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次见面,彤彤静默而有礼,但面色忧郁。她告诉我最近一段时间她情绪持续低落,感到每天都很疲劳、精力不足,无兴趣感,吃不下东西,在未进行节食的情况下体重减轻,晚上睡眠很浅、睡不好觉,觉得没有安全感,有较为频繁的自杀意念,无自杀行为。我试图想要了解这个大学二年级女孩更多信息,但是除了症状之外,她给予的回应都非常简单,让我无法获取更多的信息来帮助她。
“你会画画吗,彤彤?”我问她。
“我只会临摹。”她低着头说。
“你来画张画好不好?我们来画一张你脑海中的画面,里面有房子、有树、有人。没有画画基础的人也可以画的,更不用说你还会临摹呢,试试看,好吗?”
我把纸张和画笔拿到了她的面前。她犹豫着挑出了几个颜色,先在纸张的右侧画了一棵树,还有一些灌木丛掩映在树的前面。在树和灌木丛的左侧有一间不大的房子,是一个砖结构的房子,但是没有门,也没有窗。她画到人的时候迟疑了下,“我没画过人,不知道怎么画。”
“没关系,你尝试着表现出一个人就可以了。”于是她在房子的左前方不远处画了一个人,戴着斗笠,面向房屋,背对着画者,面目和身体都不清晰。
“能告诉我这个房子是在什么地方吗?”我问。
“田野中吧。”
“这个人是准备回家还是在做什么?”
“准备回家。”
“我好像没有看到门,有门吗?”我看着她问道。
她犹豫了一下,说“这是房子的后面吧。”
“你愿意再画一棵大树吗?我觉得你画树画得很好。”我将一张A4纸纵向放在她的面前。
她开始画树。
树干很细,上端有两个主枝干,一个居中,一个偏右。树冠很大,上面还装点了条状的彩灯。并且,看上去挺大的树冠里没有一个果实。
这两幅画让我更好地认识着眼前这个瘦瘦高高、戴着眼镜的文静姑娘。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阻抗是个体对自我暴露及其情绪体验的抵制,其目的在于不使个体的自我认识与自尊受到威胁。阻抗对心理咨询过程具有深刻的影响,只有对阻抗加以积极的认识和控制,才能达到预期的心理咨询效果。因此,我在明显察觉到彤彤阻抗的同时,适时使用了投射分析技术中的绘画心理分析。
绘画心理分析是通过对来访者作品的分析,来了解其内心的状态和需求。它利用投射的原理,将作画者潜藏在心底的信息通过绘画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流露出来,于方寸画间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便于咨询师洞察和了解来访者的情绪与性情。
先说说彤彤的“房树人”画。画面整体描绘较为细致,提示彤彤做事认真。画面整体位置偏右,说明其可能受父亲影响较大。线条笔画力度轻浅,以及整个画面右切,暗示彤彤对过往经历的挫折感到恐惧,不自信、敏感、焦虑不安和抑郁,以及不能很好适应环境。
房屋屋顶相对较大,表示彤彤喜欢想象,逃避现实生活和人际关系,压力大,有沉重感。砖结构的墙体意味着彤彤倔强、固执的性格。房屋无门、无窗,并且被树和灌木丛掩映,都表示了彤彤的防御,由于不安全感,内心不愿意被他人了解和看透,逃避人际交往。
纤弱的树干,提示彤彤内心脆弱,缺乏自信。颤抖形的大树冠,表示彤彤有较强的成就动机,但目前内心处于冲突、矛盾的状态中,缺乏安全感、烦躁不安。树木整体来看,树干细而树冠偏大,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彤彤对自己要求过高,或者得到的支持比较少,表现出一种无力感。房屋前的灌木丛也是一种自我防御的体现,影射了对外界的不安。
背面模糊的人物,可能是彤彤不愿面对现实的写照。尖尖的斗笠,似乎是一种潜在的自我攻击的危险因素。
通过这两幅画的分析,我可以推测彤彤自我封闭的状态,以及与家的联结不紧密,受父亲的影响较大但与父亲沟通不够。彤彤自我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且性格倔强,但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壓力,自卑、敏感且不善与人交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情绪受困,焦虑抑郁。
结合绘画分析的结果,我引导彤彤更多地表达着真实的自己。彤彤自述家庭氛围很好,但是爸爸妈妈和她心与心的深层次交流几乎为零。她高中上了一所很好的学校,但并不是自己考进去的。虽然自己一直都很努力,但是成绩一直在后面,最后只上了一个二本。在这个二本的学校,她很努力,学习上在过去的一年是班上的第二名,还参加了校报编辑部,并且留了下来(彤彤自述很多人留不下去,因为做得不够好)。
但是,她觉得大学期间不错的学业成绩是因为学校太差了,同学水平也差,所以自己才会脱颖而出。纠结的是刚刚过去的大一这一年过得很累,学业上课程多且不容易学会,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校报编辑部也需要很多精力的付出,经常要到晚上很晚才能回寝室休息。但是目前只有在编辑部她才有归属感,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所以是否继续留在编辑部对她而言也是个艰难的决定。彤彤经常为了编辑部的工作以及自己的学业很晚睡觉。她说每当她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看到室友都已经入睡,自己就一个人轻轻地洗漱,但是觉得自己很可怜。彤彤说她看人太细,很敏感,虽然和同学朋友从未发生矛盾,但她不喜欢人际交往。并且她自述个性比较固执,一旦自己决定的事情不容许别人质疑和改变。
在整个的过程中,我将绘画分析和叙述疗法结合起来进行心理咨询。我先用绘画分析,了解彤彤的“问题”的故事,然后对“问题”故事进行叙说(串联她的“主线故事”),再利用问题外化和解构将抑郁和彤彤分离,同时将绘画分析和叙事相结合,不断挖掘“闪光事件”,以唤醒被封存在彤彤心底的内在积极的力量,重构她的人生故事,促进她认知的改变,最后重构一个积极有力量的故事。
譬如,让彤彤通过观察她“树木”画中过大的树冠和细弱的树干,觉察自身的状态,调节自身的目标设定和学会选择。让她认识到由于每件事情的结果是多种因素作用的,所以当个体面临选择时,并不确定自己的选择是不是最好的。即使现在看来是最好的,将来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但恰恰是这种“风险”增加了生活的乐趣,成为人生的美妙之处。所以每一个选择都充满了“玄机”,而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努力、坚持、用心的能量,便会收获一个顺其自然的结果。这便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了解到彤彤在校报编辑部经常撰写散文和诗歌,而敏感恰恰是撰写出好的散文和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质。我跟她探讨敏感,发掘敏感的好处,让她意识到敏感的心注定会感受到更多丰富的情感体验,但这也是一种人生经历的丰富。如果可以把这些丰富的感受表达出来,或是说或是写,获得与他人的交互,相信不但有益于打开压抑于心的结节,也有益于和他人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那不是戴着面具的假想美好,而是真实自然的自己。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怀疑、不适等等,但是更多地参与会让当事人感受更多的成长和自我悦纳。我相信彤彤一定可以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交往方式,让别人和自己都感到舒服。
我还发现彤彤拥有很多特长,会弹钢琴、吹笛子、画画以及爱看书,这都表示她爱学习、喜欢丰富自己。这些都会在现在和未来更好地帮助她遇见更好的自己。通过深入探讨不同爱好带给个体的美好体验,让彤彤明白不论何时,不要忘记,也不会忘记,这些爱好一直在丰富她的生活,让她成为不一样的自己。所以,不开心的时候可以运用它们,开心的时候更可以运用它们。它们是她的一部分,除了专业学习以外,它们终将成就彤彤!
在多次咨询之后,彤彤的变化显而易见,忧郁的面色慢慢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红润的面庞和开朗的笑容。直到最后一次咨询结束的时候,彤彤说感谢我陪她走过这一段阴沉的时光,给她的心打开了一扇门,让她的心充满了力量和希望。我微笑着告诉她,有幸相伴一程,惟愿你能享受生活所给与的一切!
“你会画画吗,彤彤?”我问她。
“我只会临摹。”她低着头说。
“你来画张画好不好?我们来画一张你脑海中的画面,里面有房子、有树、有人。没有画画基础的人也可以画的,更不用说你还会临摹呢,试试看,好吗?”
我把纸张和画笔拿到了她的面前。她犹豫着挑出了几个颜色,先在纸张的右侧画了一棵树,还有一些灌木丛掩映在树的前面。在树和灌木丛的左侧有一间不大的房子,是一个砖结构的房子,但是没有门,也没有窗。她画到人的时候迟疑了下,“我没画过人,不知道怎么画。”
“没关系,你尝试着表现出一个人就可以了。”于是她在房子的左前方不远处画了一个人,戴着斗笠,面向房屋,背对着画者,面目和身体都不清晰。
“能告诉我这个房子是在什么地方吗?”我问。
“田野中吧。”
“这个人是准备回家还是在做什么?”
“准备回家。”
“我好像没有看到门,有门吗?”我看着她问道。
她犹豫了一下,说“这是房子的后面吧。”
“你愿意再画一棵大树吗?我觉得你画树画得很好。”我将一张A4纸纵向放在她的面前。
她开始画树。
树干很细,上端有两个主枝干,一个居中,一个偏右。树冠很大,上面还装点了条状的彩灯。并且,看上去挺大的树冠里没有一个果实。
这两幅画让我更好地认识着眼前这个瘦瘦高高、戴着眼镜的文静姑娘。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阻抗是个体对自我暴露及其情绪体验的抵制,其目的在于不使个体的自我认识与自尊受到威胁。阻抗对心理咨询过程具有深刻的影响,只有对阻抗加以积极的认识和控制,才能达到预期的心理咨询效果。因此,我在明显察觉到彤彤阻抗的同时,适时使用了投射分析技术中的绘画心理分析。
绘画心理分析是通过对来访者作品的分析,来了解其内心的状态和需求。它利用投射的原理,将作画者潜藏在心底的信息通过绘画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流露出来,于方寸画间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便于咨询师洞察和了解来访者的情绪与性情。
先说说彤彤的“房树人”画。画面整体描绘较为细致,提示彤彤做事认真。画面整体位置偏右,说明其可能受父亲影响较大。线条笔画力度轻浅,以及整个画面右切,暗示彤彤对过往经历的挫折感到恐惧,不自信、敏感、焦虑不安和抑郁,以及不能很好适应环境。
房屋屋顶相对较大,表示彤彤喜欢想象,逃避现实生活和人际关系,压力大,有沉重感。砖结构的墙体意味着彤彤倔强、固执的性格。房屋无门、无窗,并且被树和灌木丛掩映,都表示了彤彤的防御,由于不安全感,内心不愿意被他人了解和看透,逃避人际交往。
纤弱的树干,提示彤彤内心脆弱,缺乏自信。颤抖形的大树冠,表示彤彤有较强的成就动机,但目前内心处于冲突、矛盾的状态中,缺乏安全感、烦躁不安。树木整体来看,树干细而树冠偏大,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彤彤对自己要求过高,或者得到的支持比较少,表现出一种无力感。房屋前的灌木丛也是一种自我防御的体现,影射了对外界的不安。
背面模糊的人物,可能是彤彤不愿面对现实的写照。尖尖的斗笠,似乎是一种潜在的自我攻击的危险因素。
通过这两幅画的分析,我可以推测彤彤自我封闭的状态,以及与家的联结不紧密,受父亲的影响较大但与父亲沟通不够。彤彤自我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且性格倔强,但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壓力,自卑、敏感且不善与人交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情绪受困,焦虑抑郁。
结合绘画分析的结果,我引导彤彤更多地表达着真实的自己。彤彤自述家庭氛围很好,但是爸爸妈妈和她心与心的深层次交流几乎为零。她高中上了一所很好的学校,但并不是自己考进去的。虽然自己一直都很努力,但是成绩一直在后面,最后只上了一个二本。在这个二本的学校,她很努力,学习上在过去的一年是班上的第二名,还参加了校报编辑部,并且留了下来(彤彤自述很多人留不下去,因为做得不够好)。
但是,她觉得大学期间不错的学业成绩是因为学校太差了,同学水平也差,所以自己才会脱颖而出。纠结的是刚刚过去的大一这一年过得很累,学业上课程多且不容易学会,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校报编辑部也需要很多精力的付出,经常要到晚上很晚才能回寝室休息。但是目前只有在编辑部她才有归属感,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所以是否继续留在编辑部对她而言也是个艰难的决定。彤彤经常为了编辑部的工作以及自己的学业很晚睡觉。她说每当她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看到室友都已经入睡,自己就一个人轻轻地洗漱,但是觉得自己很可怜。彤彤说她看人太细,很敏感,虽然和同学朋友从未发生矛盾,但她不喜欢人际交往。并且她自述个性比较固执,一旦自己决定的事情不容许别人质疑和改变。
在整个的过程中,我将绘画分析和叙述疗法结合起来进行心理咨询。我先用绘画分析,了解彤彤的“问题”的故事,然后对“问题”故事进行叙说(串联她的“主线故事”),再利用问题外化和解构将抑郁和彤彤分离,同时将绘画分析和叙事相结合,不断挖掘“闪光事件”,以唤醒被封存在彤彤心底的内在积极的力量,重构她的人生故事,促进她认知的改变,最后重构一个积极有力量的故事。
譬如,让彤彤通过观察她“树木”画中过大的树冠和细弱的树干,觉察自身的状态,调节自身的目标设定和学会选择。让她认识到由于每件事情的结果是多种因素作用的,所以当个体面临选择时,并不确定自己的选择是不是最好的。即使现在看来是最好的,将来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但恰恰是这种“风险”增加了生活的乐趣,成为人生的美妙之处。所以每一个选择都充满了“玄机”,而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努力、坚持、用心的能量,便会收获一个顺其自然的结果。这便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了解到彤彤在校报编辑部经常撰写散文和诗歌,而敏感恰恰是撰写出好的散文和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质。我跟她探讨敏感,发掘敏感的好处,让她意识到敏感的心注定会感受到更多丰富的情感体验,但这也是一种人生经历的丰富。如果可以把这些丰富的感受表达出来,或是说或是写,获得与他人的交互,相信不但有益于打开压抑于心的结节,也有益于和他人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那不是戴着面具的假想美好,而是真实自然的自己。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怀疑、不适等等,但是更多地参与会让当事人感受更多的成长和自我悦纳。我相信彤彤一定可以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交往方式,让别人和自己都感到舒服。
我还发现彤彤拥有很多特长,会弹钢琴、吹笛子、画画以及爱看书,这都表示她爱学习、喜欢丰富自己。这些都会在现在和未来更好地帮助她遇见更好的自己。通过深入探讨不同爱好带给个体的美好体验,让彤彤明白不论何时,不要忘记,也不会忘记,这些爱好一直在丰富她的生活,让她成为不一样的自己。所以,不开心的时候可以运用它们,开心的时候更可以运用它们。它们是她的一部分,除了专业学习以外,它们终将成就彤彤!
在多次咨询之后,彤彤的变化显而易见,忧郁的面色慢慢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红润的面庞和开朗的笑容。直到最后一次咨询结束的时候,彤彤说感谢我陪她走过这一段阴沉的时光,给她的心打开了一扇门,让她的心充满了力量和希望。我微笑着告诉她,有幸相伴一程,惟愿你能享受生活所给与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