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学前教育专业逐渐成为各个高等院校关注的热点。高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体现出社会文明的进步。说明国家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幼儿的教育体系逐渐趋于成熟。但是在我国有一部分的幼儿无法享受到相应的学前教育发展的福利,就是耳聋幼儿权力保障依旧在实践中困难重重。本文通过剖析耳聋幼儿的心理自卑问题的影响因素,针对性的指出耳聋幼儿在社会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之道。
关键词:耳聋幼儿;自卑;心理问题
一、耳聋幼儿自卑心理的表现
耳聋幼儿的心理发展与正常幼儿没有质的差别,但是耳聋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比正常幼儿更容易受到干扰和影响。而有了心理问题中的自卑心理后,耳聋幼儿往往会形成情绪发展障碍,心理需要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和学习障碍。具体表现如下:
(一)情绪发展障碍
因为自卑心理和听力语言障碍的影响,耳聋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了解有着明显的缺陷。他们几乎会错过全部交谈的语言信息。视觉在耳聋幼儿的认知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常常集中精力去用眼睛观察,因此常常表现出异常的安静或处于缄默状态,让人感觉不太正常或不够灵敏,久而久之,他周围的孩子就会把他撇在一旁。越是人多,他们就越是胆怯害怕,情绪低落,
(二)社会交往障碍
有自卑心理的耳聋幼儿比一般耳聋幼儿更加沉默和自闭。他们几乎拒绝与别人交流的所有机会,自己承受痛苦,把问题隐藏在心理。听力言语障碍再加上耳聋幼儿自己认为自我形象低落,社会表现不成熟,他们越来越害怕与外界接触。他们会缩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以沉默逃避与外界发生交流的可能,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三)学习障碍
自卑耳聋幼儿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教育问题。他们听力言语存在障碍,一般表现为词汇贫乏,组句困难,发音不准等。耳聋幼儿需要专门的学习才可以具备一点语言表达能力,他们需要非常专注地聆听和观察,而且容易出现疲劳,注意力涣散等现象,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主动性、不能专心听讲。所以这些技能掌握和熟练的程度自然就低于一般耳聋幼儿。面对枯燥的技能学习,他们表现出退缩,逃避,厌恶在学校里接触的一切事物。
二、耳聋幼儿自卑心理的成因
(一)生理因素对耳聋幼儿自卑心理形成的影响
自卑心理,是指一种根植于潜意识,也时常被认识到的过低的自我评价,它使当事人漠视自己的潜能,消蚀自己的意志,淡漠自己的情感,妨碍自己的认知,令自身的心理机能全面退缩乃至退化。伴随着这种认识机能的是“我不行”,“我真的不行”,“什么都不行”,“怎么也不行”“我就是不行”……这样一连串的意识与潜意识,它们经常在自卑者的脑海里盘旋不去,阻止着他向这个世界开放,降低了面对问题、参与学习的能力,令其精神一再退缩,以至于发展到最后产生了严重的心身病症。从以上生理因素分析来看,丧失听力的耳聋幼儿相较于健全幼儿更易产生自卑心理。
(二)父母态度对耳聋幼儿自卑心理形成的影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们普遍的心态。然而,当孩子被确诊为耳聋时,对父母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对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家长的心理和行为直接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是孩子自卑心理產生的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些父母本身对有缺陷的幼儿的教育就缺乏信心,视其为负担,认为他们生来就有缺陷,所以惹人讨厌。对幼儿缺乏公正的评价,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幼儿胆怯、自卑、轻视自己的心理;一些耳聋幼儿家长在孩子确诊后不听医生的建议和忠告,他们固执的、徒劳的到处求医,耗费了精力,花费了钱财,却一事无成。反而贻误了给幼儿尽早配戴助听器,学习语言进入有声世界的时机。
(三)学校环境对耳聋幼儿自卑心理形成的影响
学校是仅次于家庭的第二课堂。理论上来说,耳聋所导致的听力、语言障碍或是自卑等心理问题,在这里应该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和治疗。但是,由于耳聋幼儿自身和家庭的原因,他们入学的IQ、EQ基础不同,相对的,对于学校的技能接受和同学融洽程度也就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在耳聋幼儿之间自然就形成了比较。比较的结果使心理脆弱处于劣势的耳聋幼儿失落感更加强烈。
三、预防和消除耳聋幼儿自卑心理的对策
(一)父母创造预防和消除耳聋幼儿自卑心理的条件
在确诊初期,为预防耳聋幼儿产生自卑心理,耳聋幼儿的父母和家庭主要成员应接受孩子是耳聋幼儿的现实。家长认真听取医生的诊断和建议,采用最好的最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和教育。如使用助听器,到聋人学校学习口语和手语,到康复中心进行治疗等。使耳聋幼儿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康复或是学习,接近正常幼儿;耳聋幼儿父母应该知道,那些单单依靠专门医务人员对幼儿进行的心理健康辅导和治疗是不正确的。家长通过学习,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家庭的具体情况对自卑心理进行预防和治疗,从而保证耳聋幼儿的身心同时健康发展。例如:让孩子正视自己的缺点,了解人无完人的道理;家长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家长要让幼儿注意到耳聋自身的优势;家长给耳聋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口语环境和生长空间。
(二)学校创新教育预防和消除耳聋幼儿自卑心理
聋人学校的教师不仅要作到“传道受业解惑”,还要作到从心理上给予耳聋幼儿更多关怀,帮助耳聋幼儿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信念。耳聋幼儿在受到挫折或委屈后,心理产生的郁闷不知道如何正确宣泄,一般会选择沉默自闭的形式逃避,避免自己再度受到伤害。教师在这一时期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应从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平时尽可能的多接触他们,细心的观察他们的情绪,使他们对自己产生一种信任感。这样就算耳聋幼儿自己不愿对教师倾诉,教师自己也可以从他们日常的行为和情绪中观察到他们的异常,给予及时的开导和抒解。
(三)社会集体力量预防和消除耳聋幼儿的自卑心理教育 要让自卑耳聋幼儿参与社会的活动,体会生命的意义,脱离无语手语的世界,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这个多彩的社会。这种教育无需专门进行,只需与社会生活本身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日常生活中。
1、参观
家长不能把耳聋幼儿束缚在学校和家庭这个狭窄的范围内。应该带耳聋幼儿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风土人情。知道一些在家里和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如参观农村、商店、街道、名胜古迹。参观农村主要是耳聋幼儿认识成人的劳动,使他们认识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加深他们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性认识,从而爱惜粮食、爱惜劳动财富,并进而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拉近耳聋儿童与社会、正常人的距离。
2、访问
家长结合走亲访友和慰问伤老病残幼的方式,让耳聋幼儿不断的与不同的人进行接触,了解不同阶层家庭的生活情况,体会人间冷暖,学会关心他人宽容他人,在内心里减少对陌生人的恐惧,增强其面对困难与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样锻炼了耳聋幼儿的情感,使其不轻易向外界的干扰投降。
耳聋幼儿的生理不足正在逐步得到改善,但社会各界人事也应关注耳聋幼儿的心理健康。只有身心的共同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才能促进耳聋幼儿不断向前发展与进步,努力学习,与健全人一起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朱智賢.儿童心理学[M].第三版(修订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74-79
[2]崔耀.心理语言学[M].见:朱滢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400-431
[4]杨丽霞,傅小兰。试-听跨通道汉语词汇信息加工中的抑制机制。心理学报。2002,34(1):10-15
[6]杨霞.今年将实施三大残疾人民生工程[D].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2009,(02)
[8]柯克.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232-233
[9]朴永馨.聋童教育概论[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23-26
[10]肖菲.智力落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夏出版社1992.45-46
作者简介
翟天园(1993—),女,汉族,籍贯:河南新乡,单位:商丘学院人文学院,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比较教育学。
(作者单位:商丘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耳聋幼儿;自卑;心理问题
一、耳聋幼儿自卑心理的表现
耳聋幼儿的心理发展与正常幼儿没有质的差别,但是耳聋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比正常幼儿更容易受到干扰和影响。而有了心理问题中的自卑心理后,耳聋幼儿往往会形成情绪发展障碍,心理需要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和学习障碍。具体表现如下:
(一)情绪发展障碍
因为自卑心理和听力语言障碍的影响,耳聋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了解有着明显的缺陷。他们几乎会错过全部交谈的语言信息。视觉在耳聋幼儿的认知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常常集中精力去用眼睛观察,因此常常表现出异常的安静或处于缄默状态,让人感觉不太正常或不够灵敏,久而久之,他周围的孩子就会把他撇在一旁。越是人多,他们就越是胆怯害怕,情绪低落,
(二)社会交往障碍
有自卑心理的耳聋幼儿比一般耳聋幼儿更加沉默和自闭。他们几乎拒绝与别人交流的所有机会,自己承受痛苦,把问题隐藏在心理。听力言语障碍再加上耳聋幼儿自己认为自我形象低落,社会表现不成熟,他们越来越害怕与外界接触。他们会缩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以沉默逃避与外界发生交流的可能,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三)学习障碍
自卑耳聋幼儿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教育问题。他们听力言语存在障碍,一般表现为词汇贫乏,组句困难,发音不准等。耳聋幼儿需要专门的学习才可以具备一点语言表达能力,他们需要非常专注地聆听和观察,而且容易出现疲劳,注意力涣散等现象,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主动性、不能专心听讲。所以这些技能掌握和熟练的程度自然就低于一般耳聋幼儿。面对枯燥的技能学习,他们表现出退缩,逃避,厌恶在学校里接触的一切事物。
二、耳聋幼儿自卑心理的成因
(一)生理因素对耳聋幼儿自卑心理形成的影响
自卑心理,是指一种根植于潜意识,也时常被认识到的过低的自我评价,它使当事人漠视自己的潜能,消蚀自己的意志,淡漠自己的情感,妨碍自己的认知,令自身的心理机能全面退缩乃至退化。伴随着这种认识机能的是“我不行”,“我真的不行”,“什么都不行”,“怎么也不行”“我就是不行”……这样一连串的意识与潜意识,它们经常在自卑者的脑海里盘旋不去,阻止着他向这个世界开放,降低了面对问题、参与学习的能力,令其精神一再退缩,以至于发展到最后产生了严重的心身病症。从以上生理因素分析来看,丧失听力的耳聋幼儿相较于健全幼儿更易产生自卑心理。
(二)父母态度对耳聋幼儿自卑心理形成的影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们普遍的心态。然而,当孩子被确诊为耳聋时,对父母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对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家长的心理和行为直接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是孩子自卑心理產生的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些父母本身对有缺陷的幼儿的教育就缺乏信心,视其为负担,认为他们生来就有缺陷,所以惹人讨厌。对幼儿缺乏公正的评价,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幼儿胆怯、自卑、轻视自己的心理;一些耳聋幼儿家长在孩子确诊后不听医生的建议和忠告,他们固执的、徒劳的到处求医,耗费了精力,花费了钱财,却一事无成。反而贻误了给幼儿尽早配戴助听器,学习语言进入有声世界的时机。
(三)学校环境对耳聋幼儿自卑心理形成的影响
学校是仅次于家庭的第二课堂。理论上来说,耳聋所导致的听力、语言障碍或是自卑等心理问题,在这里应该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和治疗。但是,由于耳聋幼儿自身和家庭的原因,他们入学的IQ、EQ基础不同,相对的,对于学校的技能接受和同学融洽程度也就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在耳聋幼儿之间自然就形成了比较。比较的结果使心理脆弱处于劣势的耳聋幼儿失落感更加强烈。
三、预防和消除耳聋幼儿自卑心理的对策
(一)父母创造预防和消除耳聋幼儿自卑心理的条件
在确诊初期,为预防耳聋幼儿产生自卑心理,耳聋幼儿的父母和家庭主要成员应接受孩子是耳聋幼儿的现实。家长认真听取医生的诊断和建议,采用最好的最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和教育。如使用助听器,到聋人学校学习口语和手语,到康复中心进行治疗等。使耳聋幼儿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康复或是学习,接近正常幼儿;耳聋幼儿父母应该知道,那些单单依靠专门医务人员对幼儿进行的心理健康辅导和治疗是不正确的。家长通过学习,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家庭的具体情况对自卑心理进行预防和治疗,从而保证耳聋幼儿的身心同时健康发展。例如:让孩子正视自己的缺点,了解人无完人的道理;家长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家长要让幼儿注意到耳聋自身的优势;家长给耳聋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口语环境和生长空间。
(二)学校创新教育预防和消除耳聋幼儿自卑心理
聋人学校的教师不仅要作到“传道受业解惑”,还要作到从心理上给予耳聋幼儿更多关怀,帮助耳聋幼儿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信念。耳聋幼儿在受到挫折或委屈后,心理产生的郁闷不知道如何正确宣泄,一般会选择沉默自闭的形式逃避,避免自己再度受到伤害。教师在这一时期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应从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平时尽可能的多接触他们,细心的观察他们的情绪,使他们对自己产生一种信任感。这样就算耳聋幼儿自己不愿对教师倾诉,教师自己也可以从他们日常的行为和情绪中观察到他们的异常,给予及时的开导和抒解。
(三)社会集体力量预防和消除耳聋幼儿的自卑心理教育 要让自卑耳聋幼儿参与社会的活动,体会生命的意义,脱离无语手语的世界,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这个多彩的社会。这种教育无需专门进行,只需与社会生活本身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日常生活中。
1、参观
家长不能把耳聋幼儿束缚在学校和家庭这个狭窄的范围内。应该带耳聋幼儿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风土人情。知道一些在家里和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如参观农村、商店、街道、名胜古迹。参观农村主要是耳聋幼儿认识成人的劳动,使他们认识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加深他们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性认识,从而爱惜粮食、爱惜劳动财富,并进而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拉近耳聋儿童与社会、正常人的距离。
2、访问
家长结合走亲访友和慰问伤老病残幼的方式,让耳聋幼儿不断的与不同的人进行接触,了解不同阶层家庭的生活情况,体会人间冷暖,学会关心他人宽容他人,在内心里减少对陌生人的恐惧,增强其面对困难与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样锻炼了耳聋幼儿的情感,使其不轻易向外界的干扰投降。
耳聋幼儿的生理不足正在逐步得到改善,但社会各界人事也应关注耳聋幼儿的心理健康。只有身心的共同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才能促进耳聋幼儿不断向前发展与进步,努力学习,与健全人一起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朱智賢.儿童心理学[M].第三版(修订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74-79
[2]崔耀.心理语言学[M].见:朱滢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400-431
[4]杨丽霞,傅小兰。试-听跨通道汉语词汇信息加工中的抑制机制。心理学报。2002,34(1):10-15
[6]杨霞.今年将实施三大残疾人民生工程[D].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2009,(02)
[8]柯克.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232-233
[9]朴永馨.聋童教育概论[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23-26
[10]肖菲.智力落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夏出版社1992.45-46
作者简介
翟天园(1993—),女,汉族,籍贯:河南新乡,单位:商丘学院人文学院,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比较教育学。
(作者单位:商丘学院人文学院)