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皮蒜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waiyu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从小就很讨厌他,但同时又非常牵挂他。
  其实,她讨厌他,并不是因为他对她不好,而是他身上的味儿。其实他身上本身也没有什么味儿,只是因为他喜欢吃蒜,并且一天三顿,顿顿都有。但她虽然是他的亲生女儿,却没有继承他爱吃大蒜的嗜好,相反,她特别厌恶他身上和口中常散发出的那股辛辣的蒜臭。
  他在工厂当操作工,每天天还没亮,就得早早地起床去厂里开机床。他早上从不做饭,隔夜的干馍,也不会馏一下,剥两瓣紫皮蒜,抓俩馍,就着一碗白开水,三下五除二,就全下肚了,然后穿上工装就去上班。
  人虽出门,可屋里的味儿却一时半会儿消不掉。每天早上闻着那种热辣辣的蒜味,桌上的牛奶、面包也提不起她的食欲,只要一醒来,她第一件事就是去打开窗户透气,哪怕是严冬时节外面下着雪,一开窗户,人就不由自主地打起寒战,可她仍然坚定地保持开窗散气的习惯,直到屋里那股辛辣的紫皮大蒜气味不太明显了,她才肯坐回餐桌,匆匆地吃起他上班前给她留的早饭。如果哪天不小心起晚了,顾不上开窗散气,她干脆抓起桌上的面包、牛奶,塞进书包就往学校跑去……
  中午他下班总跟打仗似的,顾不上换下沾了一身轴承油味的工作服,匆匆下一锅挂面,给她炒个番茄鸡蛋拌面条,自己咬一口蒜瓣扒一口面,几分钟就能吃下小半锅挂面,然后又骑着他那除了铃不响,别的哪儿都响的自行车直奔工厂。晚上他可以不吃任何菜,却不能不吃两口蒜下饭。


  为他天天吃蒜这件事,她给他提了无数次意见。那天中午下学回家,她一推门就闻见酱肉的香味儿,欢天喜地地跑到厨房一看,他正在灶前炒菜,很快,一盘香气四溢的梅菜扣肉端上餐桌。难得家里改善伙食,她飞快地放下书包,帮他洗碗盛饭。
  待她帮他盛好米饭,转身一看,他又将一碟剥了皮的紫皮蒜端上桌来,还顺手拿起一粒蒜瓣丢进嘴里嚼了起来,很快,一股辛辣的蒜臭味扑面而来,她方才被梅菜扣肉的香味撩起来的食欲在这让她反感的蒜味的“攻击”下,顷刻像潮水一般消退。
  她忍不住嘟囔道:“你能不能别吃蒜了?”他把眼一瞪:“你管我作啥?又没逼着你吃!”她生气地噘着嘴,往饭碗里夹进了块扣肉,抱起碗转身往卧室走去,进了屋,又反脚一踢,卧室门“啪”的一声关上了,她和他,被一扇门隔成两个世界。
  他的脾气就是这样,跟他常吃的那种味道辛辣浓郁的紫皮蒜一样冲人,永远不会好话好说。她对他,也如同对紫皮蒜,就像知道它是一种有益于健康的菜蔬,她也因受不了这种味道的“冲劲”而始终敬而远之。那一段,她最盼望的事就是通过高考考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一本高校,早点离开家,毕业后留在大城市,成为一名写字楼里受人尊敬的白领,过鲜衣怒马的生活。
  高考过后,她因发挥失误,成绩不太理想,分数只够上学费昂贵的三本。想起他一年四季舍不得给自己添一件衣服,买菜是啥便宜买啥的窘迫,她红着眼睛做好了辍学打工的准备。
  那天,一位榜上无名的同学准备去南方打工,问她要不要一起结伴去广州?她心动了:对啊,这倒是条路子,既可以离开家里再也不闻那让人作呕的蒜臭,又可以赚钱为以后提升学历打下经济基础。但她没想到,当她收拾好行李,向他摊牌的时候,他的话让她大吃一惊。
  “丫头,你也太瞧不起你爸了!这些年我没日没夜干活赚的钱都丢了还是怎么的了?这学,你上!学费,我出!连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还算什么男人?!”他的脸胀得通红,冲口而出话,像他刚吃下一头紫皮大蒜一样“气味”冲人,但那股“冲劲”,却又不同于让她厌恶的蒜味,反倒像喝了一盏陈年老茶,入口味儿冲,回味儿却是那绵软芳醇。


  她到三江学院开始了新的生活,再不用每天闻他身上那股蒜臭味了,聞的都是寝室另几位女生身上淡雅的化妆品气息,她也用他寄过来的生活费给自己买过一瓶桂花香型的花露水,时不时地在寝室空间和床铺上喷几下,那种沁人心脾的香味儿,让她一天的心情都变得如花般灿烂芬芳。
  但住校时间长了,她开始想念家里的他,在学校食堂吃饭的时候,看见有人就着蒜瓣吃饺子,她的眼前会浮现他就着紫皮大蒜“哧溜哧溜”喝面条的情景,甚至看到室友新购了一件浅紫色的连衣裙,也会联想起他堆在厨房菜架上的那堆紫皮大蒜。
  大学毕业的时候,男朋友准备带她去上海闯荡,那是她读高中时就有的梦想,但想起家里他孤独的身影,她又犹豫了。可是,每次回家,闻着他身上的蒜味,听着他像紫皮蒜一样冲人的话语,她又很快没了跟他深聊下去的愿望。
  那天,小姑在QQ上问她毕业后打算怎么安排,她说想去上海,可又怕他孤单,如果回家乡发展陪在他身边,又接受不了他天天吃大蒜的习惯。
  网络那边,小姑沉默了好一会儿,发过来一段长长的话:你小时候,妈妈生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院,你爸爸为了帮你妈妈治病,欠了一大笔外债。可无论他怎么努力,也没能挽回妻子的生命。十多年来,先是得赚钱还那些债务,后来又要存钱供养你读书深造,你爸爸把烟和酒都戒了,平时买肉改善伙食,也主要是为了给你增加营养。虽然他知道你从小就讨厌蒜味,但他也没啥好办法,只知道紫皮蒜是最便宜、最省事的下饭菜……
  看着手机屏幕上跳跃出的那一行行字,想起以往早上他给她留的是面包、火腿肠、牛奶,他常吃的却是凉馍就大蒜,那一刻,她的心像被人狠揪了一把似的,疼痛不已……是啊,虽然他有很多让她受不了的生活习惯,有时,真不愿接近他,但在这个世界上,他却是给予她真爱最多的人!
  第二天,她抑制不住对他的思念,踏上了返程的火车。当她提着一件精美的食品礼盒轻轻推开家门的时候,她看见发际已变得灰白的他,正坐沙发上抱着妈妈的遗照发呆……
  她忍不住走过去,轻轻地叫了声“爸”。“爸”字刚出,泪已落下。
其他文献
一老头陪一老太跳了一周广场舞,老太就把他的名字加到了自己的房产证上。  房子是儿子和媳妇还在月供的,儿子急眼了,老太理直气壮地说:“房子还是你的呀,加他的名字又怎么了?”  你可以说老太糊涂,也可以说她自私,甚或说,她其实没想那么多,眼前自己想要这个男人的陪伴,他说需要这个条件交换,就这么干了。  每个人都想要自己“过得好”,没有人不想,但是用的方法和手段,会决定了你到底能不能过上好日子,至少,是
期刊
陈老师以往给人的印象一直是乐观、开朗,精气神十足,工作积极努力,深受学生喜爱,但是疫情网络教学阶段,她却笑容不再,满脸憔悴。  接到上网课的任务,陈老师就觉得自己大脑一片空白,心情紧张,总担心出错,或者不会操作程序导致教学事故。“做直播究竟可以开展什么活动?”平时教室里,可以分组讨论,可以板书演示,可以巡视,可以敲黑板;但如今一切都是未知数。如何顺畅完成教学内容,如何保证学生专注度,如何提高课堂互
期刊
方女士滿面愁容,唉声叹气。她急迫地说:“老师,你一定要帮帮我,我真的快撑不住了,我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感觉自己随时都要倒下。”方女士虽然在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呼吸,但是能看得出来,她非常不安,紧张,迫切需要找个情绪宣泄的出口。疫情如同镜子,照出了生活的问题  本来方女士的生活是“别人家的日子”:丈夫在当地是一个公务员,自己也在政府机关上班,有个聪明帅气的儿子,儿子在小学的时候就参加学科竞赛,展露
期刊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自我界限模糊的情况。  比如:为什么我越是想和同宿舍的人亲近,他们越是疏远我?为什么我总是主动为大家做事,我有困难时却没人管?为什么我的秘密都说给她,却听不到一句她的心里话?我是家中长子,成年后没有能力或意愿照顾弟弟妹妹,我是不是自私自利?成年后在经济上享受父母的照顾,又厌烦他们的种种控制,我是不是很坏?当父母对我说“我为你付出了多少多少,你应该如何如何”这样的话时,我
期刊
通过创伤促成改变,似乎与我们的常识截然相悖,因为人们往往认为,创伤只会给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但事实上大部分人都可能会在危机过后,从自己身上发现积极的变化。有研究者发现,无论年纪大小,大约有30%~90%遭遇创伤的个体或多或少会从创伤中获得一些积极的改变。创伤后心理压力与创伤后成长可以并存,而创伤后心理压力似乎是创伤后成长的引擎。创伤的积极意义  不可否识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会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对
期刊
压力是什么?在心理学上,压力是指由变化和威胁导致的情绪唤起。从积极的角度讲,适度的压力能够产生积极的情绪唤起,能够激励我们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鞭策我们在人生道路上积极进取,不断前行;从消极的角度讲,长期、过度的情绪唤起会导致忧虑的破坏性压力反应,这不仅会让防御系统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还会摧毁我们的意志,增加我们的恐惧和焦虑,成为阻碍我们自身成长的“拦路虎”。  随着生活中不确定性的增加,压力
期刊
Q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初二的学生。我有一些人际关系的困扰,自从上初中后,我慢慢发现周围的同学越来越疏远我,原因是他们说跟我聊天没有意思,说我是“杠精”,因为我很少赞同别人的观点,总会找到各种反面证据,甚至非常牵强。“杠精”的沟通方式让我非常苦恼,我不是故意成为“杠精”,有的时候是不自主的,我都意识不到。但我不知道怎么改变自己,内心感到非常孤独,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心理变态,总控制不住地表达相反的意
期刊
精神障碍患者往往是被忽视的一个群体,由于疾病的特殊性,他们饱受争议与歧视,人们常常给他们贴上“疯子”“冷血”“麻木”等负面的标签,可是,你知道吗?疾病固然可以令他们短期地丧失理智与控制能力,但是急性期过后,当病情趋于稳定时,他们是一群情感丰富、懂得感恩的人。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每天近距离接触他们,就像参演了一部精彩的电影,有无厘头,有冷幽默,有感人瞬间……有人说精神障碍患者是失心的天使,他们需
期刊
互联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网络上虽然存在着暴力、攻击、传播谣言等负面行为,但也存在着安慰他人、分享有用信息等亲社会行为。网络亲社会行为对于构建和谐的网络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道德完美主义”是指人们在道德领域设定高个人标准或者担心在道德方面犯错的人格倾向。无论是道德完美主义的高个人道德标准还是担心犯道德错误的心理倾向,都会促使他们从事亲社会行为。  博士研究生曾攀为第一作者的中国人
期刊
秀兒,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做事认真且小心谨慎、考虑周全。在父母、老师、同学眼里,是一个做事有计划、细心的姑娘。出门前会提醒大家带钥匙、手机等,离开一个地方时,会提前检查物品是否收拾完整。只要秀儿在,就不会落东西,大家很喜欢和秀儿相处。优势变成困扰  大四这一年,秀儿进入一家外企公司实习,她的优点逐渐展示出来。实习一段时间后,组长便让她参与重要事情的策划和处理。同学和实习的同事很羡慕她的“待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