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对唯物辩证法的贡献

来源 :河北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lan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发挥”,其中,特别是在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以及二者相互关系的问题上,做出了新的理论概括,为唯物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 关于矛盾的普遍性,毛泽东同志作了精确、全面、彻底的科学概括。他说:“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80页)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从空间上说,不论在什么地方,从时间上说,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存在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两个方面的含义是缺一不可的,无论缺少了哪一个方面,都不可能把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贯彻到底。都会给否认矛盾普遍性原理的形而上学观点留下空隙。
其他文献
不定式是英语非谓语动词的一种,(另外两种非谓语动词形式分别是-ing分词和-ed分词。因为它们不能在句子中充当谓语,所以叫做非谓语动词。)它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具有多种功能。下
摘要: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解释“话语群”概念,旨在给读者提供一个审视教育的新视角,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提供新模式,为教育评估提供新视点。  关键词:大爱文化 大爱思想 价值取向    “话语群”是什么意思呢?中南民族大学教授谭必友博士在提出“话语群”这个概念时阐释:“话语群,简而言之即语言群落。如果给它一个定义,那就是社会上各个层次或各种领域的人们围绕某个核心社会行为所发生的所有对话的集合。
一、案例描述  前几天,在镇江实验学校听了一位老师的课,感觉收获颇丰。说实话,这位老师一出场并没有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没有俊朗洒脱的外表,没有抑扬顿挫的音调,甚至没有生动幽默的语言,但是整堂课却上得津津有味,精彩纷呈。学生个个激情饱满,思绪飞扬,妙语连珠。究其根本,原来是教师不因循守旧、拘泥成法,敢于标新立异,推陈出新;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不人云亦云,敢于怀疑、批判、反思与创造。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质疑的
<正>严复是近代重要思想家,他一生的业绩中,以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最著名。准确、恰当地评价这部著作,不仅关系到正确理解原著的思想,也直接影响到对严复思想的认识。近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思想史论著中,对于严译《天演论》有个很流行的说法,即《天演论》上半部是唯物论,下半部是唯心论;上半部讲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下半部讲反动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见任继愈主编的四卷本《中国哲学史》第四册第206页、上海师大编的《中国哲学史纲要》第249页等。)笔者认为,这个对于该书摹本思想的总论断是不符合事实的,有加以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幼儿阶段教育的重要性。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在让幼儿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强烈责任心的培养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教师应培养幼儿“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儿童的责任感,对父母、家庭怀有感激之情等等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在今天这个科技日益竞争激烈的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
<正>一、谬误和真理、错误和正确是认识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谈起成功或胜利时,总是兴高彩烈,洋洋得意;而一谈起错误或失败时,又总是情绪低沉,心情懊丧。这是人之常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殊不知,真理、正确和成功,并非是天国飞来的骄子,而往往都是在错误或失败的母胎中孕育出来的产儿。 人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从现象到本质,从不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深化过程;停留于事物的表面现象,甚至为假象所迷惑,是我们认识事物中难免的失误。任何事物都存在现象与本质两方面,它们是互相
针对现有申报信息管理中存在的申报信息采集效率低、审批慢、归档不全面等问题,基于LAMPfLinux+Apache+MySQL十PHP)框架,用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利用PHP、JavaScript、HTML、CSS混
<正>鲁迅的杂文是多姿的艺术珍品,又是丰富的理论宝藏,同时也是深湛的思想结晶。我们试就他的杂文里面留下的文艺观的脚印,迫寻他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轨迹,从而吸取有益经验,促使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沿着广阔的道路前进! 一 五四前,鲁迅极力介绍积极浪漫主义,然而他也同时提倡批判现实主义,并力求这两者的融合。早年作的《摩罗诗力说》等文充分体现了这种文学主张。 鲁迅认为文学的作用是巨大的。他说:“文章之于人生,其为用决不次于衣食,官室,宗教,道德。”他之所以重视文学的效用,是因为他深信文学是能够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