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物理的理论基础是实验,如果要想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就必须在实验上要有新的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时,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弄懂实验原理、熟悉实验仪器、注意实验细节和合理的操作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有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学期我听了我校陈老师的一节物理课,这节课他选的是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其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演示实验就是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首先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猜想1: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猜想2:同一深度,方向不同,液体的压强可能不同; 猜想3: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接着让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选择器材:器材:压强计,大烧杯,水,盐水,刻度尺。 教师开始演示实验如下步骤: (1)将水倒入烧杯,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3cm处,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2)保持压强计的探头所在的深度不变,改变橡皮膜所对的方向如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再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3)改变探头的深度,例如先移至6cm深处,再移至9cm深处,分别记下压强计液面的高度差。(4)换用其它液体(如盐水),看深度相同时,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这里教师直接将食用盐倒入第三幅图的淡水中进行试验,并用疑问的眼光看学生,提示大家这样做对吗?
学生集体讨论了这个问题并回答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如果直接加盐则水面就会上升,高度就会发生变化,液面的高度就没有得到控制。
教师高度评价了学生的分析。
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归纳:液体内部各方向上都存在压强,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的压强相等;液体内深度越大处,压强也越大;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的压强也越大。
陈老师的这节课结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他的这节课精彩的物理演示让我佩服,同时结合他的课我想谈一下自己拙见。
首先我们要知道现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其实在农村的物理教师任教,最怕的就是做实验,经常把学生实验变成老师代办的演示实验,“一切为应试教实验”的教学理念左右农村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不管白猫还是黑猫,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你采用什么教学方式,使用什么方法,也不管你的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只要考试时出成绩,你就是一位好老师,甚至是优秀教师。 在这种理念背景下,物理实验也就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应试实验”教学理念。
2学生实验中缺少探究性,存在为做实验而实验的现象。
有些物理老师为了节省时间和得出理想实验结果,违背课标要求,把一些探究实验改为验证实验(在农村中学,基本上没有探究性实验)。
其次我们通过听了陈老师的课之后有如下感悟
1陈老师的演示实验具有简单、直观性
演示实验就其自身特点来说,操作越简单、现象越直观,越有利于学生利用直觉思维,进行有效学习。通过液体压强计内液面高度差的反映出压强大小的关系。学生亲眼看到高度差的变化,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印象一定深刻。
2陈老师演示实验具有趣味性
初中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奇特的物理现象、有趣的物理实验、出乎意料的实验结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更用心地学习有趣的物理现象。因此,在物理实验设计和演示中,尽可能体现“新”“奇”“特”的特点。例如当探究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时拿了一个如图2所示的仪器让学生感到新奇,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陈老师的演示实验具有探索性
探索性的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一些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师生共同参与,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困惑、怀疑和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形成探索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在验证猜想3: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时。换用其它液体(如盐水),看深度相同时,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这里教师直接将食用盐倒入第三幅图的淡水中进行试验,并用疑问的眼光看学生,提示大家这样做对吗?学生集体讨论了这个问题并回答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如果直接加盐则水面就会上升,高度就会发生变化,液面的高度就没有得到控制。这是演示实验具有探索性的最好案例,既做到实验完整性又做到实验的细微性,把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讨论相结合。
那么如何上好课堂演示实验课呢,除了以上我个人认为:
(一)实验设计思想要明确
实验设计思想是实验原理与实验结构、实验装置与实验要求、实验方法与实验技术、实验教学策略与实验教学过程在实验教学设计中的综合反映与运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也要敢于质疑,对那些效果不太明显的演示实验所存在的问题也要敢于动手动脑,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改进的措施,努力将科学的观念和思想展示给学生。
(二)实验目的要明确
演示实验的选用与设计都必须从实验目的出发。引入新课时运用演示实验,目的往往侧重于引导学生所研究的问题产生兴趣,或者是提出问题,唤起学生的思考。因此要求这类实验尽可能新奇、生动、有趣。如果运用演示实验来巩固、深化、应用物理知识,就必须注意突出实验的思考性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教学目的来设计安排演示实验。
总之,物理教师要重视物理演示实验在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探索物理未知领域的热情和欲望以及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科学态度、作风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它不仅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有利于学生体验理论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更有利于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我们应该重视和发挥物理演示的探究性教育功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理论的积累。让学生不但爱学物理知识,而且爱动脑动手,并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劂轩.初中探究型课程案例100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娄进.开发巧妙的物理实验资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本学期我听了我校陈老师的一节物理课,这节课他选的是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其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演示实验就是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首先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猜想1: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猜想2:同一深度,方向不同,液体的压强可能不同; 猜想3: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接着让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选择器材:器材:压强计,大烧杯,水,盐水,刻度尺。 教师开始演示实验如下步骤: (1)将水倒入烧杯,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3cm处,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2)保持压强计的探头所在的深度不变,改变橡皮膜所对的方向如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再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3)改变探头的深度,例如先移至6cm深处,再移至9cm深处,分别记下压强计液面的高度差。(4)换用其它液体(如盐水),看深度相同时,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这里教师直接将食用盐倒入第三幅图的淡水中进行试验,并用疑问的眼光看学生,提示大家这样做对吗?
学生集体讨论了这个问题并回答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如果直接加盐则水面就会上升,高度就会发生变化,液面的高度就没有得到控制。
教师高度评价了学生的分析。
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归纳:液体内部各方向上都存在压强,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的压强相等;液体内深度越大处,压强也越大;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的压强也越大。
陈老师的这节课结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他的这节课精彩的物理演示让我佩服,同时结合他的课我想谈一下自己拙见。
首先我们要知道现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其实在农村的物理教师任教,最怕的就是做实验,经常把学生实验变成老师代办的演示实验,“一切为应试教实验”的教学理念左右农村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不管白猫还是黑猫,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你采用什么教学方式,使用什么方法,也不管你的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只要考试时出成绩,你就是一位好老师,甚至是优秀教师。 在这种理念背景下,物理实验也就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应试实验”教学理念。
2学生实验中缺少探究性,存在为做实验而实验的现象。
有些物理老师为了节省时间和得出理想实验结果,违背课标要求,把一些探究实验改为验证实验(在农村中学,基本上没有探究性实验)。
其次我们通过听了陈老师的课之后有如下感悟
1陈老师的演示实验具有简单、直观性
演示实验就其自身特点来说,操作越简单、现象越直观,越有利于学生利用直觉思维,进行有效学习。通过液体压强计内液面高度差的反映出压强大小的关系。学生亲眼看到高度差的变化,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印象一定深刻。
2陈老师演示实验具有趣味性
初中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奇特的物理现象、有趣的物理实验、出乎意料的实验结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更用心地学习有趣的物理现象。因此,在物理实验设计和演示中,尽可能体现“新”“奇”“特”的特点。例如当探究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时拿了一个如图2所示的仪器让学生感到新奇,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陈老师的演示实验具有探索性
探索性的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一些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师生共同参与,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困惑、怀疑和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形成探索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在验证猜想3: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时。换用其它液体(如盐水),看深度相同时,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这里教师直接将食用盐倒入第三幅图的淡水中进行试验,并用疑问的眼光看学生,提示大家这样做对吗?学生集体讨论了这个问题并回答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如果直接加盐则水面就会上升,高度就会发生变化,液面的高度就没有得到控制。这是演示实验具有探索性的最好案例,既做到实验完整性又做到实验的细微性,把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讨论相结合。
那么如何上好课堂演示实验课呢,除了以上我个人认为:
(一)实验设计思想要明确
实验设计思想是实验原理与实验结构、实验装置与实验要求、实验方法与实验技术、实验教学策略与实验教学过程在实验教学设计中的综合反映与运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也要敢于质疑,对那些效果不太明显的演示实验所存在的问题也要敢于动手动脑,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改进的措施,努力将科学的观念和思想展示给学生。
(二)实验目的要明确
演示实验的选用与设计都必须从实验目的出发。引入新课时运用演示实验,目的往往侧重于引导学生所研究的问题产生兴趣,或者是提出问题,唤起学生的思考。因此要求这类实验尽可能新奇、生动、有趣。如果运用演示实验来巩固、深化、应用物理知识,就必须注意突出实验的思考性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教学目的来设计安排演示实验。
总之,物理教师要重视物理演示实验在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探索物理未知领域的热情和欲望以及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科学态度、作风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它不仅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有利于学生体验理论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更有利于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我们应该重视和发挥物理演示的探究性教育功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理论的积累。让学生不但爱学物理知识,而且爱动脑动手,并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劂轩.初中探究型课程案例100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娄进.开发巧妙的物理实验资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