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画外潜藏的抑郁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e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次见面,彤彤静默而有礼,但面色忧郁。她告诉我最近一段时间她情绪持续低落,感到每天都很疲劳、精力不足,无兴趣感,吃不下东西,在未进行节食的情况下体重减轻,晚上睡眠很浅、睡不好觉,觉得没有安全感,有较为频繁的自杀意念,无自杀行为。我试图想要了解这个大学二年级女孩更多信息,但是除了症状之外,她给予的回应都非常简单,让我无法获取更多的信息来帮助她。
  “你会画画吗,彤彤?”我问她。
  “我只会临摹。”她低着头说。
  “你来画张画好不好?我们来画一张你脑海中的画面,里面有房子、有树、有人。没有画画基础的人也可以画的,更不用说你还会临摹呢,试试看,好吗?”
  我把纸张和画笔拿到了她的面前。她犹豫着挑出了几个颜色,先在纸张的右侧画了一棵树,还有一些灌木丛掩映在树的前面。在树和灌木丛的左侧有一间不大的房子,是一个砖结构的房子,但是没有门,也没有窗。她画到人的时候迟疑了下,“我没画过人,不知道怎么画。”
  “没关系,你尝试着表现出一个人就可以了。”于是她在房子的左前方不远处画了一个人,戴着斗笠,面向房屋,背对着画者,面目和身体都不清晰。
  “能告诉我这个房子是在什么地方吗?”我问。
  “田野中吧。”
  “这个人是准备回家还是在做什么?”
  “准备回家。”
  “我好像没有看到门,有门吗?”我看着她问道。
  她犹豫了一下,说“这是房子的后面吧。”
  “你愿意再画一棵大树吗?我觉得你画树画得很好。”我将一张A4纸纵向放在她的面前。
  她开始画树。
  树干很细,上端有两个主枝干,一个居中,一个偏右。树冠很大,上面还装点了条状的彩灯。并且,看上去挺大的树冠里没有一个果实。
  这两幅画让我更好地认识着眼前这个瘦瘦高高、戴着眼镜的文静姑娘。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阻抗是个体对自我暴露及其情绪体验的抵制,其目的在于不使个体的自我认识与自尊受到威胁。阻抗对心理咨询过程具有深刻的影响,只有对阻抗加以积极的认识和控制,才能达到预期的心理咨询效果。因此,我在明显察觉到彤彤阻抗的同时,适时使用了投射分析技术中的绘画心理分析。
  绘画心理分析是通过对来访者作品的分析,来了解其内心的状态和需求。它利用投射的原理,将作画者潜藏在心底的信息通过绘画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流露出来,于方寸画间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便于咨询师洞察和了解来访者的情绪与性情。
  先说说彤彤的“房树人”画。画面整体描绘较为细致,提示彤彤做事认真。画面整体位置偏右,说明其可能受父亲影响较大。线条笔画力度轻浅,以及整个画面右切,暗示彤彤对过往经历的挫折感到恐惧,不自信、敏感、焦虑不安和抑郁,以及不能很好适应环境。
  房屋屋顶相对较大,表示彤彤喜欢想象,逃避现实生活和人际关系,压力大,有沉重感。砖结构的墙体意味着彤彤倔强、固执的性格。房屋无门、无窗,并且被树和灌木丛掩映,都表示了彤彤的防御,由于不安全感,内心不愿意被他人了解和看透,逃避人际交往。
  纤弱的树干,提示彤彤内心脆弱,缺乏自信。颤抖形的大树冠,表示彤彤有较强的成就动机,但目前内心处于冲突、矛盾的状态中,缺乏安全感、烦躁不安。树木整体来看,树干细而树冠偏大,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彤彤对自己要求过高,或者得到的支持比较少,表现出一种无力感。房屋前的灌木丛也是一种自我防御的体现,影射了对外界的不安。
  背面模糊的人物,可能是彤彤不愿面对现实的写照。尖尖的斗笠,似乎是一种潜在的自我攻击的危险因素。
  通过这两幅画的分析,我可以推测彤彤自我封闭的状态,以及与家的联结不紧密,受父亲的影响较大但与父亲沟通不够。彤彤自我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且性格倔强,但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壓力,自卑、敏感且不善与人交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情绪受困,焦虑抑郁。
  结合绘画分析的结果,我引导彤彤更多地表达着真实的自己。彤彤自述家庭氛围很好,但是爸爸妈妈和她心与心的深层次交流几乎为零。她高中上了一所很好的学校,但并不是自己考进去的。虽然自己一直都很努力,但是成绩一直在后面,最后只上了一个二本。在这个二本的学校,她很努力,学习上在过去的一年是班上的第二名,还参加了校报编辑部,并且留了下来(彤彤自述很多人留不下去,因为做得不够好)。
  但是,她觉得大学期间不错的学业成绩是因为学校太差了,同学水平也差,所以自己才会脱颖而出。纠结的是刚刚过去的大一这一年过得很累,学业上课程多且不容易学会,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校报编辑部也需要很多精力的付出,经常要到晚上很晚才能回寝室休息。但是目前只有在编辑部她才有归属感,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所以是否继续留在编辑部对她而言也是个艰难的决定。彤彤经常为了编辑部的工作以及自己的学业很晚睡觉。她说每当她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看到室友都已经入睡,自己就一个人轻轻地洗漱,但是觉得自己很可怜。彤彤说她看人太细,很敏感,虽然和同学朋友从未发生矛盾,但她不喜欢人际交往。并且她自述个性比较固执,一旦自己决定的事情不容许别人质疑和改变。
  在整个的过程中,我将绘画分析和叙述疗法结合起来进行心理咨询。我先用绘画分析,了解彤彤的“问题”的故事,然后对“问题”故事进行叙说(串联她的“主线故事”),再利用问题外化和解构将抑郁和彤彤分离,同时将绘画分析和叙事相结合,不断挖掘“闪光事件”,以唤醒被封存在彤彤心底的内在积极的力量,重构她的人生故事,促进她认知的改变,最后重构一个积极有力量的故事。
  譬如,让彤彤通过观察她“树木”画中过大的树冠和细弱的树干,觉察自身的状态,调节自身的目标设定和学会选择。让她认识到由于每件事情的结果是多种因素作用的,所以当个体面临选择时,并不确定自己的选择是不是最好的。即使现在看来是最好的,将来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但恰恰是这种“风险”增加了生活的乐趣,成为人生的美妙之处。所以每一个选择都充满了“玄机”,而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努力、坚持、用心的能量,便会收获一个顺其自然的结果。这便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了解到彤彤在校报编辑部经常撰写散文和诗歌,而敏感恰恰是撰写出好的散文和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质。我跟她探讨敏感,发掘敏感的好处,让她意识到敏感的心注定会感受到更多丰富的情感体验,但这也是一种人生经历的丰富。如果可以把这些丰富的感受表达出来,或是说或是写,获得与他人的交互,相信不但有益于打开压抑于心的结节,也有益于和他人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那不是戴着面具的假想美好,而是真实自然的自己。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怀疑、不适等等,但是更多地参与会让当事人感受更多的成长和自我悦纳。我相信彤彤一定可以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交往方式,让别人和自己都感到舒服。
  我还发现彤彤拥有很多特长,会弹钢琴、吹笛子、画画以及爱看书,这都表示她爱学习、喜欢丰富自己。这些都会在现在和未来更好地帮助她遇见更好的自己。通过深入探讨不同爱好带给个体的美好体验,让彤彤明白不论何时,不要忘记,也不会忘记,这些爱好一直在丰富她的生活,让她成为不一样的自己。所以,不开心的时候可以运用它们,开心的时候更可以运用它们。它们是她的一部分,除了专业学习以外,它们终将成就彤彤!
  在多次咨询之后,彤彤的变化显而易见,忧郁的面色慢慢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红润的面庞和开朗的笑容。直到最后一次咨询结束的时候,彤彤说感谢我陪她走过这一段阴沉的时光,给她的心打开了一扇门,让她的心充满了力量和希望。我微笑着告诉她,有幸相伴一程,惟愿你能享受生活所给与的一切!
其他文献
相信去过KTV的人都听过一首歌曲—《拒绝黄赌毒》。《拒绝黄赌毒》是公安部指定的KTV场所开场公益歌曲,以此来宣传告诫大家拒绝黄、赌、毒。不少人可能觉得赌博的危害性不能跟“色情”和“毒品”相比,其实不然。  赌博作为一种古已有之的活动,有著广泛的社会基础,大到颇具规模的博彩业和大型赌场,小到过年期间三五亲朋好友凑在一起搓麻、扎金花赌钱,赌博的危害隐秘而深远……  本刊“本期策划”栏目,让我们来一起看
期刊
1曾经,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父母双职工退休,楼房独门独院两层。可前不久,小林(化名)迷上了赌博。短短半年,欠下40多万元赌债,每天都遭受债主威胁恐吓。为此,父母分别去刷盘子,做清洁工;家里9个月大的孩子没钱买奶粉吃。现在家里没有电视机,没有冰箱,没有空调,因为值钱的东西都被债主抢了。春节前夕,一个带黑社会性质的债主打电话来,说不还钱的话,就拿炮仗半夜扔进房间。结果其一家一夜都没睡……  赌博,危害
期刊
说起赌博,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赌博而造成倾家荡产,甚至身陷囹圄的案例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了。但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到底那小小一副扑克,或是一副麻将,一台老虎机,拥有怎样的魔力,竟可以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泯灭了人性。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1从众与模仿。众所周知,赌博大多是群体性的。大到赌场,小到私人牌局,基本都是一群人凑在一起,所谓“聚众赌博”。不少陷入赌博的
期刊
老许是在女儿的责骂和推搡中进入治疗室的,“让看病就看病呗,推我干吗?”老许一边嘟嘟囔囔地小声抗议着,一边不情愿地坐在了椅子上。  原来老许因为赌博,不仅借了高利贷20万元,还要把儿子的房产证抵押出去,儿子和老伴一怒之下,把老许撵了出去。老许无奈投奔女儿家,女儿得知他又赌博,也感觉又气又恨,听邻居说有可能是病,这才带着他前来就诊。  老许是个建筑工人,大部分时间在工地工作,每年过年时带着一年的收入回
期刊
强迫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是头脑中反复出现的、不需要的、来自于外界闯入大脑的一些想法、怀疑或冲动,如怕脏,怕说错话等,专业术语为“强迫观念”,或者是为了减轻强迫观念带来的焦虑不安和痛苦,如强烈的对细菌、对血液、脏等出现的恐惧,因而出现的重复行为动作,专业术语称其为“强迫行为”,如一遍一遍地检查门锁、长时间反复洗手等。重复和纠缠使患者产生强烈的心理痛苦,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以及
期刊
我觉得一个人凭着专业知识和人生经验,为陌生人解梦,而做梦的人感到解得很好,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梦解得真实、准确,并不意味着能解决了他人的困扰。  十几年前在上海,社会上开过不少“解梦门诊”,也引起了很多媒体的关注。但过了半年就关门了。为什么?是因为这些门诊没有建立基本的咨訪关系,也没有结合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单单去解一个梦,偶尔听听可能也会感到有点启发,但到最后,可能会失望。  从这个角度来讲,解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手机产生了依赖,一种新型的网络赌博方式也出现了。  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全民夺宝”“一元购”“一元夺宝”这类的夺宝软件较为常见吧?这正是新型网络赌博的一种。只需花费1元钱就有机会赢得轿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丰厚奖品。非常诱人吧?不试试怎么知道呢?万一那个幸运儿就是你呢。喂,快醒醒吧,别做梦了!投入小,回报大?天上掉馅儿饼还刚好砸到你了?不不不,这一砸兴许不是馅儿饼,而是
期刊
孩子早上起床,妈妈说“该穿衣服了,伸出你的手;该穿裤子了,伸出你的脚;该穿袜子了,把脚抬高一点。”接下来,妈妈说“该洗脸了,要把毛巾打湿;该刷牙了,要把牙膏挤在牙刷上。”吃早饭的时候,妈妈说“牛奶要倒到杯子里”“勺子要这样拿”“吃好了要把碗放到厨房”。要出门了,妈妈说,“把包背上,还要带一壶水……”而这仅仅是一天的开端,全天候的提示,究竟何时罢休呢?  家长们不由自主地采用“提示”来帮助孩子,似乎
期刊
他,一个瘦瘦高高的男生,就读于八年级。他的父母来电话说,他现在每天作业写到凌晨,有时候甚至到2、3点钟才做完,平均每天睡5、6个小时,上课没有办法专注。这让他们非常着急。  我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好奇,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孩子可以坚持写作业到凌晨而不睡觉,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作业写到这么晚还写不完?  我假设了三种可能,一是作业确实特别多,二是他写作业的速度特别慢,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作业不会做,消磨了很多时间,
期刊
小刚5岁了,最近经常发脾气。小刚妈妈想了想最近的事情,感觉到这与近期不容许小刚再和妈妈一起去沐浴有关。自从小刚上大班以后,妈妈就不好意思带他去女浴室洗澡了;而在这之前,妈妈还一直带小刚去女浴室的。随着小刚的渐渐长大,女浴室洗澡的人们会对小刚妈妈批评、提醒,有的人即使嘴上不说脸上也会流露出嗔怨的表情;小刚妈妈意识到,孩子大了,再这样做就会引起其他人的议论,所以就决定再不带孩子去女浴室了,改由小刚的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