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地毯最早产生于几千年前。几千年的发展成熟使其形成特色鲜明的五大派系:宁夏毯、新疆毯、藏毯、蒙古毯、北京毯。在这五大派系毯中,宁夏毯因其清雅的风格及精良的品质得到早期清统治者高度的重视,成为古代地毯中的珍品。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东迁归顺大清朝。康熙皇帝将贺兰山以西的阿拉善划为和硕特部驻地,并立阿拉善厄鲁特旗。雍正八年(1730年),清政府在阿拉善设立定远营,以扼守贺兰山通往内地的隘口,派岳钟琪为西北大将军镇守定远营。
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的角度来看,统治青藏高原80年,对蒙藏社会政治、军事、宗教文化诸方面都有重要影响的蒙古和硕特部东迁阿拉善后,经济上进入稳步发展状态,人们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而恰恰就在此时,藏传佛教传人阿拉善地区,在接下来的上百年时间里,营建寺庙的工程就没有停止过。
在这场大兴土木,建造寺庙的时代,大批手工业者纷纷而来,云集于阿拉善,建立各种手工作坊。在这些作坊中,有一种手工艺品伴随着数十座大大小小寺庙的建成兴盛繁荣起来,这种手工艺品就是——宁夏毯。
宁夏毯是我国古代手工地毯中的一种,其以宁夏及阿拉善地区出产的土种羊羊毛编织而成。在兴建阿拉善之前,宁夏毯就是这一地区主要手工艺品,不过它的主体艺术风格却形成于明末清初江南文化繁盛时期,禅宗简约、空灵的审美意趣是宁夏毯的装饰风格。
在康雍时期阿拉善建造的“阿旗八大庙”中,福音寺规模最为宏大。这个寺庙的三层楼宇全部采用宁夏毯装饰:地上铺的、供桌上供的、经堂柱上围裹的、喇嘛念经坐的、门上挂的……这里成了“宁夏毯之宫”。从此,宁夏毯不但被清政府定为寺庙专供毯,还被作为贡品、礼品毯定期进献朝廷,不仅如此,“宁夏”式成为皇家专供地毯的代名词。
无论如何,藏传佛教寺庙在阿拉善的建立,为宁夏毯尊贵身份的确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当时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喇嘛教上层人物在政治上有效地控制着地方政权,经济上汇聚着大量财富,文化上掌握着经堂寺院。康乾盛世以来,清政府为巩固国家统一,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对蒙藏民族实行“因其教不易其俗”、“以习俗为治”的方针。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寺庙专供毯的宁夏毯无不在图案纹饰上体现当时的政治导向,它上面的各种符号也成为今人鉴定宁夏毯依据的标准之一。
大凡文物古董之所以有研究及收藏价值都与它自身携带的历史、文化符号有关。当然,皇帝的偏爱则更为重要。如果说选择宁夏毯作为寺庙内部主要装饰物是因就地取材之便,那么皇帝的偏爱为宁夏毯至高地位的奠定写上了浓重的一笔。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从焉”,皇帝一发话,专做宁夏毯的画师及匠人就热火朝天的忙起来了。
雍正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太监刘希文传旨:“万字房通景壁前,着画西洋吉祥草毯子样呈览。”郎中海望呈上来后,雍正皇帝提出修改要求:“周围的万字锦边不好,着另画碎花,其底的颜色不必染黄。再圆明园殿上的毯子花样亦不好,尔等亦画样,俟岳钟琪来时,将此两样交岳钟琪织造。”宫廷画师画样,镇守定远营的大将军督造。最终几经修改,待织出的地毯铺在圆明园万方安和屋内时,已是第二年的五月了。皇帝喜爱地毯都快超过粉彩瓷器的烧制了,连花样都要钦定,可见地毯在当时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那么,宁夏毯到底有哪些特点?我们依据什么来识别宁夏毯呢?
特点一,纹饰表达宗教含义。藏传佛教是阿拉善地区信奉的主要宗教,凡是陈设于寺庙中的宁夏毯大都带有佛道符号。如:“卍”字纹、佛八宝、金刚杵、法珠纹、暗八仙、杂宝等。寺庙大殿的柱子上装饰的毯则饰有龙纹、海水江崖纹、连珠纹等。除此之外,寺庙殿内的挂毯常常以佛像、喇嘛人物为纹饰,以颂扬佛主或活佛的功德。
作为贡品、礼品毯,宁夏毯纹饰多采用象征吉祥富贵的牡丹、西番莲、茶花、桂花、龙凤纹、祥云纹、蝙蝠纹、雪山狮纹、彩蝶纹等。带有这些纹饰的地毯常在皇宫举行大型庆典或祝寿活动时陈设,以烘托喜庆热闹的气氛。
特点二,“格律体”构图多见。宁夏毯构图以“格律体”为主。“格律体”在古代中国风水和建筑中运用非常广泛。其讲究环抱、对称和中心的协调布局,由“奎”、“角”、“边”等部分组成,能给装饰环境带来稳定感、安祥感,是中国古代地毯最具代表性的图案之一。
早期宁夏毯常用锦地图案,以“卍”字纹锦、花瓣纹锦、龟背纹锦等各种花卉纹有规律地组合纹样覆盖整个毯面。有的在纹锦上加团花,如牡丹团花、蝙蝠团花、寿字团花较为常见。
特点三,颜色体现等级观念。清朝政府以顺应少数民族习俗、尊重蒙藏上层人物宗教信仰的习俗,施以“怀柔”政策来实现密切地方和中央政权的关系。“兴黄教以安众蒙古”是乾隆皇帝的意愿,在这个政治背景下,宁夏毯颜色多以各种黄色为主。因为藏传佛教中,“黄教”使用黄色,且被定为最高级用色。当然,这个颜色也是宫廷专用色,是统治阶层的象征。所以,我们看宫廷中陈设的地毯,多以黄色为主。
特点四,天然材料手工打结。古代地毯之所以被今人追崇,还在于它的制作方法。宁夏毯栽绒绾结成“8”形,故称“8”字扣。编织密度纵向每5厘米11-15个结,厚度为5-8毫米。这种编织密度及厚度非常结实稳固,使用多年不烂。另古代地毯采用天然羊毛,纯植物染色,手工编织方法织造,对人体无任何伤害,并且使用百年千年不褪色。阿拉善地区的羊毛一部分来源于宁夏,那里出产的滩羊羊毛弹性好、绒度高,摸起来柔软,织出的地毯有“绒毯”之称,毯面如绸缎般光滑润泽。这也是宁夏毯被世界各大博物馆争相收藏的原因所在。
“大型寺庙专供”、“皇家专供”,宁夏毯在康雍乾时期就确立了它至高无尚的身份,以至于部分喜欢宁夏毯的人称其为地毯中的“官窑”。尽管如此,包括宁夏毯在内的古代地毯在今天并不被国人重视,这也许和地毯不易保存,只适宜在北方使用的物理属性有关,但它的文物研究价值及收藏价值却并不低。
(责任编辑:马怡运)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东迁归顺大清朝。康熙皇帝将贺兰山以西的阿拉善划为和硕特部驻地,并立阿拉善厄鲁特旗。雍正八年(1730年),清政府在阿拉善设立定远营,以扼守贺兰山通往内地的隘口,派岳钟琪为西北大将军镇守定远营。
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的角度来看,统治青藏高原80年,对蒙藏社会政治、军事、宗教文化诸方面都有重要影响的蒙古和硕特部东迁阿拉善后,经济上进入稳步发展状态,人们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而恰恰就在此时,藏传佛教传人阿拉善地区,在接下来的上百年时间里,营建寺庙的工程就没有停止过。
在这场大兴土木,建造寺庙的时代,大批手工业者纷纷而来,云集于阿拉善,建立各种手工作坊。在这些作坊中,有一种手工艺品伴随着数十座大大小小寺庙的建成兴盛繁荣起来,这种手工艺品就是——宁夏毯。
宁夏毯是我国古代手工地毯中的一种,其以宁夏及阿拉善地区出产的土种羊羊毛编织而成。在兴建阿拉善之前,宁夏毯就是这一地区主要手工艺品,不过它的主体艺术风格却形成于明末清初江南文化繁盛时期,禅宗简约、空灵的审美意趣是宁夏毯的装饰风格。
在康雍时期阿拉善建造的“阿旗八大庙”中,福音寺规模最为宏大。这个寺庙的三层楼宇全部采用宁夏毯装饰:地上铺的、供桌上供的、经堂柱上围裹的、喇嘛念经坐的、门上挂的……这里成了“宁夏毯之宫”。从此,宁夏毯不但被清政府定为寺庙专供毯,还被作为贡品、礼品毯定期进献朝廷,不仅如此,“宁夏”式成为皇家专供地毯的代名词。
无论如何,藏传佛教寺庙在阿拉善的建立,为宁夏毯尊贵身份的确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当时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喇嘛教上层人物在政治上有效地控制着地方政权,经济上汇聚着大量财富,文化上掌握着经堂寺院。康乾盛世以来,清政府为巩固国家统一,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对蒙藏民族实行“因其教不易其俗”、“以习俗为治”的方针。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寺庙专供毯的宁夏毯无不在图案纹饰上体现当时的政治导向,它上面的各种符号也成为今人鉴定宁夏毯依据的标准之一。
大凡文物古董之所以有研究及收藏价值都与它自身携带的历史、文化符号有关。当然,皇帝的偏爱则更为重要。如果说选择宁夏毯作为寺庙内部主要装饰物是因就地取材之便,那么皇帝的偏爱为宁夏毯至高地位的奠定写上了浓重的一笔。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从焉”,皇帝一发话,专做宁夏毯的画师及匠人就热火朝天的忙起来了。
雍正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太监刘希文传旨:“万字房通景壁前,着画西洋吉祥草毯子样呈览。”郎中海望呈上来后,雍正皇帝提出修改要求:“周围的万字锦边不好,着另画碎花,其底的颜色不必染黄。再圆明园殿上的毯子花样亦不好,尔等亦画样,俟岳钟琪来时,将此两样交岳钟琪织造。”宫廷画师画样,镇守定远营的大将军督造。最终几经修改,待织出的地毯铺在圆明园万方安和屋内时,已是第二年的五月了。皇帝喜爱地毯都快超过粉彩瓷器的烧制了,连花样都要钦定,可见地毯在当时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那么,宁夏毯到底有哪些特点?我们依据什么来识别宁夏毯呢?
特点一,纹饰表达宗教含义。藏传佛教是阿拉善地区信奉的主要宗教,凡是陈设于寺庙中的宁夏毯大都带有佛道符号。如:“卍”字纹、佛八宝、金刚杵、法珠纹、暗八仙、杂宝等。寺庙大殿的柱子上装饰的毯则饰有龙纹、海水江崖纹、连珠纹等。除此之外,寺庙殿内的挂毯常常以佛像、喇嘛人物为纹饰,以颂扬佛主或活佛的功德。
作为贡品、礼品毯,宁夏毯纹饰多采用象征吉祥富贵的牡丹、西番莲、茶花、桂花、龙凤纹、祥云纹、蝙蝠纹、雪山狮纹、彩蝶纹等。带有这些纹饰的地毯常在皇宫举行大型庆典或祝寿活动时陈设,以烘托喜庆热闹的气氛。
特点二,“格律体”构图多见。宁夏毯构图以“格律体”为主。“格律体”在古代中国风水和建筑中运用非常广泛。其讲究环抱、对称和中心的协调布局,由“奎”、“角”、“边”等部分组成,能给装饰环境带来稳定感、安祥感,是中国古代地毯最具代表性的图案之一。
早期宁夏毯常用锦地图案,以“卍”字纹锦、花瓣纹锦、龟背纹锦等各种花卉纹有规律地组合纹样覆盖整个毯面。有的在纹锦上加团花,如牡丹团花、蝙蝠团花、寿字团花较为常见。
特点三,颜色体现等级观念。清朝政府以顺应少数民族习俗、尊重蒙藏上层人物宗教信仰的习俗,施以“怀柔”政策来实现密切地方和中央政权的关系。“兴黄教以安众蒙古”是乾隆皇帝的意愿,在这个政治背景下,宁夏毯颜色多以各种黄色为主。因为藏传佛教中,“黄教”使用黄色,且被定为最高级用色。当然,这个颜色也是宫廷专用色,是统治阶层的象征。所以,我们看宫廷中陈设的地毯,多以黄色为主。
特点四,天然材料手工打结。古代地毯之所以被今人追崇,还在于它的制作方法。宁夏毯栽绒绾结成“8”形,故称“8”字扣。编织密度纵向每5厘米11-15个结,厚度为5-8毫米。这种编织密度及厚度非常结实稳固,使用多年不烂。另古代地毯采用天然羊毛,纯植物染色,手工编织方法织造,对人体无任何伤害,并且使用百年千年不褪色。阿拉善地区的羊毛一部分来源于宁夏,那里出产的滩羊羊毛弹性好、绒度高,摸起来柔软,织出的地毯有“绒毯”之称,毯面如绸缎般光滑润泽。这也是宁夏毯被世界各大博物馆争相收藏的原因所在。
“大型寺庙专供”、“皇家专供”,宁夏毯在康雍乾时期就确立了它至高无尚的身份,以至于部分喜欢宁夏毯的人称其为地毯中的“官窑”。尽管如此,包括宁夏毯在内的古代地毯在今天并不被国人重视,这也许和地毯不易保存,只适宜在北方使用的物理属性有关,但它的文物研究价值及收藏价值却并不低。
(责任编辑:马怡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