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肉的本义指供食用的动物肉。“今天买点肉吃。”都是指猪肉,这是词义的缩小。
小时候走亲戚基本都是为了吃点好的,特别要吃肉,俗话说:走亲戚不吃肉,不如在家受。当然“受”有受苦受罪的意思。如果你在亲戚家过一段时间,基本模式是:第一天吃好的,最后准备回家那天,亲戚去街上买点肉,因为小孩回家,家长都会问:在亲戚家吃什么呀。最后一顿吃肉,小孩回家都能记得。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们村两个男孩,小亮和小刚,都十二三岁,小亮的姐姐结婚不久,小刚是他家门旁的,平时关系不错,农村一个庄上的不是本家就是亲戚。小亮准备去姐姐家,小刚跟着一起去。
姐姐家并不富裕,看到弟弟和邻居小弟一起来,连忙凑点钱去街上买点猪肉。长时间没吃到肉的孩子,一点也不知道客气,天性完全展示出来。吃饭时两个孩子专门挑肉吃,总共肉也不多,一会就被他们吃得差不多了,就在一大盆菜里翻找。只见小亮眼如铜铃,拿着筷子肆意地在菜里翻腾着,要是在家,父母的筷子早抡到手上了,可今天不会,在姐姐家,姐姐不会说,姐夫不好意思说。小刚也毫不示弱,完全把自己看作主人了,和小刚一起在菜里翻找,终于找到一块,两人同时下筷子,谁也不让谁,且嘴里说着:“这块是我找到的!”姐姐觉得很尴尬,无奈拿刀把一块肉切成两块。回家的路上,两人还争着说那块肉是自己先找到的,直到小亮发出狠话:“下次我坚决不带你到我姐姐家,在我姐姐家还和我争。”不过,物质的贫乏并没有影响两个人后来的感情。
大林从小喜欢吃肉,因为是长房长孙,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是给他先吃。一个冬天的午后,家里买了一块猪大油,母亲准备把猪油炸下,肉孜用来和菜做成馅,包饼吃。大家都知道,下面条炒干饭放点猪油都特别香,肉孜和菜包饼非常的美味。正在玩耍的大林看到家长提着猪大油,以為是肉,跟前跟后要吃肉,母亲在炸油,他就趴在锅边,后来炸好油,父亲把肉孜盛给他吃,他竟然吃了一碗,四五岁的孩子吃伤了,听说后来很长时间不要吃肉了。当然,肉孜刚出锅撒点白糖,适当地吃一些,那绝对是人间美味。
八十年代初期,李家庄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小宝,生病在家,十一二岁姐姐照顾他,父母在地里干农活,小男孩对姐姐说:“大姐,你能不能做点好吃的给我?”姐姐说:“你想吃什么?菜地里有的,我就弄给你吃。”弟弟说:“大姐,菜里有梅豆,你就用梅豆兑瘦肉,少少地弄一碗给我吃吧。”这可难为姐姐了,梅豆有,瘦肉没有呀。
后来生活条件逐渐好转,有个男子,四十多岁,瘦瘦的,喜欢吃肉,特别是糖肉(糖肉指的是五花肉煮熟后切块,放油加冰糖融化,放入切好的肉炒成糖色,加水和冰糖大火烧开,再小火炖煮,还可以加入适量的红枣)。一次到亲戚家出喜礼,自己特别想吃肉,看别人没吃,不好意思。巧了,同桌上一个大哥特别喜欢喝酒,没人陪,没有理由一个人喝酒。其他人看出苗头,起哄:“你们两个人,一人喝酒,一人吃肉,如何?你吃一块肉,他喝一杯酒。”此言正合他们的意思,于是就开始了,他吃一块肉,他喝一杯酒,边吃边喝边吵,引得别桌的人过来看热闹,“看二层不怕波大”,有人把邻桌子的糖肉也端过来了,这位肉吃不少,那位酒也喝很多,两人走路歪歪扭扭。有人说:“喜酒喜酒,歪歪扭扭啊。”主家高兴,客人舒心。
九十年代生活条件已经很好,有一次我在街上买了一块肉,母亲用马铃薯兑肉烧,还放粉条,特别好吃,马铃薯面面的,肉香香的,最后吃的是粉条。我跟母亲说:“妈妈,粉条也很好吃。”“肉兑什么不好吃啊?”哦,原来肉兑什么都好吃,特别是有肥有瘦的猪肉兑梅豆、豆角、马铃薯、干豆角、萝卜、大白菜,都好吃。
前天看到邻居家的梅豆长势好,我说:“梅豆兑猪肉烧好吃。”他说:“猪肉兑什么不好吃啊。”
刘水芹:耕耘在黑土地的园丁,爱与儿童在一起。喜欢读书,文章散见各类报刊。
编辑 沈不言 [email protected]
小时候走亲戚基本都是为了吃点好的,特别要吃肉,俗话说:走亲戚不吃肉,不如在家受。当然“受”有受苦受罪的意思。如果你在亲戚家过一段时间,基本模式是:第一天吃好的,最后准备回家那天,亲戚去街上买点肉,因为小孩回家,家长都会问:在亲戚家吃什么呀。最后一顿吃肉,小孩回家都能记得。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们村两个男孩,小亮和小刚,都十二三岁,小亮的姐姐结婚不久,小刚是他家门旁的,平时关系不错,农村一个庄上的不是本家就是亲戚。小亮准备去姐姐家,小刚跟着一起去。
姐姐家并不富裕,看到弟弟和邻居小弟一起来,连忙凑点钱去街上买点猪肉。长时间没吃到肉的孩子,一点也不知道客气,天性完全展示出来。吃饭时两个孩子专门挑肉吃,总共肉也不多,一会就被他们吃得差不多了,就在一大盆菜里翻找。只见小亮眼如铜铃,拿着筷子肆意地在菜里翻腾着,要是在家,父母的筷子早抡到手上了,可今天不会,在姐姐家,姐姐不会说,姐夫不好意思说。小刚也毫不示弱,完全把自己看作主人了,和小刚一起在菜里翻找,终于找到一块,两人同时下筷子,谁也不让谁,且嘴里说着:“这块是我找到的!”姐姐觉得很尴尬,无奈拿刀把一块肉切成两块。回家的路上,两人还争着说那块肉是自己先找到的,直到小亮发出狠话:“下次我坚决不带你到我姐姐家,在我姐姐家还和我争。”不过,物质的贫乏并没有影响两个人后来的感情。
大林从小喜欢吃肉,因为是长房长孙,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是给他先吃。一个冬天的午后,家里买了一块猪大油,母亲准备把猪油炸下,肉孜用来和菜做成馅,包饼吃。大家都知道,下面条炒干饭放点猪油都特别香,肉孜和菜包饼非常的美味。正在玩耍的大林看到家长提着猪大油,以為是肉,跟前跟后要吃肉,母亲在炸油,他就趴在锅边,后来炸好油,父亲把肉孜盛给他吃,他竟然吃了一碗,四五岁的孩子吃伤了,听说后来很长时间不要吃肉了。当然,肉孜刚出锅撒点白糖,适当地吃一些,那绝对是人间美味。
八十年代初期,李家庄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小宝,生病在家,十一二岁姐姐照顾他,父母在地里干农活,小男孩对姐姐说:“大姐,你能不能做点好吃的给我?”姐姐说:“你想吃什么?菜地里有的,我就弄给你吃。”弟弟说:“大姐,菜里有梅豆,你就用梅豆兑瘦肉,少少地弄一碗给我吃吧。”这可难为姐姐了,梅豆有,瘦肉没有呀。
后来生活条件逐渐好转,有个男子,四十多岁,瘦瘦的,喜欢吃肉,特别是糖肉(糖肉指的是五花肉煮熟后切块,放油加冰糖融化,放入切好的肉炒成糖色,加水和冰糖大火烧开,再小火炖煮,还可以加入适量的红枣)。一次到亲戚家出喜礼,自己特别想吃肉,看别人没吃,不好意思。巧了,同桌上一个大哥特别喜欢喝酒,没人陪,没有理由一个人喝酒。其他人看出苗头,起哄:“你们两个人,一人喝酒,一人吃肉,如何?你吃一块肉,他喝一杯酒。”此言正合他们的意思,于是就开始了,他吃一块肉,他喝一杯酒,边吃边喝边吵,引得别桌的人过来看热闹,“看二层不怕波大”,有人把邻桌子的糖肉也端过来了,这位肉吃不少,那位酒也喝很多,两人走路歪歪扭扭。有人说:“喜酒喜酒,歪歪扭扭啊。”主家高兴,客人舒心。
九十年代生活条件已经很好,有一次我在街上买了一块肉,母亲用马铃薯兑肉烧,还放粉条,特别好吃,马铃薯面面的,肉香香的,最后吃的是粉条。我跟母亲说:“妈妈,粉条也很好吃。”“肉兑什么不好吃啊?”哦,原来肉兑什么都好吃,特别是有肥有瘦的猪肉兑梅豆、豆角、马铃薯、干豆角、萝卜、大白菜,都好吃。
前天看到邻居家的梅豆长势好,我说:“梅豆兑猪肉烧好吃。”他说:“猪肉兑什么不好吃啊。”
刘水芹:耕耘在黑土地的园丁,爱与儿童在一起。喜欢读书,文章散见各类报刊。
编辑 沈不言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