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绪论:
山东梆子源于陕西秦腔,距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是山陕梆子流传到山东后,唱腔受山东语音的影响而形成。其唱腔优美,高亢,动作粗犷,架式夸张,舞台上雄浑、豪放,又被称为“舍命梆子腔”, 是山东省优秀、成熟的古老戏曲剧种之一,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人云:“乡谈岂但分南北,舞郡相邻皆不同。”一方水土一方艺,一地乡音一地情。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语言习性,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出不同的地方戏曲和审美选择。中西方相比,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音乐作品追求和谐;而西方人则注重征服与统治,音乐作品追求戏剧冲突。在中国,乐分南北:北方温度低寒、方言刚直,所以总体而言,北方人偏爱相对高亢、粗犷、热烈的音乐;南方地区山清水秀、方言柔和,更偏重于抒情、细腻、委婉之曲。山东地处中国华北、华东结合部,有雄视五岳的泰山,有流经全域奔腾入海的黄河,有长达三千公里的海岸线,还有绵延两千多年、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山东人的精神就是在这个地域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宽厚的胸怀、坚韧的品格、勇于奉献、无怨无悔的付出的品行深深地扎根于山东人民心中。
从儿时听山东梆子《墙头记》,一直到现在的《碧霞元君》、《泰山石敢当》,感受颇深,细心体味着山东梆子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感受着艺人的努力和项项成果,不禁为山东梆子的的新发展更加充满期待和祝福。山东梆子日益更新发展,但在我心中,恒古不变的是山东梆子戏中所体现出的山东人的精神————忠孝仁义、善良勇敢、无私奉献、大胆创新。
《墙头记》是山东梆子早期的代表作,其所提倡的“忠孝”二字却深深刻在了儿时心里。《墙头记》是根据蒲松龄的俚曲改编而成的,是一出讽刺喜剧,更是一出道德批判剧。讲述善良的张木匠百般溺爱两个儿子,苦心一人将儿子拉扯成人,长子大乖经商暴发,次子二乖得妻财而成地主,可张木匠年近八旬时,却没想到两儿为富不仁、不孝,两媳不贤,百般虐待老人,兄弟二人均拒绝赡养老人,将其父推上墙头,张木匠老友王银匠见状不平,故意向大乖二乖扬言张有大量私蓄,二子贪图遗产,争相奉养其父。张死后,王银匠声称私蓄银子埋于墙底,二子刨墙墙倒,均被砸于墙下。而引出的一段人间悲喜剧。
“剧本内容深刻地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社会中的家庭关系”,传递出对“孝老敬亲”、“百行孝为先”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切呼唤。在维持和谐人际关系上,中国人重伦理,但是现如今赡养老人的问题,仍旧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更是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山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一直是中国人精神上的“首善之区”、“思想文化圣地”, 儒家“忠、孝、廉、节、义”的思想、道德、伦理观念,已经深深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文化心理中。任何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应,梆子《墙头记》的盛演不衰,是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而且也表现出了人们对忠孝的支持和向往,以及对不忠不孝行为的唾弃。
近年来山东梆子发展迅速,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泰安市山东梆子剧院注重传统剧目的创新和新剧目的生产,加强了“精品工程”剧目的创作,90年代以来创作的《泰山雏鹰》、《情满泰山》、《嫂娘》、《芳草青青》、《官箴碑》连续五届荣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近年来为弘扬泰山文化又创作排演了泰山神话系列剧《碧霞元君》、《泰山石敢当》两部大戏,得到专业人员和广大观众的普遍好评。
《碧霞元君》主要讲述:东岳泰山尚缺主神,玉皇大帝命碧涛、碧霞两兄妹一同前往,他们谁能先到达泰山,使泰山风调雨顺、逢凶化吉、众神归顺、百姓拥戴,就封谁为泰山主神。碧涛王子生性凶残,嗜酒如命,只顾享受一人安乐、为掌大权,无视百姓生命,众神惧其威;而碧霞仙姑则以慈悲为怀,聪明伶俐、志高向远,以黎民百姓的安危为本,无私奉献。泰山大旱需要及时雨,碧涛对下雨之事设计阻挠,想让碧霞知难而退,而碧霞仙姑用自己鲜血将囚禁在石壁中的牡丹仙子化作红宝石献给王母,借送宝解救牡丹仙子,并为泰山谋来了喜雨。玉帝为考验兄妹二人的爱民之心,故意下圣旨要二人三日内水淹泰山。碧涛不顾百姓安危,执意按旨意行事,碧霞则心系百姓,英勇不屈,运用锦囊妙计,与众仙鼎力合作,危难之时,逢凶化吉,最后即没有违背玉帝旨意,也保证了泰山百姓的安全,深得民心。最后玉帝册封碧霞为泰山主神,封号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这一泰山神话剧深受观众的喜爱,不仅仅是因其唱腔设计优美,情节动人,更是因为其所展现的内容深得人心,碧霞元君的慈悲为怀、爱民如亲、英勇奉献精神深得百姓的敬仰。这充分展现了山东人对宽厚待人、勇于奉献、无怨无悔的精神的追求。而且也体现了山东人无时不刻的在向自己灌输这种勤劳勇敢的理念:勤劳是财富的源泉,“勇敢”就是坚忍不拔,迎难而上,无私无畏,百折不挠。正是因为山东人民具有“勤劳勇敢”的品質,才能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创造着辉煌。数千年前的齐鲁文化,是勤劳勇敢的山东人民创造的;在近一个世纪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山东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做出了贡献,创造了辉煌。
《泰山石敢当》这一山东梆子剧团的新编神话剧经典巨作,再次充分展现了山东人的忠诚守信、勤劳勇敢、务实苦干和创新精神。现此剧已成为了泰安文化的新名片。泰山石敢当这个神话人物已被公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影响力遍及神州大地、东南亚地区乃至大洋彼岸,《泰山石敢当》正是泰山文化的艺术体现。其主要讲述了 “泰山石敢当”惩恶扬善、镇妖除邪的传奇故事。主要剧情:石敢当出生在泰山脚下的一个石匠之家,少年时便牢记师傅“学艺先学把人做,习武重要修自身”的教诲,嫉恶如仇,敢做敢当。石敢当青梅竹马的小师妹被狐狸大王掳走,自小习剑的石敢当经泰山主神碧霞元君点化,功力大增,降伏了妖魔,救出了师妹。他不贪财,不迷恋色,勇敢机智,胆大心细,神剑在手,威震八方,所向披靡。各地求救者络绎不久,因分身无术,石敢当便化身泰山石中,将写着“泰山石敢当”的泰山石撒遍神州,镇宅驱邪。
泰山石敢当这个神话人物,源远流长,中外驰名。剧目表现了他一身浩然正气,心系黎民百姓,机智勇敢地与邪恶、强暴殊死博斗的大无畏精神和成人之美的高尚品德。从而昭示了民生观念,人文关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及独特的泰山历史文化色彩。石敢当不畏艰难,游走各地为百姓治病,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充分显现了山东人的“苦行主义”精神,他们坚信唯有坚忍不拔、顽强劳动的精神才是人生在世获得衣食的根本。山东人这种吃苦的能力既有自然环境磨练的因素,更有文化、精神的教诲和榜样的力量。二千五百年前,50多岁的孔夫子率门徒14年周游列国,漂泊无定,到处碰壁,吃尽人间楚苦。孟子高度歌颂吃苦耐劳的精神,他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身处孔孟之乡的山东人必受其深刻的影响。
山东人粗犷豪迈,义薄云天,不平则鸣,有着恢弘的侠义气度,这在水娟和石敢当的身上得以很好的展现。狐狸大王祸乱人间,石敢当一身正气、不畏妖邪,路见不平英勇抵抗;水娟重情重义,为报刘老汉救命之恩,宁愿抛弃儿女私情,隐姓埋名报答刘家。孔子将“仁义”视为人生一切事情的最高权衡标准。受人滴水之恩、当思涌泉相报乃是山东人向来的传统。这不禁让人想起山东人的“义气”、“大度”的性格,不愧拥有“山东大汉”这一美誉。
开放创新是新时期山东人重要的精神追求,它既传承着山东悠久的传统文化,又与新时期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息息相关。为了吸引年轻观众,《泰山石敢当》在继承山东梆子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又大胆创新:在唱腔设计上,它保持山东梆子的高亢激昂的传统特点,并适当融入了现代歌曲的表现技巧,注入新鲜音律,这样既让老年观众听起来亲切,又适应年轻观众的审美情趣;再加行当齐全,能充分展现生、旦、净、丑的各类唱腔特点和表演;在舞台设计上,整个舞台的背景采用写实的风格,展现出泰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在情节设计上,融入了精彩的武打,让观众大呼过瘾。
结语:
山东有令人骄傲的黄河、泰山,又是圣人之乡,儒家文化的发祥地,这些对后世人的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山东梆子,自然高亢激昂、粗犷豪放,无不彰显山东人的忠孝仁义、善良勇敢、无私奉献与大胆创新精神。衷心祝福山东梆子事业蓬勃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施咏:《中国人音乐审美心里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
[2]常静之:《论梆子腔》[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版.
[3]陈多:《戏曲美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曹心库:《山东梆子史料汇编》[M].泰安市文化局内部资料,2006年版.
山东梆子源于陕西秦腔,距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是山陕梆子流传到山东后,唱腔受山东语音的影响而形成。其唱腔优美,高亢,动作粗犷,架式夸张,舞台上雄浑、豪放,又被称为“舍命梆子腔”, 是山东省优秀、成熟的古老戏曲剧种之一,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人云:“乡谈岂但分南北,舞郡相邻皆不同。”一方水土一方艺,一地乡音一地情。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语言习性,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出不同的地方戏曲和审美选择。中西方相比,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音乐作品追求和谐;而西方人则注重征服与统治,音乐作品追求戏剧冲突。在中国,乐分南北:北方温度低寒、方言刚直,所以总体而言,北方人偏爱相对高亢、粗犷、热烈的音乐;南方地区山清水秀、方言柔和,更偏重于抒情、细腻、委婉之曲。山东地处中国华北、华东结合部,有雄视五岳的泰山,有流经全域奔腾入海的黄河,有长达三千公里的海岸线,还有绵延两千多年、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山东人的精神就是在这个地域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宽厚的胸怀、坚韧的品格、勇于奉献、无怨无悔的付出的品行深深地扎根于山东人民心中。
从儿时听山东梆子《墙头记》,一直到现在的《碧霞元君》、《泰山石敢当》,感受颇深,细心体味着山东梆子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感受着艺人的努力和项项成果,不禁为山东梆子的的新发展更加充满期待和祝福。山东梆子日益更新发展,但在我心中,恒古不变的是山东梆子戏中所体现出的山东人的精神————忠孝仁义、善良勇敢、无私奉献、大胆创新。
《墙头记》是山东梆子早期的代表作,其所提倡的“忠孝”二字却深深刻在了儿时心里。《墙头记》是根据蒲松龄的俚曲改编而成的,是一出讽刺喜剧,更是一出道德批判剧。讲述善良的张木匠百般溺爱两个儿子,苦心一人将儿子拉扯成人,长子大乖经商暴发,次子二乖得妻财而成地主,可张木匠年近八旬时,却没想到两儿为富不仁、不孝,两媳不贤,百般虐待老人,兄弟二人均拒绝赡养老人,将其父推上墙头,张木匠老友王银匠见状不平,故意向大乖二乖扬言张有大量私蓄,二子贪图遗产,争相奉养其父。张死后,王银匠声称私蓄银子埋于墙底,二子刨墙墙倒,均被砸于墙下。而引出的一段人间悲喜剧。
“剧本内容深刻地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社会中的家庭关系”,传递出对“孝老敬亲”、“百行孝为先”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切呼唤。在维持和谐人际关系上,中国人重伦理,但是现如今赡养老人的问题,仍旧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更是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山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一直是中国人精神上的“首善之区”、“思想文化圣地”, 儒家“忠、孝、廉、节、义”的思想、道德、伦理观念,已经深深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文化心理中。任何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应,梆子《墙头记》的盛演不衰,是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而且也表现出了人们对忠孝的支持和向往,以及对不忠不孝行为的唾弃。
近年来山东梆子发展迅速,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泰安市山东梆子剧院注重传统剧目的创新和新剧目的生产,加强了“精品工程”剧目的创作,90年代以来创作的《泰山雏鹰》、《情满泰山》、《嫂娘》、《芳草青青》、《官箴碑》连续五届荣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近年来为弘扬泰山文化又创作排演了泰山神话系列剧《碧霞元君》、《泰山石敢当》两部大戏,得到专业人员和广大观众的普遍好评。
《碧霞元君》主要讲述:东岳泰山尚缺主神,玉皇大帝命碧涛、碧霞两兄妹一同前往,他们谁能先到达泰山,使泰山风调雨顺、逢凶化吉、众神归顺、百姓拥戴,就封谁为泰山主神。碧涛王子生性凶残,嗜酒如命,只顾享受一人安乐、为掌大权,无视百姓生命,众神惧其威;而碧霞仙姑则以慈悲为怀,聪明伶俐、志高向远,以黎民百姓的安危为本,无私奉献。泰山大旱需要及时雨,碧涛对下雨之事设计阻挠,想让碧霞知难而退,而碧霞仙姑用自己鲜血将囚禁在石壁中的牡丹仙子化作红宝石献给王母,借送宝解救牡丹仙子,并为泰山谋来了喜雨。玉帝为考验兄妹二人的爱民之心,故意下圣旨要二人三日内水淹泰山。碧涛不顾百姓安危,执意按旨意行事,碧霞则心系百姓,英勇不屈,运用锦囊妙计,与众仙鼎力合作,危难之时,逢凶化吉,最后即没有违背玉帝旨意,也保证了泰山百姓的安全,深得民心。最后玉帝册封碧霞为泰山主神,封号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这一泰山神话剧深受观众的喜爱,不仅仅是因其唱腔设计优美,情节动人,更是因为其所展现的内容深得人心,碧霞元君的慈悲为怀、爱民如亲、英勇奉献精神深得百姓的敬仰。这充分展现了山东人对宽厚待人、勇于奉献、无怨无悔的精神的追求。而且也体现了山东人无时不刻的在向自己灌输这种勤劳勇敢的理念:勤劳是财富的源泉,“勇敢”就是坚忍不拔,迎难而上,无私无畏,百折不挠。正是因为山东人民具有“勤劳勇敢”的品質,才能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创造着辉煌。数千年前的齐鲁文化,是勤劳勇敢的山东人民创造的;在近一个世纪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山东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做出了贡献,创造了辉煌。
《泰山石敢当》这一山东梆子剧团的新编神话剧经典巨作,再次充分展现了山东人的忠诚守信、勤劳勇敢、务实苦干和创新精神。现此剧已成为了泰安文化的新名片。泰山石敢当这个神话人物已被公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影响力遍及神州大地、东南亚地区乃至大洋彼岸,《泰山石敢当》正是泰山文化的艺术体现。其主要讲述了 “泰山石敢当”惩恶扬善、镇妖除邪的传奇故事。主要剧情:石敢当出生在泰山脚下的一个石匠之家,少年时便牢记师傅“学艺先学把人做,习武重要修自身”的教诲,嫉恶如仇,敢做敢当。石敢当青梅竹马的小师妹被狐狸大王掳走,自小习剑的石敢当经泰山主神碧霞元君点化,功力大增,降伏了妖魔,救出了师妹。他不贪财,不迷恋色,勇敢机智,胆大心细,神剑在手,威震八方,所向披靡。各地求救者络绎不久,因分身无术,石敢当便化身泰山石中,将写着“泰山石敢当”的泰山石撒遍神州,镇宅驱邪。
泰山石敢当这个神话人物,源远流长,中外驰名。剧目表现了他一身浩然正气,心系黎民百姓,机智勇敢地与邪恶、强暴殊死博斗的大无畏精神和成人之美的高尚品德。从而昭示了民生观念,人文关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及独特的泰山历史文化色彩。石敢当不畏艰难,游走各地为百姓治病,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充分显现了山东人的“苦行主义”精神,他们坚信唯有坚忍不拔、顽强劳动的精神才是人生在世获得衣食的根本。山东人这种吃苦的能力既有自然环境磨练的因素,更有文化、精神的教诲和榜样的力量。二千五百年前,50多岁的孔夫子率门徒14年周游列国,漂泊无定,到处碰壁,吃尽人间楚苦。孟子高度歌颂吃苦耐劳的精神,他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身处孔孟之乡的山东人必受其深刻的影响。
山东人粗犷豪迈,义薄云天,不平则鸣,有着恢弘的侠义气度,这在水娟和石敢当的身上得以很好的展现。狐狸大王祸乱人间,石敢当一身正气、不畏妖邪,路见不平英勇抵抗;水娟重情重义,为报刘老汉救命之恩,宁愿抛弃儿女私情,隐姓埋名报答刘家。孔子将“仁义”视为人生一切事情的最高权衡标准。受人滴水之恩、当思涌泉相报乃是山东人向来的传统。这不禁让人想起山东人的“义气”、“大度”的性格,不愧拥有“山东大汉”这一美誉。
开放创新是新时期山东人重要的精神追求,它既传承着山东悠久的传统文化,又与新时期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息息相关。为了吸引年轻观众,《泰山石敢当》在继承山东梆子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又大胆创新:在唱腔设计上,它保持山东梆子的高亢激昂的传统特点,并适当融入了现代歌曲的表现技巧,注入新鲜音律,这样既让老年观众听起来亲切,又适应年轻观众的审美情趣;再加行当齐全,能充分展现生、旦、净、丑的各类唱腔特点和表演;在舞台设计上,整个舞台的背景采用写实的风格,展现出泰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在情节设计上,融入了精彩的武打,让观众大呼过瘾。
结语:
山东有令人骄傲的黄河、泰山,又是圣人之乡,儒家文化的发祥地,这些对后世人的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山东梆子,自然高亢激昂、粗犷豪放,无不彰显山东人的忠孝仁义、善良勇敢、无私奉献与大胆创新精神。衷心祝福山东梆子事业蓬勃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施咏:《中国人音乐审美心里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
[2]常静之:《论梆子腔》[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版.
[3]陈多:《戏曲美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曹心库:《山东梆子史料汇编》[M].泰安市文化局内部资料,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