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千年古瓷都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xtm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每天都有曾经被我们熟悉的东西在悄然消失当然每天也都有新的事物在不断生长古老与年轻消失与新生本就不可分割相互消长我们走进古瓷都记忆里最有温度的生活共同寻找那些丢失的记忆书写那些活色生香的故事这些东西可以是一门技艺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可以是一类人
其他文献
人类的烧瓷历史,是人与自然的磨合过程,人们对火与瓷土的了解越多,火与瓷土给人们的回报越厚。烧瓷器的规则和中国人做事情遵循的法则一样,是天时、地利、人和。
期刊
景德镇的一切似乎都与瓷器有着不可分的默契,或者可以说,景德镇就是瓷器,瓷器就是景德镇,一如当年用它的名字来音译一个国家,瓷器与这个民族的血脉相连可见一班。然而它历经千年留下的不是有形的古迹,而是无形的文化,景德镇的价值应该在对文化的感悟与继承,而不是对昔日文明的凭吊。  它的陶瓷文化能绵延千年而不绝,并不仅仅因为那些精湛的作品本身,而是因为创造这些作品的人,景德镇的陶瓷作品走出去了,但景德镇的人一
期刊
我静静地看着她。  她温润可人,她典雅沉静,她清丽高洁,她流光溢彩,她纯净澄澈……她简直就是风华绝代。  我说的是青花。  是的,青花。  青花。她的美是沉静内敛的美,是简洁、纯净的美。青花,她生辉的玉体,清光照人,总是美轮美奂,不可方物。她的美让谁看了都会有过眼欢喜之感。  轻轻闭上眼睛,我仿佛看到她在火中歌唱,脱尽肉体凡胎,羽化成仙。  是的,青花,她在火中涅槃,她浴火而生,焕然一新,脱胎换骨
期刊
8月26日,记者在第八届中国龙江国际文化艺术产业博览会现场上看到价值千万的《四库全书》影印本现身文博会,吸引了大量参观者前来一睹此书“芳容”。此次《四库全书》影印本是中国240多年来首次原大、原色、原样复制,手工宣纸制作,能保持一千年以上。  据了解,此次展出的为《四库全书》的影印版本。经国家图书馆同意,国家新闻出版社总署批准并立项,由中国出版社集团承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62
期刊
景德镇中国最专业的城市可以因为一项手工艺而活色生香一千年也许宋真宗决定将自己的年号赐予这座制瓷小镇的时候开始景德镇与陶瓷便签下了千年契约开始了千年恋爱  责任编辑/徐展
期刊
2006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部轰动全国的纪录片《故宫》,详细介绍了北京故宫的珍藏,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乾隆年间烧制的一件瓷瓶,专家称其为“各色釉大瓶”,作为如今世界独一无二的瓷器精华,因而被称为“瓷母”。这个大瓷瓶高86.4厘米,整个器物从上到下运用了仿哥釉、金釉、青花、松石釉、窑变釉、斗彩、冬青釉暗刻、祭红描金、开光描粉彩、仿宫釉、绿釉、珊瑚红釉、仿汝釉、紫金釉等15种釉彩、16道纹饰,颈部对称
期刊
诗海繁浩,有一种磅礴大气怀着英雄的气魄在青史中兀自浩荡,好比希腊史诗,中国是没有真实意义上的史诗的,中国有的是风雅颂三百零五首。若定要抉择,几经取舍,我宁可负了浩荡,要那三百零五首《诗经》抒情诗。  ◎印度:史诗的宏伟  印度史诗太笨重,范围全在印度,无人能通读,只能概括精华。印度史诗有两部:《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世界上对这两部史诗所知甚少。印度国内,据说老幼都知道,能读,能懂,好比中国
期刊
公元1004年,也许是宋真宗赵恒写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久,大宋王朝便和辽国不可避免地进行了一次战争。真宗不能算是一个极坏的君主,他在位的前期正是中国昌平富庶的时代,百业兴盛,文化繁荣。天下太平几乎是他一生的心愿。在这一年之前,真宗年号为咸平,这一年耻辱地结下“澶渊之盟”后,年号改为景德,从中依然还能读出这个心愿。是年,一座城市和真宗结下了不解之缘。  凡中国有着古老历史的城市之得
期刊
前几日几位传统文化爱好者邀请我参与《心灵美学》课程的设计研讨,从心学应用角度提了点建议,以心学为架构基线设计这个课程,实现内心世界的淡定、强大、壮美。  如何把心学应用在心灵美学上呢?  那就是实践心学应用三步曲:发心—用心—磨心。起心动念有善恶,人的发心代表他的格局、目的和利益,利己还是利他,狭隘还是开阔,都可以从点滴事物的起端发心感知得到。发心是否正,是否向善利他,是否合理有度,是衡量发心的三
期刊
克拉克瓷是流行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一种外销瓷品种,此类青花瓷器有其特有的开光构图形式,装饰风格特征明显,欧洲瓷学界将这类风格相近的青花瓷统称为“克拉克瓷”。这种瓷器在整个晚明外销瓷中占有特殊位置……  ◎晚明社会与景德镇及克拉克瓷的烧造  明代自中期以后,国力已由盛渐衰,崇祯六年底(1633),由贺双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61名农民军将领率军突破黄河天险,进入中原地区。崇祯八年(16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