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建设高水准的教育信息化,促进江苏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和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江苏省从2009年开始构建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文章重点介绍了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特别是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活动,并从三个方面对体系构建工作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行动;思考
中图分类号:G5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1)20-0067-04
怀着“同在一片蓝天下,让所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理想,2009年,我省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江苏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并开始走上了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的行动道路。2010年,该项工作全面启动,以“建网、建库、建队伍、建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体系建设涵盖了基教、职教、高教、师资培训和终身教育等五大块教育。2011年4月,以“一网、三库、五平台、一中心、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一期)通过专家论证并上线运行。这是省教育厅今后一段时间重点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并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示范性工程”。在江苏省政府制定的“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中,该项工作被确定为江苏省“十二五”信息化建设重点工程。
这是一条荆棘丛生的路。两年多的探索历程,机遇与挑战并存,喜悦与艰辛交织,我们一边行动,一边思考。
一、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之行动
1.行动基础
(1)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逐步完善。我省通过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和深入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计算机拥有量大幅提升。95.9%的普通高中、88.74%的初中、67.1%的小学都建成了校园网,100%的中小学实现了“校校通”,苏南已有相当数量的学校实现了“班班通”,苏州有100%公办幼儿园实现了“园园通”。全省有77.1%的高校建成了覆盖部分校园的无线网络。江苏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运行良好并覆盖全省126所高校,13个省辖市全部完成了覆盖辖区的教育城域网建设工作。
(2)教育信息化软件建设初具规模。我省通过实施“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中小学优质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状况,全省中小学已经拥有一定数量能直接用于课堂的优质教学资源。与此同时,我们加大了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初步形成了能够体现江苏教育特色和水平的省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各市、县和学校也形成了相当数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网络教学平台、教学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等被广泛使用。
(3)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逐步到位。我省通过骨干培训和分级培训相结合、现场集中培训和网络远程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先后组织了三轮全省范围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培训,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显著增强。我省还形成了以江苏教师教育网为主干的远程培训网络,进一步扩大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规模和效益。江苏教师教育网注册教师45万人,日访问量约5000人次。
(4)教育信息化应用日渐深入。随着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化在各级教育部门实施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逐步推开。在各类全国性的信息技术应用大型活动和比赛中,我省师生的参与面和参与水准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全省各地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建设也亮点频出,扬州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南京的“一点两翼”教育城域网发展思路、无锡的远程教育终身学习平台、苏州市的教育博客社群、常州的教师成长共同体、南通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开发,都在不同层面反映了我省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较深程度和较高水平。
综上所述,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我省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存在着网络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各级教育网站未能实现高速互联,资源建设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建成、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程度不高,信息技术的应用依然停留在较浅层面、信息技术支撑和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
2.行动路径
为了促进以上问题的解决,建设高水准的教育信息化,促进江苏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和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我省进一步加强了对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统筹力度,提出了构建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的行动目标,具体路径包括:
(1)建网:以江苏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为依托,以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建成覆盖全省教育行政部门、业务机构和学校,实现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与市、县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的高速互联的江苏省教育骨干网。目前,我们完成了网络升级改造和安全保障系统建设方案,完成了教育网65536个IP地址的申请,为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配置专网IP,为省、市、县、校四级互联互通准备了通道。13个省辖市均已按要求和省平台对接,各市分平台都有专人负责相关工作,县(市、区)接入工作也已开始进行。
(2)建库:建设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社会教育的江苏省基础数据库、教育管理信息库、教育教学资源库,实现全省教育优质资源和教育管理信息的开放和共享。目前已经完成了高中电子注册系统、中职电子注册系统、评估系统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维护工作,实现了课表上网。江苏省教育资源中心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也有效实现了量的攀升和质的提高。
(3)建队伍:建成多样的、开放的、可更新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体系,提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业务机构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推动信息化在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目前,江苏教师教育网的网培功能进一步增强,日在线平均1000人次,全年约40万人次,海外访问量9200多人次,分布在51个国家和地区。
(4)建机制:建立一个有效的贯穿信息化管理、应用和服务环节的技术保障体系,建立以公益性为主、市场化为辅的经费保障机制以及兼顾公平与效益的网络运行机制,确保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在经费保障机制建设方面,我们已经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省财政今年已经明确了2000万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在市场运维机制的建设上,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决定引进省电信、省移动、省广电等网络运营商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关合作运行方案已经明确,并得到了物价局的许可。
3.行动策略
(1)重点打造一批体现江苏水平的“苏派”教学资源精品,以整合促提升
我们进一步整合全省教育部门的力量,以名师为骨干,以名校为基地,以各级电教部门和教研部门的优秀骨干为依托,在提升和优化教学资源质量上狠下功夫,打造了一批系列化、优质化的教学资源。目前,已经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所有主干学科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其中,“江海天骄”中小学课程同步学习辅导、南通高中优质教学资源、数学文化软件库等自主研发的教学资源得到了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肯定。教师网络培训课程资源的建设工作也有序展开,2011年,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幼儿教育、教师职业道德、初中思品、初中美术、初中音乐等8门网络课程已全部通过审定并整合上线,全省广大中小学教师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完成相关培训工作。我省主要承担制作的援疆双语教学资源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综合实训课程更是得到了教育部鲁昕副部长、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葛道凯司长、民族教育司张强副司长的高度肯定,鲁部长认为江苏省在新资源的研发上行动快,所研制资源的质量高,是高端产品,应尽快推广,为全国教育资源建设多作贡献。我省计划通过几年的努力,大大提升我省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质量,打造一批具有江苏特色、能够体现江苏水平的“苏派”教学资源精品。
(2)全力推进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以平台促共享
作为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抓手,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于2009年先期启动。2010年,我们又进一步明确了平台建设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重点打造“一网、三库、五平台、一中心、多服务”:即以江苏教育科研计算机网为骨干网,建成全省教育专网;建立全省教育基础数据库、教育管理信息库、教育教学资源库;建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教师教育五个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物联网应用推广中心,实施“金教”工程;推进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诸多对象,涵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个阶段的多样化服务。我们进一步落实了工作措施,从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和经费支撑等多个方面确保平台建设顺利进行。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采用云计算技术和三横三纵的物理架构,在技术上具有很强的领先性。目前,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建成并试运行,在试运行的基础上,我们又对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了改版,突出面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社会教育五大块服务对象,以金教工程为核心,以资源服务为特色,模块更加清晰,功能更加完善,数据结构更加合理。今后,我们将加大力度,在平台整合和资源共享上做更多工作,以充分发挥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在促进全省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大规模共建共享和提升江苏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3)积极创建“领航杯”信息技术能力大赛和“书香江苏”读书活动品牌,以活动促应用
2010年起,我们开始策划江苏省“领航杯”信息技术能力大赛,将各类信息化、网络化教学教研活动和大赛有机地组织起来,并在全省组织开展了“书香江苏”网上读书活动,以活动促应用,以大赛促提高。2011年,“领航杯”信息技术能力大赛正式启动,参赛对象涵盖幼儿园到大学师生。“书香江苏”网上读书平台,则将全省所有中小学及职业学校纳入平台之中,为全省所有中小学及职业学校师生建立网上个人书房,定期推荐优秀读物,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读书活动。 “书香江苏”网上读书平台目前上网访问的学生已有12596万多人次,开通了52万多个书房,有5661个下属单位,93万多册电子图书,取得了广泛、积极的社会影响,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省作协等多个部门的支持和响应。日前,在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工信部、广电部、中科院支持,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的“第四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书香江苏”网上读书平台经评审,被授予2010—2011年度全国十佳数字出版“新锐品牌”的称号。“领航杯”信息技术能力大赛作为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的一项品牌性赛事,“书香江苏”作为我省教育部门的一个品牌性读书活动,有效促进了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大规模应用,大大提高了广大师生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二、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之思考
1.一种欣慰:公益性的彰显
我省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初步体现了公共服务功能。全省高中生电子注册学籍系统、教育评估系统、中职学籍管理系统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行,为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提供了准确、及时的数据,减少了人力,提高了管理效率,为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的优质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也在服务师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江苏省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办公室所做的江苏省第三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测试分析报告表明,教师学历、图书量、建网学校的比例及计算机拥有量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最重要的几个指标,其中,计算机网络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用明显。
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公益性也已经在管理层形成共识。我们专门成立了由一把手厅长任组长、分管厅长任副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等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工作进行明确部署。作为省教育厅的一项重点工作和省政府“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的信息化工程,平台建设和应用工作也得到了省财政的大力支持,省财政明确,每年将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经费重点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一个由政府主导建设、政府经费投入为主的组织管理机制和经费保障运营机制正在形成。
2.一点反思:区域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跨度大,资金需求多,也涉及各级教育的方方面面,设施建设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应用提高是目的,管理运行是关键,每一个环节处理不好都有可能影响全局。这就要求我们具有较强的区域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宏观规划、顶层设计要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分步指导、工作推进要扎实有序、具有适用性。为此,我们不断加强对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要求他们每做一次决策,都要广泛征求意见,要组织调研和考察,并聘请相关部门领导和相关领域专家参与论证,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在省一级层面,我们已经完成了全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及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但是,随着相关工作的持续推进,相关责任部门普遍反映,行业体系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协调难度逐步增加,省、市、县、校信息化管理方面共性和个性矛盾也开始碰撞,再加平台运维机制有待完善、技术保障能力亟待加强、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等诸多困难,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区域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迫在眉睫。
3.一个愿景:数字鸿沟消失,教育公平实现
我们并不确切地知道,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地到底该有怎样的风景,因为信息技术的每一步发展,也许都将成为教育信息化工作新的起点。但这丝毫不能阻挡我们前行的步伐,因为我们有一个愿望:信息技术的发展都将成为所有受教育者学习和创造的平台,信息资源可以为所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方便快捷地共享,学习、交流、合作可以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在同一片蓝天下,无论城市乡村,无论富贵贫穷,无论尊卑长幼,都可以平等地享有人类的信息、资源、知识、智慧……
(编辑:鲁利瑞)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行动;思考
中图分类号:G5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1)20-0067-04
怀着“同在一片蓝天下,让所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理想,2009年,我省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江苏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并开始走上了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的行动道路。2010年,该项工作全面启动,以“建网、建库、建队伍、建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体系建设涵盖了基教、职教、高教、师资培训和终身教育等五大块教育。2011年4月,以“一网、三库、五平台、一中心、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一期)通过专家论证并上线运行。这是省教育厅今后一段时间重点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并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示范性工程”。在江苏省政府制定的“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中,该项工作被确定为江苏省“十二五”信息化建设重点工程。
这是一条荆棘丛生的路。两年多的探索历程,机遇与挑战并存,喜悦与艰辛交织,我们一边行动,一边思考。
一、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之行动
1.行动基础
(1)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逐步完善。我省通过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和深入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计算机拥有量大幅提升。95.9%的普通高中、88.74%的初中、67.1%的小学都建成了校园网,100%的中小学实现了“校校通”,苏南已有相当数量的学校实现了“班班通”,苏州有100%公办幼儿园实现了“园园通”。全省有77.1%的高校建成了覆盖部分校园的无线网络。江苏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运行良好并覆盖全省126所高校,13个省辖市全部完成了覆盖辖区的教育城域网建设工作。
(2)教育信息化软件建设初具规模。我省通过实施“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中小学优质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状况,全省中小学已经拥有一定数量能直接用于课堂的优质教学资源。与此同时,我们加大了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初步形成了能够体现江苏教育特色和水平的省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各市、县和学校也形成了相当数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网络教学平台、教学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等被广泛使用。
(3)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逐步到位。我省通过骨干培训和分级培训相结合、现场集中培训和网络远程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先后组织了三轮全省范围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培训,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显著增强。我省还形成了以江苏教师教育网为主干的远程培训网络,进一步扩大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规模和效益。江苏教师教育网注册教师45万人,日访问量约5000人次。
(4)教育信息化应用日渐深入。随着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化在各级教育部门实施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逐步推开。在各类全国性的信息技术应用大型活动和比赛中,我省师生的参与面和参与水准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全省各地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建设也亮点频出,扬州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南京的“一点两翼”教育城域网发展思路、无锡的远程教育终身学习平台、苏州市的教育博客社群、常州的教师成长共同体、南通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开发,都在不同层面反映了我省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较深程度和较高水平。
综上所述,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我省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存在着网络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各级教育网站未能实现高速互联,资源建设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建成、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程度不高,信息技术的应用依然停留在较浅层面、信息技术支撑和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
2.行动路径
为了促进以上问题的解决,建设高水准的教育信息化,促进江苏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和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我省进一步加强了对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统筹力度,提出了构建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的行动目标,具体路径包括:
(1)建网:以江苏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为依托,以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建成覆盖全省教育行政部门、业务机构和学校,实现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与市、县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的高速互联的江苏省教育骨干网。目前,我们完成了网络升级改造和安全保障系统建设方案,完成了教育网65536个IP地址的申请,为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配置专网IP,为省、市、县、校四级互联互通准备了通道。13个省辖市均已按要求和省平台对接,各市分平台都有专人负责相关工作,县(市、区)接入工作也已开始进行。
(2)建库:建设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社会教育的江苏省基础数据库、教育管理信息库、教育教学资源库,实现全省教育优质资源和教育管理信息的开放和共享。目前已经完成了高中电子注册系统、中职电子注册系统、评估系统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维护工作,实现了课表上网。江苏省教育资源中心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也有效实现了量的攀升和质的提高。
(3)建队伍:建成多样的、开放的、可更新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体系,提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业务机构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推动信息化在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目前,江苏教师教育网的网培功能进一步增强,日在线平均1000人次,全年约40万人次,海外访问量9200多人次,分布在51个国家和地区。
(4)建机制:建立一个有效的贯穿信息化管理、应用和服务环节的技术保障体系,建立以公益性为主、市场化为辅的经费保障机制以及兼顾公平与效益的网络运行机制,确保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在经费保障机制建设方面,我们已经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省财政今年已经明确了2000万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在市场运维机制的建设上,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决定引进省电信、省移动、省广电等网络运营商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关合作运行方案已经明确,并得到了物价局的许可。
3.行动策略
(1)重点打造一批体现江苏水平的“苏派”教学资源精品,以整合促提升
我们进一步整合全省教育部门的力量,以名师为骨干,以名校为基地,以各级电教部门和教研部门的优秀骨干为依托,在提升和优化教学资源质量上狠下功夫,打造了一批系列化、优质化的教学资源。目前,已经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所有主干学科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其中,“江海天骄”中小学课程同步学习辅导、南通高中优质教学资源、数学文化软件库等自主研发的教学资源得到了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肯定。教师网络培训课程资源的建设工作也有序展开,2011年,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幼儿教育、教师职业道德、初中思品、初中美术、初中音乐等8门网络课程已全部通过审定并整合上线,全省广大中小学教师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完成相关培训工作。我省主要承担制作的援疆双语教学资源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综合实训课程更是得到了教育部鲁昕副部长、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葛道凯司长、民族教育司张强副司长的高度肯定,鲁部长认为江苏省在新资源的研发上行动快,所研制资源的质量高,是高端产品,应尽快推广,为全国教育资源建设多作贡献。我省计划通过几年的努力,大大提升我省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质量,打造一批具有江苏特色、能够体现江苏水平的“苏派”教学资源精品。
(2)全力推进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以平台促共享
作为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抓手,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于2009年先期启动。2010年,我们又进一步明确了平台建设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重点打造“一网、三库、五平台、一中心、多服务”:即以江苏教育科研计算机网为骨干网,建成全省教育专网;建立全省教育基础数据库、教育管理信息库、教育教学资源库;建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教师教育五个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物联网应用推广中心,实施“金教”工程;推进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诸多对象,涵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个阶段的多样化服务。我们进一步落实了工作措施,从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和经费支撑等多个方面确保平台建设顺利进行。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采用云计算技术和三横三纵的物理架构,在技术上具有很强的领先性。目前,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建成并试运行,在试运行的基础上,我们又对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了改版,突出面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社会教育五大块服务对象,以金教工程为核心,以资源服务为特色,模块更加清晰,功能更加完善,数据结构更加合理。今后,我们将加大力度,在平台整合和资源共享上做更多工作,以充分发挥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在促进全省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大规模共建共享和提升江苏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3)积极创建“领航杯”信息技术能力大赛和“书香江苏”读书活动品牌,以活动促应用
2010年起,我们开始策划江苏省“领航杯”信息技术能力大赛,将各类信息化、网络化教学教研活动和大赛有机地组织起来,并在全省组织开展了“书香江苏”网上读书活动,以活动促应用,以大赛促提高。2011年,“领航杯”信息技术能力大赛正式启动,参赛对象涵盖幼儿园到大学师生。“书香江苏”网上读书平台,则将全省所有中小学及职业学校纳入平台之中,为全省所有中小学及职业学校师生建立网上个人书房,定期推荐优秀读物,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读书活动。 “书香江苏”网上读书平台目前上网访问的学生已有12596万多人次,开通了52万多个书房,有5661个下属单位,93万多册电子图书,取得了广泛、积极的社会影响,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省作协等多个部门的支持和响应。日前,在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工信部、广电部、中科院支持,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的“第四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书香江苏”网上读书平台经评审,被授予2010—2011年度全国十佳数字出版“新锐品牌”的称号。“领航杯”信息技术能力大赛作为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的一项品牌性赛事,“书香江苏”作为我省教育部门的一个品牌性读书活动,有效促进了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大规模应用,大大提高了广大师生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二、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之思考
1.一种欣慰:公益性的彰显
我省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初步体现了公共服务功能。全省高中生电子注册学籍系统、教育评估系统、中职学籍管理系统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行,为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提供了准确、及时的数据,减少了人力,提高了管理效率,为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的优质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也在服务师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江苏省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办公室所做的江苏省第三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测试分析报告表明,教师学历、图书量、建网学校的比例及计算机拥有量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最重要的几个指标,其中,计算机网络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用明显。
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公益性也已经在管理层形成共识。我们专门成立了由一把手厅长任组长、分管厅长任副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等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工作进行明确部署。作为省教育厅的一项重点工作和省政府“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的信息化工程,平台建设和应用工作也得到了省财政的大力支持,省财政明确,每年将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经费重点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一个由政府主导建设、政府经费投入为主的组织管理机制和经费保障运营机制正在形成。
2.一点反思:区域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跨度大,资金需求多,也涉及各级教育的方方面面,设施建设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应用提高是目的,管理运行是关键,每一个环节处理不好都有可能影响全局。这就要求我们具有较强的区域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宏观规划、顶层设计要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分步指导、工作推进要扎实有序、具有适用性。为此,我们不断加强对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要求他们每做一次决策,都要广泛征求意见,要组织调研和考察,并聘请相关部门领导和相关领域专家参与论证,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在省一级层面,我们已经完成了全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及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但是,随着相关工作的持续推进,相关责任部门普遍反映,行业体系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协调难度逐步增加,省、市、县、校信息化管理方面共性和个性矛盾也开始碰撞,再加平台运维机制有待完善、技术保障能力亟待加强、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等诸多困难,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区域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迫在眉睫。
3.一个愿景:数字鸿沟消失,教育公平实现
我们并不确切地知道,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地到底该有怎样的风景,因为信息技术的每一步发展,也许都将成为教育信息化工作新的起点。但这丝毫不能阻挡我们前行的步伐,因为我们有一个愿望:信息技术的发展都将成为所有受教育者学习和创造的平台,信息资源可以为所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方便快捷地共享,学习、交流、合作可以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在同一片蓝天下,无论城市乡村,无论富贵贫穷,无论尊卑长幼,都可以平等地享有人类的信息、资源、知识、智慧……
(编辑:鲁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