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0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严重脱节的普遍现象,作者从规范实训教学,构造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教师建设;完善物流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深化科研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等四个方面,对建立科学的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实践教学模式做出了深入探索。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2-0053-0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贸组织的加入,我国的物流量日益加大。物流业“第三利润源泉”已倍受各方关注,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则承担着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仔细分析当前物流人才的培养现状,则发现高校物流人才培养却常常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是物流企业渴求大量的物流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则是每年从高校毕业的大量物流专业人才因专业基础弱、动手能力差而无法就业。可见,对于物流这种实践应用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专业,要想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必须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现状
  1.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大多缺乏连续性、系统性、相互协调性和衔接性,缺乏专门的实践教学机制。许多实践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实践内容多以演示和理论验证为主,缺乏设计、工艺、综合、应用和创新型实验,一些验证性实验的项目和内容也比较陈旧,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使实践成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使得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状态,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实践课完全依附理论课程,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由理论教师根据需要安排实践课时与内容,实践教师处于较为被动的位置。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操作技能较差,不受用人单位青睐。
  2.实践师资力量薄弱
  物流专业是机械、信息工程与管理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急切需要一支职称结构合理、课程门类齐全的物流专业教师队伍,由于实践师资缺乏,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由理论课教师兼任,理论课教师兼任实践教学的一个最大弊端是实践项目往往由他们自己确定,实践要求由他们自己确定,一些难度较大的,费时、费力的实践项目得不到落实。同时,实践教学人员中缺乏具备“双师型”素质的专、兼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部分专职实践教学人员没有经历过系统的物流工程实践和技术应用锻炼,实际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不佳。
  3.实践教学设施及基地不健全
  实践教学设施及基地不健全的原因:一是不重视实验室建设。目前大多数的物流实验室建设仍处于初始状况,设备陈旧,无法满足学生掌握新技术的需要。特别是近年来一些高校在条件尚未具备的情况下,扩招速度较快,致使办学经费严重缺乏,实践教学基地无法保证,实践教学进一步被削弱。二是不重视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完善。一些高校没有建立相对稳定的物流实践教学基地,学生社会实践多是凭关系由学生自己去找,这样实践教学基地分散、临时性较强,不利于教师及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更严重的是由于督查难度较大,学生不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况较为突出,实践教学效果较差。
  二、构建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1.构造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围绕实践改革课程体系设置,规范实训教学。
  实践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有机联系系统,包括课程总体结构、课程类型和内容等各个要素。实践教学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包括实验、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从而构成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校外实训与顶岗实习尤为重要,要统筹兼顾,达到整体最优效果,才能保证实践教学体系高效运行,为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围绕应用型本科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按照一定的能力层次,合理安排到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组织教学。
  另外,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以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应用”为宗旨和特征,以“必需、够用”为度来改革课程体系设置。即除了重点强调现代物流理念、现代物流理论基础的培养外,还要注重拓展课程资源,创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物流产业发展的大局观。加大实践教学学时在总学时中的比例,加大学生企业实训的力度和深度,增加技能基础课,安排技能含量高的实训课程。同时可以通过对物流企业进行充分调研,选择具有代表性、先进性、综合性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邀请物流企业的高级物流管理人员参与物流课程体系设置以及教学内容改革,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建立健全多形式的实训方式,加强对各种形式实训方式的监控,按照成熟理论教学程序,编写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手册、实训进度与实训导师制度。
  2.加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实践教学顺利实施。
  物流实践教学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实践教师。很多高校老师都是边学边教,有的老师原本是营销、财务等专业的,通过恶补后就成为了物流专业教师。这就导致了实践教学模式不稳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不明确、实践设置混乱等现象。因此,要以改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职称层次、学历层次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走出去,请进来”为途径,努力塑造“双师型及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即一方面分期分批安排物流专业教师去各物流公司实训基地挂职锻炼,并及时轮岗,以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保持最优良的师资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招聘一部分有物流行业从业经验的兼职教师,尤其是物流企业的优秀从业人员,定期到学校举办座谈会、报告会,传递最新的人员需求信息,引导学生自身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不仅能为现有的教师提供物流行业实践机会,还能对学生进行物流实践的实时指导。
  3.结合学生培养目标,重视物流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为了推进物流专业学科建设,培养物流专业学生实践能力,高校物流专业要重视物流实验室的建设。物流实验室的建设目的是搭建实训平台,配合理论教学让学生在校内进行实践,通过操作,在印证理论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实验室要能够模拟和演示物流流程,使学生了解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要对学生全天候开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和机会。但实验室建设投资较大,在实验室规模、软硬件投入方面,学校应根据招生规模、实验课程和学生培养目标,结合理论及实践的不断发展来完善物流实验室建设,可以采取“总体规划分步骤实施”,先建设核心部分,再依次建设其它部分。另外,高校还可以有效利用物流企业提供的设施与设备,将实验室建在企业,将课堂设在物流企业现场。学校花最少资金,享用最先进、最实用的物流设施设备及物流软件,让学生直接接受物流企业的实践教学,尽早接受和感悟企业文化,使学生了解物流领域的应用需求和发展方向,激发学生发奋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走产、学、研、培相结合的道路,这是一些发达国家一线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由于物流的实务性、应用性很强,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单纯的书本知识并不能满足应用需要,必须将其转化为企业“生产力”,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构筑学生实践创新平台。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实习基地建设对学校也是一个挑战,校企联合方式为物流企业和学校提供了一个双向的交流和学习机会,在合作过程中,学校可以了解物流企业的需求,为物流企业订单培养人才,物流企业可以将高校作为骨干培养、员工培训和科研开发的依托,实现双赢。但在操作过程中不要将实践教学简单地理解成为岗位实习,教师要有目的地根据所在企业实际情况安排好每个学生岗位,不单单把学生定位为操作工人,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的能力,要撰写实习报告,提出作业流程和操作方法的不合理之处,制定改进方案,通过对比,进行方案的优劣分析,从而判断其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
  4.深化科研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提升“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内涵。
  科研与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实践教学可以借助教师科研这一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物流专业学生可以从大一开始实行导师制,组建跨学科的导师组,采用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制共同指导本科生。指导小组可由2~4名教师组成,老中青结合,既有利于新思想、新观念的产生,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由于每位教师的学术背景有所不同,这就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学术风格的高水平教师,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吸取各家之长,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指导范围要涵盖物流课程、物流专业论文、物流科研和物流社会实践等方面。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科研工作中来,参与数据统计、前期调研等相关领域,导师督促即可,较难的工作,可由导师带着学生到企业里共同实践,这样既实现了科研与实践教学更好融合,又培养了物流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与研究能力,提升了物流人才的内涵。
  三、结 论
  物流人才实践教学模式不仅强化了实践环节,拓宽学生知识面,还为学生提供了较多实践机会及跨专业学习机会,为学生创造了“实践——学习、思考——再实践”的条件和氛围,提高了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建明.进一步完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05)
  2 朱正伟等.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01)
  3 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教育研究,2007(04)
其他文献
课堂导入的好坏,对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同时也对重点、难点突破、课堂教学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成功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好导入新课的方法,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一、温故导入    数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十分密切,旧知识是获得新知识的基础和起点,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引申和发展。因此
期刊
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越来越重要。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可以轻松地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开发智力。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有这种优势,它用自己独特的魅力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到教学内容中来,学生在上课时更能集中精力听课,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扬
期刊
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教学。课程改革已充分注意到了教学必须与生活联系的几点思考:    一、感受和体验生活中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只有密切与生活的联系,将教学与生活有机的整合到一起,让学生能从生活中感受到学习是“非常有趣的,也是非常有用的。”从而增加了立志学好的自信心。  1.体验教学的有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师在教学
期刊
不同科目,课堂管理的方式是不同的,有各自的特点,但基本的管理方法与规律是大致相同的。所以本文以数学科目为例,提出一些课堂控制与管理方法的共性。    一、多样性    对普通班学生若用一种模式讲课,时间久了,他们比基础好的学生更容易疲劳,从而思想不集中,进而大大增强了违纪的可能性!但教师通过改变教授方式,提高教学技巧是完全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的!  1.例题安排的多样性,动脑题、动手题、笔
期刊
[摘要]根据两种电视机的成像原理不同、扫描方式不同及外形结构的不同而总结出LCD-TV电视机的一点维修经验和不同于CRT维修的一些注意事项。  [关键词]液晶;显像管;成像原理;扫描方式;防静电  [中图分类号]TM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8-0178-01     随着大尺寸液晶屏生产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液晶(LCD)已广泛应用于电视成像技术中,平板(LC
期刊
【摘要】《国际金融》是一门时代感强、承上启下、综合性与关联性突出的课程。国内现有教材越来越多的注重开放经济的内外均衡问题,理论内容加大了篇幅,并增加了一定的深度。目前反映国际金融领域新发展如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方面的教材不多,且不适合本科教学。课程的时代性要求《国际金融》教学内容应以内外均衡为主线;完整介绍基本原理并以宏观为主;适当强化理论并以引导为主使学生关注前沿;不拘泥于教材,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补充
期刊
【摘要】本论文从改革教学方式、重视综合实训和校企合作办学等方面,阐述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模具专业人才的方法及措施,浅谈了模具专业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创新实践。  【关键词】模具专业工学结合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2-0049-02     模具行业近年来发展很快,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国外的模具企业,先进的
期刊
【摘要】区内西藏班是跨文化教育的典型模式。民族教育异地办学模式中,学生跨文化学习困难,本文有针对性地研究民族学生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中遇到的困难,分析了当前区内西藏班学生C语言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激发西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程序设计能力,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探讨,以提高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改进了教学方法后,在培养西藏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区内
期刊
【摘要】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加之传统的教学常以教师讲授为主,因此高校学生,特别是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反映C语言难学。文中笔者介绍了多年来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所进行的改革,即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素质特征,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技术所进行的新型教学方法尝试。  【关键词】独立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解放思想、破解难题与创新发展辩证关系的揭示,指出解放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支撑作用、破解难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以及创新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定位。  【关键词】理论基点现实基础目标定位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2-0045-0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