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威利·洛曼 四重身份 性格复杂性
引言
威利·洛曼作为学者们一直研究与讨论的焦点,不少人对其悲剧的命运深表同情。然而也存在不少人对其性格中的致命缺陷表示反感厌恶。此外还有一些人甚至能读到威利个性中偶尔表现出来的可爱与幽默。不管这些观点是出于何种原因,笔者仍坚持认为不能仅仅从某一个角度去分析威利或体味其性格,因为他是米勒笔下所创作出的最为成功的人物。因此本文试图从威利的四重不同身份来解读其性格的复杂性。
一、威利作为一个普通人
在《推》中米勒为我们刻画了美国社会里一名无名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威利·洛曼,一名年已63岁的推销员,一生努力都未能为自己谋得高位,未能获得梦寐的财富。他是无数普通美国民众的代表,是你也是我。一方面,威利一生都在矜矜业业维持家庭生计仅仅靠着自己微薄的收入。对于自己的工作,威利一直都是十分热爱充满激情的。他希望有一天能通过努力创建属于自己的公司,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拒绝了哥哥本的邀请去阿拉斯加。此外,威利也是诚恳且有尊严的一个人。他全心地爱着自己的家庭一心想努力成为两个儿子的榜样,一心想为家庭带来幸福。除了妻子琳达的评价,我们仍旧可以看到威利作为一个普通人身上存在的不少的优点。然而,另一方面,过分放大的尊严又使得威利成为了一个虚假的两面派。当他被解雇后,好友查理好心提供的工作却被他看做是对他的侮辱。他总是用十分夸大的口气说话并满心深信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赢得别人的欢喜和有人气。
二、威利作为一个父亲
尽管这部小说的题目叫做《推销员之死》,但是威利不仅仅是一名推销员,更重要的他还是一名父亲,一名与妻儿生活在充满矛盾和担忧社会里的父亲。一方面,威利是典型的美国父亲形象:深爱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尤其是大儿子比夫。他深切地希望能得到儿子的尊敬,爱戴成为他们最崇拜的人。对儿子深沉而无私的爱让他努力想要为他们做好一个父亲的工作,故作成功丝毫不敢让儿子失望。除却这样的父爱,威利另一方面又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他疏于对儿子的正确教育,甚至鼓励他们去触及法律底线一心想着教会他们不切实际的“成功学”。对于威利来说,他的儿子尤其是比夫是光芒万丈的星星,耀眼到能消除一切不良行为,甚至是偷窃。正是这样遮蔽一切的盲爱才让威利这个父亲没能正确教育儿子辨别是非,导致悲剧的结尾。
三、威利作为一个丈夫
总的来说,作为丈夫的威利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最大精力投入到家庭建设和对妻子琳达的关爱中。身为一个普通得不能在普通的人,威利勤奋的工作,无私的付出,一心只为家人能生活的更好。作为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年过六旬他仍努力在偿还着各种账单,养活着没有工作的琳达。可以说威利是一个对家庭有责任心的丈夫。尽管生活不富裕,他仍真心关爱着自己的结发妻子,并斥责儿子让妻子独自一人搬运要洗的衣物,生怕妻子太过操劳。虽然发生了婚外情,但是威利仍旧是一个有着良知的丈夫。他内心对背叛琳达充满自责,甚至不能忍受她反复修补袜子,因为这会让他内心良心上痛苦不堪。不管如何,妻子琳达在威利心中的地位在整个家庭中的角色是无法替代的,甚至是无人能与之比较的。
然而,另一方面严格来说,威利又绝不是甚至算不上一个合格的丈夫。他会有些大男子主义的因酸奶味道不满意便大声斥责琳达。在二人父亲关系当中,琳达总是在作出让步与牺牲来维持关系稳固婚姻的那一方。在情感付出上同样如此,正是这样的吝啬于情感付出,才会让威利对这份感情作出了彻底的背叛—出轨。这是在婚姻关系,夫妻关系中无法原谅的背叛,这也将永远给威利丈夫的角色涂抹上“不合格”的标签。
四、威利作为美国梦的牺牲者
威利跟众多美国人一样,视美国梦为自己的终身理想。威利一生所苦苦追求的那个梦代表着一种错误的价值观甚至是不正确的信仰。他的失败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一直行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并且终其一生。也许威利也曾尝试着对造生这样梦的体制作出反抗,却在挣扎中越陷越深最终成为其中一部分。他矛盾地接受这个社会体系的生存规则却没办法接受社会对于人的评判,所以当社会开始异化他这个个体,不再需要他的时候,他歇斯底里地想办法去重新融入。因而,在他没有任何其他东西拿来出售的那一刻,他想到了最后一项物品-他自己。
以上分析也就解释了威利作为美国梦的牺牲者最终以自杀悲剧收场的复杂所在。一切都是源于他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尽管读者会很容易对威利的遭遇和悲剧命运产生同情,但是更多的威利的故事让我们意识到:与其说他是美国梦的牺牲者,不如说他是自身一切实际幻想以及扭曲的社会价值观的自我埋葬者。
结语
威利·洛曼穷其一生誓死追寻心中的美国梦。他将自己捆绑在自己编织的虚无缥缈的成功白日梦当中。这梦太过美好而让他不愿醒来,不愿正视、承认并接受自己作为一个销售员、一名父亲甚至是一个丈夫的失败。然而,至此我仍认为威利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失败者,而是一个充满性格矛盾的复杂体:一个男人气概的父亲、一个傲慢的丈夫、一个兢兢业业的销售员、一个“好天使”与“坏天使”的融合体。
参考文献:
[1] Miller, Arthur Tragedy and the Common Man [A]. In Robert II, Marlin, the Theatre Essays of Arthur Miller [C]. New York Viking, 1978.
[2] Miller, Arthur Death of a Salesman [M]. New York Penguin, 1976.
[3] Robert A Martin. The Theatre Essays of Arthur Miller [M]. New York: Thomas Y. Crowell Company, 1980.
[4] 周维培,当代美国戏剧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 阿瑟·米勒。阿瑟·米勒剧作选[M]陈良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6] 李万钧,陈雷。欧美名剧探魅[M]福州: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1987.
[7] 张耘,现代西方戏剧名家名著选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17.
作者简介:沈咪1990.11 女 湖南常德人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在读 研究方向 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