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中的典故往往映射出这个国家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如果没有清楚了解典故的来源和流变,就很难准确理解典故在文学作品中承载的意义内涵。本文将举例分析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典故来源,以及将英文中的典故翻译成中文的技巧策略,为从事翻译行业的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英语文学;典故;翻译技巧
引言
典故的翻译是翻译者在翻译外国文学时需要面对的较为棘手又相当重要的问题,精彩的典故翻译可以让读者较为简单又准确地了解典故在当下的语境当中表达的含义,而且从文章的整体表现来看又不显得突兀,能够与文章的语言风格融为一体。为了追求英语典故翻译成中文时清晰明了,我们需要了解典故最初的来源,搞清楚典故在英语的文化语境下的引申意义。
1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来源
1.1源自古希腊罗马神话
古希腊罗马神话为西方文明打下了重要基石,通过几千年的传承,已经成为了英语世界中文化血脉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也是西方文学的源头,在英语文学中,引用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作为典故,代替文学作品中的特定情景或事物的描写的情况很多。
例如,在希腊神话中,一位英俊的少年那喀索斯(Narcissus)在打猎归来时,在水池中看见了自己的精致的面容,他爱上了水中的自己,无法从水池旁离开,最终憔悴而死。后来人们也经常用那喀索斯(Narcissus)来代指自恋的人。
1.2源自《圣经》
在西方国家中,相当多的人们都是基督教徒,《圣经》中的经典故事也成为了他们特有的宗教文化,文学也传承了宗教文化,在很多英文作品中就有很多源自《圣经》的典故。例如:英国著名作家弥尔顿,就引用了《圣经》中的典故,创作出了著名经典作品Paradise Lost(《失乐园》),弥尔顿借这一典故来针砭时弊,在当时社会中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又如在《圣经?旧约》第二卷中,古以色列人在摩西带领下离开埃及,摆脱被奴役的生活,穿过了红海和荒野和十诫之事。如今,exodus就被大量的引用来指大批人离开某地。
1.3源自预言故事
预言故事往往短小精炼,但又赋予深刻的意义,常常在民间广为传唱,西方的预言故事也十分丰富,往往富含人生哲理,在文学作品中也十分常见。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所著作的《The War in the Ai》文中,引用了《伊索寓言》中的Cry Wolf,也就是“狼来了”的故事,将Cry Wolf来代指“散布不实的消息,发假警报”。
同样来自《伊索寓言》中的故事,猴子和猫玩耍时发现了火堆中有烤熟的栗子。猴子又想吃栗子又怕被火烧伤,于是就骗猫去取例子,在猫取出栗子后,猴子迅速把栗子吃光了,最后猫什么也落到。于是人们常常用cat’s paw 来比喻被人当工具利用的人。
1.4源自经典文学作品
优秀的文学作品会被后人广为流传,其中的故事也自然深入人心,不少作家也会引用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莎士比亚的作品是影响最广的,不少典故也源自莎翁的作品。例如,在李尔王(《King Lear》)中李尔王的小女儿考狄利娅(Cordelia),在父亲决定继承权的重要关头,也绝不说自己只爱父亲一人的违背内心的话,考狄利娅成为了诚实坦率的代表,也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代表着诚实的人。
2在翻译英语文学作品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2.1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文化差异。由于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甚至不同的思维方式,都会导致我们在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时容易存在文化误读的现象。所以在翻译英语文学时,首先要了解英语文化背景,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作者所生活的年代发生的社会事件。这样在翻译的时候才会经可能的贴切、准确。
2.2文章的整体风格
在翻译作品的过程中,翻译的语言要符合作家创作语言的风格。在翻译典故时,要反复揣度典故的作用,使得翻译过后的典故能够和作品本身融入,不会现得生硬和突兀。翻译者注重文章的整体风格,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觉流畅,能够沉浸在作品的当中。
3英文典故的翻译技巧
3.1直译法
直译法的翻译作品在翻译恰当的前提下,可以尽可能地保留典故的原意,保留了文学作品中带有作者国家地域特色的文化。同时,如果能够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下找到表达意义十分相近的典故,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也可以直接翻译。这样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能达到一种异曲同工的妙悟。例如,一个被运用得十分广泛的例子,“to mend the fold after a sheep is lost”就被译成中文中的“亡羊补牢”,在这种情况下,用中国的典故来翻译英语中十分接近的典故,就现得更加生动,便于理解。
3.2意译法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在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典故只有较少的能在中文中找到对应的典故,但如果直接翻译会让中国的读者理解不了其中的引申义,造成阅读过程难以流畅的结果。所以在更多的情况下翻译者需要用到意译的方法。例如“an apple of discord”如果直接翻译就是“纠纷的苹果”,如果放在文中会使得很多人觉得难以理解。其实,这里的苹果来自古希腊的神话故事,赫拉、雅典娜和奥菲洛狄忒因为一只金苹果引发了争吵,并且最终引发了十年的特洛伊战争,而人们常常用an apple of discord来代指不和的原因。在翻译过程中通过意译翻译成“斗争的根源”就比较便于读者理解了。
3.3加注法
在翻译英语典故时,有时用直译没办法让读者准确理解句子的本意,而用意译法又让翻译过后的句子现得生硬,此时就需要借助加注法来解决问题。加注法可以让翻译文本可以尽可能的接近原文的意思,尽可能接近作家的语言风格,更贴近作家的创作特点,又能让读者准确理解典故的用意。但是这种方法的运用也要适当,过多的注释会让读者频繁打断阅读,停下来读注释,而缺少了顺畅的阅读体验。
结语
典故是文学中画龙点睛的部分,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典故都承载着灿烂的文化结晶。对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翻译者要反复分析其内涵,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让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直接体验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处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中的人们都可以进行文化交流体验。
参考文献
[1]周漩.文化建构背景下英语文学作品翻译准确度提高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8):21-23.
[2]顾红.文化图式下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文化因素的翻译刍议[J].課程教育研究,2017(29):107-108.
[3]黄柳.文化学视阈下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研究[J].海外英语,2016(03):105-106.
关键词:英语文学;典故;翻译技巧
引言
典故的翻译是翻译者在翻译外国文学时需要面对的较为棘手又相当重要的问题,精彩的典故翻译可以让读者较为简单又准确地了解典故在当下的语境当中表达的含义,而且从文章的整体表现来看又不显得突兀,能够与文章的语言风格融为一体。为了追求英语典故翻译成中文时清晰明了,我们需要了解典故最初的来源,搞清楚典故在英语的文化语境下的引申意义。
1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来源
1.1源自古希腊罗马神话
古希腊罗马神话为西方文明打下了重要基石,通过几千年的传承,已经成为了英语世界中文化血脉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也是西方文学的源头,在英语文学中,引用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作为典故,代替文学作品中的特定情景或事物的描写的情况很多。
例如,在希腊神话中,一位英俊的少年那喀索斯(Narcissus)在打猎归来时,在水池中看见了自己的精致的面容,他爱上了水中的自己,无法从水池旁离开,最终憔悴而死。后来人们也经常用那喀索斯(Narcissus)来代指自恋的人。
1.2源自《圣经》
在西方国家中,相当多的人们都是基督教徒,《圣经》中的经典故事也成为了他们特有的宗教文化,文学也传承了宗教文化,在很多英文作品中就有很多源自《圣经》的典故。例如:英国著名作家弥尔顿,就引用了《圣经》中的典故,创作出了著名经典作品Paradise Lost(《失乐园》),弥尔顿借这一典故来针砭时弊,在当时社会中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又如在《圣经?旧约》第二卷中,古以色列人在摩西带领下离开埃及,摆脱被奴役的生活,穿过了红海和荒野和十诫之事。如今,exodus就被大量的引用来指大批人离开某地。
1.3源自预言故事
预言故事往往短小精炼,但又赋予深刻的意义,常常在民间广为传唱,西方的预言故事也十分丰富,往往富含人生哲理,在文学作品中也十分常见。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所著作的《The War in the Ai》文中,引用了《伊索寓言》中的Cry Wolf,也就是“狼来了”的故事,将Cry Wolf来代指“散布不实的消息,发假警报”。
同样来自《伊索寓言》中的故事,猴子和猫玩耍时发现了火堆中有烤熟的栗子。猴子又想吃栗子又怕被火烧伤,于是就骗猫去取例子,在猫取出栗子后,猴子迅速把栗子吃光了,最后猫什么也落到。于是人们常常用cat’s paw 来比喻被人当工具利用的人。
1.4源自经典文学作品
优秀的文学作品会被后人广为流传,其中的故事也自然深入人心,不少作家也会引用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莎士比亚的作品是影响最广的,不少典故也源自莎翁的作品。例如,在李尔王(《King Lear》)中李尔王的小女儿考狄利娅(Cordelia),在父亲决定继承权的重要关头,也绝不说自己只爱父亲一人的违背内心的话,考狄利娅成为了诚实坦率的代表,也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代表着诚实的人。
2在翻译英语文学作品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2.1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文化差异。由于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甚至不同的思维方式,都会导致我们在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时容易存在文化误读的现象。所以在翻译英语文学时,首先要了解英语文化背景,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作者所生活的年代发生的社会事件。这样在翻译的时候才会经可能的贴切、准确。
2.2文章的整体风格
在翻译作品的过程中,翻译的语言要符合作家创作语言的风格。在翻译典故时,要反复揣度典故的作用,使得翻译过后的典故能够和作品本身融入,不会现得生硬和突兀。翻译者注重文章的整体风格,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觉流畅,能够沉浸在作品的当中。
3英文典故的翻译技巧
3.1直译法
直译法的翻译作品在翻译恰当的前提下,可以尽可能地保留典故的原意,保留了文学作品中带有作者国家地域特色的文化。同时,如果能够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下找到表达意义十分相近的典故,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也可以直接翻译。这样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能达到一种异曲同工的妙悟。例如,一个被运用得十分广泛的例子,“to mend the fold after a sheep is lost”就被译成中文中的“亡羊补牢”,在这种情况下,用中国的典故来翻译英语中十分接近的典故,就现得更加生动,便于理解。
3.2意译法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在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典故只有较少的能在中文中找到对应的典故,但如果直接翻译会让中国的读者理解不了其中的引申义,造成阅读过程难以流畅的结果。所以在更多的情况下翻译者需要用到意译的方法。例如“an apple of discord”如果直接翻译就是“纠纷的苹果”,如果放在文中会使得很多人觉得难以理解。其实,这里的苹果来自古希腊的神话故事,赫拉、雅典娜和奥菲洛狄忒因为一只金苹果引发了争吵,并且最终引发了十年的特洛伊战争,而人们常常用an apple of discord来代指不和的原因。在翻译过程中通过意译翻译成“斗争的根源”就比较便于读者理解了。
3.3加注法
在翻译英语典故时,有时用直译没办法让读者准确理解句子的本意,而用意译法又让翻译过后的句子现得生硬,此时就需要借助加注法来解决问题。加注法可以让翻译文本可以尽可能的接近原文的意思,尽可能接近作家的语言风格,更贴近作家的创作特点,又能让读者准确理解典故的用意。但是这种方法的运用也要适当,过多的注释会让读者频繁打断阅读,停下来读注释,而缺少了顺畅的阅读体验。
结语
典故是文学中画龙点睛的部分,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典故都承载着灿烂的文化结晶。对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翻译者要反复分析其内涵,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让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直接体验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处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中的人们都可以进行文化交流体验。
参考文献
[1]周漩.文化建构背景下英语文学作品翻译准确度提高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8):21-23.
[2]顾红.文化图式下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文化因素的翻译刍议[J].課程教育研究,2017(29):107-108.
[3]黄柳.文化学视阈下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研究[J].海外英语,2016(03):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