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教育中,朗读教学是教学内容中一个重要的教学部分,学生有节奏饱含感情的朗读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在陶冶个人思想情操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如何帮助学生把书面上的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当中达到思维和情感上的统一,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所以,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充分的把握教学目标,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前言
朗读是小学语文在阅读教学中一项重要的语言阅读训练,也是提高学生思维发展、理解语言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语文教学大纲》的相关内容当中,明确的规定了小学朗读的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外,朗读是教学当中一种发声的阅读形式,是小学生完成阅读的起点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准确流利的朗读能力。从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班集体大的环境因素,有效合理的制定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好朗读文章的技巧,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
二、朗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1.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诗读千遍,其意自现。形象的说明了朗读在理解文章内容当中的重要性,朗读作为阅读的一种形式,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的过程当中一边提高语言的发音节奏的能力,一边可以理解所读文章的相关内容,读懂所朗诵文章的主旨意境,继而更好的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1]。
2.帮助学生感受文章的故事情节。通常,优秀的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优美的意境,而这些文字所表达的意境是语言无法表达出来的,而朗读恰恰能够将语言所构造的情景所体现出来。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根据自身对文章内容的不断朗诵,能够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景意境,进而深化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许多优美的诗歌散文,学生往往在阅读当中难以理解的语句语义,教师可以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有节奏带感情的朗诵,体会文章所描述的情景意境。
3.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内涵。朗读是理解文章内容的一种有效方式,名家荀子曾说“诵数以关注,思索以通之。”说的就是朗读与理解的关系。在阅读教学的课文当中,经常有些含义较为深刻的文章语句让学生难以理解,就可以通过读来体会文章的内涵。另外,教师通过学生的朗读的情况,可以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是否真正的理解。在语文课程教学当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朗诵文章的能力,继而提升学生领悟文章的内涵。
4.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表达能力往往能够通过朗诵表现出来,因为朗诵本身就是语言能力的一种,同时也是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智力和内部语言能力还没有充分的发展完善,思想上带有很大的情境性。
三、朗读教学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1.朗读教学缺乏必要的重视。具体表现:一是教师在课程教学当中对朗读教学放在一个较为次要的位置,导致学生认为朗读不重要,朗读课文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在朗读的教学实际中,多数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对学生的朗读情况没有做出必要的要求和指导,往往让学生自由安排朗读,学生朗读效果差,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三是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当中,缺乏对教材文章的情感和语言的体会,教师没有及时纠正和指导,造成学生只是简单粗略的朗读,没有真正发挥出朗读的效果。
2.朗读教学质量效率低。通常,在一些课堂当中,一些教育工作者也认识到了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课程编排中缺乏必要的教学要领,只重视学生的发音形式,忽略学生的内心体验,只看重学生的浅层表达技巧,没有把学生的思想内涵和知识底蕴相结合起来,只是片面的要求学生朗读的节奏轻重音的指导,缺乏引导学生用心思考朗读的文章内容。
3.缺乏科学的朗读评价体系。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评价没有一个合理客观的评价标准,一般只是口头上简单的做出评价,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中对朗读的考察基本上缺乏必要的考核标准。即使听到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做出了必要的评价,这种评价也只是教师的主观性意见,缺乏科学客观的依据,这就造成了学生往往只是浅层面上好,朗读真正的好在哪里,学生自己心里也说不出为什么?继而不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四、强化朗读教学质量的措施
1.教师要把朗读教学放在一个重要的教学位置,强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教师,教育面对对象是一群年龄较为特殊的学生,学生的思想、理解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提升自我的教学素养的同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进行准确恰当的引导,要求学生运用普通话,聲音洪亮吐字清晰的进行有感情朗读。通过不断的对学生进行训练,才能让学生具备真正的朗诵能力,向更高层次的发展[2]。
2.多種朗读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在朗读教学中,朗读的方式很多,各种朗读方式都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应该有区别的进行合理利用和引导。如遇到对话性较多的趣味性较强的文章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所假设的角色里面,理解角色在文章中所起得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朗读课程的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朗读课程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把握好每个层次的教学情节,不同的文章内容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在朗读过程当中不断积累语言运用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在生活的实际当中,口语能力和写作水准有一个质的提高[3]。
五、结束语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在教育当中,要充分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文章内涵的理解,切实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孙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5):108-112.
[2]王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下旬,2013,(6):144-144.
[3]苏海霞.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6):458-458.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宜阳学校)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前言
朗读是小学语文在阅读教学中一项重要的语言阅读训练,也是提高学生思维发展、理解语言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语文教学大纲》的相关内容当中,明确的规定了小学朗读的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外,朗读是教学当中一种发声的阅读形式,是小学生完成阅读的起点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准确流利的朗读能力。从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班集体大的环境因素,有效合理的制定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好朗读文章的技巧,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
二、朗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1.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诗读千遍,其意自现。形象的说明了朗读在理解文章内容当中的重要性,朗读作为阅读的一种形式,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的过程当中一边提高语言的发音节奏的能力,一边可以理解所读文章的相关内容,读懂所朗诵文章的主旨意境,继而更好的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1]。
2.帮助学生感受文章的故事情节。通常,优秀的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优美的意境,而这些文字所表达的意境是语言无法表达出来的,而朗读恰恰能够将语言所构造的情景所体现出来。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根据自身对文章内容的不断朗诵,能够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景意境,进而深化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许多优美的诗歌散文,学生往往在阅读当中难以理解的语句语义,教师可以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有节奏带感情的朗诵,体会文章所描述的情景意境。
3.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内涵。朗读是理解文章内容的一种有效方式,名家荀子曾说“诵数以关注,思索以通之。”说的就是朗读与理解的关系。在阅读教学的课文当中,经常有些含义较为深刻的文章语句让学生难以理解,就可以通过读来体会文章的内涵。另外,教师通过学生的朗读的情况,可以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是否真正的理解。在语文课程教学当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朗诵文章的能力,继而提升学生领悟文章的内涵。
4.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表达能力往往能够通过朗诵表现出来,因为朗诵本身就是语言能力的一种,同时也是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智力和内部语言能力还没有充分的发展完善,思想上带有很大的情境性。
三、朗读教学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1.朗读教学缺乏必要的重视。具体表现:一是教师在课程教学当中对朗读教学放在一个较为次要的位置,导致学生认为朗读不重要,朗读课文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在朗读的教学实际中,多数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对学生的朗读情况没有做出必要的要求和指导,往往让学生自由安排朗读,学生朗读效果差,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三是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当中,缺乏对教材文章的情感和语言的体会,教师没有及时纠正和指导,造成学生只是简单粗略的朗读,没有真正发挥出朗读的效果。
2.朗读教学质量效率低。通常,在一些课堂当中,一些教育工作者也认识到了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课程编排中缺乏必要的教学要领,只重视学生的发音形式,忽略学生的内心体验,只看重学生的浅层表达技巧,没有把学生的思想内涵和知识底蕴相结合起来,只是片面的要求学生朗读的节奏轻重音的指导,缺乏引导学生用心思考朗读的文章内容。
3.缺乏科学的朗读评价体系。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评价没有一个合理客观的评价标准,一般只是口头上简单的做出评价,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中对朗读的考察基本上缺乏必要的考核标准。即使听到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做出了必要的评价,这种评价也只是教师的主观性意见,缺乏科学客观的依据,这就造成了学生往往只是浅层面上好,朗读真正的好在哪里,学生自己心里也说不出为什么?继而不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四、强化朗读教学质量的措施
1.教师要把朗读教学放在一个重要的教学位置,强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教师,教育面对对象是一群年龄较为特殊的学生,学生的思想、理解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提升自我的教学素养的同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进行准确恰当的引导,要求学生运用普通话,聲音洪亮吐字清晰的进行有感情朗读。通过不断的对学生进行训练,才能让学生具备真正的朗诵能力,向更高层次的发展[2]。
2.多種朗读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在朗读教学中,朗读的方式很多,各种朗读方式都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应该有区别的进行合理利用和引导。如遇到对话性较多的趣味性较强的文章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所假设的角色里面,理解角色在文章中所起得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朗读课程的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朗读课程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把握好每个层次的教学情节,不同的文章内容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在朗读过程当中不断积累语言运用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在生活的实际当中,口语能力和写作水准有一个质的提高[3]。
五、结束语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在教育当中,要充分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文章内涵的理解,切实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孙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5):108-112.
[2]王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下旬,2013,(6):144-144.
[3]苏海霞.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6):458-458.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宜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