。绝大多数学员给予本次培训很高的评价,95.95%的学员认为本次培训“很好”和
建设与应用相伴共生。应用促生了建设,建设为了满足应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自然也遵循着这一法则。就目前的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观察,两者之间似乎充斥着许多困惑。为此,本刊采取访谈的形式实地了解、深入剖析了资源应用者与建设者面对的问题,并从本刊编辑部的视角进行分析,力图给予资源建设者和应用者一定的建设性对策和建议。     一、资源内容有待调整    “资源库中的音频、视频、Flash作品太少,很难令教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这样说过: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张秀华校长理解这句话有三层含义:对学校,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对学生,有一个好校长就有许多好教师;对国家,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批好学生。在与张校长的接触和不断深入的了解中,我不断地体味着她的这一切身体会。  从外观看上去,北京顺义区天竺中心小学是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市郊小学,然而,学校近五年来“三大步”的变化却让人不能小觑:一是信息技
信息技术课堂中出现这样的场景,我们也许并不陌生:  上课铃声已经急促地响起,学生满头大汗地鱼贯而入,一边开机等待,一边还在高谈阔论刚才的比赛……  课前,学生早早来到机房。然而他们感兴趣的并不是这堂课的学习任务,而是网络上的那些小游戏。上课铃声响起,他们才依依不舍地关闭窗口……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用“今天我们来上《×××》,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页”作为开场白,其效果可想而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
时至今日,还是有人追问:我们为什么要读屈原?为什么要读《离骚》及以《离骚》为标志的楚辞?  这原本不是一个问题,但却屡屡在当下被提及——那些本已经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成为民族精神象征的文化元典,却一再被质疑其合法性,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了。刘安与司马迁反复说屈原是“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王逸说“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刘勰则说“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李白更是长歌“屈平词赋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