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素质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soft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他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易感知性。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实验和家庭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验活动的相互结合,不但有助于化学知识的掌握,而且利用不同形式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达到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观察 理解 技能 创造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依靠人才素质的提高,而人才素质的提高是依靠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有用人才的战略举措,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攻方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而不同的学科都具有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特点。素质教育应结合各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特点进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不仅有助于化学知识的掌握,实验技能的培养,而且在培养学生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学家戴安邦教授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教育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那么就如何利用好各种实验形式,使学生的能力全面得到发展,谈一点自己个人的做法。
  一、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是人们顺利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演示实验具有鲜明性、生动性和真实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加强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挖掘实验素材、创设情景,有的放矢地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时经导管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达不到1/5的原因是什么?质疑之后,引导学生讨论,争辩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由争辩而得到结论,学生难以忘却,水的体积达不到1/5的可能原因是:装置不气密;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的温度未冷却到室温等。另外,由于化学实验多数是在试管中进行,小小的试管中所发生的变化现象要让后排学生看清楚是不可能的,这样使后排的学生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在实验过程中允许应用实物投影仪,提高观察的细微变化程度,使一般难以观察的细微变化清晰的展现在全班同学的面前,演示实验既生动、直观、有趣、强烈的刺激了学生的感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指导学生细心观察,从观察中获得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利用边讲边实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化学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认识化学知识的过程,而技能、能力、方法和态度等都是通过这一化學认识过程来培养和训练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学生有效地掌握化学知识,就必须对化学知识的认识过程展开,以便学生把客观形态的知识内化为主观形态的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边讲边实验是实现认识过程展开的有效途径,边讲边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实验的探索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看清楚实验现象,而且便于了解化学概念和定律是怎样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化学知识,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学生通过两个实验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未变化,然后教师总结归纳出经过无数次实验都发现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即质量守恒,教师再用原子模型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印象深刻,教学效果好。
  三、利用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化学实验教学中,更能形成学生实验技能的还是学生实验,利用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为此,我首先布置实验预习题,让学生的预习时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和操作,做到有的放矢。其次,严肃实验纪律,在实验前强调操作的关键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规范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在实验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如在做二氧化碳倾倒实验时,不仅要求学生用玻璃片挡住,且要求学生倾倒时动作要慢,当低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使学生对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有了较清楚的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次培养学生对实验成败的分析和根据所掌握知识情况进行实验的增改,如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时,用注射器改进实验,学生兴趣大增,且掌握了气密性检查的简便方法,通过认真上好实验课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方法,逐步形成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利用家庭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最可贵的素质,创造能力是对学生素质的较高要求,应在平时教学中一点一滴的培养。上化学课离不开在课堂上演示或学生实验,因为实验生动、直观,有趣的特点,所以学生不满足于课堂上的那些完全通过看和有限的做,他们更有兴趣自己操作,探究,所以适当开展一些家庭小实验,可以迎合他们的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家庭小实验的开展并坚持下去,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每次的家庭小实验都是在教师的布置下进行的。首先启发学生沿着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可能发生的实验现象——实验得出的结论这个思路去设计实验方案,其次结合实验内容提出几个思考题,最后讲清楚该实验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做实验前已经心中有数。比如在学习了二氧化碳以后,要求学生做人呼吸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对比家庭实验,学生为完成这个实验,首先学生用文字和装置图描述出自己的设计原理,然后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找可用的东西作为仪器进行实验,这样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寻找仪器和药品,以及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有了学生自己的创造和发明,因此,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当然,家庭小实验也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对一些没有危险的可以让学生带回去做,而不安全的就不做,或带到学校来做,以减少伤害事故。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推行,教学课堂强调“积极参与、师生互动、民主平等”,这样,学生积极踊跃的课堂表现有利于提高教师“教”的质量与效率;教师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也有利于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应用于实践。因此,我们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我们应以小学生的思维形象为主,创设现实生活问题的情境  数学教育是要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自1994年税收体制改革以来,货物和劳务税征管体制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也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税收制度的重要举
在我国社会保险的三大险种(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中,医疗保险是保障范围最为广泛、运行机制最为复杂以及内容最多的险种。因为在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中,疾病是最常
内容摘要: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鄂温克音乐,使学生初步感受了解鄂温克族的民族民俗和音乐的风格特点,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陶冶情操,使之对民族音乐及鄂温克歌曲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提高兴趣,并用舞蹈形式表现歌曲内涵,欣赏优秀的鄂温克音乐,把民族音乐教育引入课堂,挖掘传承民间民俗文化。  关键词:教研活动 引入课堂  记得鲁迅先生的所言,“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我们国家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有
游戏是广泛的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一种活动现象,它与人类社会历史一样的悠久。“哪里有儿童哪里就会有游戏”,同样游戏也存在于成年人的世界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的天性是孩子与生俱来的,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的游戏本质观。孩子们每天都在游戏,即使周围无人,他们还是会玩的津津乐道。游戏在孩子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成长中起到了积极的教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周边越来越多的农村被纳入城市范围,原有的农村行政村转变为农村社区居委会管理体制,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农村拆迁安置社区”。目前,由于安置社区居住的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下面,我就对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注意力较易分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如下方法激发兴趣。  1、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新教材的每一课都为学生提供有具体生动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