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塑造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了解人类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
一、高中学生人文精神塑造的重要性
1.让生活具有良好的规则,使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
社会生产的高效运转与人们生活的和谐幸福,必须以良好的人文精神做依托。良好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建立社会生活的良好规则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这些规则与信任关系的建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与人之间由利益冲突带来的摩擦。
2.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
通过对高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人们对日常消费产品的关注,已经不局限于产品本身的物质特征和生理功能,而是更加注重其艺术性、象征性等文化层面的因素。教师在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目标的时候,不再是仅仅追求单纯的物质要求,更多的是要考虑社会公益和精神追求等方面的需要。
3.给现代科学提供基础智慧
人文精神的层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家、工程师和科学家的事业与技术创新内涵。人文精神对以前的观念“积极性与创造性是由物质利益决定的”发生冲击,使得改革不再单纯地围绕着利益而转,减弱了经济学家设计的“无形之手”的支配能力,把人从沉迷头衔、经费、待遇的泥潭里解脱出来,使人能够获得“出世”的智慧,并做好“入世”的事情。
二、历史教育的作用
1.以史为镜,使人生更加明朗
学习历史可以使我们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增强我们对人生的掌控能力,提高我们看望人生的清晰度。例如学习竺可桢写的《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就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移民与地理。我们通过努力学习历史知识,不断地去了解前人对问题的处理办法,同时探索时代发展的规律,然后根据现时代的情况进行批判继承,有助于获取前行的力量。
2.增强忧患意识与民族凝聚力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可以激发人的奋斗热情,安乐会把人煮成温水青蛙。国家的发展需要国民的坚持奋斗,因此学习历史的经验教训,增强忧患意识,是个人和国家的发展所必需的教育。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看到古代的先进技术与灿烂文化,令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更加强烈。由此看来,历史教育有“增强忧患意识与民族凝聚力”的功效。
3.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强化爱国主义精神
加强历史教育,使国民更加了解我们伟大祖国五千多年的风霜雪雨,对提高国民道德素质和强化爱国主义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再从孙中山的“振兴中华”到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以看出:历史虽已发生沧桑巨变,但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仍然保持了下来。
三、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塑造的关系
历史教育是人文精神塑造的核心课程,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质量。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其实就是让学生受到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熏陶。文化的发展要以继承为基础,因此学习历史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历史教育作为一门以追求历史对人的意义和价值为己任的人文学科,有着让人读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人们更容易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思考力。因此,高中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必先重视历史教育,使学生得以在历史宝库中汲取养分。
高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的人格得到更全面发展,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历史审美教育可以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人格,提高人的素质,进而提升人文精神塑造的层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与国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各种文化产生交汇与碰撞,因此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就需国民对国家有强烈的归属感、民族认同感以及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从而强化其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其社会创新能力,为我国的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志,吕效华.历史教育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J].理论,2008(6).
[2]张宏.浅谈历史教育的作用[J].基础教育,2011(8).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高中学生人文精神塑造的重要性
1.让生活具有良好的规则,使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
社会生产的高效运转与人们生活的和谐幸福,必须以良好的人文精神做依托。良好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建立社会生活的良好规则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这些规则与信任关系的建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与人之间由利益冲突带来的摩擦。
2.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
通过对高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人们对日常消费产品的关注,已经不局限于产品本身的物质特征和生理功能,而是更加注重其艺术性、象征性等文化层面的因素。教师在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目标的时候,不再是仅仅追求单纯的物质要求,更多的是要考虑社会公益和精神追求等方面的需要。
3.给现代科学提供基础智慧
人文精神的层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家、工程师和科学家的事业与技术创新内涵。人文精神对以前的观念“积极性与创造性是由物质利益决定的”发生冲击,使得改革不再单纯地围绕着利益而转,减弱了经济学家设计的“无形之手”的支配能力,把人从沉迷头衔、经费、待遇的泥潭里解脱出来,使人能够获得“出世”的智慧,并做好“入世”的事情。
二、历史教育的作用
1.以史为镜,使人生更加明朗
学习历史可以使我们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增强我们对人生的掌控能力,提高我们看望人生的清晰度。例如学习竺可桢写的《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就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移民与地理。我们通过努力学习历史知识,不断地去了解前人对问题的处理办法,同时探索时代发展的规律,然后根据现时代的情况进行批判继承,有助于获取前行的力量。
2.增强忧患意识与民族凝聚力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可以激发人的奋斗热情,安乐会把人煮成温水青蛙。国家的发展需要国民的坚持奋斗,因此学习历史的经验教训,增强忧患意识,是个人和国家的发展所必需的教育。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看到古代的先进技术与灿烂文化,令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更加强烈。由此看来,历史教育有“增强忧患意识与民族凝聚力”的功效。
3.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强化爱国主义精神
加强历史教育,使国民更加了解我们伟大祖国五千多年的风霜雪雨,对提高国民道德素质和强化爱国主义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再从孙中山的“振兴中华”到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以看出:历史虽已发生沧桑巨变,但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仍然保持了下来。
三、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塑造的关系
历史教育是人文精神塑造的核心课程,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质量。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其实就是让学生受到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熏陶。文化的发展要以继承为基础,因此学习历史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历史教育作为一门以追求历史对人的意义和价值为己任的人文学科,有着让人读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人们更容易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思考力。因此,高中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必先重视历史教育,使学生得以在历史宝库中汲取养分。
高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的人格得到更全面发展,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历史审美教育可以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人格,提高人的素质,进而提升人文精神塑造的层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与国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各种文化产生交汇与碰撞,因此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就需国民对国家有强烈的归属感、民族认同感以及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从而强化其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其社会创新能力,为我国的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志,吕效华.历史教育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J].理论,2008(6).
[2]张宏.浅谈历史教育的作用[J].基础教育,2011(8).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