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岁时记》中春节的节俗

来源 :人民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n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荆楚岁时记》是由南朝梁代宗懔撰写的一部记载魏晋时期风俗的文集,它是中国第一部岁时民俗志,也是我国保存至今最早的一部专门记载岁时节令的专著。全书以岁时节令为线索,较为全面的记载和还原了荆楚地区民众的生活画卷。其中对于春节节俗的介绍十分详尽,包含了那个时代民众在春节期间的饮食、娱乐、信仰,以及祭祀占卜等方面的习俗。
  【关键词】《荆楚岁时记》;春节;节俗;饮食;娱乐;信仰;祭祀占卜
  《荆楚岁时记》以岁时节令为叙事的线索,采用笔记体文集,全面记载和还原了荆楚地区民众自元旦至除夕的二十四节令和时俗。可以说,《荆楚岁时记》是荆楚地区人们民俗生活的百科全书。书中记载的春节的节俗也相当多,包括了当时民众在春节期间的饮食、娱乐以及信仰、祭祀等方面的节俗。
  一、春节的饮食民俗
  饮食在春节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荆楚地区从正月初一起,就开始为迎接新春奉上丰盛并具有特殊意义的美食佳肴了。
  在大年初一这天,全家老小都要穿戴整齐,依次祭祀祖神,恭贺新春。礼毕,晚辈就要向长辈敬上“椒柏酒”,在古人看来喝“椒柏酒”有助于延年益寿。同时,人们还要喝“桃汤水”、饮屠苏酒,据说可以除病邪。此外,人们都还需吃一个鸡蛋、“胶牙糖”和“五辛菜”,古人认为这样可以使身体结实、牢固,并可以防治瘟疫。总之,那时的人们食用这些食材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强身健体之效。
  在饮酒的过程中,次序也是十分讲究的:从年纪最小的开始。董勋解释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 [1]因为年轻人过年意味着长大了一岁,先喝酒有祝贺他成长之意,而老年人过年则意味着又失去了一岁,所以以后敬酒“罚之”,体现了荆楚地区独特的风俗习惯。
  另外,在初七那天人们还会煮“七宝羹”来食用。传说女娲在创世时,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而人是在第七天造出来的,因此,古时候的人们都将初七定为“人日”。人们为了在初七当天庆祝“人日”,还会用七种新鲜的节令蔬菜,加上磨成了粉的米做成粥来吃,称为“七宝羹”,以此庆贺“人日”。
  二、春节的信仰习俗
  正月里,除了祝贺新春、享受盛宴之外,名目繁多的信仰习俗也是春节的节俗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荆楚岁时记》中提道,“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所谓“三元之日”,即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以及“十二个月”这三个时间段起始的头一天,因此,正月也叫做端月。正月初一当雄鸡打鸣人们便热热闹闹地开始做迎接新年的礼仪活动了。
  人们会先在门前的阶梯烧竹筒,竹筒遇火发出“哔啵”的声音可以辟除山臊、恶鬼等不好的事物,它们只要一听到这种声响便会吃惊害怕、仓皇而逃。在这当天,人们还要“进敷于散,脚却鬼丸”。所谓“敷于散”是出自葛洪《练化篇》中的中药,那处方是:用柏子仁、麻仁、细辛、干姜、附子等粉碎成屑末状,然后舀些干净的井水将它吞服。而“却鬼丸”则是用武都雄黄丹散二两,用蜡调和,使它像弹丸一般,在正月初一早晨,男的佩带在左臂上,女的佩带在右臂上以预防邪恶之气,总之,都是有癖邪除恶的作用。[2]同时,人们还要“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古时的人们认为桃木本身就具有祛邪避害的作用,可以压住邪气,降服百鬼。所以,人们在过年的时候都会做两块桃木板悬挂在大门上,以防止邪气入户,人们把这桃板就称为“仙木”。
  由于初一是“鸡日”,因此人们还会“帖鸡户上,以桃符镇鬼”。在正月初一的早晨,人们会在纸帖上画一只鸡,然后贴在大门上,把松柏的树枝扭成绳索挂在上面,再把桃符树立在纸帖的两旁,最后再将鸡血洒在门户上,烧上香纸,认为这样便可以除瘟疫、避鬼魅。过程虽然繁琐,但却寄予了那个时代的人们趋吉避凶的美好夙愿。
  初一这天还有一个风俗就是“杖打粪扫,呼令如愿”。人们把串起来的钱绑在竹竿的末端,拿在手里围绕着粪堆转几圈,然后将钱投打在粪土上,嘴里念叨着“如愿”,这样人们心中许下的愿望就都能实现了。
  到了晚上,民众还要“夜驱鬼鸟,槌床打户”,尤其是在正月末日的夜晚,人们还会“芦苣引火,夜照井厕”。据说,在正月的夜晚有许多怪鸟飞过,“《玄中记》讲:这种鸟名叫姑获,一名天地女,一名隐飞鸟,又名夜行游女。它喜欢攫取人家的小孩去抚养,(遇上)有小儿的人家,就在小孩衣上点血作为标记。” [3]所以人们都叫它鬼鸟。正月里的晚上,家家户户都敲打着房门、床铺,揪着狗耳让它不停地犬吠,然后熄灭灯火以达到驱逐怪鸟的目的。在正月最后一天夜晚,人们还会点起用芦苇捆扎起来点成火把,照亮井、厕,这样鬼魅就都会逃走了。
  三、春节的娱乐习俗
  为庆祝迎春之喜,民众当然少不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荆楚地区也有许多颇具特色的娱乐习俗。
  在“人日”那天,人们“金薄为人,华胜相遗”。荆楚人在初七会把“五色绸”剪成人的模样,或者在金属的薄片上雕出人形,帖在屏风上,或者别在鬓角边,妇女们自己则制出花形的首饰互相赠送。然后众人登上高处,吟赋诗歌,不亦乐乎。立春这天,人们还会用“五色绸”剪成燕子的形状戴在头上,贴上“宜春”两个字。表达了人们希冀春天安然美好的心意。
  从正月初到正月末,家家户户都会做上丰盛的菜肴,聚会、游玩。青年男女则驾舟游玩,或到水边设宴嬉乐。《玉烛宝典》中记载,从正月初一到月底,老百姓们都会做些美味,饮酒取乐,泛舟游玩。男男女女都到水洗裙子,倒点酒在水边,以解除灾厄。
  四、春节的祭祀、占卜习俗
  此外,《荆楚岁时记》中对春节节俗的记录还不乏祭祀、占卜等习俗,同样具有十分浓厚的地域色彩。正月十五那天,人们先把杨枝插在门上,随着杨枝随风飘动的方向,再用酒肉食品和插上筷子的豆粥来祭祀。豆粥在住的时候要加些油脂,用来祭祀门户。《续齐谐记》上就有民众用加油脂的粥来祭祀蚕神以获得蚕业丰收的记载。同时,在正月十五的晚上,人们还会“夕迎紫姑,以卜农事”。正月十五的那天晚上,人们迎接紫姑神,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厕神,据说她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所以人们将其迎于家中,希望可以占卜即到来年蚕业等农事的好坏,以及其它事物的吉凶。
  五、总结
  从《荆楚岁时记》中对春节节俗的记录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具有楚地浓郁特色的风土人情,它对荆楚地区岁时活动的记录,对中国岁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它为首的岁时风俗志,诸如《东京梦华录》、《燕京岁时记》等等,都成为现今人们研究古时民众的社会生活和民俗活动的珍贵资料,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上善若水.故事中国.
  http://www.storychina.cn/frmStoryCollection_Detail.aspx?ID=28337,2011-01-21.
  [2]与鹜齐飞.荆楚天下.
  http://www.cnchu.net/jingchuwenhua/jingfengchusu/minsuchuancheng/2011-06-24/110.html, 2011-06-24.
  [3]襄阳王.襄阳城.http://www.xycity.cn/news/22/n-1222.html,2006-11-26.
其他文献
【摘 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一部代表性作品,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在这部小说中,“美国梦”、“迷惘的一代”这些词语被提出,本文将通过对小说的分析来阐述“美国梦”的内涵。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  在二十世纪的美国文学论坛中活跃着很多具有杰出才能的作家,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马克·吐温、豪威尔和詹姆斯,长篇小说的代表杰克·伦敦,代表黑人文学的拉斐尔·埃里森
期刊
【摘 要】《洛丽塔》是美籍俄裔作家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情人》则是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代表作,这两本书都在它们各自的时代掀起过一番热潮,并且都是20世纪现代小说的典范之作。本文拟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这两部著作中的乱伦母题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在同属于情爱型乱伦下各自显现的区别特征,并最后揭示乱伦背后显现的人性之光。  【关键词】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弗拉迪米尔·纳
期刊
【摘 要】《雪国》描绘了人物最真实的一面及其向往、追求梦幻世界的一系列故事,从中可看出日本美的意识。作家川端康成用他敏锐的触觉对日本传统文学进行独特的理解,将日本平安朝“物哀”美表露无遗。《雪国》中对空寂的追求和全文带有的概叹、惨恻、凄切与寂寥等都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学的美。在阅读《雪国》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这种“物哀”精神美,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领略美的真谛,同时也体会到日本传统文学特有的震撼美
期刊
【摘 要】杜丽娘是汤显祖《牡丹亭》中倾力塑造的女性人物。有关杜丽娘的形象分析,前人多在故事高潮部分着力下笔,往往突出其反抗性的一面。但人物形象的研究不能过于片面化、简单化,杜丽娘在《牡丹亭》中自始至终地呈现一种潜流成长态势,在与封建礼教的过程中,除了抗争外,也时时表现出顺从、主动妥协,乃至迎合。而这一切正是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个人与社会环境的融合。  【关键词】《牡丹亭》;杜丽娘;整体视角;潜流成长
期刊
【摘 要】吉国地区语言文字的形成与沙俄政策息息相关。自沙俄时期开始推行语言俄罗斯化政策,后至苏联时期因领导人更迭而产生不同的语言政策。本文主要以回顾沙俄时期吉国语言政策为基础,重点分析苏联不同时期语言政策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吉国;语言政策;苏联  语言是民族文化中最客观、最大众化、最独立的一种现象。沙俄和苏联时期中亚地区语言发展进程与沙俄统治、苏联政权巩固密不可分。苏联时期,俄语作为“国语”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葫芦”的命名、洪水神话、生殖崇拜、道教四个方面探究了“葫芦”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从“葫芦”的形状和功能角度分析了文化意义形成的内在机制,以期更全面、深刻地解读“葫芦”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葫芦;文化意义;成因机制;表现形式  “葫芦”作为人类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之一,不仅具有多种实用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容。可以说,中国的“葫芦”文化,已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
期刊
【摘 要】本文用“她”叙事的角度来分析乔叶的小说《黄金时间》,透过“她”叙事来展现了女性隐秘的心理需求,女性的生存困境及婚姻的异化扭曲,得出物质的丰富和精致并不能填补女性对精神交流的需求,她们渴望着能有一份熨帖的感情,能够引起精神上的共鸣,从而给现代人以启发。  【关键词】“她”叙事;黄金时间;困境;婚姻  一、小说概述  《黄金时间》讲述了一个对婚姻、家庭及丈夫失望的妻子,纵容丈夫纵情声色暴饮暴
期刊
【摘 要】“中国梦”是一个美好的社会理想,“中国梦”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并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本文就从孔子大同思想延伸到《礼记》勾勒出的“大同梦”,继而对儒家“大同梦”的影响及其评价进行阐述,来探寻儒家“大同”思想对“中国梦”的文化启示。  【关键词】儒家;大同梦;中国梦  大同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思想,两千多年来,它植根于我们民族的灵魂深处,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
期刊
【摘 要】作为一部宗教题材的神魔小说,《西游记》通过九九八十一难讲述了一个从“放心”到“定心”再到“修心”的完整过程,充满了求取真经的庄严使命感和修身养性的严肃精神,与此同时,亦有人将其定义为“滑稽小说”、“游戏之作”甚至“童话奇书”。毫无疑问,这二者都言中了《西游记》某一方面的特征,关于二者如何共存以及为何如此严肃的宗教主旨却反而出以滑稽的笔墨,本文具体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即成书过程中对杂剧中谐
期刊
【摘 要】我国具有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而一些历史物件可以很好的反应人们社会生活以及历史文化的见证。笔者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中国;历史文化;价值  一切具有历史背景的物品,都有着不可小看的历史文化价值,笔者下面从几个历史物品出发名,对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  1、从隋唐墓志看北部湾宁氏姓氏起源  北部湾隋代宁赞正议大夫墓志被学界誉为“岭南第一墓志”,其是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