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薄”而非“薄罚”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训诂学上通过对“对文”来训释词语,解读语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本文以“薄罚”的文字之误,引发对“对文”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并对它的作用进行分析归纳。
  【关键词】文言文;对文;释义
  
  高中教材《语文读本》(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所选《五蠹》一文中有“故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厉”一句,查张觉译注的《韩非子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郭锡良等编写的《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古代散文选》(1962年版),“薄罚”均作“罚薄”。因为“罚薄”与下一句的“诛严”前后对应,“罚薄”是处罚轻微,“诛严”是惩办严厉。
  这种前后对应的词语,训诂学上称为“对文”或“相对为文”。《读本》上的句子大概是校对有误,但它引发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注意到“对文”这种语言现象,对它的作用加以分析归纳,对引导学生析句释义,提高文言文词句的读解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从结构形式上看,文言文中常见的相对为文有以下两种情况:
  1.句内前后对用
  ①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两个偏正结构相连,“倍”与“累”对用,“赏”与“罚”对用。
  ②人民少而禽兽众。(《五蠹》)——“少”与“众”对用。
  ③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五蠹》)——“去”与“离”对用。
  2.相连或相隔的前后句对用。
  ④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五蠹》)——“辞”与“去”对用。
  ⑤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学记》三则)——“禁”与“当”对用。
  ⑥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五蠹》)——“避”与“化”对用,“悦”与“说”对用。
  ⑦无失其时……勿夺其时……(《寡人之于国也》)——“无”与“勿”对用,“失”与“夺”对用。
  注意到相对为文这一语言现象,对理解文句解释词义是有很大帮助的,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利用结构上相对的特点,可以前后比照,更加准确地去推断、理解词义。
  (1)可以进行同义辨析。相对为文的词语,常常是同义词。有的意义完全相同,如例⑥中的“悦”与“说”(同“悦”)、例⑦中的“无”与“勿”。这种情况的同义词对用,是用词上的一种交替变化,有避免文词重复的作用。但对大多数同义词来说,彼此之间是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别的。如例③中的“去”和“离”,都有“放弃、去掉”的意思,但细分,“去”解为放弃、“离”解为摆脱更准确。例④中的“辞”和“去”都有“辞去、不做”的意思,但细辨,“辞”解为推掉或辞掉、“去”解为丢开、放弃更好些。再如“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召公谏厉王弭谤》)“决”与“宣”对用,都有“打开,放开”的意思。但“决”是针对“为川”说的,是挖开的意思;“宣”是针对“为民”说的,是放、放开的意思。“宣之使言”就是放开言路让百姓说话。《国语》韦昭注:“宣,犹放也。”
  (2)可以进行反义推断。相对为文的词语,有的是反义的关系。例②中的“少”与“众”对用,这比较好理解,而《谋攻》“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一句中的“隙”就比较生僻,从句意上看,“周”与“隙”词义应该相反,“周”是周全,那么“隙”就是不周全,有缺陷的意思。
  第二,因结构上相对的特点,我们可以由熟悉的一部分去推断相对生疏的另一部分结构、词性等也与之相同。
  例如,例句⑤中的“禁”与“当”对用,知道“禁”是动词,推断“当”也应该是动词,是“处于……(时候)”的意思。再如“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重耳之亡》)由前一句的“有礼”这个动宾短语,可以推断“能力”也是动宾短语,是“能够(做到)尽力做事”的意思。再如“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仪可法于四方,弗若也。”(《齐桓公求管仲》)上一句的“结”为动词,可断定后面的“法”也是动词,是“立法”的意思。
  古代的训诂学家常利用相对为文这一语言现象来校正文句。人教版初中教材选《淮南子·人间训》中“塞翁失马”一段,有“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一句,清代著名训诂学家王念孙认为“‘良马’本作‘马良’,与‘家富’相对为文”。(见《读书杂志·十四》)因为“家富”和“马良”正好是两个并列的主谓短语,两两相对,陈述关系清楚,王氏的更正就是利用了相对为文这一语言现象的结构特点。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尤其是《过秦论》《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等篇目中,存在着大量的相对为文的现象,注意它并加以利用,对正确理解词义句意是大有好处的。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写作文普遍存在一个这样的问题——“无米下锅”。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不仅仅强调观察和积累,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思考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  【关键词】重视感受;深入生活;捕捉信息;独立思考;掌握方法    解决中学生作文“无米下锅”的问题,人们普遍强调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不仅仅在于观察和积累,更重要的要引导他们理解、思考和感受生活。 
据美国学习政策研究所官网2019年4月23日消息,美国学习政策研究所(Learning Policy Institute,LPI)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学校成功的四个主要因素,分别为积极的学校氛围、富有成效的教学策略、社会情感发展、综合的学校支持系统。同时,LPI针对上述四个要素分别阐明了其重要性及落实措施。  第一,建设支持性的环境,在教师、学生、家庭之间建立稳定关系。建立在稳定关系基础上的积
【摘要】新课堂教学行为须做到: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学会了飞,就得飞起来。在行动中实践教育,学会开放视野和敏銳捕捉。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反思 理念    近来笔者阅读了一些关于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在内容上精彩纷呈,风格方面个性迥异,理
【摘要】語文运用题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头戏,其考查形式灵活多样,被称为“高考试验田”。分析08年全国18套试卷中语用题的题目特点,把握其命题趋向和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广大考生提供彻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人文性 生活化 社会热点 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题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头戏,前三题以客观的选择形式出现,后二到三题一般以主观题形式考查,考查形式灵活多样,具有极大开放性,所选语料新鲜,时效性强
【摘要】本文从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及明确要求,正确处理两个方面谈论对《读本》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整体感知;文化积累;比较阅读    现行《高中语文读本》(以下简称《读本》)是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的,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阅读《读本》和学习教科书,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个性,并从语言的综合范例中学习语言,培养语文能力。不同的是,对教科书,一般要求精读,训练比较系统,力
【摘 要】高中语文新课标注重的是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其中诗歌教学注重的是审美能力的培养。笔者从分析情物、体会情语、探究情缘、再现情境、体悟情感、剖析情法这“六情”角度对诗歌鉴赏进行解读,以帮助学生提高基本的古诗鉴赏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诗歌鉴赏;再现情境;体悟情感;文本解读    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
一、政策背景  2017年9月2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索邦大学发表《欧洲倡议》(Initiative für Europa)演说,提出截至2024年(含)至少设立20所“欧洲大学”的构想:“欧洲大学”应是“一个覆盖欧洲多国的高校网络,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跨国完成學业的机会”,而且将成为“教育创新与尖端科研的摇篮”。[1]  2017年11月17日,欧盟委员会在递交给欧盟议会的《通过文化教育加强欧
【摘要】近几年高考的高分、满分作文中,揭示文化内涵的作文占很大比例,文化作文俨然成为广大高考生热捧的对象。正因为受到热捧,才导致大量劣质文化作文泛滥,那么,如何厚实文化作文的底蕴?做到五点:培养良好的文化意识;用文化装点醒目的标题;以经典文化意象贯穿文章始终;恰当引用经典文化名人的事件;恰当引用诗文名句。  【关键词】底蕴 文化作文 经典文化    “文化作文”一般指充满文化内涵的文章,是把作文的
据加拿大国际教育局(Canadian Bureau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CBIE)官网2020年2月21日消息,加拿大移民、难民与公民部(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IRCC)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加拿大共有642480名国际学生。該数据较2018年增长了13%,但此增长率比此前
据新西兰普伦基特机构网站2017年12月17日消息,新西兰政府将在未来三年内实施“家庭计划”项目,通过对中低收入的毛利兒童家庭投入更多的资金,使新西兰8.8万名儿童摆脱贫困,国内贫困儿童数量将减少48%,为新西兰的时代变革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此,普伦基特评价称:“本次新西兰政府的家庭计划是有效减轻新西兰儿童贫困和增加儿童福利的重要一步”。  家庭计划规定,在父母育儿假结束的第一年,政府每周会为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