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对热点新闻、事件的深入分析,找出网络舆情传播特点,分析网络舆情现状,并利用其特点促进良性传播,从政府、网民、客户端等多主体角度分析,为营造良好信息传播氛围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舆情传播;网络言论
一、问题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信息的传播途径逐渐增加,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从以往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到如今依托互联网的各大门户网站、APP等新媒体渠道。新旧媒体的传播方式、媒介渠道不同,导致人们对于媒体的使用方式也各不相同。新媒体拥有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信息碎片化的特点,但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其特性散播谣言、影响社会秩序,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在信息化的时代,受众获得信息的渠道也得以拓广、接收速度增快,表达个人看法的频率也增加,对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存在有利的积极作用。
二、新媒体发展给舆情传播带来的有利影响
(一)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便捷
2020年是人类历史上十分特殊的一年,在这一年我们遇到了疫情,新冠肺炎也是百年来影响人类范围最大的一场流行病。在我们国家的防疫防控措施中,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了最新疫情发展情况及重要指示,这也使人民更加了解、遵守最新政策。而在这个特殊期间,新媒体技术维持了民众与政府之间信息传达、交流的需求,针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大家也予以配合、沟通,形成良性的舆情传播环境,缓解了疫情时期大家的恐慌情绪,网络舆情规模也达到了一个峰值。新冠疫情中,人们通过网络了解当日数据信息,我们也从中分析网络舆情的演变特点及相关规律,这为日后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情监测工作提供了有利的经验。
(二)满足受众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
媒介融合的时代到来,给大众提供了更多的娱乐手段与渠道,也缩短了找寻娱乐方式的时间。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一般只有10至15秒的传播时间,满足了大众快节奏的生活,且兼具视听功能。用户可通过抖音平台了解新闻热点,娱乐视频也能在此平台及时传播和扩散,大众在何时何地都能通过短视频满足娱乐需要、了解时事。短视频平台在娱乐方式的选择中逐渐获得较大比例,因此一些官方机构也利用短视频平台,通过娱乐的方式传达较为枯燥严肃的内容,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共青团中央在其公众号中建立《青年大学习》专属版块,为爱国爱党人士提供了系统化专业化的学习途径,建立了独特的话语体系,使民众爱国情感得到宣扬,达到了软文化的硬着陆,更加充实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
(三)丰富信息传播途径
通过互联网载体,多方信息可进行传播、互通,例如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两微一端的发展。无论是发布权威信息的各大官方主流媒体,还是不同领域的企业公司、社会组织,各方都在通过两微一端提高自身影响力,传播品牌文化。这些信息传播方式的更新,既是社会肌体的延伸,也是媒体传播方式的延伸。通过这些媒介发布报道,容易引起大众的强烈关注并引发广泛讨论,开放的交流平台更容易让人民发表想法、了解时事,同时政府也增强了舆论引导能力与公信力,具有一定的优势。
三、新媒体发展给舆情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容易煽动大众情绪
网络传播环境的丰富变化,使得网络舆情的负面传播也更加迅速,最先传出的信息,在经过不同群体的转发、互动、再加工以后,很有可能推动负面情绪的发酵。例如在新冠疫情初期,部分未经过验证的非官方言论四处传播,人心惶恐,带不良节奏的舆论占领了舆论导向,只有后期正面积极的引导并引发共情传播,才最终消除了负面影响,稳定了群众情绪。通过网络除了传递偶像努力、向上的正能量以外,也会出现一些不良言论,引起平台读者不满,最后导致全网蔓延式对肖战的谩骂与攻击。
(二)作者素质参差不齐
各类媒体渠道不断丰富发展,各门户网站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为了获取更多的阅读量与浏览量,也会出现一些不正当的“博眼球”手段,例如曾经很火的“震惊体”标题。一般会采用轰动策略,将自身置身于社会事件当中,在文章上运用振动效果把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物放在一起,读者的心灵受到震撼,同时采用多重批判的立场,思想输出较为灵活。往往会将一些普通的事件通过言语放大,甚至引起群众的恐慌。
(三)真实性有待考量
公众容易根据自身已有的成见与内容产生共鸣、盲目从众、产生代入感,部分主体以此来利用公众的舆论成见引发社会讨论,但同時容易忽略到事件本身的真实性。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发言人,真假不明的信息充斥了各个角落,究其根本,在于新媒体的发展,使得社会热点在网络中更易扩散、过度解读,而在这过程中,真相可能需要多方挖掘,一些媒体却因为追求速度、获得点击率,抢占所谓的“头版头条”而忽略了新闻本身的事实。
四、营造良好网络传播环境的建议
(一)政府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有关部门可以将新媒体作为普法工具,合理利用网络渠道加强普法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在部分公众关注的热点事件当中,可以“蹭热度”式的提供一些基础法律常识讲解,并利用微博等互联网平台恰当推送相关案件,科普法律知识。关于网络谣言,有部分学者认为,指的是通过新媒体渠道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捏造信息以及对既有事实传播失去真实性的信息。这类信息根据大众关注的痛点问题进行故意捏造,并夸大部分事实内容。这容易左右部分网民的思考判断能力,带来不利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了“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不良现象。
(二)网民自身需提高辨别能力
基于我国网民数量基数的庞大,很多评论、转载都是盲目且失真的,互联网这把双刃剑会使得一些好事者对一些未鉴别真实性及具有一定煽动性的信息进行传播,而部分网民会下意识的认同多人传播的信息,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破坏舆论环境。因此网民自身在接收各类信息的同时,还需加强警惕,丰富法律知识,对时事新闻加以主观性去理解、评论。
(三)各大网络客户端需加强筛选
各部门间需明确权利范围,加强管控,梳理各组织架构,针对大众关心度高的热点新闻,尤其是涉及到公共利益的事件,及时进行调查介入,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在保证公民发表言论权利的同时,与社会主义导向相契合,及时发布并更新权威信息,避免社会舆情在网络环境中失去真实性,并掌握好主流舆论的话语权。致力提高高科技技术对网络信息的监控能力,加大对网络资源的监管能力,针对部分“敏感词汇”进行拦截、审核,维护网络环境的绿色安全。
五、结束语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当今社会带来了诸多便利,从便捷获取信息到丰富深层精神生活,给大众的生活品质带来了很大的提高,也提供了人们言论表达的平台,各类舆论得以快速传播扩散。但传播速度极快的网络舆情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通过媒体技术获益的同时,还应该提高辨别能力、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加强网络信息筛选,为构建和谐网络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参考文献:
[1]许明月.媒介融合时代突发事件的舆情应对研究[J].新闻传播.2021(03):45-46.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张显峰.企业都“两微一抖”了,媒体“抖”不“抖”[J].青年记者.2020(28):15.
关键词:新媒体;舆情传播;网络言论
一、问题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信息的传播途径逐渐增加,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从以往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到如今依托互联网的各大门户网站、APP等新媒体渠道。新旧媒体的传播方式、媒介渠道不同,导致人们对于媒体的使用方式也各不相同。新媒体拥有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信息碎片化的特点,但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其特性散播谣言、影响社会秩序,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在信息化的时代,受众获得信息的渠道也得以拓广、接收速度增快,表达个人看法的频率也增加,对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存在有利的积极作用。
二、新媒体发展给舆情传播带来的有利影响
(一)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便捷
2020年是人类历史上十分特殊的一年,在这一年我们遇到了疫情,新冠肺炎也是百年来影响人类范围最大的一场流行病。在我们国家的防疫防控措施中,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了最新疫情发展情况及重要指示,这也使人民更加了解、遵守最新政策。而在这个特殊期间,新媒体技术维持了民众与政府之间信息传达、交流的需求,针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大家也予以配合、沟通,形成良性的舆情传播环境,缓解了疫情时期大家的恐慌情绪,网络舆情规模也达到了一个峰值。新冠疫情中,人们通过网络了解当日数据信息,我们也从中分析网络舆情的演变特点及相关规律,这为日后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情监测工作提供了有利的经验。
(二)满足受众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
媒介融合的时代到来,给大众提供了更多的娱乐手段与渠道,也缩短了找寻娱乐方式的时间。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一般只有10至15秒的传播时间,满足了大众快节奏的生活,且兼具视听功能。用户可通过抖音平台了解新闻热点,娱乐视频也能在此平台及时传播和扩散,大众在何时何地都能通过短视频满足娱乐需要、了解时事。短视频平台在娱乐方式的选择中逐渐获得较大比例,因此一些官方机构也利用短视频平台,通过娱乐的方式传达较为枯燥严肃的内容,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共青团中央在其公众号中建立《青年大学习》专属版块,为爱国爱党人士提供了系统化专业化的学习途径,建立了独特的话语体系,使民众爱国情感得到宣扬,达到了软文化的硬着陆,更加充实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
(三)丰富信息传播途径
通过互联网载体,多方信息可进行传播、互通,例如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两微一端的发展。无论是发布权威信息的各大官方主流媒体,还是不同领域的企业公司、社会组织,各方都在通过两微一端提高自身影响力,传播品牌文化。这些信息传播方式的更新,既是社会肌体的延伸,也是媒体传播方式的延伸。通过这些媒介发布报道,容易引起大众的强烈关注并引发广泛讨论,开放的交流平台更容易让人民发表想法、了解时事,同时政府也增强了舆论引导能力与公信力,具有一定的优势。
三、新媒体发展给舆情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容易煽动大众情绪
网络传播环境的丰富变化,使得网络舆情的负面传播也更加迅速,最先传出的信息,在经过不同群体的转发、互动、再加工以后,很有可能推动负面情绪的发酵。例如在新冠疫情初期,部分未经过验证的非官方言论四处传播,人心惶恐,带不良节奏的舆论占领了舆论导向,只有后期正面积极的引导并引发共情传播,才最终消除了负面影响,稳定了群众情绪。通过网络除了传递偶像努力、向上的正能量以外,也会出现一些不良言论,引起平台读者不满,最后导致全网蔓延式对肖战的谩骂与攻击。
(二)作者素质参差不齐
各类媒体渠道不断丰富发展,各门户网站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为了获取更多的阅读量与浏览量,也会出现一些不正当的“博眼球”手段,例如曾经很火的“震惊体”标题。一般会采用轰动策略,将自身置身于社会事件当中,在文章上运用振动效果把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物放在一起,读者的心灵受到震撼,同时采用多重批判的立场,思想输出较为灵活。往往会将一些普通的事件通过言语放大,甚至引起群众的恐慌。
(三)真实性有待考量
公众容易根据自身已有的成见与内容产生共鸣、盲目从众、产生代入感,部分主体以此来利用公众的舆论成见引发社会讨论,但同時容易忽略到事件本身的真实性。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发言人,真假不明的信息充斥了各个角落,究其根本,在于新媒体的发展,使得社会热点在网络中更易扩散、过度解读,而在这过程中,真相可能需要多方挖掘,一些媒体却因为追求速度、获得点击率,抢占所谓的“头版头条”而忽略了新闻本身的事实。
四、营造良好网络传播环境的建议
(一)政府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有关部门可以将新媒体作为普法工具,合理利用网络渠道加强普法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在部分公众关注的热点事件当中,可以“蹭热度”式的提供一些基础法律常识讲解,并利用微博等互联网平台恰当推送相关案件,科普法律知识。关于网络谣言,有部分学者认为,指的是通过新媒体渠道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捏造信息以及对既有事实传播失去真实性的信息。这类信息根据大众关注的痛点问题进行故意捏造,并夸大部分事实内容。这容易左右部分网民的思考判断能力,带来不利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了“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不良现象。
(二)网民自身需提高辨别能力
基于我国网民数量基数的庞大,很多评论、转载都是盲目且失真的,互联网这把双刃剑会使得一些好事者对一些未鉴别真实性及具有一定煽动性的信息进行传播,而部分网民会下意识的认同多人传播的信息,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破坏舆论环境。因此网民自身在接收各类信息的同时,还需加强警惕,丰富法律知识,对时事新闻加以主观性去理解、评论。
(三)各大网络客户端需加强筛选
各部门间需明确权利范围,加强管控,梳理各组织架构,针对大众关心度高的热点新闻,尤其是涉及到公共利益的事件,及时进行调查介入,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在保证公民发表言论权利的同时,与社会主义导向相契合,及时发布并更新权威信息,避免社会舆情在网络环境中失去真实性,并掌握好主流舆论的话语权。致力提高高科技技术对网络信息的监控能力,加大对网络资源的监管能力,针对部分“敏感词汇”进行拦截、审核,维护网络环境的绿色安全。
五、结束语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当今社会带来了诸多便利,从便捷获取信息到丰富深层精神生活,给大众的生活品质带来了很大的提高,也提供了人们言论表达的平台,各类舆论得以快速传播扩散。但传播速度极快的网络舆情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通过媒体技术获益的同时,还应该提高辨别能力、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加强网络信息筛选,为构建和谐网络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参考文献:
[1]许明月.媒介融合时代突发事件的舆情应对研究[J].新闻传播.2021(03):45-46.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张显峰.企业都“两微一抖”了,媒体“抖”不“抖”[J].青年记者.2020(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